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之盟。按照盟約規定,蒙古軍撤退北還,兩國以長江爲界,南宋每年向蒙古進貢白銀二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在盟約簽訂之後,忽必烈馬上撤離鄂州,揮師北上,爭奪大汗之位。
蒙哥的戰死,雖然使得忽必烈少了一個一奶同胞的兄弟,但也使他少了一個勁敵,掃除了忽必烈成就王霸之業的障礙。忽必烈在徵滅南宋的戰鬥當中,又把東路軍的軍權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裡,加強了他的軍事實力。可是就在這個時候,蒙哥的幾個親信舊臣,如阿蘭答兒和齊太平等都站在了阿里不哥一方來反對忽必烈,而漠南漢地的封建地主階級士大夫幾乎無一例外的都站到了忽必烈的一方。從此,另一蒙古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開始了。在公元1260年的三月,忽必烈在塔察兒、穆相哥、赤因鐵兒等一批蒙古貴族的支持下,在開平登上了大汗的寶座,建中統。創作地用漢地的知識分子,仿效漢人的政治制度,設立中書省、十路宣撫司及負責中原地區政務的燕京行中書省等行政機構,以鞏固其在中原的統治地位。於此同時,忽必烈的少弟阿里不哥也在漠北的和林召開忽裡會,即是蒙古的諸王大會,自立爲汗,佔據了漠北的廣大地區。最初蒙哥汗南征滅宋的時候,令阿里不哥駐守蒙古的大本營和林,並統領漠北的蒙軍。蒙哥戰死的消息傳到了和林之後,皇后忽都臺及蒙哥的幾個兒子,還有窩闊臺的後人阿速帶和察和臺的後人阿魯忽,以及相當一批蒙古元老重臣都紛紛表示支持阿里不哥爲汗,因爲這些人早就對忽必烈的實行漢法措施大爲不滿,對忽必烈也一直懷有異心。此外,駐軍六盤山的蒙古軍主帥渾都海、主持陝西政務的劉太平及四川的蒙古軍的不少將領,也都擁戴阿里不哥繼承汗位。阿里不哥在謀士阿蘭答兒的策畫之下,更是
積極的謀奪汗位。
其實早在忽必烈征討大理的時候,蒙哥就已經對他產生了懷疑,於是就派出了這個阿蘭答兒成立了個鉤考局,專門對忽必烈的那些文臣武將進行審查,審查的結果幾乎全部要斬首。後來由於忽必烈採取了漢儒姚樞的意見,把自己的妻兒送往和林做人質,並親自向蒙哥請罪,這樣才使得蒙哥消除了懷疑,罷去了這個所謂的鉤考局,並將阿蘭答兒調回了和林。可是等蒙哥一死,最有資格繼承汗位的當然是拖雷的次子忽必烈,阿蘭答兒此時感到,如果忽必烈一旦做了蒙古大汗的話,那必然會功報私仇,必然會治他的罪,所以他爲了自己的利益,大力的唆使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爭奪汗位。阿里不哥有如此衆多的臣子忠於他,支持他,便毫不顧忌地公然自稱大汗,根本就不把忽必烈放在眼裡。可是俗話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一個國家裡如何能容得下兩個君主呢?這兄弟二人如此互不相讓,在他們之間肯定會爆發一場慘烈的汗位爭奪戰,可是究竟誰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呢?當時,忽必烈的主要勢力主要在中原,阿里不哥的勢力在漠北。他們兩人都很清楚,如果要戰勝對方的話,必須奪得關右地區,於是雙方都挑選最精銳的部隊在關右駐紮。阿里不哥這一方派渾都海爲關右主帥,主要將領有霍魯海和劉太平等。忽必烈則委任自己的心腹趙良弼,赴關外考察軍事地理形勢。又命廉希憲任川、陝地區的宣撫使。這個廉希憲是畏兀兒人,自小就篤好經史,滿腹經綸,舉止不凡。他深受漢族文化的影響,在十九歲的時候就入侍忽必烈,常宣講孟子的性善義利仁暴之說,人稱廉孟子,頗受忽必烈的賞識。他在川陝地區推行漢法,加強了在秦、蜀、隴的政治和經濟力量,對打敗阿里不哥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