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保守戰術

牧浩洋不是不信任龔繼飛,而是這次作戰行動涉及到艦隊作戰、登陸作戰,還得跟空軍與陸軍協同作戰,而龔繼飛只是海軍少將,哪怕是最有名的少將,也沒有足夠的影響力去調動其他軍兵種。

問題是,艦隊作戰又最爲重要,而且其他作戰行動都得服從艦隊作戰,也就必須由艦隊司令官擔負起主要責任。

如此一來,就需要一位有足夠影響力的艦隊司令官。

當然,牧浩洋的正式身份不是艦隊司令官,而是總參謀長,他的任務只是在艦隊旗艦上協調指揮整個作戰行動。

在艦隊作戰上,牧浩洋決定儘量讓龔繼飛做主。

不管怎麼說,中國海軍需要更多的優秀指揮官,特別是年輕指揮官。

登上“泰山”號後,牧浩洋就表明了立場,他只會提出建議與意見,艦隊作戰行動完全由龔繼飛負責。

事實上,在二月份的時候,牧浩洋就覺得龔繼飛是個可塑之材。

原因很簡單,在二月份的那次行動中,龔繼飛不但忠實的執行了牧浩洋的命令,還非常及時的率領特遣艦隊返回南海,對戰場局勢做出了準確判斷。也正是如此,特遣艦隊纔沒有在不利的情況下與美軍艦隊‘交’戰。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海軍需要的,正是龔繼飛這種能進能退的指揮官。

要知道,在過去三十多年裡,中國海軍迅速發展壯大,進攻思想根深蒂固,幾乎所有海軍將領都是“進攻致勝論者”。雖然這無法否定海軍的本質,即海軍只有在進攻中才能體現出價值,但是在實際行動中,進攻並非是唯一的獲勝手段,某些時候知難而退,纔是明智的選擇。

可惜的是,中國海軍的年輕將領中,沒有幾個真正明白“知難而退”的含義。

由此產生的影響就是,大部分將領都喜歡冒險,總認爲只有在冒險中,才能取得決定‘性’勝利。

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過於章‘玉’廷。

所幸的是,龔繼飛的表現,足夠讓牧浩洋放心的把艦隊‘交’給他了。

當然,龔繼飛是不是牧浩洋所期待的艦隊指揮官,還得由實戰檢驗。他至少要在戰場上取得一次勝利,才能得到牧浩洋的完全信任。在此之前,牧浩洋不會拿中國海軍唯一的艦隊去冒險。

四月一日凌晨,中國太平洋艦隊從沖繩島南面進入了菲律賓海。

此時,美國太平洋艦隊還在幾千公里之外,正在向中途島航行,預計要到四月四日才能到達馬里亞納羣島東面。

當然,這只是牧浩洋的推測,因爲他獲得的情報非常有限,只知道美國太平洋艦隊在北京時間三月三十一日凌晨離開了珍珠港,而且是九艘航母、十八艘防空巡洋艦、二十七艘多用途驅逐艦與二十七艘反潛驅逐艦,此外還有不少於十八艘的攻擊核潛艇,以及由四艘反潛驅逐艦掩護的補給艦隊。

從這個規模上,可以判斷出美國太平洋艦隊將趕來決戰。

顯然,開場的局面對牧浩洋非常有利。

從時間上看,中國太平洋艦隊至少有兩天時間,用來轟炸馬里亞納羣島上的美軍基地,然後還有一個晚上補充彈‘藥’。最快要到四月五日上午,纔有可能與美國太平洋艦隊遭遇,因此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準備工作。

四月一日夜間,中國空軍首先發力。

雖然大陸戰場上的戰鬥還沒結束,戚凱威正在設法圍殲西伯利亞東線的俄軍,但是空軍的作戰負擔已經大大減輕,能夠‘抽’調出足夠的轟炸機與戰鬥機支援艦隊作戰,還在扶桑部署了幾十架加油機。主要就是,關島離日本本土有兩千多公里,在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之外,需要用加油機延長戰鬥機的作戰半徑。

當天晚上,空軍就動用了三百架戰略轟炸機與二百架戰鬥機。

戰鬥打得異常‘激’烈,美軍部署在馬里亞納羣島的近三百架戰鬥機全數升空,並且把防空範圍延伸到了小蒞原羣島上空,迫使中國空軍的轟炸機不得不在投下巡航導彈之前,突破美軍戰鬥機組成的防線。

所幸的是,中國空軍出動了足夠多的護航戰鬥機。

更重要的是,小蒞原羣島離扶桑本土只有幾百公里,中國空軍的後方指揮與情報系統能夠發揮出最大的效能,而美軍則得在遠離後方基地的地方作戰,所能獲得的指揮與情報支持相當有限。除此之外,美軍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大概爲一千五百公里,而中國空軍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不到一千公里,因此美軍戰鬥機的作戰時間只有中國戰鬥機一半左右,作戰效率自然低了許多。

美軍擁有的,只是戰鬥機的數量。

在攻打沖繩島的作戰行動被無限期推遲之後,美軍對部署在馬里亞納羣島的空中力量做了調整,把大部分轟炸機派往澳大利亞,部署了更多的戰鬥機。到了一月底,美軍乾脆把轟炸機全部派往澳大利亞,將部署在馬里亞納羣島的戰鬥機增加到了三百六十架,並且增補了幾十架支援飛機。

顯然,美軍已經放棄了在西太平洋上發動進攻的想法。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在二零五三年初,美軍把重點轉向了西南太平洋,即按照盧卡斯在西方同盟集團首腦會議上做出的承諾,美國將在適當的時候進軍東南亞,消除澳大利亞受到的威脅。

只是,美軍不進攻,不等於中國軍隊也不會進攻。

在基本上放棄了西太平洋進攻戰略後,美軍高層意識到,中國很有可能在有把握的情況下攻打馬里亞納羣島,從而扭轉西太平洋上的局面。如此一來,美軍就得增強馬里亞納羣島的防禦力量。

當時,除了部署三百六十架戰鬥機之外,美軍在馬里亞納羣島的地面部隊已經增加到了四個陸戰師,總計近八萬名官兵。重點防禦區域是關島、塞班島與提尼安島,北面的小島上只有少量守衛部隊。

在美軍看來,四個陸戰師足以遏制中國的進攻野心。

當然,關鍵還是艦隊,即制海權。

只要制海權還在美軍手裡,中國軍隊就不會貿然攻打馬里亞納羣島,甚至不會改變整體戰略態勢。

爲此,美軍把太平洋艦隊撤回了夏威夷羣島,以珍珠港爲基地。

這麼做,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避免遭到突然打擊,而且艦隊從珍珠港出發,能在五天之內到達馬里亞納羣島。顯然,中國軍隊不可能在五天之內攻佔馬里亞納羣島,甚至來不及佔領一座足夠大的島嶼。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中國軍隊在攻打馬里亞納羣島之前,首先得奪取制海權。

顯然,優勢在美軍手裡。

美國海軍還有九艘航母,第二批三艘“美國”級已經在三月初完成舾裝,預計在六月底就能服役,而中國海軍的第二批四艘“泰山”級航母最快也要到六月底才能完成舾裝,服役時間肯定在十月份了。

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美軍不但能保持優勢,還能擴大優勢。

問題是,美軍的優勢並不足以帶來戰略上的勝利,因爲中國海軍的太平洋艦隊擁有擊垮美軍艦隊的資本。

如此一來,美軍就得采取格外謹慎的戰術。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儘量避免與中國海軍決戰,特別是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得以保存艦隊爲主。

可以說,這是一種非常荒謬的現象。

要知道,美軍擁有較爲明顯的兵力優勢,卻得以守爲主,而在兵力上沒有優勢的中國海軍,卻決定主動進攻。

當然,這種差距只是表面上的。

實質上,把戰艦‘性’能、航空兵作戰能力、官兵素質、戰略取向等因素考慮進去,美國海軍的優勢就很不明顯了。

別的不說,中國艦隊全是新銳戰艦,而美國海軍全是老舊戰艦。

由此產生的影響就是,美國艦隊的機動能力遠不如中國艦隊,作戰靈活‘性’差了很遠,在戰術上也就更加保守。

對此,弗倫奇有極爲清醒的認識。

可以說,海軍的情況與陸軍差不多,兵力不是決勝的主要因素,艦隊的綜合作戰能力纔是真正的關鍵因素。

毫無疑問,美軍艦隊的綜合作戰能力不會比中國艦隊高多少。

拿防空能力來講,中國海軍擁有十六艘大型綜合戰艦,即便只有四艘是防空配置,其防空能力也遠遠超過了十八艘美國巡洋艦,特別是在至關重要的末段反導攔截上,中國海軍的大型綜合戰艦有極爲明顯的優勢。實戰早已證明,在對付高超音速重型反艦導彈、以及反艦制導炸彈的時候,‘性’能先進的末段攔截系統纔是真正的主力,而區域防空導彈往往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說得形象一點,中國艦隊具有更強的防禦作戰能力,能夠抵抗更加猛烈的空中打擊。

相反,美國艦隊的防禦能力就不怎麼樣了。

事實上,這也正是弗倫奇對第二次迪戈加西亞海戰進行深入研究後得出的結論,並且對他的戰術部署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在他看來,就算美國艦隊有兵力優勢,也要儘量以奇襲的方式擊敗中國艦隊。如果與中國艦隊正面決戰,美國艦隊取勝的希望並不大,甚至有可能遭到重創。

顯然,弗倫奇也不想拿艦隊去冒險。

第64章 孤注一擲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62章 弄巧成拙第81章 臨時調整第48章 突發奇想第84章 守株待兔第59章 再接再厲第55章 積極外交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53章 軍事部署第43章 闖關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168章 暴風雪第7章 又見熟人第36章 急轉直下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65章 國家意志第20章 進攻意識第5章 軍事冒險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73章 外交戰果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63章 誤打誤撞第64章 千鈞一髮第283章 第一步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162章 彈雨第83章 試探第50章 民間力量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71章 新理論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47章 前哨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27章 地面戰爭第85章 重拳出擊第34章 矯枉過正第58章 新班子第201章 輕型對輕型第84章 守株待兔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198章 追趕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88章 各讓一步第21章 一鍋端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62章 戰略意第35章 軍事政變第59章 起始點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20章 混戰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38章 戰前會議第25章 奮起一戰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26章 重拳出擊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59章 起始點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9章 新冷戰第52章 統一意見第26章 重拳出擊第50章 關鍵技術第69章 外援第45章 關鍵情報第76章 水下力量第68章 南海戰略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74章 交易第83章 科學寶藏第30章 小事化大第259章 遺贈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308章 人類的智慧第132章 臨界點第50章 大漠揚威第33章 超級航母第28章 風馳電掣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51章 精密計劃第79章 艦隊攔截第9章 十萬火急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35章 軍事政變第35章 支柱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18章 雙輸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78章 廣泛動員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45章 突然遭遇第56章 守株待兔第93章 同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