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折中方案

三月二十日,戚凱威回國,商議開闢東線戰場的事情。

在此前一天,龐躍龍已經來到總參謀部,向牧浩洋彙報了陸戰隊的準備情況,並且代陸戰隊二十萬將士遞交了請戰書。

不可否認,龐躍龍起了好心,辦了壞事。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不交請戰書,牧浩洋還會有所考慮。現在的問題是,如果牧浩洋堅持打兩棲登陸戰,很有可能被戚凱威指責偏袒陸戰隊,爲了個人或者小集體,犧牲了國家利益。

要知道,打一場兩棲登陸戰的代價並不小。

到戰爭爆發前,中國陸戰隊的規模沒有擴大,登陸艦隊卻增加到了六支,三支艦隊各有兩支登陸艦隊,常備八個陸戰師縮小到了六個,但是每個師的兵力擴充了百分之五十,等於常備兵力增加了八分之一。經過整編後,陸戰隊的作戰能力、特別是獨立作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更重要的是,陸戰隊的投送能力也非往日可比。

當時,陸戰隊有六艘兩棲攻擊艦、十二艘綜合登陸艦、十二艘船塢登陸艦與二十四艘兵力投送艦,另外還有二十四艘快速綜合運輸船與八艘液貨運輸船,每支艦隊的登陸艦隊都能一次性投送一個陸戰師。如果徵用民船,任何一支艦隊都能在登陸作戰行動中投送兩個陸戰師。

可以說,這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兩棲力量。

要知道,美國陸戰隊的兵力投送能力也只能保證在一個戰場上投送兩個陸戰師,而且美國陸戰師的規模不比中國陸戰師大多少。

當然,中國陸戰隊也有所欠缺,比如沒有航空打擊能力。

因爲裝備了F-35B等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美國陸戰隊具有獨立的航空隊,也就能夠自行爲登陸部隊提供空中支援。相反,中國還沒有富裕花費數千億、甚至上萬億元爲陸戰隊研製與採購垂直起降戰鬥機的程度,因此陸戰隊航空隊主要裝備傾斜旋轉翼飛機,只具備垂直空運能力,不具備空中打擊能力。在執行登陸作戰任務的時候,陸戰隊依然得依靠海軍與空軍提供空中支援。

只是,有一點不可否認,陸戰隊具有足夠強大的獨立作戰能力。

當時,六個陸戰師的兵力都在一萬八千人以上,其中三個主力陸戰師的常備兵力就超過了二萬二千人,在戰時還能得到適當加強,比如增加一到三個裝甲營、一到三個炮兵營與防空營、或者增加後勤保障部隊,兵力將超過二萬五千人。照此計算,三個主力陸戰師的戰時兵力就在七萬人以上,相當於一個陸軍集團軍。如果算上三個常備陸戰師,則相當於陸軍的兩個集團軍。

雖然陸戰隊還沒有換裝,在裝備質量上比不了陸軍的兩個集團軍,但是在濱海地區作戰有更大的優勢,即陸戰隊能夠得到海軍艦隊全力支持,在後勤保障方面,也比長途奔襲的陸軍更可靠。

事實上,牧浩洋正是出於後勤保障原因,認爲應該動用陸戰隊。

只是,問題沒有這麼簡單。

三月二十一日,總參謀部的第一次高級將領會議上,戚凱威就明確提出,與其動用陸戰隊,還不如把第四十二集團軍直接投送到恆河河口地區,或者由海軍艦隊逆恆河而上,支援陸軍作戰。至於陸戰隊,可以參加後方的工作,比如守衛孟加拉國的港口,幫助艦隊掃蕩河道兩側地區。

顯然,龐躍龍根本沒有打算讓陸戰隊去打雜。

按照他的提議,陸戰隊將在印度東南部地區開闢登陸場,然後進軍德干高原,在恆河平原南面切斷印軍的戰略防線,然後由陸軍從東西兩面發動進攻,協助陸軍掃蕩恆河平原,攻佔印度最富庶的地區。

名義上,陸戰隊是協助陸軍作戰,實際上則是單獨挑起大梁。

當時,印度政府已經逃往班加羅爾,放棄了新德里,因此掃蕩恆河平原只是一次超長距離行軍,根本沒有什麼挑戰性。真正的戰場在恆河平原南面,即陸戰隊的進軍路線上,因爲印軍肯定會據守德干高原,阻止中國軍隊南下攻佔印度半島南部地區,甚至會以德干高原爲根據地反攻恆河平原。

真要像龐躍龍說的這麼打,那麼陸軍就成了配角。

顯然,戚凱威怎麼也不可能同意這樣的作戰計劃。

結果就是,這場會議變成了戚凱威與龐躍龍的吵架場。

會議結束後,牧浩洋先找到戚凱威,提出了折中方案,即首先由陸戰隊開闢登陸場,如果需要攻打德干高原,則由陸軍充當主力,陸戰隊負責掃蕩沿海平原地區,至於攻佔恆河平原,根本就不是主要問題。

爲了得到戚凱威的支持,牧浩洋提出了一條至關重要的理由。

只有這麼打,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後勤保障問題,不然陸軍根本沒有可能在印度半島腹地推進一千多公里。說得準確一點,如果戚凱威打算用手裡的兵力打贏這場戰爭,而不是請求總參謀部增兵,那麼就得這麼打。

戚凱威不是傻蛋,知道牧浩洋抓住了重點。

要知道,在制訂戰爭計劃的時候,戚凱威只提出了動用四個集團軍,而且保證能在半年內結束大規模地面戰爭。雖然當時,戚凱威只提到攻佔新德里、掃蕩恆河平原,沒有提到進軍德干高原,即由他制訂的地面戰爭方案,根本就沒有包括後面這部分,但是戰場情況瞬息萬變,要不要進軍德干高原得由牧浩洋說了算,因此在作戰任務分配上,戚凱威必須向牧浩洋妥協。

以當時的情況,進軍德干高原已經不是什麼懸念了。

原因很簡單,黃瀚林已經向巴基斯坦、斯里蘭卡與孟加拉國當局做出承諾,將妥善的結束這場戰爭,儘快使南亞地區恢復和平與穩定,不會因爲戰爭的遺留問題對印度周邊國家造成影響。

要知道,最大的影響就是戰爭遺留問題,即由戰爭產生的難民。

如果這些難民涌入周邊國家,肯定是一場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而這也正是周邊國家心存餘悸的主要原因。

要想避免引發難民潮,唯一的選擇就是避免印度打內戰。

如此一來,中國軍隊就得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必須在大規模地面戰爭結束之前剷除印度前政權。

從手段上講,就必須攻佔印度全境。

也許不用佔領印度全境,但是必須保證徹底消滅印度前政權。

顯然,只有進軍德干高原,才能達到這個目的。

這樣一來,戚凱威就不得不面對增兵問題。如果牧浩洋卡住這個問題,戚凱威就將進退兩難。如此一來,由陸戰隊分擔部分作戰任務,成爲了折中選擇,即通過增派陸戰隊來增加作戰部隊。

當時,除了增兵,還存在一個問題,即後勤保障。

完全依靠陸路運輸的話,別說只投入四個集團軍,即便再動用四個集團軍,也不見得能夠保證暢通無阻。以當時的情況,在選擇陸路運輸之後,就必須向同盟國求援,而有能力派遣作戰部隊的只有巴基斯坦。

問題是,在政治層面上,肯定不應該讓巴基斯坦介入過深。

相對而言,印度民衆對中國還不太反感,但是印巴矛盾已經積累了數十年,顯然不會歡迎巴基斯坦軍隊。

也就是說,如果出動巴基斯坦軍隊佔領印度,只會使矛盾嚴重化。

至於斯里蘭卡與孟加拉國的地面部隊,根本就靠不住,也不能指望什麼。

如此一來,陸路就走不通了。

所幸的是,印度是一個三面環海的國家,印度半島深入印度洋,東面是孟加拉灣、西面是阿拉伯海,有衆多深水良港,還有大量可以供船隻停泊的天然港灣,因此海路能夠有效解決後勤保障問題。

說得直接一點,只要陸戰隊伴隨陸軍向南推進,奪取沿途的港口,就能有效縮短地面補給線的長度,而且陸軍不用在乎是否守得住戰線後方,因爲補給是來自大海的方向,即戰線側翼,而不是來自戰線後方。

也就是說,陸軍在德干高原上向南推進,實際上是打的一場戰略運動戰。

可以說,戚凱威不可能拒絕牧浩洋的提議,必須在作戰問題上向陸戰隊妥協,而且牧浩洋也保證給予陸軍足夠高的地位,並且由陸軍主導進攻行動,陸戰隊只是在側翼配合陸軍發起進攻。

說服了戚凱威後,牧浩洋在當天晚上把龐躍龍請到家裡,兩人好好談了一番。

三月二十二日,在總參謀部高級將領會議上,牧浩洋正式提出了作戰方案,戚凱威與龐躍龍都沒有表示反對。

當天下午,牧浩洋就去了元首府,向黃瀚林彙報工作。

與黎平寇一樣,黃瀚林很少過問軍事上的事情,只是提出了作戰目的,即按照原定計劃在半年內結束大規模地面戰爭。至於怎麼打,那是總參謀長的事情,作爲元首,他只關心能否達到最終目的。

晚上,戚凱威就乘專機返回了伊斯蘭堡。

龐躍龍在總參謀部多呆了幾個小時,於二十三日凌晨,搭乘陸戰隊的運輸機飛往南安達曼島。

今後,南安達曼島將成爲陸戰隊進軍印度半島的大本營。

第30章 小事化大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19章 第二戰線第46章 全速北上第3章 把握機會第41章 標杆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7章 又見熟人第61章 唯一方案第170章 崩潰第44章 開戰在即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85章 突擊開始第43章 門檻第1章 收假第60章 艦隊北上第17章 經貿競爭第216章 遲來的醒悟第32章 大夢初醒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41章 瘋狂準備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319章 反思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36章 艦隊司令第282章 秘密第138章 警鐘第18章 坦克戰第66章 不可避免第53章 軍事部署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35章 聲東擊西第38章 狼羣第238章 不歸路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321章 起源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17章 經貿競爭第85章 重拳出擊第5章 鐵娘子第176章 硬碰硬第45章 突然遭遇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74章 爭取時間第39章 去臺灣第17章 地區戰爭第38章 狼羣第40章 豐收時期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52章 突擊開始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64章 孤注一擲第23章 敵後營救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122章 拖後腿第19章 新戰線第89章 一枚導彈第14章 首相之死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50章 沉默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57章 戰爭決議第51章 時間點第303章 幸運兒第78章 廣泛動員第53章 再次攻擊第99章 妥協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120章 餘波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95章 快馬加鞭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16章 耐心等待第174章 反擊第253章 謀略家第48章 反潛戰第35章 孤注一擲第45章 補欠賬第114章 向前看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37章 抽絲剝繭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7章 太空戰第40章 自作主張第41章 瘋狂準備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26章 重拳出擊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34章 公衆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