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內義治啥態度?武家貴族最典型的態度,老官僚老封建一個。
朝廷方面,足利義輝和朝廷的關係比較一般,這也是爲什麼他都死透了,臨下葬纔給了一個從一位左大臣。
而歷來將軍死後追贈一個從一位太政大臣是很正常的,甚至足利義滿直接追贈太上法皇。足利義輝僅僅一個左大臣就很值得玩味了,雖然這和他壯年急死,敘官的資歷沒走完也有關係。但不得不說,朝廷確實和他們家不算太友善。
由足利義輝到足利義秋,朝廷方面的態度不夠親近也就可以理解了。
山內家既然沒法插手到平島公方足利義榮那邊去,覺慶和尚足利義秋這邊一定要投資投資,抓緊一點。
既然朝廷方面不太好,那就發揮山內家和關白一條家的友善關係,請動關白一條兼冬,先幫足利義秋的左馬頭給敘上。這個絕對不能輸給他的競爭對手,足利義榮。
山內義治也不是空手套白狼的,這時候不能不捨得花錢。五百貫是直接給朝廷的,五百貫是用來活動人脈的。
山內家在京都這麼多年的耕耘,除了關白一條氏之外,也頗有幾家相善的公卿。真金白銀花下去,不信一個左馬頭敘不下來。
等幫足利義秋敘上了左馬頭,趁着人家高興,給人家暗暗提一句,我們家山內太郎還沒有訂立婚約。以足利義秋的政治智慧自然能夠明白,投桃報李這種事情天經地義。
不用把事情挑明瞭,讓足利義秋明白就行,免得讓他先許了別人。
而心心念念全部在繼任將軍的足利義秋此刻沒有空,也不會有心思去管外甥女的婚事。他自己的寶座比這重要多了!
大概率就是碎嘴一答應,反正猶子都認了,也不在乎一個沒見過面的外甥女。
足利義秋這邊盡力穩住,上杉輝虎那邊也不必要立刻推辭。
通過長尾夫人的線,和上杉輝虎透露一下,你家女兒才兩歲不到,變數這麼大。這年頭能長大的孩子只有一半,能不能等長大一點再提。
長尾夫人那麼寶貝她的大頭兒子,肯定不會希望年紀輕輕訂下婚約,過兩年女方死了,他兒子啥也沒撈着還落下一個死過老婆的名聲。
更何況那個女兒雖然確實是上杉家的女兒,可上杉憲政的女兒和她屁的血緣關係,她在乎的只是她兒子和上杉氏聯姻而已。
長尾夫人最大的弱點就是兒子山內太郎,只要把話朝着維護山內太郎的方面說,讓她去和上杉家轉圜,絕對事半功倍。
這樣哄着上杉輝虎說孩子太小,等孩子八九歲再商議也完全可以的嘛。
兩頭先穩住,讓主動權回到山內家手裡。再觀望天下的風向如何,最終決定娶哪家的女子。
至於山內太郎的意見,不好意思,完全沒有人在乎!連她媽都沒考慮過什麼培養感情,更不要說別人了。身爲武家大名,婚姻註定了就是不自由的。
這樣處理,完全符合山內義治的性格,壞的很,吊着你,再等等,再看看。
……
除此之外,就是給山內太郎選定傅役。按理說太早了,起碼七八歲才用得着,但如今事急從權,時間不等人。
“你們兩人應當清楚羽林生前的意願吧?”山內義治剛剛和一幫人討論完事情,精神有些不繼。
如今殿內只剩下小平太和細川采女兩個,其他人都先行退下。
“殿下說的是太郎殿下的傅役?”細川采女自然是知道的。
他和山內義勝是撒尿和泥一起長大的交情,加上又是出身於御譜代家老衆。無論資歷、感情、能力,都是山內義勝本人所中意的所仰仗的股肱之臣。
而小平太則是山內義勝刻意籠絡結交,解衣衣之,推食食之,培養起來的班底。加上又是出身譜代軍役衆,忠誠、能力都毫無疑問的久經考驗,也是山內義勝的潛邸之臣。
“是,羽林生前所屬意的傅役自然就是你二人,統軍治兵,治國理政。論此二事,這一輩中,亦是你二人最爲出色。”
山內義治聽了一下,喘了口氣,又繼續說道。
“羽林急死,家中動盪,是故其生前之安排如今自然要提前。我現在便書判,將你二人擔任太郎傅役之事宣佈。”
細川采女毫不遲疑:“敢不效奮死之力!”
“殿下之託,無以爲報,必當克盡忠誠!”
小平太倒是慢了幾秒,但一樣鄭重的承諾。
山內義治很滿意兩個人的態度,點了點頭。
“待羽林大喪二十七日之後,便擇期由我爲你二人主婚,此事不能再拖了。”【注1】
兩人齊齊謝恩,這兩樁婚事的政治意味也就更濃了。雖然賜婚的人名義上是山內太郎,但實際是名代山內義治,這個規格不可謂不高。
說罷,山內義治命侍從進屋,吩咐他們把山內太郎帶進屋內。
沒過多久,長尾夫人就親自抱着孩子從外間走了進來。對於山內義治突然要見孫子的吩咐,明顯長尾夫人也有所猜測。
山內義治略看了兩眼長尾夫人,並沒有多說什麼。而是接過山內太郎,爺爺看孫子,那真的是慈愛無比。縱使臉僵了,可眼神一樣能傳情。
山內太郎也不怕那張冷峻的臉,兩隻小手張開着要山內義治抱。
山內義治把孩子輕輕摟進懷裡,聽孩子奶聲奶氣的叫完爺爺以後,指着跪坐着的小平太和細川采女。
“以後采女和彈正就是你的叔父和老師,知道了嗎?”
“快去叫二位叔父!”
說着山內義治把孩子轉向小平太和細川采女,並示意山內太郎叫人。
山內太郎很聽話,往前走了兩步,恭恭敬敬的低頭行了一禮。
“采女叔父好!彈正叔父好!”
君臣名分就此定下!
【注1】:平源大戰中說源氏之得勝在於源氏武士父死子繼,兒子死了父親也不悲傷,掩埋了兒子就繼續作戰。
而平氏則是兒子死了父親憂傷,一副懦弱卑怯的姿態,無力再戰。父親死了,兒子迂腐於所謂的孝道,拒絕拔刀殺生,披麻戴孝。
這時候的武家還沒有大規模提倡朱子學之後的那種壓抑的封建倫理思想,這種思想要往江戶時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