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少年中國說

正是四月初夏,屋子裡不算特別炎熱,面對趙駿的注視,蘇軾兄弟有些手心流汗。

倒不是感覺到了壓力從而汗流浹背。

事實上趙駿目光親和,面容儒雅,微微笑着,讓人感覺到一股說不出的親切感,絲毫沒有讓人充滿壓迫。

但蘇軾兄弟還是非常緊張,不是看見大人物的那種緊張,而是看見崇敬對象時的激動。

就好像後世大把有人如果穿越到了民國,哪怕都要爬到延安去一樣。

若能見到教員和伍豪,估計也跟蘇軾一樣激動。

如今趙駿已經是一個傳奇。

在民間的威望非常高,執政十多年來,大宋百姓不能說是家家富裕,但也能說得上是吃喝不愁。

能讓百姓吃飽飯,在古代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特別是災荒年月,朝廷能夠做到賑災糧及時下到每個災民手中,不餓死一個人。

遇到特別大的災荒,趙駿更是會親臨現場鎮守,給予百姓無比強大的安全感。

古代百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淳樸的。

他們有自己的小農式狡黠,會撒謊、會耍無賴,也更會封建迷信,人云亦云,少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但同樣的,他們也有自己的質樸。

誰讓他們吃飽飯,誰讓他們穿暖衣,他們就信奉誰,就愛戴誰,願意爲那個讓他們吃飽穿暖的人拋頭顱灑熱血。

這是自古不變的道理。

而趙駿就做到了這一點。

關心民間百姓的生活,積極爲百姓謀福利。

如此他在民間的威望可見一斑。

現在親眼見到了這個傳奇一樣的人物。

對於蘇軾兄弟來說,自然充滿了激動和緊張。

當然。

如果能見到他心中更崇拜的魯迅先生,那就更好了。

“明允,這次你回來的正是時候啊。”

趙駿笑道:“如今國家興盛,正是冉冉升起之時,各方面都需要人才,你要是再不回來,就是社稷的損失了。”

“謝知院掛念。”

蘇洵連忙說道:“下官在家中爲父守孝,荒廢度日,知院卻能記掛着下官,令下官沒齒難忘。”

趙駿擺擺手道:“爲父親守孝是應該做的事情,孝之一道,當是中華傳統之美德。”

“只是.”

說着他又面色沉重道:“我幾次行走天下,深入民間,卻發現很多人其實不配爲人父母。在江南溺嬰之風盛行,甚至還有把子女供奉給邪教者,令人不齒,在這一點上,我希望能聽聽你的看法。”

蘇洵是個聰明人,稍微思量過後,就知道趙駿應該是有新東西想要推出,便說道:“下官私以爲,孝有至孝與愚孝之分。至孝者,父母相愛子女,子女亦敬愛父母,此方爲天倫之樂。若父母惡毒,虐待兒女,甚至賣兒賣女,子女又何必爲父母盡孝?”

“不錯。”

趙駿點點頭道:“《史記》記載舜的父親、後母和後母生的異母弟象要害他,他卻始終保持對父母的孝順,對弟弟的悌愛。這大抵是司馬遷編造出來的故事,因爲漢朝以孝治天下,然也因此催生出了很多愚孝,如“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

“在我看來,這些都是有問題的,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爲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難道爲了父母,就要把兒子殺掉?”

他搖着頭說道:“像這樣的宣傳,充斥着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真正孝順在我看來,絕非如此。”

蘇洵接着他的話說道:“民間有句話叫,“生而不養,斷指可報;有生有養,斷頭可報;無生有養,無以爲報;不生爾養,百世難報。”此當是孝道至理。”

“嗯。”

趙駿滿意地看着他道:“明允這些年在家中看來也一直沒有丟下學問。”

蘇洵忙道:“都是知院教誨,當年知院說,要拋開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質。下官這些年學習經文,在這句話的引導下,亦是明悟出了很多道理。”

“很好。”

趙駿笑着對蘇渙說道:“看來明允這些年確實還在飽讀詩書經義,沒有把功課落下。”

蘇渙陪笑道:“明允素來愛學,爲父親守孝的同時,自當也增長學問。”

“嗯。”

趙駿沉吟說道:“這些年其實我一直在想,要不要全面廢除儒家。”

這話一出來,蘇渙蘇洵臉色驟變,就連年紀不大的蘇軾蘇轍都在心裡倒吸了一口涼氣。

不過他們都沒有說什麼,就聽到趙駿繼續說道:“我之所以這麼想,是因爲儒家主要以思想爲主,講的是行爲準則。”

“孔夫子在他那個時代,提出的作爲人應該遵守的一些規矩,如仁義、禮儀,剋制自己的慾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合乎禮節的等級制度。”

“他的思想在於政治制度與道德規範,也正因爲強調忠君愛國,遵守秩序,才被歷代統治者所推崇,並且慢慢進行了推廣和強化。”

“但從春秋到如今,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年,時代在變化。孔夫子的那一套放在他的那個時代,是先進的,可到了如今這個時代,就成爲封建禮教,束縛人的思想和行動。”

“所以最開始的時候,我看到了許多因爲這種所謂父爲子綱、夫爲妻綱的現象,而遭受到壓迫的時候,我就覺得很生氣,認爲它的存在阻礙了社會進步。”

“於是到了後來,我就想着有一天我得廢除掉儒家,讓理科取代儒家,讓新的思想在大宋生根發芽。”

“不過如今到了眼下這個年紀,思考問題的時候,也早就已經不像當初那麼極端。”

他環顧四周說道:“我會去想,儒家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是封建與壓迫嗎?不是,那只是我看到的壞的一面,它同樣有好的一面,而且好的一面遠比壞的一面更加重要,這一面,就是塑造中華傳統美德,塑造漢人的思想觀念,教化人的道德品性,有無纔有德不可,有才無德更不可,若理科是才,那麼儒家思想便是德,如此結合,方能德才兼備!”

這是趙駿最近這些年感悟出來的道理。

受五四運動影響,後世青年一直對儒家思想不是很感冒,甚至覺得應該批判,因爲“打倒孔家店”已經深入人心。

但到了趙駿這個地位和年紀,慢慢也理解過來,五四運動那個年代,屬於是矯枉必須過正的年代。

要想完成革命變革,就必須徹底把封建革命,因此孔家店就成爲了首當其衝的對象。

可儒家學說真這麼不堪嗎?

倒也未必。

“仁、義、禮、智、信、寬、恥、信、敏、惠、溫、良、恭、儉、讓”都是優秀的傳統美德,能夠很好地幫人塑造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西方倒是沒有這種思想,結果就是發展出了海盜文明,強盜文明。

有人以開發新大陸爲由,奴隸黑人,把人當作商品一樣販賣,並且對原住民搞大屠殺,幾十年後卻給自己標榜自由民主。

有人天天宣傳10月7日的事情,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在媒體面前大肆宣傳他們的歷史受害者形象,卻從未想過自己幾十年如一日對別人的封鎖、入侵、壓迫、殺戮。

甚至還有人打着貿易自由的旗號傾銷工業品,後來發現搞金融更賺錢,於是搞去工業化,並且去工業化後,又打着環保的口號逼迫着其它發展中國家放棄發展,自己則專心靠金融收割全世界。

結果擊鼓傳花的金融遊戲泡沫破裂,發生金融危機之後,又馬上想辦法把危機對外轉移,甚至乾脆發動戰爭,利用軍工複合體推動製造業,以此緩解國內經濟。

這樣對比之下,誰有道德,誰沒有道德,其實一目瞭然。

所以儒家思想的存在並不是壞事,只是裡面也確實存在了許許多多的糟粕,而趙駿要做的,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正如後世新時代,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一樣。

我們曾經一度摒棄儒家思想,可最終又慢慢拾起來,就在於西方那套強盜邏輯本身就是違背道德的邏輯,並不適合天生有道德感的中國人。

因此儒學爲體,科學爲用,把正確的思想道德和科學發展結合起來,纔是正確的思想觀念。

聽到趙駿的話,蘇渙和蘇洵連連贊同,蘇渙說道:“知院說的是,儒學是思想之學說,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若無儒學,道德又如何能存於人心?”

“但我還是那句話,儒家需要的是一個正確的規範,要樹立正確的思想,就絕對不能出現那些曲解儒家的歪理邪說。”

趙駿說道:“所以我打算成立一個文化部,宣傳和保護我們的傳統美德文化,並且甄別那些壞的文化,從學校的課本,市面上流傳的書籍當中剔除糟粕文化,我認爲明允應該是能夠甄別出哪些文化內容是有害的,哪些文化內容是有益的,因而決定讓你去擔這個樑子,明允你有沒有信心?”

文化部?

蘇洵先是一愣,隨後又驚又喜,站起來道:“下官必定不負知院所託。”

“嗯。”

趙駿點點頭道:“放心大膽地去幹吧,現在市面上的書籍良莠不齊,各種亂七八糟的思想充斥,宣傳愚孝、壓迫、剝削思想的比比皆是,教育部編的全國中小學教材當中,很多都是採用的一些古代文章,裡面就很可能有一些不好的內容,我希望你們與教育部那邊好好合作,務必要爲大宋下一代的學生,樹立好正確的思想觀念。”

“是。”

蘇洵站直了身體,洪亮地應下。

就連蘇渙看向蘇洵的眼神,都露出一抹羨慕。

他是天聖二年的進士,二十四歲就考中,與現在的宰相曾公亮是同榜,雖然年齡跟富弼、文彥博、韓琦他們差不多,可資歷卻比這些人還老。

就因爲之前在官場上沒有人提攜,所以之前都只是在縣令、知州範疇上下浮動,宦海浮沉了快三十年都沒有當上高級大員。

如今好不容易等來了知院,也慢慢爬到了眼下的位置,結果自己這弟弟,康定元年才考中,資歷比自己足足少了十六年,現在卻幸運地要與自己同級了。

畢竟用腳指頭想都知道,文化部大抵是個三級部門,主官應該是正四品級別。

而蘇洵之前不過是從五品知州,並且中間還有五年的資歷空白,這就意味着他當官時間攏共不過七年,升遷速度,即便是親兄弟也得羨慕。

“當然,你這次升遷,屬於違規的越級升遷,在官場上本來是不符合的,不過我這個人只看才能,不看資歷。”

趙駿最後叮囑道:“用你是信任伱,希望你也別讓我失望,接下來的十年時間,好好在文化部的位置上幹,務必要讓大宋的道德風氣煥然一新,不能說遍地君子,但德教一定要做到位,知道嗎?”

“下官明白。”

蘇洵心中一凜,他知道知院這次違規提拔他,是希望他能夠把文化部的重擔挑起來,因此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多重。

而且趙駿也明說了。

這次違規提拔之後,未來十年他就在文化部幹下去,應該是直接做兩屆。

一來是熬資歷,像蘇渙他們這些資歷老的,基本上就是按部就班幹五年,然後繼續往上升遷,下一屆楊察楊告他們進政制院。而蘇渙、陳希亮這一批資歷老點的可以提拔進一級部門做主官,王安石李孝基等資歷差一點的去二級部門,再過十多年大抵就能進政制院。

至於他蘇渙,中間缺了五年,又這麼提拔,自然不可能再這麼往上升,在文化部熬熬資歷自然就是首選。

二來趙駿給他十年時間,就是要讓大宋風氣煥然一新。

如果十年都不能矯正社會上的不良風氣,爲下一代樹立好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那他這個文化部尚書也就別做了,升遷自然也就別想了。

所以在文化部,不僅是安排,同時也是考驗。

考驗蘇洵有沒有這個能力做到趙駿的要求。

關乎未來前途,讓蘇洵纔剛感受到的升官喜悅,一下子蕩然無存,只剩下一股壓力。

“嗯,坐吧。”

趙駿擺擺手。

“是。”

蘇洵又坐了下來。

“你們就是蘇軾、蘇轍兄弟吧。”

叮囑了蘇洵之後,趙駿的目光又看向了蘇軾二人。

“是,知院。”

蘇軾二人也連忙站起身。

“你們是從襄陽坐火車來的吧。”

“是的。”

“沿途一路,除了看到理科一道的運用,還看到了什麼?”

趙駿問。

蘇軾正在想該怎麼回答。

蘇轍是個老實孩子,老老實實道:“看到了沿途百姓,沿途風景。”

“百姓過得好嗎?”

“不算好,但也不算差。”

“那汴梁呢?”

“很繁華。”

“僅此而已嗎?”

“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

“跟沿途的百姓比呢?”

“還了太多。”

“是啊,好了太多。”

趙駿點點頭:“但相比以前,外面的百姓只會更糟糕。你們是不知道,十多年前,大宋很多地方的百姓連飯都吃不飽,甚至會餓死人。”

蘇家兄弟生於景佑年間,成長在大宋高速繁榮階段,類比的話,算是相當於後世八九十年代。

那個時期國家已經完成了農業革命,像以前的那種大饑荒已經不存在了。

所以他們感受不到餓肚子是什麼感覺。

但趙駿卻清楚。

因爲他來時行走過天下,知道民間疾苦,也知道那個時候苛捐雜稅之重,加上各種剝削,天災人禍,百姓餓死人,是常有的事情。

就像他處理淮南賑災糧食一案的時候,殺了那麼多貪官,可卻無法挽回死的那麼多災民一樣。

而如今大宋蓬勃發展,同樣也存在新的農業革命,糧食產量大增,糧價低廉,稅收低廉,又有大量田地分發,朝廷還會招募工人搞大基建。

基本上只要不是懶漢,不耕地,不出去做工,就不可能出現餓死的情況。

然而趙駿卻依舊不滿意,他看着二人繼續說道:“而跟從前比起來,現在天下的百姓至少衣食無憂。可我不會說百姓現在能吃飽飯就是好,你們知道爲什麼嗎?”

“不知道。”

“因爲我只會說他們過得還不夠好,好的層次要不斷地往上提升,這纔是爲國爲民。”

“原來如此。”

“所以汴梁現在的繁華,我卻並不覺得是大宋國家有多強盛,真正的強盛,是每一處都如汴梁,每一處都興旺發達,如此他們纔是真正的好,你們現在明白了嗎?”

“知院志向遠大,令人欽佩。”

蘇軾兄弟肅然起敬。

趙駿笑道:“這些事情,我本不該對你們說,你們又知道爲何?”

“小子不懂。”

“我跟你們說這些,是因爲你們是年輕人。”

“年輕人有何不同嗎?”

蘇轍問道。

“自然有不同之處,比如你們的智慧。”

“智慧?”

“不錯,你們伯父已經跟我說過了你們在火車上的想法,很好,從未接過過理科,卻能如此有構思,這說明你們很聰明。”

趙駿用欣賞的目光看向他們說道:“我最喜歡的,就是像你們這樣聰明的少年郎。”

“謝知院誇獎,我們兄弟二人只是胡思亂想罷了,而且也提不出實際解決的辦法,實在不敢居功。”

蘇軾頗爲老成且謙虛地說道。

“有很多人有想法,卻不敢去實現。而絕大多數人,連想法都沒有,只是看到了,卻從未思考過它會有什麼變化,如此庸碌一生。”

趙駿搖搖頭道:“我希望的是大宋百姓人人都有智慧,人人都有想法而敢於去實現,讓大宋成爲一個最好的時代。但可惜現在還太遙遠,不過我堅信下一代的力量,一代會比一代好。”

兩個人都認真聽着。

“你們這些後輩晚生,就是大宋的未來。”

說完,趙駿又看向蘇軾二人道:“這個世界屬於你們,也屬於我們,但歸根結底,還是屬於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就應該迎難而上,用於實現自己的想法和夢想,你們說呢?”

“是。”

二人應聲。

“聽說你們對理科很感興趣?”

“是的。”

“那就放心大膽地去學吧。”

趙駿笑了起來道:“你蘇軾學理科,想來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額”

蘇軾不明所以,就只好說道:“遵知院教誨。”

“聽你伯父說,你很喜歡魯迅先生?希望能見他一面?”

“是的。”

“這件事情我幫你問過先生了,先生喜歡遊山玩水,隱於世間,今天出發去了杭州,現在已經不在汴梁。”

趙駿說起謊來連眼睛都不眨。

蘇軾頓時失望道:“看來我的運氣不是很好。”

“不過先生在離別之前,給我留下了一份手稿,是他打算髮表的文章。”

趙駿點了點桌子上他之前看的那份文章說道:“這手稿明天就會發表在汴梁日報上,先生聽了你的事情,決定把這份手稿送給你,希望你別辜負先生的期望。”

說完之後,趙駿又笑道:“拿去吧。”

“多謝知院,多謝先生。”

蘇軾又頓時激動起來,小碎步走上去,從趙駿桌子上把文章拿了起來。

然後一入眼,就看到了上面一行字。

“遼國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南蠻,再則曰蠻子國.”

這份稿子。

正是經過趙駿改良之後的《少年中國說》!

271.第267章 慶曆三年來了第528章 番外一,中華秋海棠葉歸於一統第321章 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祝大家新年快樂第92章 取字漢龍,晏殊七竅生煙第83章 趙禎不可信第464章 該拿回西域了第93章 解試313.第309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446章 吃絕戶,陳規陋習157.第156章 殺這點人夠誰看的?第373章 在趙光義墳頭蹦迪182.第180章 宋人愛寫信181.第179章 誣陷黃花閨女通姦第518章 國家利益至上151.第150章 賺錢與淮南的事(二合一)317.第313章 大宋天軍!158.第157章 官場改制的影響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186.第184章 千金買馬骨第334章 將整個世界都甩在身後187.第185章 還是遊戲好玩第15章 景祐黨爭207.第204章 趙禎鐵血真男人第440章 出京巡視,少殺一點第347章 梟雄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第493章 爲世界帶來和平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第523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宰相院裡皆牛馬153.第152章 趙禎有子與元豐改制第356章 野人一拳,莽過去第367章 大宋旗幟飄揚第472章 不怕失敗,大膽試錯!241.第237章 近乎無解的陽謀305.第301章 搞個長久計劃167.第165章 公私合營第73章 祖孫交心(爲盟主雲哥加更)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第55章 朝廷的應對180.第178章 配女兒骨第462章 慶曆十一年,回京第44章 茶商們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263.第259章 給天下官員漲薪第476章 慶曆十二年,又一輪新政第455章 那個男人很恐怖的287.第283章 平叛只需要座標第464章 該拿回西域了第321章 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祝大家新年快樂134.第134章 燒第一把火168.第166章 核心矛盾第33章 晏殊的心事227.第224章 建立統一戰線!第56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學生篇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第55章 朝廷的應對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287.第283章 平叛只需要座標第27章 交子第100章 包圍開封府202.第199章 名滿天下,回到家鄉126.第126章 大宋與企鵝笑話第444章 工業建設與新的發明第39章 慫趙不死,大宋永無出頭之日第428章 西夏最後的絕唱第330章 它比金銀更值錢!第5章 仁宗的寬容257.第253章 慶曆新政第二輪風波270.第266章 大宋會變得更好303.第299章 與遼國軍備競賽135.第135章 罷免一司第4章 趙禎老色皮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122.第122章 我趙某是讀春秋的!第497章 中東風雲再起第392章 析津城破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第422章 再端份菜上大宋的餐桌第391章 決戰亂成一鍋粥第466章 出兵,收復西域第105章 糊塗,抄了你家都是我的第74章 賜同進士出身?狗都不當!第98章 江大郎第493章 爲世界帶來和平第25章 裡外都是個死第384章 你有反間計,我也有反間計第386章 遼宋對峙,發行紙幣278.第274章 我有個新思路238.第235章 挺起自己的腰桿,把脊樑骨接上283.第279章 查查他們第481章 李鬼又撞上李逵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第65章 想通了(第五更)第406章 確定國慶日,爲百姓服務第404章 以民爲本的國家政體167.第165章 公私合營267.第263章 先恢復,再談發展第26章 玩遊戲第398章 豐功偉績,與天下人分享第347章 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