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薄霧朦朧,天色初明的時分。
關琅領着起了個大早的吳雅甄到了菜市場採購食材。
儘管之前秦妍希已經包了十來斤糉子分給他們,但於關琅的胃口來說,顯然是撐不了多久的。
而且既然時值端午假期,不親手包一下糉子,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哪怕昨天的端午節已經過去了。
若是像往年一樣家裡就他一人也就罷了,但現在多了表妹藉助,就不能這麼隨便。
糉子,又叫角黍、筒糉,雖然最早是爲了祭祀祖先和神靈,但及至晉代,糉子就成爲了百姓端午節慶食物。
食用糉子的風俗也流傳了千百年,甚至蔓延到了整個中華文化圈的影響範圍,像是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國家。
雖然近代日本端午節已經演變爲了男孩節,但仍舊保有在門前擺菖蒲葉、吃去邪柏餅糉子的習慣。
其餘前儒文化圈國家也大多如此,縱使在節日文化內涵方面已經有所差別,但也是過端午節的。
從餡料來看,南方主要是以包五花肉,綠豆,豆沙,蛋黃爲主。
至於口味,南方是鹹糉的天下,鹹蛋火腿肉香味混合着糯米的清甜,醇厚而不顯得膩味,而北方大多是甜糉的江山,大棗、蜜餞香甜糯滑,沾上點白糖和蜂蜜簡直人間絕味。
關琅其實並沒有太過明顯的偏好,鹹甜皆可,主要看手藝,做的好吃纔是王道。
不過因爲江城那一塊都是包鹹肉糉的,關琅考慮到吳雅甄的口味,也準備按照老家那一塊的口味來。
兩個大孩子出門在外,包點家鄉口味的糉子也算是維繫一下鄉土情結吧。
在市場買好了需要的食材後,兩人興致沖沖地回到了院子。
糯米昨天就已經泡下備用了。
兩人分工清洗、水煮、浸泡、修剪從超市買來的糉葉和馬蓮草。
又將準備的種種食材分門別類處理完畢整齊有序地盛放在各個盆中。
除了主要的鹹肉糉外,關琅還準備包一點水晶西米糉子。
由於考慮到自己的食量以及後續打算派發送人的份量,買來的食材很多,再加上食材的處理步驟也不少,五花肉的醃製,磕土鴨蛋取鹹蛋黃.....
和吳雅甄一起忙活了許久,纔將食材全部處理完畢。
院子裡的羅漢松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晃動着,千秋躺在高高的院牆上曬着日光浴。
食材本身獨有的清香在切碎浸泡後飄散出來,讓整個小院都瀰漫着一股縈繞不去的糉葉杏子臘肉的香味。
關琅坐在亭子裡,把裝着滿滿食材的盆子在桌面上鋪開放好。
在和風的吹拂下,着手包起了糉子。
吳雅甄沒有看熱鬧,也抓起一片糉葉捲成了漏斗狀忙碌起來。
碧綠的糉葉捏在手中,泛着淡淡的水光,鮮亮的顏色不自覺地就讓人看了心情大好。
她口中哼着淡淡的曲調,雖然有些不在調上,但關琅勉強還是能聽出來是羅小黑的插曲晚安喵。
淡淡的俏皮曲調,也在糉葉的草本清香飄浮中格外的安寧。
關琅嘴角掛着淡淡的淺笑,收緊着漏斗狀的糉葉底部。
放的糯米不宜過多,糯米喝飽了水容易膨脹,煮後容易漏米出來。
關琅也不是第一次包糉子了。
以前在江城的時候,他也會幫着關媽包,所以也算駕輕就熟。
不時還能給吳雅甄指點幾句包糉子的小經驗。
按配比加入食材後,再打一個精緻的小結就算大功告成了。
關琅手巧,包糉子的步驟非常熟稔,往往吳雅甄還沒有包完一個,他手指翻飛,兩三個糉子就落在面前的碟子上摞好了。
甚至看他輕巧的動作,看久了還能感受到一股行雲流水的美感。
每一次對摺都彷彿精細無比,多一絲動作都不成。
“琅哥,你包的糉子怎麼這麼好看,還有什麼竅門嗎?”
“可能是我包的比較熟練吧?”關琅笑了笑。
“哦。”吳雅甄越看自己手裡呆頭呆腦的糉子,就越覺得不甚滿意。
強迫症犯了似的,拆了包包了拆。
糉葉沒摺好,馬蓮草扎得太粗放......
事實說明,哪怕是包糉子這麼一件小事,也是存在高下之分的。
就在吳雅甄一個人摸索着怎麼包出“好看的糉子”的時候,關琅已經包得七七八八了。
裝滿了足足一磨盤大小的盆子,堆成了一座壯觀的小山。
千秋聞風而動,不知何時已經開始在裝滿糉子旁的盆邊轉悠着。
它沒有這麼老實,主要是之前它偷叼糉子準備開溜的時候被關琅逮了個正着,現在不敢過多造次。
不過它也就只能看着,過過眼癮了。
貓的消化能力差,像糯米這類黏性強或者是硬度大的食物都不適合多吃。
趁着吳雅甄還在繼續包,他囑咐好她盯緊小賊千秋後,託着盆子就往廚房走去。
把捆得精美而結實的糉子丟進大鍋里加水中火開煮。
先煮一鍋當做午飯吃。
他控制好了火候,才接着繼續出去包糉子。
之後包了一批其他口味的糉子。
水晶西米糉子、用來沾糖吃的白糉、紅糖蜜糉......
不過包得都不多,算是用來換換口味的調劑。
糯米的香甜,糉葉的氣息,五花肉的濃香在院子裡經久不散地瀰漫着。
關琅彷彿化身了一臺沒有感情的包糉子機器。
食材很快在他手下見底,最後一粒也不剩了。
包完糉子的時候,廚房裡放進去煮的糉子也差不多煮好了。
他拎着一鍋熱氣騰騰的糉子出來。
水蒸氣在打開鍋的一剎那撲面而來,裹挾着飽滿的香氣,讓餓了一早上,早餐午飯都還沒吃的兩人都忍不住吞嚥了幾下口水。
果然,食物纔是自然給予的最美好的饋贈,在挑動味蕾,勾起饞蟲的原始感官刺激下,身心都會得到治癒。
也難怪老祖宗們總將節日祭奠,文化傳統都寄託於食物之中,只有這種食物這種媒介載體在能在流年中不斷傳承發展,像是鐫刻在每個人血脈記憶之中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