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那人不是別人,正是侍中蔡邕。
黃尚搖扇微笑,暗自想道:“若是王允主政,他敢哭董卓之死,必是死罪。幸好今天是我說了算,不然的話,那小美人兒蔡文姬沒了老爹,一定很傷心。這救父之恩,她該如何回報纔好?嘿嘿嘿嘿……”
太僕王允出列,直指蔡邕叱道:“董卓逆賊,今日伏誅,國之大幸。你也是漢臣,不爲國慶,反爲賊哭,何也?”
衆官見他一臉正氣,有人暗自欽服,有人卻不屑地想道:“現在這麼厲害,從前面對董卓你可是比誰磕的頭都多!”
那蔡邕年紀約有六十,伏地磕頭認罪道:“邕雖不才,亦知大義,豈肯背國而向卓?只因一時知遇之感,不覺爲之一哭。”
王允怒道:“此何等大罪,你說不覺爲之一哭,便可以了麼?”
蔡邕擡頭上望,見天子毫無表情,不由心驚膽戰,磕頭道:“蔡邕自知罪大,願陛下見原,倘得黥首刖足,使續成漢史,以贖其辜,邕之幸也。”
衆官惜蔡邕之才,都上奏少帝,替他求情。
朝中太常馬日磾也奏道:“蔡伯喈曠世逸才,多識漢事,當續成後史,爲一代大典。且忠孝素着,而所坐無名,誅之無乃失人望乎?”
王允此時只想與董卓劃清界限,凡敢哭董卓的,他都要努力打擊,纔不會被天子和大將軍誤認爲是董卓的爪牙,便一力上奏道:“昔日孝武帝不殺司馬遷,後使作史,遂致謗書流於後世。方今國運衰微,朝政錯亂,不可令佞臣執筆於吾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訕議也。”
馬日磾面色微怒,仗義執言道:“善人,國之紀也;製作,國之典也。滅紀廢典,豈能久乎?”
見羣臣紛紛爭辯不已,何後心中惶惑,便問道:“大將軍意下如何?”
封沙面色不變,回道:“不過是一哭,可查他往日所做的事,若沒有跟從董卓害民,便可赦罪。”
黃尚笑道:“大將軍所言極是,此事體大,可將蔡邕暫時打入天牢,待查清他有無劣跡,再作決斷。”
少帝點頭道:“黃尚說得對,就這麼辦吧。”
無良智腦暗道:“皇上當然說得對了,你是我造出來的,我不對,還有誰對?”
蔡邕鬆了一口氣,隨即便被衛士拖下去,關進了天牢。
虎牢關上,呂布看着關下諸侯聯軍,冷冷一笑。
關東諸侯雖然兵多,在他眼中,也不過是一羣酒囊飯袋而已。前日他已擊破了王匡軍,五招之內殺了河北名將方悅,若不是喬瑁、袁遺兩軍趕來救了王匡,他的腦袋也已懸在虎牢關上了。
十八路諸侯之中,虎牢關外現有八路諸侯,乃是王匡、喬瑁、鮑信、袁遺、孔融、張楊、陶謙、公孫瓚等八路。其餘各路諸侯現在大都在汜水關外,由袁紹統領,攻打汜水關。只有曹操所部,在兩關間往來馳援救應。
關下八路軍中,並沒有什麼讓呂布看得上眼的人物,只有那殺了華雄的小兵現在正在公孫瓚軍中,讓呂布微有些好奇。
不過,這些人都比不上一個人……
想起那個人,呂布不禁握緊了手中的方天畫戟,眉頭緊鎖。
那個人,勇武堪與自己抗衡,甚至兵器也與自己的兵器一般無二,自己手中握的這枝戟,其實是從他手中得來的,而自己賴以成名的方天畫戟,應該是在那個人手中,並用它斬了胡車兒,以武力收服楊奉、
徐晃,保着廢帝劉辯與太后一路向西涼去,又回兵奪了長安,在路上順便以自己的方天畫戟殺了中郎將牛輔。
只有那個人,纔是自己的對手啊!呂布在心中暗歎道。
“溫侯在想什麼?”一個深沉的聲音問道。
呂布回過頭,見是部下大將高順,便笑道:“我在想這關外諸侯,都沒有什麼值得重視的人物,我軍可一擊而破!”
高順諫道:“太師已經回師洛陽,溫侯一人在此,當小心從事。”
呂布心中有些煩躁,道:“知道了。我們現在便去迎敵吧。”
高順爲難道:“太師與段中郎將帶走了八萬人,我軍現在只剩五萬兵了!”
呂布冷笑道:“便只有一萬兵,我也可將敵軍殺得片甲不留!”
他走下城關,下令道:“你帶二萬軍到關前與我迎敵,魏續帶三萬兵守住虎牢關,不可有失!”
魏續聞聲領命,帶了宋憲、侯成,三將嚴守虎牢關,呂布則與高順、張遼、郝萌、成廉、曹性等將率兩萬人到關前設陣迎敵。
不多時,八路諸侯已在高岡上列陣,與呂布軍遙遙相對。
呂布親率鐵騎出戰,向諸侯軍衝陣。
上黨太守張揚見狀,便命部下穆順出戰。
穆順得令,率軍出營,迎面正遇到呂布,大喝道:“呂布,且吃我一槍!”拍馬上前,挺槍便刺。
呂布冷哼一聲,赤兔發力衝上,如閃電般奔到穆順面前,穆順一驚,沒有想到他來得這麼快,措手不及,被他一戟刺到咽喉,仰天落馬而死。
衆軍大驚,北海太守孔融部下武安國按捺不住,揮動一雙鐵錘拍馬衝出,直奔呂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