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到二十三世紀初的一百五十年,絕對是人類文明史上最爲輝煌的一百五十年。對於有幸在這個時代出生、並且在這個時代走完生命全程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天堂般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生活成爲了最不需要擔心的事情。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人類文明史中,唯一不需要爲生活發愁的時代。要知道,不管是在此之前、還是在此之後,普通人最需要擔心的不是世界毀滅、也不是戰爭降臨,而是如何讓日子過下去。
這個時代的基礎,就是高度發達的科技。
在電能實現無限制免費供應的情況下,生產力的發展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
在二十一世紀八零年代,中國的工業生產效率達到了一個極爲驚人的地步,一個人所產生的價值,比三十年前,也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提高了一萬倍以上,所帶來的社會價值更是遠遠超過了其他任何一個國家。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當時中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高技術產業都實現了無人制造,即所有與工業生產相關的工作,都是由機器人、或者是自動流水生產線完成的,甚至連維護工作也是在計算機的控制下完成的,“工人”幾乎成了一個歷史性名詞。當時,中國人最主要的工作有兩個,一是完成計算機無法完成的設計,二是爲其他人服務。
如此發達的生產力,使中國在國際貿易競爭中擁有無與倫比的優勢。
可以說,當時中國幾乎霸佔了全球高端商品市場,即便美國也有很大的份額,但是美國產品依然是中國企業生產的。準確的說,是中國企業在美國的分公司生產的,然後再以美國商品的名義銷售到世界各地。
有趣的是,中國企業去美國開工廠,主要就是美國的勞動力價格更加低廉。
要知道,到二十一世紀末,中國的勞動力價格已經高得讓很多企業無法承擔了,也就紛紛把工廠轉移到了海外,特別是美國。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中國與美國實現共同化的基礎條件之一。
當然,由生產力大爆發引發了很多問題。
首先就是勞動力的價格問題。到二十一世紀末,中國的勞動力價格已經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前的一千多倍,而且扣除了物價因素與通貨膨脹。在同一時期,中國周邊國家的勞動力價格上漲了大約五百倍,美國的勞動力價格上漲了三百倍,歐洲聯邦的勞動力價格上漲了兩百倍,就算是較爲落後的俄羅斯的勞動力價格也上漲了一百倍。要知道,在任何一個時間段相當的歷史時期,都沒有如此大的漲幅。
導致勞動力價格上漲的因素很多,比如生產效率提高,使得單位勞動力的社會產值大幅度提高。又比如受教育程度提高,導致勞動力的總體勞動時間減少,從而變相導致了總體勞動力減少。還有,社會福利提高,也是勞動力上漲的因素之一。只是,有一個被很多人忽視了的因素。這就是,宇宙大開發佔用了大量勞動力,而這種全面開發在最初五十年裡幾乎是純投入,產出非常少,所以作爲主導國,中國通過政府調控等手段,把宇宙開發的勞動力成本轉嫁到了其他產業上,從而導致其他產業的勞動力成本上漲,也由此帶動了其他國家的勞動力成本上漲。
第二個影響,就是人口大爆發。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口大爆發也是勞動力價格上漲的結果。
雖然中國一直在推行鼓勵生育政策,比如在第三次世界大戰後,中國政府開始爲養育兩個子女的夫婦提供五到十年的社會保障,保證其中一方不用工作,另外一方也能爲家庭提供必要的經濟來源。此外,中國政府的其他一些政策,也是在變相鼓勵生育,比如把全民醫保範圍擴大到所有公民的自然壽命階段(當時已經出現了通過更換主要器官來延長壽命的醫學技術,所以全民醫保不包括通過更換主要器官延遲自然死亡的階段),還比如,把義務教育擴大到大學階段,並且開始鼓勵更多的學生接受素質教育。
後來,幾乎所有發達國家都參照中國的標準,推出了鼓勵生育的政策。當時,美國的鼓勵生育政策最爲積極,主要就是,在大戰期間,美國損失的人口最多,因此需要公民養育更多的後代。
但是這些政策都不是最根本的,因爲到這個時期,是否養育後代、以及養育多少後代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夫婦雙方的個人意志決定的,國家出臺的鼓勵性政策,最多隻能產生一些輔助性效果。
真正能讓公民決定養育更多孩子的,還是一種全新的價值觀念,即作爲公民,應該爲國家與社會承擔的責任與義務,而這其中,養育後代就是最爲重要,也是最需要公民盡職盡責的義務。
當時,勞動力緊缺,已經引發了很多社會問題。
在公民素質普遍提高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公民認識到,正是養育的後代不夠,才引發瞭如此多的社會問題。
結果就是,在公民產生了自覺認識之後,人口大爆發就到來了。
這個大爆發,到底有多大呢?
根據中國官方記錄,在大戰結束後的二十年裡,中國的人口增加了一倍。在減掉了人均壽命延長等因素之後,基本上每一對中國夫婦都養育了三到四個子女,超過了養育兩到三個子女的正常值。
當時,很多人對此非常擔心,認爲人口迅速膨脹,將引發災難性後果。
要知道,在大約一百年前,中國就發生過類似的事情,而導致的人口災難,使中國在隨後五十年裡遇到了很多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
只是,今非昔比,一百年前的事情,絕對不會重演。
最關鍵的就是,社會平均生產力的提高速度,遠遠超過了國民的消費增長速度,社會財富的積累速度超過了人口的增長速度。也就是說,即便人口大爆發,中國所生產的社會財富仍然足夠供養所有人。
到了二十一世紀末,中國的人口總量已經突破五十億。
這是個什麼概念?
這就相當於,在大戰結束後的四十多年裡,中國人口增長了差不多五倍!
事實上,中國的人口增長速度還不是最快的。
在大戰結束的時候,美國人口由七億降到了六億,而到二十一世紀末,美國的人口已經接近五十億,成爲了僅次於中國的第二人口大國,其增長幅度在七倍以上,增長速度比中國快了百分之四十。
要知道,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全球人口還不到五十億。即便在全球自然災害爆發之前,全球人口也就在一百億左右。結果,到二十一世紀末的時候,僅中國與美國的人口總量就達到了一百億。
當時,全球人口是多少呢?
排名第三的是印度、有四十億人,第四的是歐洲聯邦、有三十二億人,第三的是澳大利亞、有二十八億人,第四是墨西哥、有二十二億人,第五是巴西、有十八億人,第六是俄羅斯、有十七億人,第七是巴基斯坦、有十六億人,第八是印度尼西亞、有十五億人,第九是南非、有十三億人,第十是阿根廷、有十二億人,第十一是馬來西亞、有十二億人,第十二是越南、有十二億人,第十三是朝鮮、有十億人。也就是說,當時世界上排名前十五位的國家的人口都超過了十億,而且在統計的時候省去了零頭。如果算上其他國家,全球人口總量超過了三百億。
也就是說,地球的人口總量在二十一世紀的最後幾年裡,增長了五倍多。
由此可見,中國的人口增長速度實際上低於全球平均增長速度。
當然,人口大爆發,基本上發生在發達國家,特別是以中國爲首的二十國集團。在一些欠發達國家,人口增長速度並不是很快,而一些極端落後的國家,反而出現了人口減少的情況。比如在非洲,最落後的五個國家的人口就沒有增長,而是在四十多年間,大約減少了百分之二十。當然,也不是純粹減少,而是這些國家的大量居民流入相鄰國家,帶動了其他國家人口大幅度增長。
顯然,導致人口大爆發的主因,就是生產力大幅度提高,生產的社會財富能夠供養更多的人。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口大爆發,也正是宇宙大開發的基礎。
要知道,在宇宙大開發的時代,最缺乏的就是人力。根據非官方統計,到二十一世紀最後幾年,全球有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勞動力才從事與宇宙開發有關的工作,或者是在間接支持宇航事業。
如果沒有巨大的人力資源,人類的宇航事業肯定不會得到如此飛速的發展。
說得簡單一些,如果沒有這麼多人,宇宙時代就不會在二十二世紀初到來,人類也就不可能迎來科技大爆發時代。
只是,人口增長,即有好處,也有弊端。
最大的弊端就是,人口暴增之後,引發了大量與社會資源有關的問題,並且因此產生了很多內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