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後裝槍炮,王曾病逝

慶曆六年對於大宋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不僅僅在於西夏忽然對青塘動手,導致大宋被迫參戰,調兵遣將前往西北,與西夏敵對。

還在於從今年開始,大宋的工業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全國性地開始鋪設。

最先開工的是南陽鋼鐵廠,建於鄧州南陽縣,也就是後世南陽市,早在慶曆四年就開始籌備,於慶曆五年投入生產。

接着在慶曆六年,各路鋼鐵廠如雨後春筍般開始冒,基本上都是去年年初政制院文件下發之後,各路轉運使就開始響應國家號召,於本路正式建設鋼鐵生產線。

爲此武安鋼鐵廠停止了軍工建造,轉而開始大量製造鋼鐵生產爐,並且不斷培養各種熟練工人,先爲南陽鋼鐵廠輸送人才,隨後向全國派遣指導。

如果說後世東北是共和國長子,是我國的重工業生產基地的話,那麼如今武安鋼鐵成爲了大宋的長子,開始幫助弟弟妹妹們茁壯成長。

也是怪西夏和遼國倒黴,如果他們早兩年動手的話,全國各地的鋼鐵廠還沒有鋪設。光靠一個武安鋼鐵廠,還不足以供應全國那麼多軍隊的火器,使得當時的火器建造還沒那麼充分完善。

但如今大宋六十多萬軍隊,已經徹底實現了全面火器迭代。冷兵器除了腰間還會佩帶一把環首刀以外,就只剩下物理學院研發的步槍前端可用於裝卸的刺刀了。

此刻七月初,汴梁北郊的禁軍校場,趙駿跟范仲淹站在臺上,正看着遠處的校場中轟鳴聲音作響,“砰砰砰”的爆炸聲音就沒有停過。

在一片塵煙當中,一座大概四五米高的土質小山坡轟然倒塌,濺起無數塵土。

趙駿前面的炮兵陣地裡,十多個炮手正在從大炮的後方裝填彈藥,清理掉彈藥匣裡的殘存火藥,然後將炮彈塞入炮膛內,再次點火發射,僅僅一分鐘的時間,就發射了三枚。

這其實就是古代前裝炮彈的極限裝填速度,一個經驗豐富的炮組成員,可以在發射之後迅速完成清理、裝填、發射的任務,從而達到每分鐘2-3發的程度。

但之前也說過,這樣做會極限消耗大炮的壽命。

所以在拿破崙時期,除非特別緊急的情況下,否則一般都會再增加一個冷卻的項目,既每分鐘一發或者兩分鐘一發的射速來完成炮擊任務。

而後裝炮彈雖然也有炸膛方面的擔憂,不過在裝填速度上就比前裝炮彈快得多,步驟雖然一樣,也是清理和裝填,可裝填部分不需要用搋子把炮彈往裡捅,大大增加了射速。

不計較炸膛和壽命的極限情況下,他們甚至能達到每分鐘七八發的程度,如果有個幾百門炮,那就能徹底完成炮火覆蓋式轟炸,可以說是無比強橫了。

看完了後裝大炮實驗,趙駿與范仲淹又去視察了後裝火槍的試射情況。

相比於原來用尼米彈與定裝彈藥,現在後裝火槍的射速又上一層樓,基本上已經可以宣告達到了火藥時代的最強技術和戰鬥力。

“不錯,倒是沒想到物理學院這麼厲害,前年告訴他們怎麼設計,怎麼製造,去年就已經把設計搞好,今年三月份差不多就完工,又經過幾個月的改良,效果喜人呀。”

范仲淹看完了試射,滿意地點點頭。

他三月份的時候就去物理學院那邊看過,物理學院已經完工,到現在已經改良了好幾個月,基本已經達到可以量產的程度了。

趙駿笑道:“能有這麼快的效率離不開兩個條件,一是鋼鐵廠出現,工業誕生讓鋼鐵產量大增。二是培養出科學土壤,有一大羣志同道合的人從事科研探索,自然就能蘊育出奇跡。”

“這一點你都做到了。”

范仲淹說道。

“是啊,這十一年的功夫沒有白費。”

趙駿淡淡地道。

以前看歷史小說,別的穿越者剛過來,就手搓蒸汽機,很快就能開啓工業革命。

唯有他知道這一路有多艱辛。

工業革命絕不是會造個蒸汽機就能完成,而是要有一整套體系。

不然的話可能光裡面一個螺絲,一個槓桿,甚至一個密封性的問題就能難倒一片。

這十一年的時間,前幾年趙駿最多也就是在大宋本身擁有火器的基礎上,完善了火藥配方,讓大宋能造手榴彈和火炮。

其它的時候都是在培養各種人才,推廣基礎的初中數理化教育,並且給像蘇頌、張載、賈憲、萬直臣、燕肅等這些對科學感興趣的人才提供一個研究的平臺。

如此雙管齊下,才能做到今天這個地步。

“現在正好西夏和遼國要對我們圖謀,正式讓軍工廠那邊開始生產的話,應該能送往前線投入戰鬥了吧。”

范仲淹說道。

“嗯,下午讓兵部擬個札子,先造一批讓汴梁的禁軍換上新裝備。”

趙駿說道:“如今大宋已經全部裝上了遂發火槍,全部換後裝火槍的話成本太大,冗軍問題纔剛剛解決,總不能馬上就又開始提高那麼多軍費吧。”

“這倒也是,看來武器裝備升級的更新換代速度快也不是件好事,也許前腳剛把新裝備換上,後腳又研發了更好的,成本驟升。”

“現在大宋發展速度還是快了許多,也許應該放慢一下腳步,先沉澱一下蒸汽工業時代,三五十年之後再慢慢更迭到電氣化時代,那個時候會更好。”

“嗯,走一步先看一步。對了,昨天化學院的萬院長上報,說是化學院在研究硝與硫時又發生了一起爆炸事故,造成了一死三傷。”

范仲淹撓撓頭道:“這化學有這麼危險嗎?”

“有。”

趙駿嘆了一口氣,看向遠方道:“不止是化學,生物學也一樣。一旦防護沒有做到位,擅自研究某些危險的細菌,說不好就會出現大面積瘟疫感染。”

“看來化學和生物都要是慎重啊。”

范仲淹一時驚愕。

“是要慎重,但有的時候也很無奈,像諾貝爾死裡逃生多少次,被炸得體無完膚才發明了硝化甘油,要想進步,需要有人做出犧牲。”

趙駿亦是無奈,雖然炸藥給人類帶來很大災難,可大宋要想制霸,就必須要走這一條路。

不然大宋不研究炸藥,別的人會研究。也許大宋化學就停滯在火藥,幾百年後西方研究出了炸藥,那麼又是一輪殖民也說不定。

爲此他只能讓大宋在發展的道路上一直向前,不可能有任何停下腳步的時候。

回到宮中之後,下午他們向趙禎稟報了上午視察的結果,於是政制院打算先量產大概一兩萬把後裝式步槍,給汴梁禁軍用着。

這種槍的優點很明顯,裝彈速度奇快。而且由於是通過撞針點燃子彈裡的火藥達到推進作用,也不需要像燧發槍那樣,每次扣動扳機都有大概30%的機率無法引燃。

但既然子彈的發射推動是靠黑火藥而不是雷汞或者其它無煙火藥,那麼勢必就會繼承黑火藥的缺點。

比如每次射擊,槍械裡面會有火藥殘留,需要時時刻刻清理。而且後膛的氣密性很差,瀉出的火藥煙塵和氣體會干擾射手瞄準,嚴重的甚至會灼傷皮膚。

雖然氣密性的問題物理學院通過橡膠墊勉強解決,但火藥殘留就沒辦法了。

畢竟歷史上在雷汞以及其它無煙火藥發明之前,無論是後裝槍械還是大炮,都有這樣的困擾,比如歷史上第一款後裝步槍——德萊賽步槍就有這樣的缺陷。

這是歷史進程問題,除非大宋彎道超車,化工技術突飛猛進,提前發明雷汞與無煙火藥,否則他們也必須經歷,沒有什麼辦法。

下午崇政殿向趙禎報告了這一情況,趙禎非常高興,開完會基本上就到了下班的時候。

但此時王守忠卻過來傳給衆人一個噩耗——王曾已經到了彌留之際。

“什麼?”

趙禎愣在原地,久久不願相信。

衆人亦是面露悲傷。王隨、盛度,如今又是王曾,最初的三相三參,加上晏殊和范仲淹,已經走了快三人了。

“唉,我們去看看吧。”

趙駿站起身,嘆息了一句。

趙禎苦笑道:“守忠,替朕去看望一下孝先公。”

“是。”

王守忠微微躬身。

趙禎是不可能親自出宮的,歷史上呂夷簡病逝,他都只能在後苑中爲其服喪發哀,並輟朝三日。

所以往往只能由內侍宦官代替他去看看。

衆人離開崇政殿,從東華門出了皇宮,坐上馬車向着王曾府邸而去。

王曾做官數十年,家資豐厚,宅邸坐落在內城家子巷,從東華門出去之後,往東過惠和坊、竹竿市,再往北過榆林巷就到了家子巷。

在內城寸土寸金之地,他的房子靠近外城舊曹門,算是處於內城與外城交界處,宅院豪華,林園森森。

諸多宰相在王府宅邸門口停下,門外的門房連忙進去叫人,片刻后王曾的長子,擔任禮部尚書郎中的王簡率領幾個弟弟出來行禮迎接,他們的臉上還殘留着悲傷。

根據富弼爲其所寫年譜《王文正公曾行狀》記載,王曾有四子三女,分別爲長子王簡、次子王珪、三子王嚴、四子王甫。

但可惜的是王曾的子嗣不像王曾天資聰穎,以狀元及第之身,最後做到了宰相。也不像呂夷簡的三子呂公著那樣,自小好學,以至於廢寢忘食,雖恩補卻又進士及第,未來亦是平章軍國事。

子嗣不出色對於一個政治家族來說是非常致命的。

也因此王氏家族不能興旺,最終子孫後人,也就淪爲寂寂無名,不似呂氏將來還能興盛。

在王家子嗣的帶領下,諸多宰相來到王府後宅,還未進門,走進院子裡,就聞到了一股濃郁的藥味。

正是七月時,院中紫薇、石榴、月季花香撲鼻,混雜着藥香,令人精神恍惚。

大門敞開着,濃郁的藥香就是從房屋裡飄蕩出來。

“父親,知院他們來了。”

王簡走入屋內,向王曾稟報了一聲。

衆人隨即進屋,看到了躺在牀上的王孝先。

王曾艱難地扭過頭,此時大家纔看到他的臉色。

就看到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王曾消瘦得就極快,原本就清攫的臉更加乾瘦,形如枯骨,兩眼渾濁,露出茫然的神色。

所有人都面露不忍,在一起共事多年,有些昔日雖有間隙,如今早就消弭,就只剩下惆悵與哀傷。

蔡齊作爲王曾的堅定盟友,疾步走了過去,握住他的手悲傷道:“王公。”

趙駿也來到身邊,蹲在地上看着他。

王曾渾濁的眼珠子四下掃視了一圈,片刻後似乎又好像清醒過來,艱難開口道:“諸位,我大限怕是已經到了。”

蔡齊忙道:“不會的,公還是需要多休養休養身體,國家大事,還需要公來做主。”

王曾苦笑一聲,隨後問道:“不知西北戰事如何了?”

“韓琦整頓兵馬之後,正待出邊關進攻西夏腹地,這些事情倒也無需擔憂,哪怕不能滅了西夏,重創他們還是輕而易舉。”

趙駿安慰道。

“爾等先出去吧。”

王曾看向自己的幾個兒子。

王簡等人便退出屋外,把門關了起來。

屋中就只剩下諸多宰相。

隨後王曾長嘆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說着他看向趙駿道:“漢龍,我記得你說過,此詩是南宋末年宰相文天祥所做吧。”

“是。”

趙駿拍了拍他的手背,輕聲說道:“王公多年奉公守節,當名留青史。”

“名留青史就算了,我也不圖這些虛名。”

王曾搖搖頭道:“奈何天意如此,該到了我離去之時,什麼事情都已經放下,現在唯獨擔憂兩事。”

“你說。”

“一者國家大事,軍事、民事、國事。”

“此皆安好,公請放心。”

“二者我這些不成器的子嗣,他們無才,卻還算是有德,這些年倒未給我惹過什麼亂子,望諸位老友照拂一二。”

“公有德於社稷,陛下當恩補於子孫,這些事情朝廷自有安排,王公且寬心。”

趙駿沒有給出自己的承諾。

但王曾在宰相位置做了二十多年,趙禎又怎麼可能吝嗇,家中幾個兒子都有恩補,只是升官這個東西,不能全靠背景。

呂夷簡的幾個兒子除了老三以外,其他人都水平一般,所以也基本都泯然衆人。

這也是北宋政治圈的常態。

即便你是宰相,如果子嗣不出色,也難以繼續上位,如此才能杜絕世家的誕生。

只是就算如此,王曾也已經很高興了,勉強露出個笑容,顫顫巍巍道:“若是如此,我無憂矣。”

隨後呂夷簡、晏殊、范仲淹、宋綬、李迪、張士遜等人陸續上前來慰問。

大家都與他說了一會兒話,也就那麼十多二十來分鐘的樣子,王曾卻已經疲憊不堪,在跟蔣堂聊了沒兩句,就歪着腦袋躺下。

這一幕嚇了衆人一跳,好在喚來醫生才知曉,王曾只是因疲倦而睡去,暫時還活着,這才讓人心安。

如此大家也就不再叨擾,各自回去。

兩日後。

王曾一睡不起。

這位爲大宋鞠躬盡瘁多年的宰輔,就這般病逝。

259.第255章 老子數到三!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267.第263章 先恢復,再談發展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158.第157章 官場改制的影響第354章 後裝槍炮,王曾病逝136.第136章 早朝爭論第473章 趙禎的喜悅第392章 析津城破第398章 豐功偉績,與天下人分享第55章 朝廷的應對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222.第219章 偷元昊老家第504章 真傳國玉璽317.第313章 大宋天軍!144.第143章 以後他要無法無天了第387章 我賦予的權力,天不遂人願第391章 決戰亂成一鍋粥第512章 國泰民安,太平昌盛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第476章 慶曆十二年,又一輪新政第497章 中東風雲再起188.第186章 西北誓師大會第56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學生篇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287.第283章 平叛只需要座標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第525章 沿途的風景第103章 繼續CPU趙禎278.第274章 我有個新思路206.第203章 安龍寨對峙,謹慎的李元昊第94章 該動手了193.第191章 大貪官孫沔第445章 內燃機?第438章 任歲月變遷,我獨屹立於巔峰250.第246章 慶曆新政,吏治篇139.第138章 趙允讓的試探238.第235章 挺起自己的腰桿,把脊樑骨接上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擇313.第309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60章 上架感言第377章 棄子攻殺第487章 遍地是龍旗第383章 欽差到來182.第180章 宋人愛寫信第509章 宗藩關係纔是最好的體系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第354章 後裝槍炮,王曾病逝第93章 解試114.第114章 你們投的真快第106章 不能再一個人孤獨地戰鬥143.第142章 是時候了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138.第137章 報紙熱議,李迪入京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須去做!第390章 不講武德,一團亂麻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韓琦張亢210.第207章 你們相信我嗎?145.第144章 不平靜的一夜309.第305章 儂智高歸順第18章 改變大宋政壇285.第281章 王安石查兵籍314.第310章 白話文運動第33章 晏殊的心事第19章 僞造一個尼尼村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邊238.第235章 挺起自己的腰桿,把脊樑骨接上第97章 老範的幫助113.第113章 回不去了?117.第117章 百官炸鍋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227.第224章 建立統一戰線!147.第146章 無憂洞覆滅第2章 嫌棄大宋236.第233章 打不過,只好談第329章 說曹操,曹操到241.第237章 近乎無解的陽謀第468章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第409章 大國重器鐵甲艦227.第224章 建立統一戰線!第470章 與范仲淹利益交換第485章 海納世界財富第86章 執掌皇城司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第467章 幽默回鶻人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第48章 官家在泰山封禪第331章 大化學家趙禎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107.第107章 願與高人共襄盛舉(祝大家中秋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第463章 改革道路不能停下第69章 認真務實的態度(第九更)第94章 該動手了第398章 豐功偉績,與天下人分享第82章 這樣的大宋,還不如破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