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鐵血襄陽(四)

此時朝陽初升,溫暖明亮的光線照映在天地四周,只是放眼望去,方圓十餘里內,到處都是斷肢殘臂,破旗死馬,在城頭之下,屍積成山,鮮血直浸入泥,已經是黑沉沉的一片。

幸好此時已是深秋,天氣涼爽,到是不必擔心如同上次襄城之戰時,不過隔了一天,便有燻人的屍臭出來。

張守仁聽聞命令,便下令部下的火長們開始整隊。

各人都是累極,正橫七豎八,睡在城頭。只是訓練精良的軍人無需多加催促,一待軍令下達,便立刻起身,肅立聽命。

經過守城苦戰,昨夜又出城邀擊,一百人的隊伍,此時已經是稀稀落落,餘留下來的戰士,也是身負創傷,只是在身上草草包紮,便有繼續留守。

五十三人。

張守仁只覺一陣心酸,他的部下都跟隨他多年,做戰時雖然級別森嚴,無人敢於挑戰他的權威,閒暇時,大家卻是飲酒做樂,親若骨肉兄弟。不過幾天功夫,已經是陰陽兩隔。雖然是軍人百戰爲家國,九死而不悔,只是在活下來的人心中,卻也能難以抹去的傷痛吧。

“胡光,你帶着受傷的兄弟去城內包紮休息,過兩天大帥必定會大犒三軍,到時候要他們生龍活虎的出來!”

“是,隊正放心。”

胡光自己身上也是傷痕累累,知道張守仁安排他帶隊入城,也是對他有照顧的意思。若是尋常軍官,必定感激非常。胡光卻因爲其叔胡烈身爲校尉,總是疑心張守仁看在叔叔的面上方纔如此。是以無論如何,他總是淡然以待,並不肯露出特別感謝的神情。

看着胡光領着一衆傷兵下城,張守仁向幾名火長令道:“咱們即刻出城!”

衆人轟然應諾,卸下甲冑,弓弩手亦將手中的弓弩放下,手持短刀,相隨而出。在城頭時,各人只覺得天清氣朗,萬里無雲,正是深秋好景色。

待魚貫相隨,出得城門,滿眼只見伏屍遍地,破旗死馬。饒是百戰得生的鐵血戰士,也不由得都是心中一凜,均想:“熬過了今天,才總算不會落得個與這些死人一樣的下場。”

張守仁眼見屬下都是臉色鐵青,知道他們心憫死者,哀及自身。這樣的慘烈景象見的多了,若是不及時疏解,日後要麼成爲沒有人類感情的死士,要麼便膽怯害怕,以後再難當大用。

他心中略一思忖,便向衆人道:“戰士百戰爲家國,戰死者均是爲了襄城百姓,大夥兒僥倖得存,可不要忘了身死的兄弟們。”

見各人都面露感動,低頭伏身,向那些陸續被發現聚集在一起的楚軍將士的屍身行禮,他卻又令道:“各人回頭,看一看咱們的襄城。”

此時旭日初昇,衆人身處北面,回頭一看,只覺陽光燦然,身後的襄城城牆高聳入雲,巍峨壯麗,縱是被蒙軍攻打多日,到處是破石殘垣,卻仍是不能有損於它的光輝。

只是城內傳來若有若無的哭泣聲,顯然是城內的百姓得了家人親屬的屍身,難似抑制悲傷。

“兄弟們,若不是這些死難的兄弟,若不是咱們拼死奮戰,這襄城內哭的可不止這麼些家了。蒙軍一路南下,殺人盈野,殺人盈城,北方數百城池,三千萬大楚百姓,現在留存的不過十之三四。餘者,或是被蒙人當做牛馬役使,或是被當牛羊一相宰殺!房屋焚燬,耕田馳廢爲牧場,綾羅綢緞,金銀玉器,全被掠走,我大楚的清白女子,被他們欺凌羞辱,前朝大宋,曾被金人滅國,公主后妃都被尋常小兵**,若是這些蒙人衝入襄城,北方楚人的慘況,必定會落在襄城百姓頭上。蒙兵此次落敗,其實並沒有傷及筋骨,匆匆退兵,必有原故。咱們需得振奮精神,準備再戰!”

他所言的都是各人知道的實話,一衆楚兵原本精神倦怠,心中惶怕,此時被他激起鬥志,又想到蒙兵初次攻城,以襄城北面的楚人百姓爲先鋒隊,幾萬名大楚百姓被皮鞭大刀直逼向前,死在守城楚軍的手中,那種絕望與無助的眼神,至今令這些楚兵心中痠痛。

“各人聽了,一字排開向前,搜索死傷的兄弟。”

“是!”

他屬下將士齊聲暴諾,振奮精神,數十人一字排開,與大隊的楚軍遙相呼應,往前搜索。後面的城門大開,城內的男子漸次出城,趕着大車緊隨其後,遇着僥倖未死的楚軍將士,便以大車送回救治,其餘的楚軍屍首,以草蓆包裹,準備將來一起安葬。

張守仁眼見一具具的楚軍屍體被包裹嚴整,放在一處,心中卻想起當年自己父親戰死後連草蓆也沒一張,就那麼被草草扔入火堆,化爲灰燼。

“若不是天氣轉涼,只怕他們的屍身,也是要如此處置吧。”

他昨日在追擊敵軍時,也受了輕傷,脅下被一個手持鐵矛的蒙兵斜斜刺過,劃出一道淺淺的血槽,因爲創口不深,卻也不必着急回城包紮,此時跟隨在衆軍士身後,身心放鬆,卻只覺得肋下一陣陣的刺痛。

雖然是臉色鐵青,汗如雨下,卻仍是強自忍耐,不肯進城歇息。他屬下兵士雖然與他親近,卻也知道這隊正脾氣很是執拗,勸也勸說不來,也只得由他。

數萬楚軍先在城下四處搜尋,待到正午時分,已經離城十餘里,正是昨夜與蒙兵鏖戰之處。夜裡紛亂,到也確實有不少楚兵負傷,不及撤回。呆笨勇烈些的,與退後的蒙兵力拼至死,機警靈醒的,便藏身於屍堆溝壑,此時見自家大隊的兄弟出來,便知道蒙兵已經撤走,襄城無憂,卻也顧不上自己剛離險境,身上帶傷,忍不住一個個從藏身之所跳出,歡呼大叫起來。

“這位可是張隊正麼?”

張守仁正看着這些滿臉血污的發笑,冷不防耳邊炸雷也似的問話聲響起,他扭頭一看,卻見一個紅臉大漢騎在馬上,正目光炯炯,盯視自己。

“我便是。”

那大漢斜視張守仁數眼,咧嘴笑道:“昨日隊正妙計破城,又身先士卒,當先攻入蒙軍隊中。我以爲隊正必定是相貌奇偉,現下看來,卻也平常。”

他聲若洪鐘,這般類似挑釁的話從容說來,絲毫沒有避忌的意思。話音未落,張守仁部下的將士均是大怒,一個個向他斜眼瞪視。

張守仁個頭雖較常人略高,卻是略嫌瘦弱,不夠精壯。再者眉眼五官雖然不能說是搭配的失常,卻也並沒有什麼值得傲人的地方。倒是雙眼中凜然有神,令人不敢逼視。

那漢子卻並不在意衆人的眼神,只又向張守仁道:“張隊正,奉大帥之命,傳你即刻去見他。”

“是,謹遵大帥將令。”

張守仁垂首皺眉,向這漢子行了一禮,便準備隨之而去。

他若是辯論一番,那漢子必定更加瞧他不起,此時見他落落大方,全然不將自己的話放在心上,神情談然,如同適才被折辱的是旁人一邊。

那大漢終於動容,拱手豪笑道:“好漢子!在下襄城背崽軍校尉方達,見過了!”

此語一出,周圍的楚軍將士立刻動容。這大漢生的英武不凡,紅色的臉孔上遍佈刀痕,只是穿着的盔甲卻只是尋常楚軍將士的鐵甲,卻不是將軍所着的明光鎧。衆軍士原本只以爲他是個尋常傳令小兵,卻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竟然是背崽軍的校尉。

出生入死,斬荊劈棘,有敵無我的背崽軍!

自前朝大將始創背崽軍制,背崽軍便成爲天下強兵之最,成爲每個軍人心目中神話一般的存在。

前朝少將軍岳雲,曾以三百背崽直入十萬敵軍陣中,那些縱橫天下,滅除大遼,衝入宋朝疆域,視天下英雄爲無物的強兵悍卒,竟然無有人敢擋其鋒。

自那一戰之後,背崽軍漸漸成爲一個傳奇,時至今日,大楚禁軍數十萬人,也唯有面對蒙兀的襄城,還有背崽軍的建制。

也只有襄城的鐵血男兒,纔不負背崽軍這個稱號吧。

看着衆人又是崇敬,又是畏懼的眼神,方達咧一咧嘴,向着發呆的張守仁道:“張隊正,快些起身,與我一同去見大帥。”

“是,見過方校尉!”

張守仁到底還是年輕,終究忍不住心中激動之情,躬身向方達鄭重一禮,然後方上馬,落後方達一肩之地,隨他同行。

微風輕拂在張守仁臉上,戰場上的血腥氣也漸漸遠離,原本顛簸的土路亦是平整,馬蹄聲輕脆悅,道路兩邊柳樹成行,不但殺伐之氣全消,就是城中四處可見的白紙香燭,哭泣哀嚎之聲,也是全然消失不見。

此處,便是尋常人等無法進入的襄城中心。

襄城乃是襄州首府,又是大楚的戰略要地,不但有統制六軍的統制使,還有刺史、監察御史、漕運使、推官、別駕,諸多官員的私宅及官衙均建於城中的靖安裡內。

張守仁是尋常百姓人家出身,父母都是老實本份,自己長大從軍,現下不過做到隊正,哪裡有資格進入靖安裡這樣的官紳大將才能往來的地界。他面對成千上萬的敵軍,未嘗氣短害怕,到時此處環境優美,道路兩旁的行人非富即貴,到令得他心不自安,額頭上漸漸露出些汗意來。

方達轉身扭頭,見他神色,便向他笑道:“守仁,不必如此。我初來此地時,也曾經膽怯害怕。後來一想,他奶奶的,別看這些人人模狗樣的,一個個橫的緊,其實若不是咱們,早成了蒙兵的刀下之鬼,咱們合該受他們的敬重纔是。”

張守仁知道此人粗豪開朗,心胸坦蕩,是以也老老實實答道:“末將在敵軍陣前未嘗害怕,只是到了此地,到覺得有些氣沮起來。”

“嘿,你必定是看了這些貴人們不拿正眼看咱們,所以有些害怕。其實他們也是心虛的緊,我同你說,前日我背崽營護送大帥回府,這些人一路上哭哭啼啼,怕的要死。城頭一旦響動大了一些,他們便全身發抖,圍攏上來,問大帥是不是要趕快退兵逃走。”

說到這裡,方達猛吐一口唾沫,向張守仁擠眼道:“不必鳥他們,太祖皇帝當年都說過,百無一用是書生。沒有我們軍人,他們早就是別人的刀下鬼了。”

前朝時,文武分開,壁壘分明。武將不得識字,軍隊也都是破產農民和城市流氓組成,軍人的地位很是低下。自大楚太祖皇帝建立新朝,改革軍制,提高武人的地位,革除前朝的弊政,方纔使得武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雖然如此,因爲太祖英年早逝,種種改革的措施多半是半途而廢,到了今時今日,文官的地位又遠超武將,整個楚軍,軍人的地位仍是不高。在襄城,還是因爲年年打仗,軍人還頗受敬重,若是到了內地軍州,只怕更是境遇更是不堪吧。

第三卷 帝都風雲(一)第四卷 逐鹿中原(二)第五卷 穎州之戰(一)第七卷 血戰歸德(七)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二)第十卷 縱橫捭闔(3)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一)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四)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第九卷 兵者詭道(七)第六卷 劍指開封(五)第二卷 背嵬揚威(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七)第三卷 帝都風雲(三)第二卷 背嵬揚威(一)第四卷 逐鹿中原(二)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一)第十卷 縱橫捭闔(7)第五卷 穎州之戰(六)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五)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第五卷 穎州之戰(二)第五卷 穎州之戰(一)第十卷 縱橫捭闔(9)第七卷 血戰歸德(四)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二)第九卷 兵者詭道(九)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七)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一)第二卷 背嵬揚威(三)十卷 縱橫捭闔(10)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二)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三)第八卷 撫境安民(七)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第二卷 背嵬揚威(二)第二卷 背嵬揚威(三)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四)第九卷 兵者詭道(二)第八卷 撫境安民(七)第八卷 撫境安民(一)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九)第二卷 背嵬揚威(三)第六卷 劍指開封(九)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一)第二卷 背嵬揚威(二)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第九卷 兵者詭道(五)第四卷 逐鹿中原(五)第十卷 縱橫捭闔(一)第七卷 血戰歸德(六)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一)第一卷鐵血襄陽(五)第七卷 血戰歸德(六)第十卷 縱橫捭闔(3)第三卷 帝都風雲(二十)第九卷 兵者詭道(六)第六卷 劍指開封(四)第三卷 帝都風雲(五)第三卷 帝都風雲(二十)第四卷 逐鹿中原(三)第八卷 撫境安民(九)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十卷 縱橫捭闔(10)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第七卷 血戰歸德(六)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四)第五卷 穎州之戰(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第八卷 撫境安民(六)第四卷 逐鹿中原(五)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二)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五)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九)第五卷 穎州之戰(四)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三)第九卷 兵者詭道(六)第八卷 撫境安民(七)第八卷 撫境安民(六)第三卷帝都風雲(十二)十卷 縱橫捭闔(10)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五)第六卷 劍指開封(一)十卷 縱橫捭闔(11)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三)第六卷 劍指開封(四)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一)第七卷 血戰歸德(八)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