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問題,不是一個單獨的問題,或者不只是中日在釣魚島上的爭端。
因爲關係到臺海局勢,所以東海問題絕對不能只解決一個,而不管另外一個。不管中國是否願意,在着手處理釣魚島爭端的時候,都得考慮臺海局勢,還得在採取行動前做好最壞打算。
這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局面,曾經迫使中國在數十年裡採取防禦態勢。
說得簡單點,就是以不變應萬變。
第二次朝鮮戰爭,打破了僵局,也帶來了新的變化因素。
這個變化因素,不是來自日本,而是在中國本身。歸根結底,就是第二次朝鮮戰爭對中事力量產生的根本性影響。
雖然從長遠來看,第二次朝鮮戰爭加快了中國的軍事現代化進程,有着非同一般的深遠影響,但是在二零一九年,不管是軍隊的裝備建設、人事變動與戰術思想等都沒有得到顯著改觀。
短期影響,仍然集中體現在第二次朝鮮戰爭的餘威上。
打敗了強大的美軍之後,中隊的士氣與鬥志達到爆棚狀態,從將領到士兵,沒人懷疑中國會在下一場戰爭中失敗。
客觀的講,這種自信並不盲目。
中隊能夠打贏第二次朝鮮戰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即中隊掌握了癱瘓對手通信指揮系統的手段。
這種手段,到二零一九年也沒過時。
雖然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甚至在結束之前,包括美國在內的衆多國家,已經開始尋找對抗電磁戰的方法,而且很快就有了收穫,並且開始改進現有的武器裝備,但是要對成千上萬的主戰裝備進行全面改進,使其能在惡劣的電磁戰環境下發揮效能,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拿美國來說,到二零一九年,也只對不到百分之二十的主戰裝備做了改進。
也許,美國有點特殊,因爲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美國啓動了爲期二十年的裝備發展計劃,將在今後二十年內,逐步用新式裝備替換掉已有的老式裝備,而按照美國當局對國際形勢的判斷,再次與中國這類大國發生正面對抗的機會並不大,所以美軍在改進已有裝備的時候並不積極。
當時,美國只對剩餘服役壽命在十五年以上的主戰裝備做了改進。
即便如此,四年的努力,仍然使美軍保持了全球頭號軍隊的位置,並且有足夠的實力打贏一場與地區強國的戰爭。
美國可以這麼做,不等於別的國家也能這麼做。
拿日本來說,即便獲得了美國的支持,成爲全球第二個裝備第四代重型制空戰鬥機的國家,但是在二零一九年的時候,日本的所有主戰裝備都沒有進行過針對全面電磁戰的改進與升級,連剛剛從美國獲得的F22A戰鬥機也不例外。
不是日本不想做,而是代價過於高昂。
當時,全世界只有兩個國家掌握了電磁戰的對抗技術,一個是中國,另外一個是美國。
日本要想從中國獲得軍事技術,顯然不可能,別說中國不會賣,美國也不會允許日本這麼做。
那麼,日本就只能從美國採購改進裝備了。
問題是,按照美國的計劃,最快也要到二零二二年,對百分之四十的主戰裝備進行了改進之後,才能確保在下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中不至於敗下陣來。也只有到這個時候,美國纔會出售電磁對抗裝備。
這就意味着,在二零二二年之前,除非日本自己搞了出來,不然就別想獲得能在大規模電磁戰中取勝的武器裝備。
這是一個非常殘酷的現實,也是日本無法迴避的問題。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如果日本捲入某場戰爭,美國會袖手旁觀。到時候,美國不但會向日本出售電磁對抗裝備,甚至有可能把已經做了改進的裝備出售給日本,幫助日本打贏戰爭。
相對而言,中國仍然擁有裝備上的優勢。
當然,裝備上的優勢,不僅僅體現在電磁戰領域。
在其他方面,中國的裝備優勢依然明顯,比如中國已經擁有了第四代戰鬥機,而且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國產率接近百分之百,在戰時的生產規模不會受到限制。又比如中國擁有日本沒有的航母與攻擊核潛艇,在海洋戰場上具有較爲明顯的優勢。即便在東海爭端中很難用上地面部隊,可是中國擁有一支規模不算太小,而且非常精銳的陸戰隊,日本卻沒有類似的兩棲作戰力量。
從軍事角度出發,中日之間最大的差距,還是在基本軍事思想上。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因爲是戰敗國,所以日本的軍事力量一直受到限制。雖然在冷戰時期,爲了對付強大的紅色帝國,美國放鬆了對日本的監管力度,允許日本組建一支軍事力量,但是在之後的數十年之內,日本的軍事力量只能用於防禦,而不具備進攻能力,不是一支完備的軍事力量。
雖然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日本開始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在引進F22A的時候,購買了配套的對地攻擊軟件與彈藥,隨後在自產的F22J上,使用了自行開發的火控軟件系統,爲使用自制的對地攻擊彈藥鋪平了道路,但是這些努力,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取得成果。
短短四年之內,日本能獲得有限進攻能力已經非常不錯了,而要獲得美軍那樣的進攻能力,沒有二十年、甚至半個世紀,絕對不可能。
相對而言,中隊就沒有這樣的問題了。
雖然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也奉行防禦戰略,嚴重忽視了現代戰爭中重要的進攻性軍事力量,即空軍本的建設。但是在第二次朝鮮戰爭爆發前十幾年,中國就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以此開始進行軍事改革。
可以說,在中國的現代化軍事改革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加強進攻性軍事力量。
這些努力,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已經見到成效。
比如在大規模地面戰爭後期,中國空軍在非常被動的情況下,仍然爲地面部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相繼轟炸了平壤、開城與春川等地。在海洋戰場上,一直受到重視的潛艇部隊也發揮了關鍵作用。
戰後四年,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依然圍繞着進攻力量展開。
可以說,依靠完善的國防工業體系,中隊在進攻能力的發展速度上遠遠超過了周邊任何一個國家。
正是這些軍事上的優勢,讓中隊充滿自信。
也正是這個原因,導致中國在東海爭端上的立場發生了改變。
以前,沒有能力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現在有了這個能力,還有什麼好猶豫的呢?
這不是國家基本對外政策、或者國家基本戰略的問題,而是關係到民族未來、關係到十多億中國人能否過得富足美滿,能否在未來的世界裡用自己的聲音說話,並且爲自己的子孫後代謀利的問題。
國家基本戰略就是爲公民的利益服務,因此公民的利益決定了國家基本戰略。
走向強大的中國,需要更多的資源、更多的市場,來讓十多億公民提供就業機會,創造爭取幸福的基礎。
這不是某個人的觀念,而是一個民族的觀念。
傅秀波一直在努力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但是並不意味着,他會排斥和平以外的其他手段。
如果有需要,戰爭也是選擇。
只是,這絕不僅僅是一場普通的戰爭。如果從一開始就定錯了目標,那麼軍事上的勝利只會帶來災難。
陸風烈提出疑問後,傅秀波並沒有做出回答,或者說已經做出了回答。
“如果要兩個問題一起解決,就要速戰速決,至少得在一個戰場上速戰速決。”黃峙博猜出了傅秀波的想法,說道,“正如元首猜測的那樣,這很有可能是美國的預謀,而美國的目的就是把我們拖入另外一個戰爭泥潭,讓我們難以自拔。果真如此的話,美國就能料到我們將在臺海動手,也就會有所準備。戰事久拖不決的話,我們將非常被動,甚至不得不把兩千萬同胞推入深淵。”
“你有這個想法,非常不錯。”
黃峙博愣了一下,大概沒有明白傅秀波的意思。
“雖然我們早就下了決心,哪怕是一個打爛了的臺灣,也是中國的臺灣,但是我們絕對不能把槍口對準同胞,即便萬不得已。”傅秀波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從軍事上講,我們得在釣魚島速戰速決,不要給日本太多機會。取勝很重要,更重要的,必須用這次衝突狠狠教訓日本。”
黃峙博點了點頭,表示明白傅秀波的意思。
“臺海問題上,我們得更加謹慎。”傅秀波點上香菸,抽了幾口,才說道,“能不打,最好不打。即便要打,也得速戰速決,而且得嚴格控制交戰範圍,以拒阻外來勢力干預爲主要目的。只要能夠穩住局面,又在釣魚島取勝,就能爭取到足夠的時間。我相信,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就能得到臺灣同胞的理解與支持。”
“老傅,你考慮得太遠了。”
“這麼重大的事情,能不考慮長遠一點嗎?”
陸風烈笑了笑,給黃峙博遞了個眼神。
“我會按照元首的指示去做,馬上……”
“不是按照我的指示做,而是要隨時向我彙報情況。等總參謀部拿出方案,局勢明朗之後,我會召開高層會議,商討與戰爭有關的問題。在此之前,總參謀部得提交一份完整的局勢分析報告。”
黃峙博點頭答應了下來,這是他分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