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張良又一策

李牧在趙國輔佐了廉頗和朱襄一段時間之後,繼續回到南秦鎮守。王翦伐燕時,李牧還接管了王翦的防區。

李牧已經封侯,對於建功立業不是特別在意。他知道王翦的心思,所以在秦王政下詔讓他伐燕的時候,他推舉了王翦。

李牧勸說秦王政,現在白公已經去世,朝中地位最高的兩位大將是廉公和他。廉公和他都自趙國來,雖然功勞很大,與秦王很親近,但在老秦人勳貴心中,恐怕有些不是滋味。

王翦很有本事,又上溯幾代都是土生土長的老秦人,應該讓王翦多多立功,早日封侯,形成將領之間的權利均衡。

當然,在君上你眼中,不需要這樣的均衡,只是樣子還是要做一做,何況王翦確實不錯。秦王政接到李牧的上書之後,非常惡趣味地將這封上書留下來。

"等王老將軍封侯時,寡人要將這封上書送給王老將軍。”秦王政對左右道,“王老將軍一定會很感動。"

藺贄: "那可是太感動了,君上做得好!"

蔡澤: “唉...

走了一個夏同秦王,又來了一隻政兒秦王,什麼叫做子承父業,一脈相承啊!王翦,辛苦了。

地位已經足夠高的李牧對功勞看得風輕雲淡,現在只死死盯着楚國,以全秦王統一天下的夙願。楚國確實非常強大。

李牧用了近二十年的時間逐漸拆解和蠶食楚國,楚國只剩下當初的三分之一,仍舊是戰國七國中

排名第二的強國。

如果當初太子啓沒有被廢,春申君沒有身死,兩代楚王順利交接。一個清醒且年輕的楚王身邊,有春申君爲令尹,和項燕爲大將軍,恐怕能重現趙惠文王時期的“將相和”局面。

那樣的楚國,秦國就算能獲勝,也會付出很大的代價,且很難讓楚人歸心。

現在太子啓雖然也成爲楚王,但春申君身死,項燕與國內其他羋姓貴族矛盾尖銳。楚國已經是日暮西山,回天乏術。

但日暮西山的楚國,也仍舊是魏韓趙燕齊所不能比的。它仍舊是秦國統一天下最大的障礙。秦國會用最盛大也最謹慎的陣勢來對待楚國。

李牧在項燕和楚王失和時沒有出手。他很有耐心地等待項燕與楚王矛盾激化,在兩者和談後纔會出手。

項燕和楚王和談時,不是他們的矛盾解決,而是矛盾拉鋸久了,雙方都疲憊了。看似平靜,其實內在的隱患已經埋下。

所以這個矛盾拉鋸越久越好。

李牧本來預計楚王和項燕在看到秦國攻打燕國時,就會迅速被迫和好。就算楚國不冒險遙遙支援燕國,也該做好防備秦國的準備。

所以在王翦與燕軍在易水對峙的時候,李牧就開始籌集調配後勤,點兵點將,調整戰線。

齊國的堅守勢力在齊王不斷親自叩門勸降後,對齊王十分厭惡,其厭惡甚至蔓延到了整個齊國宗室身上。

李牧還讓隨軍出征的小說家編寫話本,扮成說書先生,在齊國四處傳揚齊王的“豐功偉業”。

小說家是諸子百家之一,出自爲周王蒐集民間傳說議論,以便於周王體察民情的稗官一脈。

朱襄身上傳說太多,許多小說家都來找朱襄取材,被朱襄留在了身邊,整合成了"宣傳人員"。

因爲沒有獨特的思想,小說家在諸子百家中地位很低,被顯學儒墨法等鄙視爲不入流。

朱襄重用小說家,肯定他們的作用,幫他們編撰整理“小說家的求道思想和政治理念”。現在小說家也登堂入室,成爲咸陽學宮中一門必學課。

於是小說家把朱襄視爲學術領頭人,稱“朱襄子”。

不過把朱襄視爲學術領頭人的諸子百家太多了,所以時人都不是很在意。

在朱襄的奇思異想下,李牧採納朱襄的意見,讓小說家入軍隊爲文吏,設立“宣傳”一職,主要職責是負責戰後平息佔領城池的民間怨氣,以各種膾炙人口的小故事宣傳秦國的正面形象。

效果很不錯。李牧已經上書秦王政,建議全國推廣。廉頗和王翦軍中也已經有小說家的身影。齊國有了小說家弟子的賣力宣傳,連鄉野老農提起齊王都要吐一口唾沫。

再加上齊國豐收和秦國相比齊國而言更輕的徭役和賦稅,齊地現在糧食基本能自給自足,局勢很穩定,不需要南秦再持續運糧運人。

李牧在爲楚國內亂添油加柴的時候,小說家弟子也功不可沒。

他們從民間和前朝史書中取材的小故事,比單純的流言蜚語更容易傳播,也更生動形象,觸動人心。

楚王啓和羋姓貴族聽了將領要挾國君,掌控國家的故事後,對項燕很恐懼;項燕聽了許多功高蓋主,兔死狗烹的故事後,也對楚王啓越發不信任。

兩者的猜忌就算秦國攻打燕國,楚國是秦國下一個目標,在短時間內也無法暫時和解。

所以李牧有條不紊地從楚國東部撤離。

他只留下了很少的人駐守,以給楚國一個秦國還在堅守的假象。

撤離的時候,李牧把城中居民也遷走了。

蝗災時,沿海灘塗鹽鹼地是重災區。楚國東部沿海狹長的通道幾乎已經荒蕪,人口十不存一。

南秦富庶之名早就傳遍了楚國。李牧將楚國東邊幾座城池的楚人遷徙到南秦墾荒,他們都沒有怨言。

古代人口遷徙之路就是一條黃泉路,就算官方給口糧的那種遷徙,路上也不知道會死多少人。每一次遷徙的路上,都佈滿了庶民的血淚和屍骨。

楚人十分積極地從楚國東部城池背井離鄉前往淮河以南,可見他們的生活已經艱難到了何種程度。

因楚人十分配合,李牧撤離平民時也悄無聲息。

楚國腹地和東部沿海平原因蝗災和饑荒,出現了大片人口空白地區。再加上楚國內亂,沒有精力安插探子,所以李牧把人都撤走了,他們也沒有發覺。

李牧掐着時間,在得到王翦圍住燕都薊城的情報之後,就讓軍隊整備出發,悄悄繞到了淮河上游。

楚王和項燕矛盾妥協後,項燕最先做的事,一定是把秦國從東邊掃出去,以免四面受敵。在項燕率領大軍攻打東邊的時候,他就能順着淮水而下,搶攻楚國腹地。

李牧沒想到,楚王啓和項燕都不是蠢人,但也出乎自己預料,和好的時間實在是太慢了。他更沒有想到,秦國居然遇到了一場特大的黃河水災。

楚王啓和項燕和好的時間太慢,導致他的軍隊會白白吃掉很多糧草;黃河水災,又讓秦國關中關東的糧食豐收和糧草供應出現了大問題。

人算不如天算,李牧此次失誤了。

李牧請求撤兵,秦王政駁回了李牧的請求,他十分果決地命令李牧不用理睬糧草消耗,該駐紮多久就駐紮多久。就算駐紮一整年,他也能供應上軍隊的糧草。

秦王政命令南秦不需要再將糧草運到咸陽,直接供應李牧大軍需求。救災時,只用秦國原本積攢的糧食。

李牧上奏,大軍吃不完那麼多糧草,只取了一部分,剩下的仍舊運到咸陽。

但秦國才風調雨順沒幾年,秦王政自繼位後又連番作戰,秦國救災時,賑濟糧食仍舊出現了空缺。

於是張良出手,利用災民的憤怒,掃滅諸多三晉之地舊貴和不良豪富,奪得不少囤積糧草....以及減少了災民的數量和憤怒,度過了這段空缺期。

待蜀地的糧食運到,秦地其他沒有遭災的地方豐收,補上了賑濟糧食的不足,秦國安然渡過此次難關。

李牧駐紮在淮水上游的大軍糧草也沒有出問題。並且秦國因爲水災頗爲慌亂,李牧的大軍被隱藏在水災和暴雨下,不算民夫在內,整整十萬人在淮水上游屯田演練,偶爾幫忙治水和農耕,居然完全沒有引起楚國的注意。

這期間也有張良的策略。

張良成爲內吏後,拿着秦王的詔令高調來到南秦,調集南秦軍隊北上抗洪,混淆了楚人的視線。得知楚王啓和項燕終於和好,還遷都項城後,李牧鬆了一口氣。

他終於等到了。

還好政兒厲害。否則他就要因爲糧草問題先行撤軍,無功而返,白白耗費那麼多錢糧不說,還會打草驚蛇。

得知楚王啓遷都時,李牧心情很好。

項城雖然堅固,但比起陳都還是不如。一座都城,肯定需要專門規劃整修,才能住得下那麼多貴族。項城的規格並不是國都,楚王匆匆遷都,城防一定會產生混亂。

楚王啓雖然不笨,但畢竟沒有太多治理國家的經驗。楚國朝堂原本身居高位、能總攬大局的大臣,自李園當政起,楚國多次內部傾軋,幾乎已經被清理乾淨。再加上他們對秦國的恐懼,想要逃到最安全的地方,沒有人意識到這個問題。

"將軍,我們白白吃了大半年糧,終於可以打仗了嗎?"蒙恬的語氣中帶了一絲憋屈。

在秦國遭遇黃河水災時,他們卻白白吃了大半年糧草,幾乎什麼都沒幹,蒙恬心裡都開始愧疚了。

不僅蒙恬,秦兵心情也是如此。

雖然白白吃糧很好,但無奈將軍老讓人在軍中宣揚現在秦國有多艱難,秦王爲了保障他們這羣人白吃白喝等戰機有多麼不容易。

領兵的將領多是跟隨了李牧近二十年的老將老卒。秦王政在南楚時,多次在李牧軍中玩耍,還和李牧一同追擊過項燕潰軍。他們大部分人都見過秦王政幼年的模樣。

雖然秦王政現在已經長大了,但在他們的印象中,秦王政還是那個胖嘟嘟的小孩,精神氣十足的小少年。

雖然這很不應該,但秦王政跟在朱襄和李牧身邊的時候太過於接地氣,他們都無意間將秦王政當做自家晚輩嬌寵。

他們看着胖嘟嘟公子政長成了精神氣十足的太子政,太子政又離開他們,去了咸陽,又成爲了秦王政。

那麼大點孩子好不容易當秦王了,他們這羣叔叔伯伯不但沒能給看着長大的孩子做些什麼,反而拖了他的後腿。跟隨李牧的老將們心裡很不是滋味。

怎麼楚國動作就這麼慢?怎麼老天不做好,黃河就水災了?

想起先王逝世前,因爲連續多年天災饑荒中斷了統一天下的腳步,他們心裡就更不是滋味,不由咒罵那賊老天不做好。

現在終於可以拔營出征了,他們憋了大半年的鬱悶形成了如同實質的士氣,李牧連戰前動員都免了。

李牧見效果很好,又讓人多在軍中宣揚了秦王政幼時的懂事乖巧,重點描述了秦王政在軍中時與衆將領打成一片,不在意自己出身高貴,連尋常老卒都會親切地喊聲“老伯”的模樣。

秦王政是個好孩子。如果換作其他秦王,一定會不滿武成君決策失誤,不滿他們白白耗費軍糧。但秦王政深知他們的苦處,勒緊褲腰帶支持他們。

秦國艱難,既要賑災,又要供給他們的糧草。秦王政每日從三餐變成只吃一頓飯,連胖乎乎的臉都餓瘦了。

他們能不誓死效忠君王嗎!

殺!

“啊?”秦王政破功了, "這是老師的主意?!"

張良面無表情: “是。”

秦王政滿臉懷疑: "老師很謹慎,即使他知道寡人不會生他氣,也絕不會主動把寡人引入他的軍策中。"

張良面無表情道: "武成君不得已爲之。"

www• ttκд n• ℃O

秦王政深呼吸,拍桌子: "絕對是你獻的策!即使老師將一切都攬到自己身上,但寡人對老師非常瞭解,他每次攬他人過錯的時候,就會多話!"

老師最愛給舅父背鍋。但他沒有意識到,真的是他的責任時,他反而很少話,基本是默認;但—旦背鍋,話就會多起來,言辭還多慷慨激昂,令人信服。

這是曾大父偷偷教導秦王政,秦王政經過多年時間,總結的“辨別李牧謊言一二小訣竅”。現在老師在上書中詳細解釋他爲何要這麼做,這都是他的主意。那肯定是在爲別人背鍋!舅父不在老師身邊,那麼嫌疑人就只有一個了!那就是經常親自押運糧草去老師軍中的張良!

張良先繼續否認。否認幾次無果之後,他的“面無表情”消失,沒好氣道: "這叫什麼攬錯?這是錯嗎?這不是爲秦王你揚名?你看將士們士氣如虹,個個願意爲胖嘟嘟秦王政赴死,你難道不感動嗎?"

"感動個屁!寡人何時胖過?"秦王政罵道, "寡人初次見你,就把你踩在腳下!"

張良臉上浮現一絲惱怒: “沒有踩在腳下,你只是用劍嚇唬我!朱襄公和吳國夫人經常說你胖!老師也說你胖!軍中老將也常常提起你以前是胖子,胖子!"

秦王政道: "寡人那是富態!"

張良: "富態的胖子!"

秦王政冷笑: “你承認,你是故意抹黑寡人?”

張良也冷笑: “武成君軍中將士皆對秦王口口稱讚,願意爲秦王赴死,這怎麼能叫抹黑?這是宣揚秦王你的名聲啊。"

滴水不漏!

但張良確實是故意“噁心”秦王。

這不是他沒事找事,而是秦王事先折辱他。

張良到咸陽後,秦王政很信任他,採納了他的獻策,讓他放心實行計劃,給予他很大權力。

當張良成功後,秦王政不僅力排衆議,讓年輕的張良成爲內吏,還賜予張良中車府令的職位,掌管秦王出行車駕,能自由出入宮廷。

掌管秦王出行車駕,就等於掌握了秦王的行蹤。這個職位,非心腹不能給。

張良本來心裡挺熨帖。

雖然秦王政嘴臭了些,性格惡劣了些,但作爲君王,對待臣子還算不錯。

但之後,秦王政和張良開了一個他認爲很好笑的玩笑: “張卿,寡人本來準備以趙高爲中車府令。"

張良: "?

張良先被韓非丟到朱襄身邊,被朱襄催了許多次纔來咸陽。朱襄在趙高被殺時嘀咕了很久,張良自然知道趙高是誰。

宮奴,佞臣,奸邪小人。嬴政!你什麼意思?!你拿我比趙高?!你折辱我!!

秦王政見張良臉色大變,補充道: “寡人當時眼瘸,十分信任趙高,心想寡人將趙高從宮奴提拔到朝中卿大夫,這恩情肯定會令趙高肝腦塗地。誰知趙高辜負了寡人。還是張卿好,寡人第一次見你就把你嚇得嚎啕大哭,還把你關進了監牢,你仍舊忠於寡人。"

執手,搖晃。

“張卿,你纔是寡人的中車府令!”

眼神真摯!

張良:"……我應該感動嗎?"秦王政大笑。

張良咬牙切齒: "嬴政!"

秦王政大笑: "張良,你怎麼能直呼君上姓名,這是犯上忤逆大罪!哈哈哈哈哈!"

開完玩笑後,秦王政拂袖而去,給張良留了一大堆工作,絲毫不擔心張良會因爲太過憤怒而消極怠工。

這個仇,張良記在了小本本上,並決定立刻就報仇。

所以他調整了一下自己的計劃,把宣揚秦王英明神武,改成了宣揚秦王是個招人喜愛的嬴小胖。

反正結果都一樣,不是嗎?

看見秦王政難看的臉色,張良揚眉吐氣。

扳回一城!

“哼。”秦王政看着張良小人得意的模樣,雖然冷哼了一聲,倒是沒真正生氣。

爲了提升士氣,別說宣揚他曾經是個討人喜愛的嬴小胖,就是現在讓他去軍中與前線將士拉關係,再喊幾聲“老伯”,他都無所謂。

張良這個計謀,其實比之前準備的計謀效果好。

之前他的計謀雖然也能提升士氣,但秦王高高在上,對大部分將士而言, “忠君”是一個很縹緲虛無的概念。

但將“忠君”具體到一個“被衆人看着長大的少主”身上,就強化了軍隊對“嬴政”這個個人的忠誠,而不是對“秦王”的忠誠。

這也是李牧之前一直在做的事。

他牽着小胖墩的手巡視軍隊,告訴軍中將士兵卒,這個孩子是你們的“君主”,軍隊中所有命令,都是要這個小胖墩蓋章同意後,他才能執行。

戰國時代,軍隊常常會淪爲將領的“私軍”,對將領的忠誠度大於對國君的忠誠度。

李牧經過秦昭襄王、秦仁文王和秦王子楚三代秦王同意,一直在自己軍中強調贏小政纔是軍隊真正的“主將”,他是“管家”。

這是三代秦王,給贏小政繼位的另一重保障。

秦王多疑,他們做的最壞的打算是贏小政來不及回來繼位。那麼李牧這支私軍,至少能讓贏小政掌控南秦,繼而爭奪王位。

本來嬴小政當了秦王之後,這種“軍隊建設”就沒用了。

張良重新將其利用起來,強調“嬴政”對南秦軍隊的主導權。

嬴政離開南秦後,南秦從“中心”淪爲“偏遠”。所以朱襄和雪姬,至少要留一個人在南秦,才能減少南秦諸多士人和將領心中的落差。

張良認爲,就算秦王不在南秦,也可以告訴南秦人, “嬴政”仍舊是你們的主人,你們仍舊與“嬴政”更親近。

秦王政是秦國的王,而“嬴政”是你們的王。你們與其他地方的秦人不一樣。

比如軍隊。其他地方的軍隊是秦王的軍隊,聽從將領的命令。但南秦的軍隊從一開始就更接近於"嬴政"的私兵,他們伴隨着嬴政從小胖墩一直成長成英武的青年秦王,是“嬴政”最信任的軍隊。

有了這一重認知,南秦軍隊不僅能在此次戰爭中士氣高漲,今後也會對“主人嬴政”忠心耿耿。即使南秦偏遠,他們也絕不會背叛。

李牧本來覺得張良這計謀簡直胡鬧。

什麼嬴小胖噸噸噸,你是不是聽多了朱襄的胡言亂語?信不信政兒聽到了此事,雖然不會在公事上處罰你,但絕對舉着劍追着你砍,揍得你一月爬不起來?

張良解釋之後,李牧被說服了。

南秦離咸陽太遠。他鎮守南秦時,能保證南秦處於秦王政的控制下。但他之後呢?以後鎮守南秦的將領會不會趁着南秦偏遠自立?

他比秦王政年長,一定會走在秦王政前面,不能幫秦王政一直鎮守南秦啊。

張良的計謀解決了他心中隱憂。

若給南秦駐軍和舟師一直灌輸“嬴政私軍”的概念,讓他們將政兒視爲“主人”,而不是“君王”,或許將來有將領謀反,他們仍舊會忠於政兒,甚至直接綁了謀反的將領。

現在政兒已經同意,待扶蘇再長大些,可以讓扶蘇也來南秦多歷練,讓“秦王私軍”的理念代代相傳下去。南秦軍隊,就會成爲秦王最堅固的基石。

至於政兒會不會惱羞成怒,大喊“朕什麼時候胖,朕不胖,撒嬌弄癡什麼的更是從來沒有過,沒有!",咳,對比南秦軍隊的忠誠度,政兒應該能接受這點小小的代價。

張良不愧是朱襄和政兒都認可的孩子,確實聰明。李牧對張良自“韓相世家”產生的偏見,終於消失了。

秦王政如李牧所料,雖然有些惱羞成怒,但思考了利益後,欣然接受了這件事。

項燕的軍隊往東進發的時候,李牧的軍隊乘坐戰船,浩浩蕩蕩沿着淮水北岸順流而下,如當初他在秦昭襄王時期攻佔長江南岸一樣,一月時間,就將淮水北岸所有城池——拿下。

同時,秦王政也來到了張良他大哥張勝那裡,將張良在南秦軍中宣揚他幼年事蹟一事,告知了張良他大哥張勝。

張良回家,捱了大哥一頓好揍。秦王政賜下一大堆傷藥以示安慰。趴在牀上起不了身的張良: “可惡的嬴政!我要辭官!”

第173章 大哭熊孩子第161章 公子啓酒壺第91章 豬油糖炒麪第221章 諸老將請戰第3章 薺菜瘦肉粥第46章 滷水煮豆子第235章 太子政及冠第50章 太醫安神藥第136章 竹筍傍林鮮第116章 菊花豆腐羹第172章 韓相國遺願第230章 武安君威名第34章 老翁唾沫水第61章 棉花地花蕾第179章 麻油拌時鮮第241章 暫不定諡號第11章 始皇長生丹第209章 燜烤熊掌肉第201章 兩楚救民事第188章 沿江內遷令第116章 菊花豆腐羹第132章 蛇蛙南瓜子第218章 滅六國號角第264章 楚王啓安葬第158章 夜宵粥小菜第44章 肉粥滷肉片第84章 軍屯地南瓜第73章 秦王叵測心第136章 竹筍傍林鮮第79章 大蔥蘸蒜泥第62章 韓非紅眼眶第14章 肉醬土豆泥第21章 果醬蒸蛋第194章 秋後烤紅薯第24章 白水煮豆飯第129章 東珠秦棉布第170章 擺事實證據第25章 野兔野狐鴉第98章 肉片澆鍋巴第230章 武安君威名第66章 海帶味噌湯第34章 老翁唾沫水第64章 荀子木柺杖第108章 春申君贈禮第248章 傳首趙邊疆第166章 不如回南秦第45章 油酥滷雞鴨第174章 長平君粉絲第268章 番外一第206章 始皇崽教弟第93章 友人慶祝酒第83章 天河瀑布雨第127章 蓮子銀耳羹第225章 救了又沒救第249章 王翦滅趙國第253章 秦王政謀劃第158章 夜宵粥小菜第173章 大哭熊孩子第121章 紅燒牛肉麪第114章 好感五顆心第68章 趙王悔恨淚第58章 炸蝦三蝦面第36章 牢門鎖鑰匙第116章 菊花豆腐羹第129章 東珠秦棉布第4章 清蒸鹽焗雞第173章 大哭熊孩子第45章 油酥滷雞鴨第28章 肉醬蓋粟飯第45章 油酥滷雞鴨第74章 廉頗心火氣第236章 長平郡死戰第188章 沿江內遷令第13章 新鮮生土豆第145章 朱襄手中棍第222章 張良說楚王第55章 荷葉叫花雞第191章 夜襲孔明燈第210章 強烈既視感第238章 李牧大危機第142章 荷葉時令菜第117章 糖漬南瓜幹第188章 沿江內遷令第149章 瓦罐煨蓮藕第176章 問晉公後人第224章 冰鎮甜豆花第38章 精糧乾肉粥第181章 舅母竹篾條第264章 楚王啓安葬第137章 煙筍燒牛腩第25章 野兔野狐鴉第238章 李牧大危機第199章 兄友弟也恭第132章 蛇蛙南瓜子第37章 落雪裹塵泥第54章 涼水硬幹糧第103章 火烤楚軍營第6章 黃米紅棗糕第27章 鹽水煮豆子第81章 水患後釘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