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大宋的體量翻了七八倍

第490章 大宋的體量翻了七八倍

大宋最初統計數據,採取的是十月和二月制。

也即每年十二月將前面一月至十月份的數據統計上來。

等到來年二月,再把去年十一月和十二月的各項數據交上去。

之所以這麼安排,是因爲大宋年底和一月份的假期與休沐實在太多。

兩個月總共六十天,光節假日就有四十多天。

除非讓各個部門放棄休假,天天加班,否則不可能完成這麼多數據統計。

畢竟統計部的數據很大部分,都來源於其它部門自己內部統計,統計部負責歸納與審覈而已。

因此最初就是十月與二月分別統籌。

不過這樣弊端也明顯,越到十一月,各個部門就越忙碌,整整十個月數據,工作量非常大,往往要到十二月才能徹底搞定。

反倒一月假期過後,到二月份各部門很快就能把數據交上來。畢竟就兩個月的數據,工作量非常小。

所以爲了緩解年底工作量大的問題,數據統計就改爲了半年制。

也即五月份遞交去年十一月至來年四月,總共六個月的數據。到年底,再遞交五月到十月這半年的數據。

如此就能平攤工作量,也不至於讓各部門人員每到年底就忙得焦頭爛額。

此刻屋內,趙駿桌案上擺着諸多數據公文。

其餘宰相也都圍了過來。

後世美國在三四十年代是飛速發展時期,當時的總統羅斯福極爲看重數據,甚至把數據當成治國的標準。

雖然後來證明數據不能代表一切,然而數據依舊是重要的參照物之一。

因此大宋現在也非常看重數據,每年數據提交上來之後,就能從中分析出今年的政策成果以及將來要發展的方向。

趙駿自己先把最重要的鋼鐵數據報告拿了過來,其餘宰相們也各自拿了部分數據閱覽。

很快趙駿先滿意地點頭道:“不錯,去年十一月到今年四月,半年時間,我們的鋼鐵產能就超過二百萬噸了,這是個不錯的成績啊。”

“從慶曆六年制定五年內年產百萬噸鋼鐵,到慶曆十年就提前一年完成,十一年就年產二百餘萬噸,今年這個數字怕是又要翻翻,下半年或許可以往五百萬噸衝一衝。”

“嗯,每年穩步翻倍的增長就已經是很不錯的進步了,現在全國鋼鐵行業已經走上了正軌,接下來就是繼續擴大產能,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建設當中。”

“我就怕路子會不會鋪得太大了?我們現在的經濟模式還是依賴於內外貿易,如果內外貿易跟不上,錢少了的話,就得走毛熊的老路子。”

晏殊提出了擔憂,他畢竟以前做過三司使,也幹過戶部尚書,抓過錢袋子,自然明白現在錢依舊是個大問題。

如今大宋其實是一帆風順的,因爲揍趴了遼國,又摁住了日本這個銀烏龜,每年從海外能攫取大量的金銀銅,並且還是用大宋製造的銅幣去買賣。

周邊國家的貨幣現在都成爲大宋銅錢了,就像後世的美元成爲全球流通貨幣一樣,各類原材料都只會流入到大宋來,換取國外的金銀銅和其它香料、木料、藥材等物品。

щшш .Tтkā n .C○

但現在大宋又得面臨新的情況,那就是路子鋪得太開,每年的財政支出已經超過兩億貫,除開固定的軍費和官吏開支以外,大部分錢都用於公共建設投入。

比如投資教育、修建道路、科學研究、興辦福利院、發展工業,甚至爲了防止糧價過低,每年還得花錢在市面上購買糧食,以此來平抑糧價。

可以說現在大宋是每一分錢都花在了刀刃上。

問題在於每年都把錢花乾淨,甚至偶爾還得財政赤字,朝廷舉國債來繼續花錢,經常讓宰相們怕趙駿步子邁太大扯到蛋。

畢竟萬一哪一年財政收入出現意外,有巨大虧損,一下子就可能會讓朝廷陷入缺錢的窘境。

到時候全國各地那麼多地方要花錢,那麼多工程在花錢,如果不能保證商稅正常收入的話,就只能走毛熊的老路,用農業補貼工業,到時候受苦的還是農民。

然而就在趙駿正想勸晏殊世上沒那麼巧,忽然一下子讓大宋商貿出現嚴重虧損的時候,范仲淹笑道:“不用擔心,你看今年上半年外稅。”

“哦?”

晏殊好奇地湊了過去道:“多少?”

“三千七百萬貫。”

范仲淹彈了彈手裡的公文道:“其中光廣州就有六百萬貫,預計今年一年廣州至少得一千二百萬貫了。”

“這麼厲害?”

“我記得景佑年前廣州一年也纔不到百萬貫吧。”

“以前是以前,不過今年增長的確實厲害,去年好像廣州不過才八百萬貫左右,今年怎麼就漲了這麼多,怕快要漲50%了吧?”

“那是因爲去年我們還沒有在蒲羅中建立港口,現在南海整條航線,天天有我們的船隻。”

幾名宰相說着,文彥博很聰明地想到了一個主要原因。

趙駿也笑了起來道:“是了,那應該是我前年下達的那個新令起了效果,之前我們沒有在蒲羅中建立港口,大宋的海軍還沒有輻射到馬六甲海峽去,所以當時下達這個政令意義不大,因爲我們還無法保證整個南海的航線安全。不過去年我們在馬六甲海峽建立港口後,花了大力氣運營維護航線,打擊南海海盜,估計大部分外商都在廣州註冊了本地公司,開始爲大宋納稅。”

大宋工商業實行的是註冊公司制度,交易售賣都要上稅。

不過目前稅率屬於階段性收稅,對中小型公司和手工業從事者非常友好,稅率很低,往往在5%以下。

而大公司稅收就比較高了,基本都在純利潤的10%以上。

甚至根據主營業務不同有些能達到15%,如果沒有地方政策優惠,最高可能達20%-25%之間。

當然。

跟以前30%以上的苛捐雜稅還是輕很多。

海貿就不同了。

原來大宋海洋貿易的進出口稅收都是10%,即你把貨物賣給外商,朝廷要徵收你10%的出口稅。

外商把貨物賣到大宋來,大宋市舶司要徵收10%的關稅。

出口稅針對的是國內商品出售者,哪怕你自己是船老闆出海做生意,只要你是把商品賣到國外去,都要徵稅。

而關稅針對的則是入境貨物。

哪怕你是大宋商人,從國外把東西收購回來,要賣到大宋,也得交關稅。

但這樣無疑就有很多操作空間。

比如最經典的就是虛報價格來逃稅漏稅。

因爲關稅收的是外商在商品生產國的成本收購價。

不然按照最終售賣價收稅,那就會無限提高成本,直接會讓這種商品價格崩潰。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假如一斤茶葉在產地的收購價是20文一斤,那麼運到目的地的成本是每斤30文。

要保本就最少得按每斤50文賣,要賺錢就必須賣51文以上,至於賺多少受市場價波動,但一定得51文以上才能賺到錢。

如果大宋是按51文的售賣價格收10%的稅,那對於商人來說,成本就變成了56.1文錢,每斤反而要虧6.1文錢,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商人就肯定要把成本提高到每斤56.2文錢。

後來趙駿爲了提高貿易額,調低了出口稅,降至5%。

如此一來,關稅就是10%,出口稅就是5%。

而且也沒有進口稅這一說。

因爲進口稅是由進口的本國商人承擔,外商不存在進口稅這一說。

那麼外商來大宋做生意,很容易賺得盆滿鉢滿。

比如某商品在本國收的價格是10文錢一斤,報到大宋變成了5文錢一斤,如果是一萬斤,那就是五萬文錢,關稅就只需要交2500文錢。

可這種商品到了大宋,價值就至少得翻三四倍以上,哪怕到了大宋售賣後,依舊要納商稅,但卻非常省錢。

由於沒有進口稅,外商可以直接把商品在當地售賣,又因爲沒有在大宋註冊公司,他們一般是選擇賣給當地的經銷商,價格略低,並且還享受外商較低的稅率。

畢竟朝廷需要對外商進行低稅來吸引外商,加之各種亂七八糟的信息差,以及考慮到海貿的巨大風險,所以外商的稅率遠遠低於本國商人。

如同樣價值十萬貫的貨物,本國商人可能要繳納15%左右的稅,而外商則只需要繳納貨物總價值的6-9%。

關稅說是5%,但最多也就是售賣價後的1-2%,大頭是在本國出售後5-8%的外商稅率。

另外由於出口稅降至5%,外商從大宋購置貨物,出關回本國售賣,需要繳納的稅也就只有5%,因爲買方是不需要交稅的,稅一般都在商品價格裡包含了,由賣方交納。

如此一來,外商把外國商品賣到大宋來,只需要繳納6-9%左右的稅,最多不超過10%,而把大宋的商品賣到國外去,則只需要繳5%。

這顯然是不合理的事情。

然而大宋朝廷也沒有辦法。

趙駿不是不想提高對外商的稅率。

奈何一是這年頭信息不發達,外商有巨大的信息差優勢。

二是海貿風險確實非常大,本國商人再怎麼稅率高,那也非常安全吧。

可外國商人沉船非常多,後世泉州、廣州等地發現以及打撈的宋代沉船不知道多少,更別說茫茫大海上。

所以可以說這些錢都是外商拿命換來的,本就不應該眼紅。

不過趙駿還是想辦法從他們那榨了點油水。

就是收保護費。

過程就像譚文學在海上看到的遍地大宋龍旗一樣。

大宋現在把海軍勢力範圍擴張到了馬六甲海峽,由海南島、廣西、廣東三地的水軍以及靖海軍進行持續巡邏,對航線進行貿易保護。

商船上如果有大宋龍旗,並且確定是在大宋註冊有公司的,就能夠得到海軍的庇護,從而防止海盜的出現。

在大宋註冊公司其實沒那麼多好處,這樣就享受不到外商紅利,需要由本地工商局管轄,所有的賬目都要對工商局公開,很難再用信息差獲利。

基本上這樣做只會讓外商根據商品的價格,一趟最多能損失10%額外商稅,最少也得5%以上,在總稅率上已經接近大宋本國商人。

然而在海上航線非常成熟的情況下,風險就只有兩個,一個是遭遇暴風雨或者觸礁導致沉船,另外一個就是遭遇海盜。

大宋直接幫助外商排除了其中一個風險,就相當於保護了他們的生命,讓他們能夠安全通航。

這難道不值得多納一些稅嗎?

“嗯,漢龍下的這手棋還是穩啊,遙想當年,全國那麼多港口一年歲入也不超過八百萬貫,如今江浙、廣州、泉州等地,一年光外貿加起來就頂得上以前大宋一年稅收了。”

晏殊看着手中的數據,笑着搖搖頭道:“現在老夫看錢都覺得只是個數字,誰能想到這海貿能成倍成倍地增長?十多年來,居然能長七八倍之多。”

“外貿的比例逐年升高是件好事,這證明了我們國內有足夠的生產力對外提供,也證明了大宋的影響力越來越深遠。”

趙駿說道:“當然了,這一切也都離不開我們對世界的探索。要是沒有在高麗、日本、越朝、麻逸、蒲羅中駐軍,要是沒有收復西域,這中間還不知道被多少人賺走差價,被多少人攔截貿易通道呢。”

“是啊,日本這些年白銀和黃金開採量大增,收復西域後,中東商人與西域貿易量大漲,我們在蒲羅中駐軍,保護了阿拉伯商人,激發的是他們的經商積極性。”

“我手裡的是國內商貿數據,今年上半年就有一億三千萬貫了,看樣子今年商稅比去年又增長了至少10%啊。”

“慶曆九年的時候咱們一年稅收爲2億貫,十年爲2億2千萬,十一年爲2億5千萬,今年海貿增長了不少,商貿也增長了10%,莫非年底有望突破3億貫?”

“很有可能哦,在高速發展期間,GDP,稅收每年增長10%以上,甚至20%以上都有可能。我記得小時候看新聞,好像是我6歲的時候,那就是06年看新聞,我國才3.7萬億稅收,到來年就變成了4.9萬億,直接增長了32%,可見進入工業高速發展期,不管任何數據都是飛躍式的,你們以後也要習慣。”

“還沒習慣,還沒習慣,多來幾次,我們就習慣了。”

衆人笑得合不攏嘴。

每年數據上來,都是他們最開心的時候。

誰能想到,十多年前一年財政收入最高不超過一億貫,低的時候才五六千萬貫的大宋,如今財政收入已經能達到3億貫了呢?

而且這還是大量降低農業稅和商稅的結果,如果按照以前的稅率來算,恐怕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翻了七八倍了吧!

這意味着大宋的整體經濟體量,是曾經大宋的七八倍。並且大宋的版圖,也增加了400多萬平方公里。

而這,纔不過是短短十六年間發生的事情而已!

第458章 不許胡馬窺陰山第385章 決戰前夕第355章 韓琦改性,穩健爲主第423章 軍械滯銷,第一條鐵路第477章 盛世大宋,初步掌握世界第394章 決戰圈套第392章 析津城破第347章 梟雄246.第242章 政制院換屆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第516章 不會再餓肚子了148.第147章 鬼樊樓覆滅286.第282章 王安石的警覺第27章 交子167.第165章 公私合營第458章 不許胡馬窺陰山第11章 趙禎是賤骨頭(求推薦票)第513章 律法嚴明,大宋盛世第467章 幽默回鶻人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擇第491章 來大活了285.第281章 王安石查兵籍第467章 幽默回鶻人第331章 大化學家趙禎199.第196章 貪腐案真相第45章 拉一派打一派177.第175章 苛捐雜稅,路遇田昌184.第182章 保不住了第11章 趙禎是賤骨頭(求推薦票)115.第115章 建立政制院,從一品國公174.第172章 今年的國家任務第500章 阿拔斯的救世主第419章 樹苗正在茁壯成長第6章 沒有尚武精神,大宋就該亡!130.第130章 羊也有咬人的一天227.第224章 建立統一戰線!第48章 官家在泰山封禪第368章 東北遼軍三十萬,遇我也需盡低眉第322章 雙刃劍第338章 李元昊的惆悵第315章 地毯式轟炸,直取升龍第26章 玩遊戲244.第240章 康定和談與技術壁壘277.第273章 遠洋船隊迴歸第26章 玩遊戲第505章 天命在宋第329章 說曹操,曹操到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第34章 數學課第396章 贏得倉皇南顧303.第299章 與遼國軍備競賽第424章 設趙禎獎第77章 出宮,刺青第85章 知皇城司,偶爾當個人第473章 趙禎的喜悅第394章 決戰圈套236.第233章 打不過,只好談167.第165章 公私合營第519章 金國建立,一指頭摁死第410章 倭寇狼子野心第506章 萬國來朝(1)234.第231章 宋遼保塞決戰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第507章 萬國來朝(2)263.第259章 給天下官員漲薪226.第223章 在大宋,就得交稅第502章 世界前進需要戰爭的催動第365章 千炮瞄城第374章 滅遼吞夏,東北百年大計第318章 李朝覆滅第28章 多幾個人捱罵第359章 好二兒要涼了?190.第188章 淮南貪腐案第421章 該滅西夏了190.第188章 淮南貪腐案第485章 海納世界財富第102章 大宋這個樣子你很光榮?第509章 宗藩關係纔是最好的體系第2章 嫌棄大宋第345章 真正厲害的是他!第318章 李朝覆滅305.第301章 搞個長久計劃147.第146章 無憂洞覆滅第59章 三易回河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第512章 國泰民安,太平昌盛第341章 事情鬧大了111.第111章 投趙一念起,剎覺天地寬!第331章 大化學家趙禎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第1章 人在大宋,剛剛穿越285.第281章 王安石查兵籍第59章 三易回河281.第277章 杯酒釋冗軍305.第301章 搞個長久計劃第50章 拗相公第20章 分配學生名額第100章 包圍開封府第354章 後裝槍炮,王曾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