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流放嶺南?

當然,交州世家也絕非什麼良善愛民之輩。

在朝廷威嚴日益下降的情況下,交州各地世家行事也是越發的肆無忌憚。

倘若不是朱符的頭顱還被懸掛在治所番禺的城牆之上,暫且還形成着一定的警示,說不準各地世家壓榨當地百姓只會更加利害。

而如今身爲交趾郡守的士燮(同謝)爲交州大族,如今正廣派親信前往朝廷走動關係,希望能晉爲交州州牧。

巧合的是,士燮所派遣的親信所走的也是海路,且在吳郡港口進行了休整,繼而在錦衣司的一番刺探下得知了他們的目的,繼而層層上報到了李基的桌案之上。

對於李基而言,自然不會想看到即將完全被當地世家所把持的交州出現。

尤其是士燮本身就是交州大族之一,一旦讓士燮坐穩了交州州牧,那麼蒼梧士氏的影響力就會在交州急劇擴大,最後徹底讓士燮成爲交州的土皇帝。

儘管由於開發原因以及複雜的當地形勢,讓交州短期內根本不可能對劉備集團爭霸天下產生實質性的幫助。

但以長遠而看,眼下不趁機開始插手控制交州,那麼今後再想要插手便是千難萬難的事情。

只是,交州地廣人稀,瘴氣叢生,又是兼有世家、南蠻、百越等勢力交錯盤踞,想要短期內完全掌控或平定交州,便是李基親去也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唯有緩緩以德服之,以威壓之,以恩惠之,再慢慢開發交州地區,纔是王道。

以李基的預估,即便路線與策略均是正確的,或許需要耗費長達十餘年,整整一代人的時間,纔有可能讓交州百姓、南蠻、百越等勢力慢慢融而歸一,認同漢民的身份。

李基,自然不可能前往交州坐鎮十餘年的時間。

且前往交州主持大局之人,政治以及治理手腕都需要足夠高明,還需要對於基層各種瑣事都有足夠的瞭解,方有可能平衡各方勢力,徐徐圖之而歸一。

在李基眼中,一生都在奉行“制衡”之術的張昭、張紘便是最好的人選。

然而,張昭一時自然是理解不了本就還算是偏安一隅的李基,居然已經在考慮十餘年後天下一統的同時,讓交州也徹底王化且開發到一定程度的長遠之計。

張昭的臉色略微有些不好看地開口道。

“國士侯若僅僅只是將老夫流放嶺南,倒也不必繞這麼大的一個圈子。”

什麼開發交州?

這在這個時代的士人看來,那跟流放嶺南可謂是毫無區別可言。

“狹隘!”

李基聞言,卻是忍不住冷冷地評價了兩個字。

“你?!”

李基卻是不管張昭的反應,開口道。“武將以開疆拓土爲榮,文臣難道不該以治理一方,安定一方,開發一方爲榮?”

“自先秦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分五路橫推嶺南,而後漢武先帝滅南越國設交趾刺史部,至今已有數百年之久,交州屢有叛亂而未實現長治久安,如此莫非就不是大漢文臣之恥乎?”

(PS:今天查資料才發現了文中一個bug,歷史中在207年之前都叫交趾刺史部而不是交州,是漢獻帝時期才改的“交州”名稱。)

張昭張了張嘴,一時卻是不知道該如何去反駁。

而李基略微頓了頓後,問道。“子布覺得,以汝之才比我如何?”

張昭眼角微微抽搐了一下,拱手道。

“如螢火比皓月之光,遠不如也。”

最瞭解一個人的,往往是敵人。

這句話放在張昭的身上同樣也是如此。

正因爲張昭時時假象李基爲政敵,所以之前對李基在吳郡所實行的種種政策,事後張昭都會一點點的逐一研究。

而看似吳郡在張昭輔助劉備治理的幾年間,發現了近乎翻天覆地的大變化,讓吳郡一躍或許成爲了大漢僅次於洛陽的繁華之地。

可張昭很清楚的是,他所做的工作更近於蕭規曹隨。

李基若是蕭何,他則是曹參。

李基在離開領兵前往海外之前,就清晰地制定了吳郡大大小小的發展方針,張昭僅僅只是依照着李基所指定的一切穩妥地實行了下去罷了。

可也正因張昭眼睜睜地看着吳郡在這種軌跡下肉眼可見地繁華起來,所以張昭越發清晰地明白李基之才遠在自己之上。

才能遠勝自己,年紀又遠小自己,甚至與主公的關係也在自己之上。

正是因此,張昭纔會越發的惶恐與不甘,明白只要李基還存在一天,自己都永遠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出頭之日,以至於連出昏招。

且,這還是政務上的能力差距,在張昭所不擅長的謀略上,雙方更是沒有絲毫的可比性。

而面對着張昭的答案,李基則是接着開口道。

“既然子布亦承認基略勝你一籌,那子布莫非覺得繼續留在揚州也有主政一方的機會?”

“可與之相對的,交州纔是子布真正一展治政才華的地方。”

“如今交州與大漢可謂是離心離德,且又有南蠻、百越各族尙不歸王化,若是子布能妥善治理交州,使交州徹底歸心大漢,施德於南蠻百越。”

“或許千百年後,李基之名早已埋沒於歷史洪流之中,可交州各族後人必然依舊銘記張昭之名而感恩戴德。”

頓了頓,李基直視着張昭問道。“子布以爲……然否?”

這一刻,張昭的內心確確實實地被李基所說動了。

張昭……是個俗人!

張昭所追求的是權勢、名聲、地位等等,也正是因此,他纔會下意識將李基視爲假想敵,纔會與李基相爭。

只要張昭前往交州,只要將交州治理妥當,那麼便是李基之名威震整個大漢。

可對於交州的子民而言,張昭永遠都只會是最爲尊敬之人。

且,讓交州南蠻、百越等族融於交州,歸於大漢,這何嘗又不是一件名留青史之事。

縱使是千百年後,張昭之名或許都還會流傳於交州的土地之上。

這一點對於張昭這麼一個非常傳統的俗人而言,可謂是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不過在此之前,張昭還是忍不住雙目緊盯着李基,再一次問道。“這真的不是單純地將老夫流放嶺南?”

李基不由得啞然失笑,然後朝着面朝北方,手指長江的方向,朗聲而道。

“吾今日便是對長江起誓,吾對張子布所言皆是出於一片公心,絕非丁點將張子布流放嶺南之意,且今後必與子布勠力同心協助主公,讓交州早日王化,長治久安。”

“吾李基以上所言,但有半分虛假,便是萬箭穿心又有何妨?”

看着李基願意指長江起誓,以安己心,這一刻張昭的內心是震撼的,更是感動的。

第40章 薄落津之約第216章 通過時間差進行的試探第183章 對策第284章 身如斷旗第628章 荀彧之謀第50章 薄落津之變第494章 諸葛亮上門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530章 草案第423章 苟富貴,勿相忘第85章 夫人年齡之論第589章 訓子鞭第638章 曹操之謀第595章 諸生爭論第428章 不能勝,毋寧死第445章 那是一片寶地第29章 子坤,你怎麼看?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49章 漢!威武!!!第206章 子坤知我意也第14章 真罵戰第50章 薄落津之變第201章 言準還是不準第96章 取吳縣之妙計第292章 一漢當五胡第619章 徐州應對第248章 子坤當有八斗之功第575章 請齊國先賢出土相助第620章 徐州局勢第382章 自有大儒爲我辯經第99章 願爲長壽之龜136.第136章 仁德書院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第469章 虞國第505章 荊州事變第333章 能與漢室劉姓相比?第628章 荀彧之謀第126章 兩全之法第638章 曹操之謀第320章 瀛洲種姓制度實行之策第499章 請蒼天 萬民共鑑之第612章 何解困境第203章 軍情急報第554章 博弈與彩頭第274章 五勝五敗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第578章 攻守易形第198章 太想進步之人第190章 別打了,還是斬首吧第69章 證“有罪”易,證“無罪”難第551章 燙手的玉璽第377章 白疊子第432章 美周郎之計第637章 有傷天和第609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第439章 以揚州爲起點的變革第440章 腹有錦繡盛世148.第148章 我可是李子坤第270章 幽燕無屏障乎?第32章 白袍返鄉第559章 豪華單間第19章 良?誰知道?誰信?第91章 來年土地更肥沃146.第146章 中原大旱 大疫第537章 大丈夫何患無妻無兒第438章 取代勞役第577章 逆勢袁紹第624章 我與曹賊誓不兩立(第三更)第511章 醜陋的下場第298章 子龍,你認真的?第592章 豫州動向第443章 可以改第385章 越來越接近的“公平”第13章 口袋陣第252章 密函第31章 大漢最後的脊樑骨第205章 傷我大漢子民者,俱屠之。第572章 父慈子孝第118章 禽獸不如你第370章 東觀藏書第120章 禮法不便之物第303章 昭亭侯第361章 好自爲之第305章 驚喜?第179章 清君側?第335章 酸棗大舞臺第51章 最後的計謀第556章 雄壯否?第386章 溜鬚拍馬賈文和第379章 陳宮的陽謀第607章 顏良文丑第203章 軍情急報第615章 叔父深呼吸,沒事的第594章 日常第237章 文和啊文和第313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518章 滿堂唯我一個聰明人?第514章 天子氣第159章 以工代賑第546章 何須找他人借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