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臨時考覈

(?)

“現在,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黃峙博沒有放過牧浩洋,爲了多聊一會,還讓司機開慢點。“如果你是日本領導人,爲了打破美國的禁咒,獲得發展戰略力量的機會,你會怎麼做?”

“黃總,這……”

“都說到這了,而且話題是你提出來的,總不能就此打住吧。”

牧浩洋長出口氣,沉思了好一陣,才說道:“辦法只有一個,捧殺。只有當我們強大到足以對美國構成直接威脅,或者說受到限制的日本再也無法抵擋我們,美國纔會解除強加在日本身上的枷鎖。”

“這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確實如此,但是我們會根據實際情況對國家戰略進行調整。”

“比如……”

“比如在綜合國力超過美國之前,我們不會與美國進行全球對抗,最多集中力量解決周邊問題。因爲隔着太平洋,美國已經放棄了朝鮮半島與東海,所以就算我們在南海、或者其他周邊地區擴張,也不會觸及美國的根本利益,不會與美國發生直接衝突,也就不會對美國構成直接威脅。”

黃峙博點了點頭,說道:“這樣的話,至少到二零四零年之前,我們不會與美國面對面的交鋒。”

“可惜的是,日本等不到那個時候。”

“爲什麼?”

“東海衝突已經證明,日本的軍事力量遠沒有吹噓的那麼強大。在今後二十年內,我們的軍事力量還會持續增強。拿海軍來說,只要現訂的計劃得到落實,到二零四零年,將達到美國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日本與我們對抗,即便採取戰略防禦態勢,艦隊規模也要達到我們的百分之七十,或者是美國的百分之五十。如果日本想戰勝我們,採取戰略進攻態勢,至少得與我們持平。以日本的國力,要在二十年內建造二百四十萬噸戰艦,把海軍兵力擴充到四十萬以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你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

牧浩洋一愣,沒有明白過來。

“從經濟上講,即便日本已經被我們超越,也不至於達不到這個水準吧。”

“不僅是經濟,還得看資源。海軍是戰略軍種,對資源的需求超過了其他軍兵種。隨着我們與美國的鬥爭加劇,全球資源格局必然發生變化。只要我們控制了周邊地區,特別是資源豐富的東南亞,就能打造出一支不亞於美國的全球艦隊。美國的地緣優勢非常突出,不但自身擁有豐富的資源,還能利用拉美與澳洲的資源。日本別說跟我們與美國相比,連歐洲與俄羅斯都比不上。爲了遏制日本的擴軍勢頭,我們肯定會在資源上下功夫,瓦解日本苦心經營數十年的海外資源體系。沒有足夠的資源,日本別說打造一支足夠強大的艦隊,能否讓經濟保持持續發展都是個問題。”

黃峙博點了點頭,說道:“你說得沒錯,只要日本構成了威脅,在用戰爭手段解決問題之前,我們會首先在資源上做文章。”

“那麼,肯定等不了二十年。”

“這樣的話,日本會怎麼做?”

“從手段上講,與美國的做法相差不大。”

“什麼意思?”

“利用別的國家、或者其他地區的衝突,讓我們變得更有威脅,從而讓美國不得不更加重視日本。”

黃峙博又點了點頭,讓牧浩洋說下去。

“雖然我不懂經濟,但是我知道,東海衝突之後,日本首先要做的就是尋找一個能夠替代我們的海外市場。”

“什麼意思?”

“去舟山參加演習之後,我跟陸雯去過上海。”

黃峙博愣了一下,似乎沒有明白牧浩洋的意思。

“這幾年,國內的變化非常明顯,特別是在精神層面上。雖然主要是內因,即放鬆了對民營企業的限制,增強了市場活力,讓更多的老百姓獲得了實質性的好處,民衆更加熱愛祖國。但是外來因素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比如東海衝突讓很多民衆自發的抵制日貨,用行動來捍衛國家利益。”

“這也叫國家利益?”黃峙博笑着搖了搖頭。

“不管怎麼說,我們的對外政策,必然對民衆產生影響,也就必然會在經濟層面上改變我們與日本的關係。”

“或者說,把我們推入另外一場戰爭。”

“這是民衆的選擇。”

黃峙博嘆了口氣,沒再多說什麼。

“一直以來,我們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也是日本最大的投資市場之一。雖然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我們與日本的經濟關係開始疏遠,但是在過去的四年裡,我們仍然與日本保持着密切的經濟往來。我們需要日本的技術與資本,日本需要我們的市場與資源。東海衝突,讓這一切都變成了泡影。別的不說,我們從日本撤僑,使民間往來遭到重創,也許永遠也無法恢復。”

“那麼,誰有能力替代我們?”

“當今世界,只有一個國家能夠替代我們。”

黃峙博皺起眉頭,說道:“印度?”

牧浩洋點了點頭,說道:“從國土面積、資源規模與人口數量上看,印度是唯一能夠替代我們的國家。雖然印度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文化普及率僅有百分之三十五,仍然有百分之六十多的國民是文盲,又比如在經濟結構上,印度至今是一個以農業爲主的國家,大部分人過着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對市場化、對商品化的需求並不高。但是印度與日本有一個共同點,即與我們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此外,印度還有一個極爲迫切的需要,即儘快實現工業化。只要能夠利用好這個共同點,日本就能把印度拖下水。利用好印度的特點,日本則能成爲印度的鐵桿盟友。”

“確實如此,至少印度擁有核武器。”

“這是次要問題。”

“是嗎?”

“真正能把印度推下水的,不是日本,而是美國。”

黃峙博的眉頭跳了幾下,讓牧浩洋接着往下說。

“雖然美國推出了規模龐大的擴軍計劃,但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比如二十年內,美國將以戰略收縮爲主,重點鞏固傳統勢力範圍與至關重要的戰略地區,比如拉美與中東,阻止我們獲得戰略崛起的必要資源。東海衝突已經證明,日本不但無法戰勝我們,甚至無法遏制我們。美國必須選擇一個新的盟友,一個有足夠分量的盟友,讓我們在下一場戰爭中嚐到苦頭,遏制我們的崛起勢頭。”

“印度就是最好的選擇。”

“對,印度是不可替代的選擇。只是如同對待日本,在對待印度的時候,美國也會做好雙重準備。”

“什麼意思?”

“如果我們在與印度的對抗中敗下陣來,美國自然非常高興。如果情況相反,美國就得做好第二手準備。”

黃峙博朝牧浩洋看了一眼,讓牧浩洋說下去。

“不管結果如何,美國都是下一場戰爭的主要策劃者。因爲印度擁有核武器,所以我們在對印政策上會有所保留,絕對不會輕易採用戰爭手段。如果美國是積極策劃者,那麼在此之前,就會幫助我們消除這個顧慮。與此同時,美國會在其他方面做文章,比如鼓動印度的戰爭野心。只是這些事情,美國做不到。或者說,經歷了第二次朝鮮戰爭與東海衝突,美國的影響力大大降低。爲了拉攏印度,美國需要一個合作伙伴,而日本就是最佳選擇。時機成熟後,美國會以各種方式激化我們與印度的矛盾,使其變得不可調和,或者用別的方式讓我們不得不選擇戰爭。”

“如果印度成爲第二個日本,美國將在戰略上徹底失敗。”

“所以美國不會輕易走出這一步,不管是戰爭、還是和平,目的都是利益。如果能夠通過其他方式達到目的,就沒有必要挑起戰爭。”

“什麼方式?”

“我也不知道,畢竟我只是軍人。”

黃峙博笑了笑,說道:“那麼,我們就用軍人的方式來討論這個問題。如果戰爭必然爆發,我們該怎麼做?”

“怎麼打?”

黃峙博點了點頭,表示就是這個意思。

“如果戰爭規模有限,一支艦隊就夠了。如果規模巨大,就得考慮地面戰爭。”牧浩洋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除了怎麼打,更應該考慮何時打。至少十年之內,我們還不具備遠洋作戰能力。戰爭在此期間爆發,必然以地面爲主。而這是損失最大的方式,我們得儘量避免。”

“如何避免?”

“讓印度不敢輕易挑起戰端,由我們決定何時打。”

黃峙博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似乎想到了什麼。

“但是不管怎麼打,海軍都是第一軍種。沒有海軍,我們不可能在翻越世界上最高的山脈之後,擊敗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國家。”

“這麼說來,你也是一個‘大海軍主義者’?”

“黃總,我只是一名海軍上校。”

黃峙博笑了笑,說道:“是也沒問題,因爲你是海軍軍官,自然得爲海軍說話。只是你得知道,海軍很重要,但是不代表一切。在現在的位置上,你必須有清楚的認識,必須頂住來自其他人的壓力。”

牧浩洋沒有答話,因爲他知道黃峙博說的是誰。

第55章 積極外交第2章 利益交換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47章 假設第49章 首輪空戰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66章 不可避免第55章 積極外交第35章 支柱第236章 消耗戰第52章 預料成真第42章 找準目標第50章 民間力量第48章 外派第233章 蠶食第47章 假設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21章 慘敗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48章 關鍵戰報第65章 全面行動第3章 大國實力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38章 技不如人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6章 爭取和平第42章 開戰時機第35章 打掃戰場第69章 惡仗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39章 戰禍第5章 宣戰第38章 狼羣第40章 自作主張第79章 撲火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40章 此消彼漲第135章 全局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49章 第二戰場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90章 獨木難支第13章 全權顧問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64章 致命打擊第59章 擊鼓傳花第3章 戰前會議第94章 託管第234章 決勝點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28章 九死一生第41章 瘋狂準備第108章 高歌猛進第58章 潛艇伏擊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44章 艦炮怒吼第22章 備用計劃第8章 節外生枝第57章 爭論第114章 向前看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61章 唯一方案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97章 戰略分歧第46章 全速北上第55章 積極外交第63章 卸甲第6章 爭取和平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65章 再次見面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79章 立場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268章 光速第21章 一鍋端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70章 內部矛盾第44章 出山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15章 宣戰第4章 科技競賽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50章 民間力量第130章 大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