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林川欲徵邊 劉備急援軍

這話意思是沒說完,後面的意思誰都聽得出。

就是不想當出頭鳥。

“如今最重要的是,派使去許昌,他們要動了,還等什麼?等我們滅亡?”

一將軍寒聲道:“候王也不必瞞我們!聽說重甲鐵騎參戰了!”

此言一出,衆人心寒!

重甲鐵騎誰都知道,這是江東精銳中的王牌。

精銳都來了,只能說明一個事,那就是林軍要滅交趾。

頓時有將軍後悔,本來與林軍相處得好好的,這下好了,貪圖一些小便宜,將民族置於鐵騎腳下。

交趾王自然知道這些人的想法,他自己也有想法。

這交趾說要攻江東,卻沒有江東一半的速度,反而先讓人欺上門來。

他自知自己的實力,對方雖然只是翼州邊軍,再加要數少得可憐的重甲鐵騎,自己對付對付可以,但未必能贏。

而自己如果打贏了,說不定更惹來江東主力。

他氣的是,交趾行動太慢了。

“其餘幾個諸候可有動靜?”

交趾王對身邊大臣道。

那大臣搖頭。

那大臣心想,交趾都沒動,誰敢先動。

交趾王大聲道:“林軍不是說什麼兵來將檔,水來土地掩,誰敢領軍爲大將!”

一人大聲道:“小人願意!”

交趾王大喜:“孫敞!你先領軍五萬,扎於白蘭。”

“是!”

交趾王又道:“不是讓你去挑戰林軍,你只採取守勢。只等袁紹軍隊南下,再趁勢而動!”

“檔住林軍就是大功!”

一將軍道:“白蘭在我轄內,臣願意出兵一萬!”

交趾王點點頭,看向其餘將軍。

沒有人說話。

都在打自己算盤。

“王上!我以爲,江東不可犯,不如修書一封遞往金陵!我們願意和!”

交趾王怒道:“戰事一起,可不是你想和就能和的!來人!讓他們看看!”

身邊一人將一信高高舉起,一將軍接過,看了一眼,心中大驚。

這是江東將軍林川寫給交趾王的信。

如果說是信,不如說是最後通牒。

衆將軍看着寒心。

“打!既然林軍要我們投降,只有一戰了!”

頓時羣情激奮。

一將軍道:“大家靜靜!這只是一將軍的信,代表不了林軍朝廷!”

衆人急急地看着他,心中又有一絲希望!

“只要江東朝廷願意和,我想這位將軍的信可以無視,而江東如今最大的敵人仍然是交趾,不是我們!”

“說得有理!”

總之!

商議來商議去,是戰是和始終無法統一。

而要各的將軍反而漸佔上風。

而這些人中,又以看交趾動靜爲重要。

最後主張觀望,不做出頭鳥,根據交趾進兵情況再作決定的人佔了絕對上風。

交趾王只有道:“根據大家決議,孫敞只守不攻,一面請和一面請交趾用兵!大家以爲如何?”

這個決議對交趾來說,確實是最好的辦法。

畢竟戰爭可不是過家家,一不小心,就是滅諸候滅族滅你將來歷史,誰都不敢不小心翼翼。

至於劉備的求援,誰也不提!

因爲害怕激怒林軍。

交趾人準備做牆頭草,可苦了劉備。

原本就是一個沒惹事的主,瞬間招來滅諸候滅族之危。

而林川要的就是震攝。

林川決定拿下劉備。

讓交趾人直接面對江東邊軍。

這會給他們產生無形壓力,真正滅交趾的戰爭卻不在這個時候。

林川的重甲鐵騎,加段志玄的六萬邊軍將伏埃城圍個水泄不通。

交趾治所三彌山。

交趾軍大帳,爲一流動軍帳。

劉備聽說交趾危急,心中大驚,急道:“快叫趙雲!”

不一會,趙雲進帳。

趙雲大驚道:“難道六諸候圍攻的事,江東知道了!”

劉備急道:“現在不是說知不知道的事,如果交趾一失,我們的計劃就全落空了。”

趙雲當然知道這種危機。

交趾一敗,別的諸候更沒膽量合作。

最後交趾還是孤家寡人一個。

“如今最重要的就是立即出兵!”

劉備沮喪道:“你不是說,出兵還沒完全準備足夠,倉皇出兵這會不會有影響?”

趙雲道:“顧不得了!只有我們進軍,才能解交趾之危!友諸候纔會有信心!”

劉備完全沒有主見,只是道:“那你說怎麼辦就怎麼辦吧!”

“臣一定會救回交趾王!”

劉備見出出帳,臉上露出古怪的恨意。

旁邊的諸葛亮,緩緩走出來。

“臣說過,現在不是與江東交戰的時候,主公總是不聽。臣也知道,如今的江東派出徵北主公!”

劉備怔了怔,道:“現在兵權全在他手,你說怎麼辦!”

“主公的真實意思呢?”

劉備道:“他在江東住得好好的……”

諸葛亮心中一寒,但既然自己忠於他,而交趾王想要回來,也是夢想,即道:“如果不想前主公回來,大汗只有一法!”

“你快說!”

“拖延出兵!待其餘幾諸候先出兵,消耗江東的實力,纔是我們取勝之道!”

“如果他們不出兵呢?”

“會的!江東不會讓他們不出兵!”

劉備恨恨道:“他總是說救將軍救將軍,將軍回來我往哪裡擺!”

諸葛亮長嘆一口氣。

這哪裡可以與江東比!

“關羽!”

“末將在!”

“昨天你選的幾個校尉呢!本王心情不好!”

事到臨頭,趙雲深知此戰重要的一環,就是決不能讓友軍獨撐林軍。

否則就會被林軍各個擊破。

在主公再三支支唔唔之下,決定率自己十萬鐵騎先行南下!

一面出信摧促西交趾出兵與自己合兵一處。

這件事上,劉備到是允了他。

西交趾於是出兵二十萬,兩軍合於一處。

以趙雲爲主將,兵行一股,大軍直下呂蒙所守的荊州。

荊州之地離交趾最近,他要與交趾合兵一處,必在先取此地,而不是江東東北的幽州。

這裡相比幽州也更容易突破,畢竟離江東中原太遠,地處偏遠。

這也是林川意料之中,才讓呂蒙先到這裡。

呂蒙親帶五萬鐵騎,再加邊軍總共不過十萬餘,頓時吃緊。

再加糧草不濟,呂蒙如墜深淵。

只有連日血戰,辛苦守城,荊州搖搖欲墜。

趙雲,不想將大軍全擠在荊州,分兵一路,進擊長沙郡。

幸好淩統帶軍趕到,按林川意思,自己帶軍守長沙郡。

第二百五十五章 明察州地 體百姓之生機第三百八十一章 模仿社會 林川再創報第二百八十二章 生前爲密友 不測酒肉毒第四十五章 奉聖旨 林川決定入汝南第三百一十三章 夫人獻計 以夫人守城第四百五十一章 兵逼幽州 曹操慌神急召將第三百章 隱於市 超乎大義第四百九十二章 公堂爭議 一語定音第三百零六章 軍中自有強中手 名捕護主如虎第一百六十二章 無視劉軍 刺蝟行第二十九章 林川北上 好事敗露第四百四十三章 騰空神火 吞噬星空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器展天威 天下無人不識君第六十七章 臨行天問 指點江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他強任他強 我自春風拂山崗第九十四章 以數相逼 心硬如鐵第二百六十八章 戲虐使臣 明嘲荊州第二百一十四章 處心積慮爲破敵 一圖勾成破萬第六十五章 只要有心 鐵釺磨成針第一百五十三章 火焰戰場 三英戰呂布第一百八十四章 總有刁民害朕總有壞蛋想成佛第四百三十四章 卓裳春花傍嬌麗 十里亭下惜別第二百零七章 異士東來 單騎挑西昌第一百九十八章 甄宓和事 林川見使臣第三百八十八章 見漢室 自有玲瓏一麗影第四百八十五章 爲抗江東 世間有神靈第三百一十一章 爲聖主獻舞 萬民喜安樂第三十一章 張飛醉酒失徐州 劉呂聯軍破裂第三百七十四章 吳氏救兒 林川佈局第一百九十四章 立規之人 不破立規之矩第三章 蛟龍出海,爭霸天下第一百五十章 設伏呂布 孔明初用兵第二百四十五章 楊州來犒軍 暗示州府事第三百六十五章 揮刀猛如廝 血照殘陽輝第一百七十一章 言語起風雲 一語退敵第三百四十五章 學院再演說 山風欲來第十一章 雨夜摧戰馬 時不造霸王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劉聯軍救亡 將軍先折腰第一百八十七章 陸龐請罪 爲新政欲下殺手第八十七章 天下反我 我有三計第二百四十八章 文武勸進 楊州激進第五百一十一章 三句不離錢 羣臣難知其中昧第四十四章 爲拿林川 郭嘉獻策第十六章 周瑜迷信 孫策回營第二百零五章 殺出血路 雖敗猶勇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軍誘伏 白虎陷絕境第四百九十六章 戰時前夕 驚豔羣臣第三百二十三章 閒來無事空嘆息 一得用滿座友第三百六十一章 身在三千外 心在一城內第五百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 曹劉無法救大局第九十一章 各謀自利 駐足觀望第四百零二章 居得琉璃間 盡得諸候樂第三十四章 兩處設伏 紀靈窮途第三百二十章 唱千年歌舞 如夢迴穿越前第四百八十九章 童心受唆使 林中遇罪賊第三百六十五章 揮刀猛如廝 血照殘陽輝第二百五十一章 口水四濺 民間說書第一百二十五章 欲秘進白帝城 斷敵之援第二百二十六章 追擊蔡瑁 公瑾入套第三百八十七章 金陵要建朝廷 暗中欲稱王第二百一十一章 西進還是北伐 軍中爭論第五百二十二章 羣將急求見 一波不驚從容對第四百五十一章 兵逼幽州 曹操慌神急召將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弩建功 克敵制勝第四百五十七章 血戰右路軍 劉軍萬命檔江東第一百八十二章 老師講課 認真聽的神級學生第四百五十九章 血染當空日 勇士無知懼第十章 蒼天淚如雨 人間修羅場第二百六十九章 談約露敗像 荊州無高士第四百六十九章 商有競爭 林川設商業法第一百八十四章 總有刁民害朕總有壞蛋想成佛第四百八十七章 自古弱地無外交 談判桌有高論第一百零四章 弈局天下 水鏡先生第九十六章 呂布送女 林周扮紅黑臉第三百零八章 長劍的如龍 無賴天不佑第二百三十九章 陰雲密佈 一觸即發第九十六章 呂布送女 林周扮紅黑臉第二十二章 夫人有樓 桌上有酒第七十四章 敢於亮劍 就是我的姿態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手能檔劍 雲山不知深第一百六十三章 情況總是不妙 孔明欲走又擊第四百五十三章 幽州易手 林川任主第四百八十章 多久的冷落苦悶 今日吐盡爲夫君第三百七十一章 只要功夫深 天下不負卿第二百二十七章 關羽顯威 沒有三回之敵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上有紈絝 不知平民傷第五十五章 設宴再施壓 吟詩笑談中第九十四章 以數相逼 心硬如鐵第二百零五章 殺出血路 雖敗猶勇第五百一十一章 三句不離錢 羣臣難知其中昧第五十四章 一夜度春風 人前送密信第二百六十章 妻妾兩相儀 一朝生嫌疑第三百三十二章 置死地而後生 張遼有奇謀第六十四章 曹林對拼 心生詭異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偷運糧 遇軍劫道第三百零四章 不堪壓力 崩潰獻城第九十二章 小霸王退身 孫權欲調兵第四百九十二章 公堂爭議 一語定音第五百一十七章 喬公淚目 天下第一婿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種改革 應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