看着畫面中近5米寬度的超大艙內空間,老馬問自己的助理:
“我們可以造這麼寬的艙段嗎?”
“可以,但獵鷹9的直徑只有3.7米,這麼大的空間站加上整流罩後接近8米,太大了,重型獵鷹有足夠的運力,但是不能把它發射上去。”
老馬不說話,只是用手撐住嘴,拇指放在鼻尖。
原本specaX一直以天空領域的探索者自居,即使獵鷹9之前不斷失敗也沒有打擊他的信心,但新遠公司的出現確實給了老馬極大壓力。
雖然即將出現的重型獵鷹足以與新遠二號火箭抗衡,但卻是這個構型的極限,箭體也不如對方。
載人方面也是極大落後,二代龍飛船其實已經具備載人飛行能力,但離承接載人飛行任務估計還有不少麻煩。
阿爾忒彌斯計劃的基礎部分已經競標完成了,獵戶座飛船由洛克馬丁研製,服務艙由歐空局負責,着陸器大頭是藍色起源,小部分交給specaX。
不過specaX的作用還是很重要,重型獵鷹火箭是目前唯一能向月球投射26噸物質的重型火箭,只是這樣無法複用,所以得製造兩發重型獵鷹,而且最後全都會被丟棄。
三發SLS,三發重型獵鷹,specaX已經在阿爾忒彌斯計劃中佔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但老馬還是不滿意。
因爲新遠又提出了更加強大的新遠三號巨型火箭和核動力航天飛機,而他的星際飛船還在設想之中,沒有具體方案。
後世爲星艦奠定基礎的“猛禽”液氧甲烷發動機還沒有出世,要2016纔有第一代猛禽試車,但已經被定位了specaX未來的主力發動機。
傑夫貝佐斯的藍色起源,BE4發動機本來進度也十分緩慢,但在新遠二號成功後立刻加大了資金投入,一旦成功250噸的推力會比新遠的M220更強。
“阿爾忒彌斯計劃,太落後了。”
老馬突然說了一句,助理知道老闆又要有新想法了:
“NACA選定了貝佐斯的藍月着陸器,它除了大以外和阿波羅計劃沒有任何區別,飛船和着陸器依然分開,依然需要多次對接,程序複雜。
specaX要比所有人更領先,我們想個辦法,別讓宇航員在一個個艙段裡跑來跑去,讓飛船能夠降落在月表並返回。”
馬一龍打開手機的備忘錄,用扭曲的線條畫出一個模糊的輪廓,是一個頭部扁平的子彈形飛船,上下各有兩個小翼。
“這樣的飛船既能登陸火星和月球,也能在大氣層內着陸,它是真正的飛船,我管它叫starship(星艦)。
我知道工廠裡有推力更大的液氧煤油發動機,但是甲烷纔是在未來的行星是可以製取的燃料,所以下一步我們依然堅持甲烷動力……我明白該怎麼做了。”
三天後,當林炬坐在彩雲教練機的後座由鄧磊帶飛,起飛前刷了刷手機,逛小藍鳥發現了特別關注的消息提示,老馬發佈了specaX的下一步目標。
是星艦,和它印象中的有所不同,但大體上的設計已經出現了。
“這該死的世界線修正力。”
“啊?老闆你說什麼?”
座艙蓋尚未關閉,由南方汽車製造的V8風冷汽油機帶動螺旋槳產生巨大噪音,鄧磊一時間沒聽清林炬在說什麼。
“我說,好好幹,下一批空間站輪換你上去!”
林炬的聲音和之前差不多,但神奇的是鄧磊居然聽的很清楚,興奮的帶着自家老闆快速起飛,在機場周圍的樹林上高速飛行。
彩雲的平飛速度只有290km/h,對於鄧磊來說慢的和風箏沒區別,但對於只顧着看地面景色的林炬來說就是一次新奇的體驗,激動的在無線電裡大呼小叫。
而空管則只是不斷要求鄧磊不許做特技動作,以使彈射座椅的成功率最高。
作爲老闆林炬當然是特級飛行員帶飛一對一教導,上理論課後每天還能體驗飛行,其餘公司學員則是由聘請的退役飛行員小班教,也能被帶飛,不過時長要少得多。
……
11月24日,長征六號遙四火箭在幷州航天發射中心豎起。
這枚火箭沒有衛星任務,一級以上全是配重,顯然是測試用的。
在8月份利用從新遠購買的回收控制系統進行一次成功回收後,八院的壓力其實更大,利用遙三任務的一切數據對自己的回收系統進行改進。
總線改了,購買了RX01板卡,並行處理能力翻倍提升。
姿態庫增加了很多數據,畢竟有一次成功經驗,努力往這上面靠就對了。
雖然新遠的回收控制系統進行了加密,但外圍部分還是不可避免的被解析,套在了自家的系統裡。
爲了最大化成功率,八院極具創造性的製造了一套模擬軟件來模擬進行火箭回收測試,而且爲了真實性採集了相當多數據,然後拿到超算裡跑,新一代的回收系統內部代號“雲開”, 在超算裡已經模擬了上千次,實在是挑不出毛病了。
下午14點,長征六號遙四火箭進行了自研回收系統的第四次測試。
在一衆研究員緊張的擔憂中,火箭順利拖着橘黃的尾焰升空。
順帶一提,拼了命搞YF130的六院居然有餘力再小改了一下YF100K,增大壓力將推力提高到了130噸。
數分鐘後,長征六號遙四火箭以一定傾角向着陸場降低高度,這並不是出了什麼問題,而是爲了留足調整餘地。
隨着火箭慢慢逼近地面,何倘的臉上不斷涌出豆大的汗珠,幾乎忘記了呼吸。
100米,80米……15米,支撐腿在一秒內展開,發動機持續降低推力,當支撐腿的尖角快要觸底時立刻關機,以免迴流對底部的管路產生燒蝕。
一級火箭在地面上重重彈了一下,然後立住了。
一衆研究員強行按耐住跑進熱浪滾滾的着陸場的衝動,激動地將何倘拋了起來,現場不斷響起了掌聲。
……
“今日下午15點許,我國成功進行了一次運載火箭回收試驗,火箭類型是長征六號複用型,由航天局第八研究院負責研製。
研製過程中團隊遭遇了許多困難,也經歷過失敗,但在團隊總師、八院副院長何倘的帶領下,創新研究手段、加強人員鬥志,通過藉助計算機模擬技術大大減少了數據收集成本,使我國擁有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回收技術……”
晚上,林炬看着CCAV新聞裡的播報內容,不服氣地撇撇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