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高調

雖然第三護衛羣已經覆滅,但是東海的戰鬥還沒結束,雙方都在爭分奪秒,爲下一場戰鬥做準備。

也就在這個時候,宣傳戰再次打響。

北京時間七點三十分,中國國防部公佈了最新戰報,宣稱全殲進入東海交戰海域的第三護衛羣,並且在戰鬥中擊落數十架敵機,僅損失了三十三架戰鬥機,在首場海上交戰中取得重大勝利。

因爲中國當局在這場衝突中表現得特別透明,基本上沒在戰報中注水,具有非常高的可信度,所以國際輿論界立即把矛頭轉向日本,開始注意日本防衛省在東京時間八點,也就是半個小時前公佈的戰報。

必須承認,日本在宣傳戰中吸取了經驗教訓。

雖然遭受慘敗,但是防衛省先聲奪人,提前公佈戰報。在承認第三護衛羣遭到重創的同時,宣稱在戰鬥中擊落了七十多架中國戰機,包括十多架轟炸機,阻止了中國空軍針對日本本土的打擊行動。

暫且不說中國有沒有打擊日本本土的動機,在一場戰鬥中擊落七十多架中國戰機,可信度就不是很高。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國空軍損失的戰機加起來也沒有七十架。

在中國國防部公佈戰報之前,一些新聞媒體聘請的軍事專家就做了分析,認爲中國空軍很難在一次空戰中投入七十架戰鬥機,更不可能在襲擊日本本土的時候,同時動用這麼多作戰飛機。

原因很簡單,能夠投入多少戰鬥機,不是看擁有多少戰鬥機,而是由指揮系統決定。

如果無法有效指揮參戰飛機,投入再多的戰鬥機也難以發揮作用。

至於動用轟炸機,在這些軍事專家看來,更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不是中國空軍沒有轟炸機,而是要打擊日本本土的話,中隊的首選力量應該是戰術彈道導彈。即便受政治因素影響,中國當局禁止軍隊使用彈道導彈,也沒有必要讓轟炸機深入東海。

在本土腹地上空,中國轟炸機就能用射程達到二千五百公里的巡航導彈攻擊日本本土。

顯然,中國轟炸機不是去轟炸日本本土,而是去打擊第三護衛羣。

這樣一來,日本公佈的戰報就更加站不住腳了。

第三護衛羣遭到攻擊的時候,在土噶喇羣島西面,離中國本土大概一千一百公里,而中國肯定擁有射程在五百公里左右的反艦導彈,因此轟炸機最多需要在離艦隊大概四百公里的地方發射導彈。

以日本空中自衛隊的能力,能在離艦隊四百公里的地方奪取制空權嗎?

如果可以,那麼日本空中自衛隊早就奪取了釣魚島的制空權,也就沒有必要讓第三護衛羣從大隅海峽進入東海。

顯然,實際情況與此完全相反。

交手幾次,中國空軍仍然掌握着戰場制空權。

既然日本防衛省公佈的戰報不可信,那麼中國國防部公佈的戰報就沒有多大問題。

只是,宣傳戰纔剛剛打響。

北京時間八點四十五分,中國國防部公佈了當天的第二份戰報,宣稱在剛剛結束的海空突擊中,中國空軍的戰鬥機使用電磁武器,徹底癱瘓了聯合艦隊,並且將在幾個小時之內消滅聯合艦隊。

如果說在此之前,中國當局開誠佈公是對軍隊充滿信心。

那麼這次,中國國防部發出的“宣言”就可以說是狂妄自大了。

在任何人看來,中國國防部在這個時候宣稱要在幾個小時內殲滅聯合艦隊,都不是明智之舉。

做得到的話,問題還不大。

要是做不到,中國當局的損失就大了,至少在輿論宣傳上,會讓外界不再那麼相信中隊的戰鬥力。

當然,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面。

在不同人的眼裡,中國國防部的高調宣言有着不同的意義。

評論這件事的時候,一些較爲偏袒中國的新聞媒體就認爲,中國國防部宣稱在幾個小時內消滅聯合艦隊,主要就是在政治上做文章,要用一場毫無爭議的勝利,證明中國纔是東海的主人,徹底打垮日本的士氣,讓日本認識到不可能取得勝利,從而迫使日本當局在戰爭規模擴大之前投降。

一些新聞媒體還認爲,中國此舉是在向美國施壓,讓美國不再支持日本。

也有一些較爲極端的新聞媒體認爲,中國此舉是在挑戰美國的霸權,結束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長達數十年的統治地位,取代美國成爲西太平洋的霸主,最終成爲能夠與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競爭的超級大國。

只是,並非所有新聞媒體都偏袒中國。

在評論該事的時候,CNN電視臺聘請的軍事專家就一針見血的指出,中國國防部格外強調了空軍的打擊能力,試圖以次擾亂對方的戰術判斷,認爲打擊來自空中,而不是威脅更大的水下。

從戰術層面上講,CNN的評價沒有錯。

讓國防部發布消息之前,黃峙博就是這麼想的,所以在公佈的消息中,重點強調了空軍的打擊能力,沒有提到海軍的潛艇部隊。

通過輿論宣傳來擾亂對方的戰術判斷,也可以看成是一種作戰手段。

至於這種手段能否發揮作用,還得看對方是否足夠清醒理智。

中國國防部發布公告後,受影響最大的肯定是日本,而且是日本民衆。

第三護衛羣覆滅,可以看成是海上自衛隊作戰不力、或者是戰術出了問題,如果在中國高調錶態之後,聯合艦隊也全軍覆沒,那就絕對不是軍隊的問題了,而是整個日本國防體制的問題。

幾年前,還有不少日本人認爲,海上自衛隊能在二十四小時之內消滅中國海軍。

當時,一些較爲極端的日本軍事學家還認爲,只要中國不使用核武器,日本能在一場常規戰爭中毫不費力的擊敗中國。

雖然最近幾年,特別是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很少有日本人叫囂着擊敗中國,但是大部分日本民衆仍然認爲,自衛隊有足夠的力量應付迅速成長的中隊,至少能在防衛戰爭中取勝。

可是這幾天的戰鬥,無一例外的表明日本的軍事力量遠遠不足以擊敗中隊。

即便在防衛戰爭中,日本自衛隊也很難取勝。

民衆的質疑,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不管怎麼樣,必須確保聯合艦隊安然無恙,絕對不能讓中國國防部的預言成真。

小林光一不是笨蛋,他非常清楚,他的內閣將會跟隨聯合艦隊一同完蛋。

東京時間十點整,小林光一召開緊急內閣會議,一致通過了由喜田多一郎提出的擴軍計劃,即繼續從美國採購武器裝備。

隨後,小林光一給木村小次郎與今井利村打了電話。

首相沒有干預戰術指揮,但是明確要求,海上自衛隊與空中自衛隊必須盡一切力量確保聯合艦隊返回那霸。

爲了強調此事的重要性,小林光一還明確表示,要是聯合艦隊受到攻擊,哪怕沒有全軍覆沒,也得有人爲此承擔全部責任。

顯然,這個人不會是今井利村,而是木村小次郎。

木村小次郎也收看了新聞報道,知道首相爲何如此焦急。可是與首相一樣,他也非常焦急,卻沒有更好的辦法來保護聯合艦隊。

負責維修戰艦的人員已經派上去了,設備也送過去了。

一切順利的話,艦隊能在下午一點左右起航。

問題是,絕對不可能一切順利。

中方高調錶態,絕對會不惜代價的幹掉聯合艦隊。除了考慮空中威脅、以及來自海面下的威脅之外,還得盯住東海艦隊。

顯然,這超出了海上自衛隊的作戰能力。

木村小次郎別無他法,只能向今井利村求助,希望空中自衛隊能夠承擔更多的任務。

問題是,今井利村也盡了全力。

接到小林光一電話的時候,從本土調來的二十四架F-15J、以及十二架剛剛安裝了電磁對抗系統的F-22A正好到達嘉手納空軍基地,使得空中自衛隊的防空戰鬥機增加到七十一架。如果算上用來執行打擊任務的六十架F-16CD,空中自衛隊最多隻能調動一百三十一架戰鬥機。

事實上,F-16CD根本無法用來執行制空任務。

不是今井利村舍不得,而是這種戰鬥機完全針對打擊任務進行改進,使其空戰能力嚴重降低。別的不說,安裝在機身背部的保型油箱使作戰半徑提高了數百公里,卻增加了近一千公斤的死重。因爲沒有換裝推力更大的發動機,所以F-16CD的空戰推重比還不到一,根本不是中國戰鬥機的對手。

除非今井利村決定放棄攻擊中國艦隊的機會,不然肯定不會讓F-16CD參加制空作戰。

以當時的情況,阻止中國空軍發起進攻的最好辦法不是被動防禦,而是搶先進攻,迫使中國空軍把更多的戰鬥機用來執行防空任務。

問題是,中國空軍會是打擊聯合艦隊的主要力量嗎?

在這個問題上,木村小次郎與今井利村都有清醒認識,可是兩人所處位置不同,也就有不同的見解。

也就在兩人就是否主動進攻進行爭論的時候,喜田多一郎再次以防衛省大臣、以及內閣首相特使的身份搭上了飛往華盛頓的專機,進行十天之內的第三次美國之行,爲應付最糟糕的情況做準備。

第58章 搶先一步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88章 進退維谷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6章 定論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141章 入朝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35章 孤注一擲第19章 第二戰線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69章 休假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22章 誰輸誰贏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44章 出山第56章 守株待兔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43章 闖關第138章 警鐘第39章 戰禍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66章 真假英雄第117章 高姿態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52章 順手拈來第46章 決策點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117章 高姿態第13章 周密計劃第190章 主動權第234章 決勝點第85章 科技戰爭第44章 防空火網第127章 雷暴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63章 一箭三雕第266章 門檻第47章 證據第45章 關鍵情報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78章 兩強標準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9章 新冷戰第78章 兩強標準第287章 警鐘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201章 輕型對輕型第14章 拉力賽第101章 高歌猛進第43章 試探第62章 戰略意第47章 搶先攻擊第8章 泰然處之第79章 海灣第20章 惹是生非第48章 交戰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251章 沒有妥協第6章 點火第57章 老少校第49章 第二戰場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50章 另有其人第48章 關鍵戰報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63章 全力以赴第96章 部署到位第83章 科學寶藏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68章 搶任務第32章 拼光拼盡第35章 後方部署第167章 預見性第64章 退與不退第162章 彈雨第73章 關鍵裝備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8章 經濟賬第27章 商船立功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80章 另尋出路第26章 排兵佈陣第65章 全面行動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47章 前哨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74章 交易第25章 偃旗息鼓第58章 新班子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14章 戰爭前奏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28章 風馳電掣第143章 老鳥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