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上中下三策

亂世的開始,不僅僅是諸多謀臣猛將開始冒頭,更是有着無數自知爭霸無望的世家紛紛開始下注。

袁紹,無疑是漢末之初最爲耀眼的諸侯。

出身、威望、能力……

只要是身爲人主說得上的優點,袁紹都有着絕對的優勢。

即便劉備異軍突起稱霸江東之地,但袁紹在世人眼中依然是毫不遜色於劉備的潛力股。

須知,袁紹完全得勢後,可是號稱戰將上千,謀臣不計其數,可想而知到底聚攏了多少人材。

因此,袁紹這一戰打破困境佔了半個冀州尚在其次,重要的是威望之重將會廣吸四方英才相助,且必然會有着無數世家趕着押注到袁紹的身上。

揚州世家之富,已讓李基時時都有些咂舌。

中原之地的世家,底蘊無疑要深厚得多。

如此一來,可想而知袁紹的實力必然會迅速膨脹。

韓馥已非袁紹對手,便是縱橫邊境的公孫瓚一旦被拖入持久戰,也早晚爲袁紹所敗。

劉備向來對於李基所言的結論都相當信任,這也讓劉備的眉頭不禁皺了起來,問道。

“子坤,幽州的安定與否不僅影響着從津門港的戰馬耕牛貿易,且伯圭與備私交甚厚,過去亦是屢屢支持相助於我,如今可有法子能協助伯圭?”

李基聞言,陷入了片刻的沉思後,道。

“吾有上中下三策可用。”

“請言之。”劉備的精神一震,連忙追問道。

李基豎起一根手指,道。

“上策,那便是由主公向公孫伯圭進言,讓公孫伯圭捨棄韓馥而退守幽州,再於幽州與冀州邊境堅壁清野五十里,如此足可讓袁本初十年內不敢北望幽州。”

本就是幽州人的劉備略微沉思了一下,也就明白了此間的意思。

幽冀邊境有着大片平原,以着幽州的地廣人稀程度,即便堅壁清野也不難遷移安頓其餘百姓。

而地處平原又是大片無人區,除非袁紹在進攻幽州的時候選擇每隔一定距離就建立塢堡,以保障糧道安全,否則袁紹的糧道必將遭受無數來去如風的騎兵騷擾。

某種意義上,如此便將幽州騎兵來去如風的特點進行最大限度發揮。

易地而處,換做是劉備掌控了冀州,也需考量耗費無數人力物力賭一賭嘗試拿下幽州是否值得?還是選擇渡過黃河進攻肥沃中原更爲穩妥?

然而,劉備嘆息了一聲,道。

“早在洛陽,伯圭被封爲渤海郡郡守之時,我便提醒過伯圭冀州之事不宜攪和太多,只是伯圭當時都未能聽得進去。”

“如今袁本初已與伯圭結下血仇,又佔了伯圭義理上該有的渤海郡,依吾對伯圭的瞭解,他怕是寧死都不會願意退兵返回幽州固守一地。”

李基對於這個結果,並不意外。

人人皆知上策好,但人必然有着性格傾向,註定不可能做出絕對理性的決策。

以着劉備的立場,在限制袁紹上已經事不可爲的情況,保全幽州始終還在與劉備交好的劉虞、公孫瓚的手中,無疑是最好的結果。

幽州存在與否,既能限制袁紹的勢力急速膨脹,又能始終爲劉備保障一塊養馬地。

雖在這個還沒有馬蹄鐵、馬鐙的階段,騎兵幾乎都是輕騎兵,騎兵的威力遠沒有後世那麼恐怖,但騎兵同樣也有着步卒難以比擬的大量優勢。

“子坤,那中、下兩策,又是如何?”劉備再問。

“中策,那便是主公派遣一擅謀之士,再領一偏軍以學習爲名前往幽州。”

“如此既能一定程度彌補公孫伯圭麾下缺乏擅謀之士避免中計,也能在必要時刻有一支偏軍保住公孫伯圭。”李基答道。

劉備聞言,思索了一陣,又問。“那下策又是如何?”

李基緩緩地說道。

“下策,則是在中策的基礎上,主公再調動海船運送精銳甲士,覓得戰機後在渤海郡登陸,襲擊冀州後方,讓袁本初首尾難顧。”

“只是如此不宣而戰,非但於主公名聲大不利,亦會讓揚州處於兩端作戰。”

“即便於冀州取得大勝,對於主公而言卻也不過是得了一塊羣狼環繞的飛地,請主公謹慎而爲。”

劉備不禁露出了一抹苦笑,明白李基這是提前看穿了自己心中的猶豫之處。

顧及情誼的劉備,一直在猶豫的正是此處。

於公,劉備想要保有幽州的戰馬耕牛貿易;

於私,劉備更是念及與公孫瓚的多年情誼。

更重要的是,揚州無疑是有餘力也有條件參戰的,只要劉備尋機偷襲渤海郡,那麼對於袁紹的威脅是近乎致命的。

可,不宣而戰是惡名。

且李基隱晦所言的“羣狼環繞”四字,所指的羣狼是誰?

韓馥、公孫瓚怕也在其中。

當公孫瓚擊敗袁紹後,說不得也會升起龐大野心,屆時擊敗袁紹後,三家分冀的劉備,同樣也會擋着公孫瓚南下的道路。

公孫瓚或也是重情重義,但李基同樣也不敢肯定人心是否會變。

所以,李基將此列爲下策,便近乎是直白地反對劉備在此刻加入冀州戰場之中。

遣一偏師,以學習交流的名義前往公孫瓚軍中協助,也便足夠了。

甚至,李基認爲公孫瓚敗上一場,徹底熄滅了他爭霸中原的想法,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

這等直爽剛烈的塞北漢子,真進了中原,還真不夠一羣狡詐惡徒玩的。

“唯有中策最爲穩妥可行。”

劉備長舒了一口氣,也做出了最終決定,道。“只是派遣去伯圭處的偏師人選,子坤可有推薦?”

“子龍與公孫伯圭私交甚好,相處融洽,當由子龍前往。”

頓了頓,李基摩挲了一下扇骨,道。

“至於軍師人選,郭奉孝已能獨當一面。”

“郭奉孝嗎?”

劉備思索了一陣,面露幾分猶豫之色。

郭嘉正式出仕以來,或許輔助李基處理軍務頗爲妥善,但眼下暫未有表現出什麼能比及李基的亮眼之處。

而派遣而去的人選,最重要的莫過於智謀之士,所需面對袁紹麾下那一衆名聲漸顯的謀士團。

不過考慮到郭嘉名義上亦是李基的弟子,李基對其能力料想最爲了解。

一念至此,劉備點了點頭,道。

“既然如此,那便依子坤的建言而行。”

第331章 兵力不足恐懼症?第156章 憑實力借的第311章 知我者,文和也第613章 這一步,備斷然不退第115章 蔡邕!第411章 廬江周瑜第459章 主帥人選第224章 以勢壓之第418章 所謂“遵循祖制”第3章 李基,字子坤第552章 親者痛,仇者快?第591章 一石三鳥第608章 一合之敵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第436章 李曦第213章 料敵於先第285章 與棋局無異第380章 失竊的傳國玉璽第568章 戰車漂移?第601章 白馬與先登(第三更)第499章 請蒼天 萬民共鑑之第290章 此戰,必勝!!!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第198章 太想進步之人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544章 難跨蜀道三百里第25章 黃巾衆之安排第284章 身如斷旗第244章 縱橫司第539章 注視着益荊之戰的眼眸第565章 平平無奇的臨陣指揮?第244章 縱橫司第248章 子坤當有八斗之功第189章 鞭打督郵?第234章 其心可誅第338章 西涼馬兒第123章 這是禮節!第223章 有如仙餚第184章 天下不識我者,多也!第162章 太殘暴了第382章 自有大儒爲我辯經第269章 請容我三思第329章 四世三公袁本初第304章 捧殺第332章 盟主之爭第514章 天子氣第493章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初遇(第三更)第464章 關乎千秋萬代第183章 對策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377章 白疊子第579章 袁氏雙子(第三更)第4章 計將安出?第308章 亂國毒士第169章 所煩惱者唯二第564章 荊州決戰伊始第424章 “大漢魅魔”穩定發揮第80章 往吳郡第520章 大都督第239章 威與德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186章 比之叔父如何?第632章 欲攘外,先安內第41章 鉅鹿!鉅鹿!(上架求訂閱)141.第141章 無牆之城第103章 好!很有精神第277章 易如反掌131.第131章 茶話會第590章 誰人鎮荊州第545章 大魚第310章 閉關鎖國第342章 糧官!又見糧官!!第539章 注視着益荊之戰的眼眸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228章 讓李子坤享受不了溫柔鄉第179章 清君側?132.第132章 設下門檻第14章 真罵戰第292章 一漢當五胡第406章 惑敵之計第617章 吾父何在?第596章 史上最強幕僚團(第三更)第250章 三全其美之策第15章 強制嘲諷第112章 無稽之談第156章 憑實力借的第22章 耀武!揚威!造勢!第259章 甘寧的禮物第201章 言準還是不準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73章 真毒士第271章 幽州牧劉虞第88章 封賞官職第378章 國士侯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224章 以勢壓之第211章 既是選手,又是裁判第504章 高質量幼苗第485章 漢庭是大恐怖!第366章 誰能殺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