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藍月和BE4

“助推器分離!“

“分離完成!”

在爆炸螺栓的衝擊下,爲一級提供了80%以上推力的四根助推器在燃料耗盡後相繼分離,在妖異的火焰中形成一個完美的科羅廖夫十字。

不過它們並非是做自由落體,長征十號遙二火箭相比遙一助推器和芯一級都多了數個小型格柵舵,這並非是爲了回收,而是在墜落時偏轉控制落區。

瓊州發射場五雖然維度低一些,但火箭發射後殘骸的落區會經過南洋的多個國家,爲了避免國際糾紛,火箭設計時一般會避免殘骸落下時剛好落在人口密集區。

原世界線的長征五號B火箭,採用一級半入軌設計以及加長芯一級燃燒時間就是爲此考慮。

長征十號不一樣,曙光計劃開始的時候航天局第一任務是造出合格的火箭,爲了落區而妥協設計的優先級很低,爲了節省時間乾脆忽略。

所以遙一火箭的殘骸落區就沒得到刻意控制,大部分砸在了呂宋的島嶼上,還有一段助推器殘骸破壞了農田,當時還引起了一點轟動。

雖然相比登月這都是小事,但遙二火箭還是加上了幾百公斤死重來控制一下落區,儘可能掉在海里。

助推器分離後沒多一會,芯一級也燃料耗盡脫離,四臺被寄予厚望的YF77G同時啓動,更加寬裕的流量調節範圍使它們先小幅度修正了方向,才逐步增加推力,當完全越過低密度大氣後,四臺YF77G可以輸出接近300噸推力。

長征十號的二、三級纔是其運載能力合格的重點,發射中心內長十和YF77G的研發人員都在四處走動查看發動機工作狀態。

直到四臺發動機第一階段加速結束,發動機傳感器都未傳來任何異常信號。

衛星和測量船也將測定的軌道數據發回印證,說明到現在爲止火箭嗎沒有任何問題,即將在不久後再次加速進入地月轉移軌道。

但現在他們的心也未曾放下,二、三級總共6臺YF77,除非飛船和着陸器組合體都順順利利地進入了月軌,否則都無法說明YF77G已經變得可靠。

抵達月球的旅程長達3天,YF77G的啓停次數不少,如果都不出現任何意外,那也就意味着航天局研發的大推力氫氧發動機終於合格了。

……

“started!”

在藍色起源位於沙漠裡的試驗場中,BE4(M1)再次進行點火測試,節流閥在50秒內增加到100%,液態的純氧和甲烷瘋狂涌入燃燒室,混合燃燒後產生強大的尾焰。

控制室的水平推力表上,數字瘋狂跳動一路上升,很快突破了六位數。

BE4經過了整整180秒的試車,最終在測量儀上留下了一串數字:547,000 lb,55萬磅推力,約250噸。

傑夫·貝索斯和阿美髮射聯盟的主管布姆諾擊掌相慶,都爲BE4的第一次成功試車感到高興。

和原世界線一直進度落後發展不時陷入停滯的狀況不同,阿爾忒彌斯計劃由於開展急迫,NACA直接指定藍色起源爲登月着陸器製造的承包商,並且注入了大量資金和技術支持。

截止到現在,藍色起源光是拿到的“藍月”着陸器資金就有38億美元,技術力量也壯大了不少,各種非技術需求也是一路綠燈。

更關鍵的是,在指導老馬的全流量液氧甲烷引擎“猛禽”一代的同時,藍色起源的BE4也得到了扶持。

比起“猛禽”,BE4還是較爲落後的富氧預循環分級燃燒模式,不過推力上卻要大得多,整體而言比新遠的M220還要先進,推力達到了250噸。

BE4的這次180秒試車成功,意味着藍色起源終於拿下了世界第一甲烷發動機的寶座。

對於貝索斯來說,BE4的初步成功意味着單級入軌且運載能力高達45噸的新格倫火箭能夠進入實質開發;布魯諾則是爲的新火神半人馬座火箭能夠有合格的發動機而感到高興。

發射的火箭大多都爲阿美軍方服務,主力是德爾塔-IV和宇宙神-V,德爾塔-IV的氫氧發動機數量有限還剩下一枚,宇宙神-V還有17枚庫存,是現在的主力。

宇宙神-V用的是露西亞的RD181引擎,早年購買的100臺已經完全交付,阿美準備用自家的引擎開發能替代德爾塔-IV和宇宙神-V的一次性火箭,這就是火神。

BE4就是火神的備選發動機之一,現在看來差不多已經能夠確定了。

別看獵鷹9可複用,但LEO載荷10到27噸的一次性廉價火箭依然擁有許多需求,一點也不虧。

傑夫·貝索斯:“布魯諾,真的不打算和我一起來一次迷人的太空飛行嗎?”

布魯諾:“謝謝,但是最近我很忙……”

傑夫·貝索斯可能是布魯諾見過最“魯莽”的富豪,去年的時候新謝潑德亞軌道火箭完成了兩次成功的回收,所以貝索斯打算再完成一次回收後就進行載人飛行,首次就搭載6名乘客,其中包括他和自己的兄弟馬克·貝索斯。

不管怎麼說,這份勇氣布魯諾確實很佩服,至少他不敢去坐。

對於布魯諾的退縮傑夫·貝索斯並未有什麼異樣反應,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他那樣敢於嘗試新事物的勇氣。

於是他轉而向布魯諾抱怨道:“NACA太急了,你知道嗎,克萊爾局長最近居然要求我把正式着陸器的製造完成時間從11月提前到7月,這根本不可能。

況且我還在爲它能被重型獵鷹發射進行修改,這工作了太大了。”

“藍月”着陸器和華國曙光計劃的登陸器不一樣,它是整體式,降落往返都是整體飛行,而且藍色起源很早就展開了設想和初步概念設計。

“藍月”的乾重在14噸,但是裝滿燃料後可以達到45噸,原本是爲了適配新格倫火箭發射設計。

新格倫火箭是單級入軌,所以“藍月”需要加註很多燃料自己飛往月球再進行減速和降落,而且新格倫的箭體直徑7米,比起重型獵鷹芯級的3.7米寬的多,改用後者發射需要進行不少的修改。

最大的妥協就是爲了在縮減直徑到5.8米的情況下維持重量,將原來的16米長度增加到了23米……

要知道本來“藍月”着陸器就有點高,這下差不多是7層樓高度,所以下降時的姿態控制要特別注意,宇航員還得用電梯上下,否則爬樓梯都太費勁。

配備電梯的月面着陸器,繁重的功能的任務需求再加上覆雜的結構設計以及過高的重心,雖然一切都是經過NACA論證可行的,但還是有很多人表示憂慮。

這其中自然包括布魯諾,當他又得知NACA居然還要求提前“藍月”的製造進度,眼皮也是一陣抽搐。

這麼匆忙的執行登月計劃,真的能把所有的檢驗流程都走完麼……

第264章 增長第241章 我們需要一點噱頭第253章 航展第50章 新計劃第206章 909工程第8章 關注第136章 哈希姆號發射第143章 前進,前進第116章 雲宮發射第179章 發佈會第377章 休斯敦,我們……第217章 H2M客運版第153章 追夢者第106章 曙光計劃第277章 講演第380章 馬桶問題第320章 逃逸塔第150章 異議第310章 曙光第365章 輻射推進技術第208章 謝廖夫第174章 新遠三號,出廠!第234章 包機第26章 壯丁第25章 上天工具人第51章 煙花第293章 提名第220章 會有一些問題第172章 折騰第95章 搶票第45章第332章 第一階段,完畢第358章 升職第370章 喝茶第185章 這是人性的扭曲第196章 搖籃離開了母親第73章 螢火第264章 增長第282章 巧遇的訪客第260章 電話第198章 意識第88章 選拔第333章 這裡有一個錯誤第152章 商業發射第32章 風第71章 we did第343章 冒險第207章 邀請第372章 試探第155章 新飛船第69章 懸空回收第2章 系統援助第190章 任性第215章 長征十號轉運第221章 失利第222章 還有一個辦法第154章 太空進修第183章 經緯第62章 啓運第372章 試探第114章 霍華德·林炬第15章 新任務第274章 瑕疵第49章 南方汽車第380章 馬桶問題第312章 氣象局預警第195章 lift off!第22章 驚訝第158章 舞臺在東方第21章 搶飯碗第161章 X2A遙一第31章 立字據第310章 曙光第313章 藍月和BE4第7章 發動機試車第265章 磨刀第304章 離港第299章 爲什麼艙門打不開?第253章 航展第248章 葉尼塞第80章 資本第325章 慶祝第55章 這個餅又香又大第345章 複用還是不復用第264章 增長第50章 新計劃第242章 邀請第9章 輿論第71章 we did第289章 預告第357章 抓捕第73章 螢火第44章 前事第17章 商業化第350章 啓明星第326章 國際半導體科技大會第340章 上市第158章 舞臺在東方第149章 叛逃第161章 X2A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