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3章 文淵閣之行

朝堂的氣氛前所未有的怪異。

尤其在太后與景君出現之後,垂簾內外,皆是如寒冬一般。

許久,景君的聲音響起:“諸位愛卿,可有事啓奏?”

每個官員都聽得出,景君的聲音有些許顫抖。

方運隔着垂簾望向景君,聲音比上一次見面的時候成熟了許多,但依舊難掩稚嫩。

這個孩子的面龐,比之前,多了幾分成熟,而望向方運的眼睛,多了一絲迷茫與惶恐。

景君的旁邊,依舊坐着黑紗蒙面的太后,遮得嚴嚴實實。

景君問完,無人答話,幾乎所有人都望向方運。

方運依舊坐在武侯車上,並不開口。

過了好一陣,太后在景君耳邊低語,景君纔開口問:“方愛卿,您初登相位,可有事啓奏?”

方運微笑道:“多謝君上掛念微臣。微臣初掌相位,對一應政務並不熟悉,身爲內閣之首、百官之先,只有熟悉內閣事務後,方可奏明君上。若是君上體諒微臣,還請允許微臣從其他衙門借調一些熟悉內閣、吏部與禮部事務之官員,輔佐微臣,振興景國。”

景君的身體僵硬,扭頭看向太后。

太后又低頭耳語,景君想了好一會兒,才慢慢組織語言道:“方愛卿所言有理,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既有定製不可推翻。若是不超過三人,倒也無妨。”

“謝君上,微臣只需三人即可。”方運道。

景君遲疑片刻,點頭道:“朕準了。”

衆官看着朝堂上兩人,聽着對話,心中百味雜陳。

就在幾年前,方運還只是個初出茅廬的少年,而現在,卻已經權傾朝野,論聲望之隆,還在當年柳山之上。

那個稚嫩的景君,也不再是那個在金鑾殿上吵着睡覺吃飯的孩子,而今如履薄冰,小心翼翼,讓人心疼。

方運今日正式履任,又無事啓奏,無論其他人態度如何,都保持安靜,不會在今日爲難方運,正可謂先禮後兵。

至於方運借調自己人的行爲,百官更是不會反對。

官僚最怕的不是方運精通政務,而是怕方運什麼都不懂就隨便胡來,他們巴不得讓方運儘快瞭解內閣以及朝廷的運作方式。

衆官無事,宦官宣佈退朝。

衆人依次離開奉天殿。

一些官員輕輕擦了一把額頭,長長鬆了一口氣,既然方運今天沒在金鑾殿上鬧出事端,就說明這是個好的開始。

這時候,內侍監的掌印太監快步走過來,向方運請安後,擠出一張笑臉,道:“方虛聖,您初入內閣,太后命奴婢前來爲您稍作指引。”

方運點點頭,道:“那我們邊走邊說,我對內閣頗爲陌生。曹相,你們是去辦公還是一併前往?”

一旁的曹德安笑道:“您今日上任便是頭等大事,內閣上下,自當跟隨。”

方運點點頭,什麼也沒說。

掌印太監一邊走,一邊介紹內閣。

內閣是讀書人與皇權鬥爭的產物,也是秦漢時期三公九卿制的改良。

內閣的權力和皇權是此消彼長的狀態,國君越強,則內閣越弱,國君越弱,則內閣越強。

整體來說,十國內閣的權力,是在螺旋上升,這主要是跟聖院的態度有關。

和國君治理天下相比,聖院更信任經過多年學習並一步一步通過自身努力提升的讀書人,同時,聖院也不願重現皇權至上時期各家讀書人屢屢慘死的悲劇。

景國的內閣權力一直是緩慢提升,直到先帝駕崩柳山上位後,景國內閣的權力突然膨脹,空前強大。

一行人慢慢前行,很快來到一處極大的宅院,上面有一塊牌匾,紅邊藍底,上書文淵閣三字。

掌印太監待方運進入後,微笑道:“這裡便是文淵閣,也是原本的內閣四相辦公之所,後改制,此地爲左相專用。自此以後,四相所在之地各自獨立,比如這文淵閣,也俗稱左相閣。”

文淵閣內,一衆官員在方運進門後,高聲行禮問候,方運讓他們各行其是,在掌印太監的帶領下繼續瞭解內閣。

衆人走到文淵閣東面的小樓前。

“此地原名爲制敕房,乃是書寫制敕、詔書、誥命、冊表等物,主要爲君上,對面爲誥敕房,主要是爲官員,諸如兵部記功、堪合底簿等。後來……前任左相整合內閣六部,廢兩房合爲‘文書房’,廢六科,許多機構也就有所變化。”在提到柳山的時候,掌印太監言辭含糊。

方運卻道:“柳山此人雖通敵叛國,卻是頗有才能,無論是廢六科還是設文書房,都是精兵簡政之良策,實乃治國有術。”

衆人竟然不敢接話,唯有曹德安笑道:“那柳賊的確是難得一見的雄才,若非方虛聖力挽狂瀾,景國怕是已入慶國之手。”

衆人暗道薑還是老的辣,不誇一誇柳山,怎麼顯得方運厲害?若是把柳山貶得一無是處,方運勝了又有什麼值得稱讚的?

掌印太監帶着方運進入文淵閣主樓,一進門就是衆多桌案,大量的文書正在其上,官吏往來不絕。

不等官吏開口問候,方運道:“你們忙你們的,除卻景君駕臨,只要手中有事,不需向任何人行禮。操勞國事者,不可輕慢,這便是本相的第一條規矩,去吧。”

衆官吏謝過方運,繼續處置公務,但大多數人心神不寧。

這些官吏過半都是左相時期的舊人,但他們文位品級不高,不過是奉命行事,還沒有入柳黨的資格。即便如此,他們見到方運,也格外畏懼。

掌印太監繼續道:“在十國初期,國事繁忙,讀書人有才氣支撐,國君卻難以處理所有政務。於是,便制定出一些便於國君處理政務的方式。比如,除卻密疏急奏,所有文書奏章都被送往內閣,根據奏章內容,分別送往四相其一手中。某位相爺接到文書奏章後,會單拿出一張紙,寫上處理措施,粘在文書奏章上,之後,再將此文書奏章交給國君,這個過程,便是內閣票擬或批答。票擬本來只是爲了輔助國君快速批閱奏章,後經過革新,變成奏章不經票擬,不得送入國君面前。”

方運道:“這我知道,票擬過的奏章送到國君面前後,國君以紅筆批示,或寫上自己看法,或直接表示通過或不通過。若是國君不同意內閣的處理,當如何?”

第758章 兵家十三雲梯第2646章 挪移大陣第五十一章 厚積薄發第554章 自省,敲門第839章 剝奪第3195章 時空古玉第1514章 《長夜》第1244章 孟子世家 民衆文臺第2586章 裝可憐第945章 沒有見死不救的虛聖第2754章 入罪海第1120章 準備進山第1042章 民怨第418章 周君虎第344章 方文侯第2280章 隕日聖靈第2460章 積怨爆發第3267章 各族抵達第590章 下一批!第1766章 文會落幕第六十八章 又上一文第1453章 軍中隱者第2880章 吾理所至……第2545章 完美法第324章 荀執星第395章 燃發第3081章 沉重的文界第260章 雪崩坡(三更)第1716章 文會前的小聚第848章 不要妄想了第2791章 拖延第3164章 渣滓第3017章 王宅第1299章 禮、法、兵、政第461章 左相來訪第101章 賭碎文宮第2397章 工家夫子!第2743章 鎮龍座第236章 半聖污文第1189章 古妖攪局第2137章 星源秘地第2065章 大日之山!第2260章 太弱了第237章 月衛第209章 千夫所指第1791章 奢靡之風第2659章 舊物庫第三章 江州西施第2366章 百臂第1654章 三不朽第893章 合圍第593章 悲鳴葬劍第3284章 中興之主第2788章 曠世戰詩,一人如國!第178章 選琴第2574章 白龍魚服第360章 亂考第1553章 看好戲第651章 警世之言第2922章 雜家計劃第2305章 剋制第2320章 黃金聖眼第571章 遊街示衆第2161章 黃河壺第237章 月衛第1739章 罵大儒第793章 冰帝之力第3283章 巔峰之威第2893章 暴揍第532章 帝洛第217章 廢紙第1988章 空白聖諭第405章 靈物自獻第1269章 宗家招攬第2845章 諸因留痕第1450章 五射第1998章 誅敖萱第1655章 刑殿三罰第1644章 洞庭蛟王第288章 又見兇君第235章 交易(三更)第1626章 佈局象州第1364章 最後的攔截第1380章 虛聖守國門第2401章 鑑別評等第838章 分堂審判第3262章 一支穿雲箭第2105章 裂月湖第271章 斗極第2360章 雙首龍聖第312章 去夕州第2006章 兵家之心第1320章 作死碑文第289章 風雪送君來第135章 備車!第2649章 天理之輪第713章 春陽杏林,橘井泉香第868章 貓膩第3279章 斬龍刀出第1180章 噬龍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