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血戰歸德(一)

王浩聞言大喜,當下彎腰躬身,向張守仁長施一禮,吐氣道:“我今次此來,抱定了如果不成,就到江湖上尋些草莽好漢,去打救姐姐。將軍既然應諾,可省了事了。”

張守仁見他一臉釋然,忍不住笑道:“嫁人而已,你也緊張太過。”

王浩搖頭道:“不然。我姐弟二人,自幼讀孔孟之書,受先賢之教,心中華夷之防甚重,比之一般的世候之弟和百姓不同。那張氏,自張柔時起投奔成吉思汗,是四大漢人萬戶之一,我姐怎麼可能嫁入張府,爲鬼作悵。若是果真如此,她一定會尋死的。”

他面露得色,向着張守仁注目道:“我家是山東王氏,雖然本族大部在八王亂時避入江南,卻也有不少人留在山東。象我們這樣的世家,最講究的就是忠孝節義,我一心要投效將軍打韃子,姐姐又何嘗不是如此。初回家時,她還和商議,打算女扮男裝,繼續到將軍麾下效力。”

說到這裡,他神色一黯,這王浩終究是少年心性,時喜時愁,難以定性。

“你不必愁,你家在山東何處,我派一小隊人馬,潛入你家宅中,救出你姐便是。”

張守仁打了一個呵欠,到底是奔波勞累了兩天,太過睏乏。見這少年還要說話,便揮手道:“你先下去歇息,明日我派人帶你到講武堂中,讓你係統的學習軍法知識,你聰明靈慧,可惜年紀太小,暫時還不能當兵打仗。好生去學,將來沒準就是一員大將。”

王浩少年心性,被他一通鼓勵,惹的心潮澎湃,一心想要與張守仁多聊一會,卻又見到俯身向案前,取過一紙公文,凝神細看,他知道張守仁位高權重,事物繁多,入府以來,就沒有見來輕鬆過。少年心中,又是歎服,又覺得自己難以如此,懷着種種異樣的心思,慢慢折身退出。

只是在臨出房門前,不免又強調道:“請將軍急速派兵,幸莫延誤。”

張守仁揮手道:“放心,絕不會耽擱。”

王浩不敢再說,終於退出。

張守仁初時是念及他姐姐是難得的人才,待得知對方是女性後,延入自己幕府的打算,已然落空,雖然激於當時的好感和義憤,答應派兵相助,卻已經隱約後悔。此時事物繁蕪,沒來由要爲一個小子和姑娘折損士兵的話,卻也未免有些說不過去。

只是自己又是大帥節度的身份,話已出口,卻是再難收回。

待王浩出門後,他思量片刻,便即有了決斷,待事情辦完,一夜無夢,第二天天明時分,便即派人去尋來胡光。

“大帥,有什麼吩咐?”胡光挑簾而入,赤紅的臉膛是滿是狂奔而至流出的汗水。

“胡光,你挑選五十個精壯的兄弟,我再派間龍中有經驗的老手相隨,與你一起去山東辦事。”

張守仁看他一眼,見他兀自滿頭大汗,不禁笑道:“你也是堂堂一軍的兵馬使了,怎麼還是這副模樣?”

胡光擦擦臉上的汗水,苦笑道:“我以爲大帥急召我來,必有要事,或許是有緊急軍情。怎料得,是這樣的差使。”

他自己拉過一張椅子坐定,向張守仁注目問道:“怎麼,讓我去匯制山東的木圖?其實咱們現下有的,也差不多了。”

張守仁定一定神,看着他臉,笑道:“木圖不緊要,只是來年可能要對山東用兵,最少,咱們也得防着山東的漢軍世候們抽冷子對咱們下手。你這次去,一則要觀察地形,謹記各處的山川地勢,二則,訪查民情,最好能直觀各地的大小軍閥是何情形。這些東西,是小兵們不懂的,非得你這樣的統兵大將前去,纔能有所收益。”

胡光鄭重點頭,答道:“誠然。大帥考慮的是,末將一會就下去準備。”

張守仁咳了一聲,又道:“還有一事,你仔細聽了。”

說罷,將昨日應了王浩一事說了,見胡光面露疑色,張守仁正色道:“莫要小瞧了此事。咱們可藉着此事,打擊山東世候,宣揚孔孟之道,民族大義。山東一地,除了李擅等大的萬戶世家,還有一些中小世候,全是手握私兵,戰力遠遠超過普通的大楚官兵,咱們兵力薄弱,能分化,拉攏,利用,則可以收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奇效。”

見胡光聽的木木呆呆,不明所已,張守仁沉聲喝道:“你懂了麼?上兵伐謀,你下去好生思量一下!”

胡光嚇了一跳,雖然不明白這件事和分化整個山東世候有什麼關係,卻也不禁答道:“是,末將遵令!”

他起身向張守仁施了一禮,自去尋思“上兵伐謀”去了。若是尋常將軍,只管聽令去做便是,倒是他,卻是實打實的將張守仁的話放在心中。如此這般,卻果真讓他在山東鬧出一番較大的動靜,這卻是張守仁始料不及了。

其實這種小事,派一個隊正就足以去辦,張守仁派他過去,倒也真是存了讓他熟習當地的環境人情,將來好獨擋一面,專署山東一路的意思。

此事辦完,張守仁想起那王浩前往講武堂報道,卻不知怎地,張嘴吩咐道:“來人,備馬。”

底下的親兵家人聽了他令,立時將後院的戰馬牽來院前。

張守仁步下堂前石階,撫摸着自己心愛的坐騎,見它搖擺尾,口中兀自嚼着上好的豆料,嘎嘣有聲,不禁笑道:“到忘了這會子是你吃料的時候,是我疏忽了。”

那馬伕燕小乙正相隨在旁,此時上前湊趣道:“這傢伙,今早一氣就幹了兩鬥乾料,吃的憑香。俺在鄉下餵馬時,那些馬兒哪有這樣的福氣,吃點青草便罷。偏大人府上的馬嬌貴的緊,沒有上好的豆料就是不成。”

說到這,他嘖嘖連聲,連聲道:“一百多匹馬,每天吃的,頂上一百多號人了。”

張守仁橫他一眼,笑道:“你屁股又癢癢了?”

這馬伕並非軍人出身,軍中的養馬之人缺乏,張守仁自己府中,卻只得從鄉間尋了一個尋常的養馬人前來照料。這馬伕以前餵養的,全是尋常拉車的馬,都是喂些草料便可。初來府中時,見不慣那些戰馬食用上好豆料,竟然暗中剋扣,準備儉省下來帶回鄉下當口糧。後來被發覺後,張守仁令人將他抽的屁股開花,自此之後,便再也不敢。

此時聽聞張守仁提起前事,燕小乙摸着屁股諂笑道:“大人的鞭子,抽的小人的屁股好生受用,說起來,還真是想它了。”

他知道張守仁斷然不會以言語來罪人,調笑幾句,被張守仁輕踢一腳,便也離去。

張守仁直待愛馬嚼完口中的食物,方纔拍拍它背,感受着愛馬強健的肌肉的腹塊,不禁微笑道:“小乙這個沒見識的,只知道心疼草料,卻不知道養育一匹合格的戰馬有多難。從出生起,就需要上好精料餵養,不能傷着它,每天跑多少,都有定規,跳步,衝刺,還有披甲,這些都是那些拉車的馬能行的麼。不說別的,這馬兒在大別山裡崎嶇的山道上如履平地,可是費了老大的力氣才行。”

大楚軍中養育戰馬甚難,如蒙兀人那樣,在諾大的草原中隨便放牧,就可以得到良馬。而自從遼國據有幽燕,西夏據有河套之地後,漢人再也無法有大規模的放牧戰馬的天然草場。宋神宗變法時,曾經逼迫百姓養馬,使得無數人家破產,妻離子散,養馬之難可見一斑。自己養育如此,而遼國也好,後來的金國也罷,都對宋朝和大楚實行戰馬禁賣的政策,無論花多少錢,也很難從這幾個國家買到戰馬。在遼之前,因漢人自己可以養馬,遊牧民族和漢人王朝互市的主要物資,便是戰馬。而禁賣之後,使得兩宋和大楚幾朝,均是無力建立大規模的騎兵隊伍,屢戰屢敗,使得禁馬政策,愈發嚴格。

說來也怪,金人秉持了遼人不賣戰馬的策略,卻是放鬆了對草原遊牧民族的禁鐵之策。在遼時,蒙兀人無力自己鑄造鐵器,也得不到鐵石,打獵和打仗,都只能用骨制的箭頭,更沒有精良的武器和甲冑。而金人立國後,放鬆鐵禁,使得草原民族,得到了大量的鐵器,不但在戰爭潛力上大幅增長,也使得普通的民生有了顯著改善,這種愚蠢的政策,卻又不知是何原故。

張守仁上馬之後,因見各人神色緊張,持刀弄劍,便笑道:“不必如此,今日並不出城。咱們就在城裡轉悠一圈,去吳副使的突騎營中看看,再到講武堂轉一圈。”

他揚起頭來,看看東方,只見太陽剛剛褪去豔紅之色,又道:“先到講武堂,看看學生們這早晚如何。”

屬下的衆親兵一聲暴諾,惹的棲息在府外牆那一排桑樹上的喜鵲撲騰飛起,吱喳亂叫,渾不知發生了何事。

張守仁一馬當先,率先出府,其後數十親兵,魚貫而出。

他這帥府,原本也是穎州的刺史府舊址,選址正是在穎州城內正中。地勢最高,四周也極是寬敞。爲了方便馳馬出入,又搬掉了府門的木檻,府門卻是五開間的舊制,此時幾十人蜂擁而出,馬蹄翻飛,踩在青石鋪就的地面上,當真是聲若奔雷。

兩邊的商販行人,早已習慣,一聽聲響,便立刻閃在一旁,看着張守仁一馬當先,帶着從人瞬息而去。

自從當日城頭一箭之後,張守仁智略如何,百姓尚沒有直觀的感受。倒是那驚人的兩箭,使得闔城百姓,甚至整個六州之地,交口而贊。節度大帥如此神威,好象也就是當年嶽爺爺的槍挑小樑王,可以與之媲美。而古記不知真假,這張守仁卻是活生生的近在眼前,出入之時,也不過帶着幾十個護兵,來回騎馬,並不如尋常的朝廷大將和官員,擺足了儀仗護衛,百姓難以近前。

待此時張守仁從眼前飄忽而過,衆人見他身着青色箭衣,腰跨橫刀,若不是身着大將才能穿戴的明光甲,旁人甚至很難分辯誰是小兵,誰是大將。

再加上張守仁不好女色,不事奢華的名聲在外,此時所行之處,不免是贊聲四起。

主將如此受衆人擁戴,屬下的一衆親兵,不免挺胸凸肚,得意洋洋。張守仁轉頭見了,微微一笑,心中只是在想:“他們見了我是如此,其實不過是多奉迎幾句,不會吃虧罷了。我保境安民,使得四方平安,又並不橫徵暴殮,使得買賣公平,城內居民安居樂業,日子過的比以前好過許多。他們自然要讚我幾句,這也是人情之常。”

其實此時物議四起,不但是市民農人,甚至有不少的官員儒士,都建議張守仁就在穎州稱王,向着蒙兀和大楚兩面稱臣,割據稱雄。這樣一來,蒙兀人無暇南下,自然樂意之極,而大楚無力北上,自然也是不管不顧。至此之後,穎州各處,均是在這張大帥治下,不需遭受兵戈之苦,安享太平之福。

這些想法,張守仁自然心知肚明,軍隊和百姓歸心,一心擁戴,這自然是好事一樁。只是小勝既安,一心保守的思潮,卻也需得大力扭轉。

如何扭轉,一則自然是實力和地盤越發擴大,別一則,就是得讓衆人明白,他張守仁決不會以小小的軍閥地位便以爲滿足。需得讓衆人明白,他要的是天下。

他騎在馬上,思緒百轉千折,穎州城不過是個中等城市,縱騎狂奔的隊伍不過在稍頃之後,已經趕至城西處的突騎軍營。

第四卷 逐鹿中原(九)第六卷 劍指開封(二)第五卷 穎州之戰(八)第六卷 劍指開封(四)第八卷 撫境安民(二)第九卷 兵者詭道(八)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一)第十卷 縱橫捭闔(5)第十卷 縱橫捭闔(8)十卷 縱橫捭闔(11)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六)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三)第三卷 帝都風雲(二十)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第四卷 逐鹿中原(一)第二卷 背嵬揚威(五)第五卷 穎州之戰(九)第一卷鐵血襄陽(五)第十卷 縱橫捭闔(7)第四卷 逐鹿中原(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二)第七卷 血戰歸德(一)第五卷 穎州之戰(六)第十卷 縱橫捭闔(6)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八)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一)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第一卷 鐵血襄陽(三)第五卷 穎州之戰(一)第二卷 背嵬揚威(十)第九卷 兵者詭道(七)第五卷 穎州之戰(八)第八卷 撫境安民(三)第五卷 穎州之戰(七)第十卷 縱橫捭闔(一)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二)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第五卷 穎州之戰(六)第四卷 逐鹿中原(七)第七卷 血戰歸德(五)第八卷 撫境安民(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四)第一卷 鐵血襄陽(三)第七卷 血戰歸德(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九)第六卷 劍指開封(九)第七卷 血戰歸德(九)第六卷 劍指開封(五)第十卷 縱橫捭闔(4)第七卷 血戰歸德(七)第九卷 兵者詭道(三)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一)第七卷 血戰歸德(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三)第七卷 血戰歸德(八)第十卷 縱橫捭闔(一)第七卷 血戰歸德(四)第六卷 劍指開封(一)第六卷 劍指開封(一)第七卷 血戰歸德(一)第四卷 逐鹿中原(九)第二卷 背嵬揚威(四)第一卷 鐵血襄陽(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二)第二卷 背嵬揚威(二)第十卷 縱橫捭闔(一)第十卷 縱橫捭闔(6)第二卷 帝都風雲(二)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八)第一卷 鐵血襄陽(三)第六卷 劍指開封(九)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七)第十卷 縱橫捭闔(8)第六卷 劍指開封(七)第二卷 背嵬揚威(三)第九卷 兵者詭道(九)第十卷 縱橫捭闔(5)第二卷 背嵬揚威(三)第九卷 兵者詭道(七)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六)第三卷 帝都風雲(三)第三卷 帝都風雲(四)第八卷 撫境安民(三)第八卷 撫境安民(三)第十卷 縱橫捭闔(一)第二卷 背嵬揚威(十)第六卷 劍指開封(七)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七)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三)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第二卷 背嵬揚威(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第十卷 縱橫捭闔(8)第三卷帝都風雲(十二)第四卷 逐鹿中原(一)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四)第四卷 逐鹿中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