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承志盛了一碗小米粥,把五種菜餚各樣夾了一點,端着去母親左玉霞的屋子,進了屋子見母親左玉霞,正面帶焦急不住的在屋裡轉來轉去。
左玉霞看到楊承志進來,焦急的臉上帶着笑容,輕輕的說道:“國政,還以爲你不帶我走了呢”。
楊承志把端過來的小米粥放到牀頭的櫃子上,拉着母親左玉霞的手說道“媽,我不會離開你,老先吃點早飯”。
在楊承志細心照料下,左玉霞把楊承志端過來的東西吃了個乾乾淨淨,見母親吃完,楊承志端了碗筷,帶着左玉霞出了屋子。
放好碗筷,楊承志帶左玉霞到自己的屋子,給了左玉霞一瓶做完裝好的空間水,讓左玉霞喝了幾口。
喝完空間水,楊承志扶着左玉霞在院中慢慢散步。看到左玉霞有點累了,楊承志把左玉霞送回她的屋子,讓左玉霞躺下休息。
看着躺在牀上面色有點紅潤的左玉霞,楊承志輕聲安慰了一會,左玉霞甜甜睡去。
上午的時候,大舅左耀祖告訴楊承志,藥爐送過來了,就放在楊承志住的房中。楊承志安頓左耀祖上午不要讓人過來打攪他,說完進了屋子。
楊承志回屋子,看到了屋中地上放的鑄好的藥爐,整個爐子呈淡金色,半米來高,直徑有三十多公分,兩邊帶耳,上面是一個有三個小孔的蓋子,就好似一個戴了帽子的大號香爐。
伸手摸了摸藥爐,楊承志滿意的點點頭,不禁暗贊左家的強大。他又查看了一下他讓大舅左耀祖準備好泡製藥材的其他工具,他所安頓準備的製藥工具,都整整齊齊擺放在屋子的一角。
這個藥爐要放在平常人家,別說一晚上做出來,半個月能找到煉製藥爐的材料就不錯了。
找了個大盆,楊承志把藥爐放進盆中,有早已準備好的空間水浸泡起來,做好這一切,楊承志開始組裝大舅左耀祖給他帶過來泡製藥材的設備。
粉碎藥材的粉碎機,烘乾藥材的烘乾機,分離機。。。。。。一大堆機器,楊承志按着說明一一組裝起來。這一組裝起來,三十多平米的屋子,一下子就佔去一半。
他把昨天買回來的藥材分類用空間水清洗乾淨,烘乾,然後用粉碎機粉碎,在磨製成粉末,再用空間水浸泡,等浸泡好後,分離,烘乾。
就這簡單的幾個步驟,把身強力壯的楊承志弄的是滿頭大汗。看着手中三十一個小紙包中的白色藥末,楊承志知道,這纔是第一步。
放下手中的藥末,從空間中把昨晚採摘下來的八種藥材拿出來,摘去廢棄的部分,把有用的部分清洗乾淨,放到機器中榨成藥汁,再分離烘乾。
看着桌子上擺放好的三十九個小包,楊承志知道第一步泡製藥材完成。
接下來該熬製了,這一步一點也馬虎不得,稍有不慎,前功盡棄。
楊承志坐在屋中,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大約半個來小時,楊承志把藥爐從空間水中取出,裡外仔細的擦了幾遍,直到藥爐上沒有一絲水跡。
他把藥爐放到電熱器上,插上電源,由於從沒煉製過丹藥,楊承志特意讓左耀祖準備了一隻耐高溫的電子溫度計。
把電子溫度計連接在藥爐特質的接口,楊承志往藥爐中添加了一些空間水,空間水約莫佔了整個藥爐空間的三分之一。
古人煉丹單靠眼力經驗,楊承志菜鳥一個,火候掌握不了,經驗一點沒有,他纔想到了用溫度計來掌握火候。
他專門研究過《青囊經》中煉製藥丸所需的各種火候,又上網查閱了一下,古代和現代溫度火候對比表,研究了一段時間,也做過幾次實驗,他對古代所說的火候通過溫度計大致也掌握。
加好空間水,楊承志把三十九種藥材粉末,放到伸手就能探着的地方,靜靜的坐在藥爐前觀察藥爐中水溫的變化。
每當空間水溫到了一個溫度,楊承志快速的拆一種在這個溫度需要放進去的藥末,升溫、降溫,足足一個多小時,楊承志才把三十九種藥材全部放進藥爐。
蓋上藥爐的蓋子,從上面小孔伸進一根特質的小棒,楊承志不停的攪拌藥爐中藥物,等到藥香從小孔中散逸出來。
楊承志知道,快成功了,他把電熱器的溫度加到最高。就見藥爐蓋子的三個小孔都冒着夾帶藥香的白氣,等冒出的白氣稍有減少,他立馬關掉電源。
片刻的功夫,藥爐就完全冷卻,這是是楊承志讓大舅左耀祖,找特殊材料煉製藥爐的原因,。這種材料最大的好處就是升溫快,冷卻也快。
揭開蓋子放到一邊的桌子上,楊承志看到藥爐的底部鋪了一層暗紅色的藥泥,他知道這爐藥煉製成功了。
用小鏟子把藥爐中的藥泥小心的剷倒一個準備好的玻璃器皿中,他把藥爐清洗乾淨,放到一邊。
楊承志從空間中取出一小瓶猴兒酒,把猴兒酒和蜂蜜調製成糊糊狀,倒進盛放藥泥的玻璃器皿中攪拌起來。
等到藥泥散發出一股清香的時候,楊承志停止攪拌,這時候的藥泥呈淡紅色,散發着陣陣藥香。
楊承志把手洗乾淨,開始把這些藥泥搓成龍眼大小的藥丸,半個小時,藥泥變成了十八顆大小均勻的藥丸,把藥丸放到烘乾機上稍稍讓藥丸表皮變硬,楊承志小心的把藥丸捏起,放進一個準備好的玉瓶中。
其實煉製藥丸最好的方法是讓藥丸自然晾乾,這樣才能保持藥效,因爲下午要用藥,所以楊承志纔想到用烘乾機稍稍烘乾一下。
楊承志把手洗乾淨,揉了揉發紅的雙眼,看看桌子上的玉瓶,心道:藥丸成功了,就看下午鍼灸的功效了,希望五行金針能帶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