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吳郡郡守

第61章 吳郡郡守

劉備聞言,心中大喜。

這本就是劉備此次拜訪盧植的主要原因,如今盧植主動提出,如何能讓劉備不爲之欣喜。

“子坤建言,當以吳郡爲最優,次之丹陽、九江,如此可連接徐州之地,一方面可協助中原地區安置流民,一方面亦可以此方式緩解人口不足,增加勞動力開墾良田、治理水利。”劉備答道。

而盧植略微思索了一下,答道。

“老夫若是沒有記錯的話,戶籍所記錄,九江人口四十萬有餘,丹陽人口六十萬有餘,吳郡人口則是七十萬有餘。”

“若是考慮開墾良田,治理水利需耗費大量勞力,確實需考慮人口因素,其次吳郡接連徐州廣陵,確爲引入流民最爲便捷之路。”

頓了頓,盧植語重心長地說道。

“也罷,那老夫便向朝廷爲玄德舉薦一番,還望玄德勿忘仁德之心,治理一方定當以當地百姓安居樂業爲己任。”

劉備連忙躬身行禮,答道。“弟子,謹記盧師之言。”

……

與此同時,李基正在處理着劉備一部的文職工作。

人員安排,物資損耗,糧草調度等等……

此前,李基還沒有正式拜劉備爲主,不好接觸這些事情,但如今李基自然也沒了推脫的理由,也就自然而然地接了過來。

因此,李基發現薄落津一戰當真是險勝。

此戰之前,劉備一部尚有五千五百左右的士卒,其中有一千騎兵,四千五百左右的步卒。

而在薄落津一戰之中,當場死亡的士卒足足有2200,斷肢重傷者五百左右,如今劉備麾下的戰力,騎兵不足八百,步卒亦只剩兩千出頭,可堪是損失慘烈。

其中那些斷肢重傷者,無疑已然不適合再留于軍中。

以着大漢普遍的做法,對於傷殘士卒皆會賞以一定的肉食錢糧進行遣散,讓其自行歸還故里。

而李基處理文書之時,則是發現了一份劉備起草好的文書,準備建議盧植憐憫那五百士卒乃傷殘人員,難以自行歸還故里,允許那五百士卒就地於鉅鹿城周邊安置,分配田地。

可以說相對於其餘人,劉備的做法可堪仁厚,且考慮跟隨劉備的絕大部分士卒在涿郡也無有牽掛,自此在鉅鹿城周邊耕作,亦不失爲良策。

只是,李基想了想,正準備將這一份文書給壓了下來之時,劉備滿臉喜色歸來,剛剛踏進門口就迫不及待地說道。

“子坤,盧師已答應爲吾向朝廷舉薦爲吳郡郡守矣。”

李基聞言,心中亦是一喜。

WWW ⊙t t k a n ⊙C○ 吳郡,這無疑是最爲符合李基設想的區域。

而以着如今劉備的軍功以及盧植平定冀州黃巾的威望,只要盧植向朝廷上表,那麼此事幾乎就算得上是十拿九穩了。

並且,隨着劉備提出“以一郡而治天下”的策論,只要盧植不倒,那麼劉備就可以擔任吳郡郡守,無須擔心中途而被撤職。

只要等到當今天子駕崩,搖搖欲墜的大漢將會迎來最後的時刻。

屆時,相比其餘諸侯提前五年有餘締造根基的劉備,恐怕已經足夠李基將吳郡打造成銅牆鐵壁以及大糧倉。

與原軌跡相比,孫策足足在195年方纔佔據吳郡,如今劉備幾乎是要早上整整十年有餘,所擁有的優勢之大簡直難以想象。

“善!”

李基欣喜地應了一句之餘,然後將手中的文書遞給劉備,說道。

“主公,既然吳郡郡守一職,有北中郎將相助上表已是十拿九穩,那麼此文書主公或需重新考量。”

劉備接過文書,掃了一眼上面的內容,不解地問道。

“子坤,這不是吾所起草欲將重傷士卒安置於鉅鹿城周邊,以保餘生溫飽之文書嗎?”

“那些士卒,吾亦是一一探望過,雖然幸運保全性命,但身體有缺,或斷腿、或斷臂、又或是斷指等等,已然是不宜再留于軍中,難道有什麼疏漏之處?”

李基答道。

“主公仁德,此文書亦是多爲士卒考量,但以基之見,縱是將這些斷肢重傷士卒安置於鉅鹿城周邊,分配田地,他們拖着殘缺之軀,又如何能確保自身溫飽?”

劉備聞言,面露哀色,但這已然是劉備所能想到爲這些重傷士卒所能盡力所做之事,說道。

“此乃備之過也,只能再多多賞賜肉食錢糧,只是備如今能力有限,否則定當贍養這些爲吾捨命拼殺之士卒餘生。”

與此前在涿縣暫時養育那兩千餘孩童不同,當時劉備自黃巾之中繳獲了大量錢糧,足以輕輕鬆鬆就養育那些孩童到可以自力更生的程度。

且劉備縱使率軍南下,也不可能將那些錢糧通通帶上,自然對此毫不吝嗇。

然而,劉備攻下薄落津所收穫的戰利品亦是寥寥無幾,或許鉅鹿城之中的錢糧無數,但早已被剛正不阿的盧植封存歸於朝廷。

因此,如今劉備維持兩千餘部下的糧草用度,都尚且需要由盧植分配供給,根本就沒有底氣道出贍養那五百餘殘缺士卒餘生的事情。

如今總攬文書工作的李基,對於劉備有多少家底自然是一清二楚。

不過,李基斟酌了一下言辭,說道。

“主公,欲治理吳郡,最欠缺之物可知爲何?”

“子坤,請說。”劉備問道。 “那便是忠於主公之人。”

李基答道。

所謂:皇權不下鄉。

若想要治理一地,必須要收攬人心,且有足夠的人手總覽全局,否則縱使郡守又如何,依然會被下面之人徹底架空。

“主公爲北人,即使前往吳郡擔任郡守一職,料想府衙之內也不乏陽奉陰違之人,更遑論府衙之地的每一處鄉里之地。”

“因此,主公將這些殘缺士卒安置於鉅鹿城周邊,尚且不如帶到吳郡,分散於安置不同鄉里之地爲主公之耳目口舌,繼而宣揚主公之仁政,以免鄉里之地被當地官吏所矇蔽。”

劉備聞言,頓生恍然大悟之感,讚道。

“子坤所言極是,且與其將這些士卒留於鉅鹿城周邊,尚且不如帶至吳郡安置,如此吾亦能對他們多加照顧也。”

隨後的時間,黃巾之亂的局勢果然如李基所預料的那般逐漸走向平靜。

張角身死,鉅鹿淪陷,這無疑是徹底從根本上瓦解了太平道的根基。

或許,黃巾尙存,但太平道幾乎就此宣佈瓦解。

隨着這個消息傳遍自鉅鹿傳遍天下,伴隨而來的是無數太平道渠帥的戰意瓦解,悲嗆不已。

不少太平道渠帥只知大勢已去,甚至當場遣散教徒,隱遁山林。

即使尚有一部分渠帥冥頑不靈,那也亦是方寸大亂,逐一被皇甫嵩、朱儁所率領的漢軍所消滅。

只是,李基清楚大漢撲滅了這一場名爲“黃巾之亂”的火焰,但所濺射的火星卻是會蔓延十餘二十年之久。

儘管太平道已散,但殘存的黃巾依然多如牛毛般藏於各地作亂,讓朝廷所派遣的漢軍即使有些清掃,疲於奔命之間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讓各地郡守自行剿滅。

這也進一步加強了各地郡守所擁有的實權,更是成爲了劉焉所表的“州牧之策”根基所在。

‘此刻,如若劉焉擅於抓住機會,應該會趁機二次上表‘州牧之策’……’

李基一邊表情認真地舞劍,一邊則早已不知神遊天外到了何處。

這一幕,看得一旁教導李基的趙雲表情微急,又對李基說不出什麼嚴厲之話。

此前在劉備多次要求之下,擔憂於李基的身體狀況,故以要求李基跟隨趙雲學習槍法強身健體。

一開始,李基未免也有着一二分征戰沙場,血染戰袍的理想,故以頗爲期待地每日跟隨趙雲學習槍法。

然而,現實與理想總是充滿反差的。

在練了足足一個月後,李基手中長槍依然常常瞄準着草人脖子,卻會莫名其妙地扎向草人下三路。

這氣得性格謙遜溫和的趙雲都已經急眼了,完全不明白爲何師門堂皇大氣的入門槍法,在李基的手中偏偏專攻下三路。

因此自知毫無槍法天賦的李基,只能跟着趙雲改練劍法。

相對於難以控制的長槍,劍法的入門難度顯然就低得多,因此李基現在舞劍倒也看上去有模有樣了。

只是已經明白在練武之上天賦差強人意的李基,對於練劍的興趣可謂寥寥。

畢竟,假如戰場之上已經逼迫得謀士都要拔劍廝殺,那麼李基尚且不如拔劍自刎,也免得被俘之後,說不得還要遭受敵人各種酷刑折磨肉體,以及各種利誘美人折磨精神。

所以,縱使是趙雲親教劍法,李基依然不免得神遊天外。

在七天前,朝廷亦也派小黃門至鉅鹿宣旨,正式任命劉備爲吳郡郡守,賜下印綬官服,責令劉備於今年內前往吳郡上任。

而劉備之所以還停留在鉅鹿,則是聽從着李基的建議,派遣關羽、張飛率軍返回涿縣,準備將存放於涿縣的大量錢糧以及那兩千餘桃園衆帶到鉅鹿,再一併前往吳郡。

因此,李基一時反倒是有些無所事事,每日除了讀書就是被趙雲監督練武。

不過令李基有些疑惑的是,平時幾乎都會出現一併練劍的劉備,今日反倒是不見蹤影。

“子龍,主公今日何在?”李基問道。

趙雲想了想,答道。“吾今日早早便見主公被北中郎將喚去,似乎是準備迎接左右中郎將二位將軍的到來。”

“嗯?”

李基舞劍的動作一頓。

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

當然,此二人乃是值得重視的能征善戰之將之餘,更重要的是曹操如今正在皇甫嵩麾下,孫堅亦在朱儁麾下聽命。

如此一來,原軌跡之中魏蜀吳三國的奠基人可就齊聚鉅鹿了。

頓時,李基覺得手中之劍更不香了,開口道。

“走,看看去。”

(本章完)

第35章 戒“備”森嚴第375章 此辱,當百倍報之第272章 所忽略的問題第205章 傷我大漢子民者,俱屠之。第233章 你也有計?第50章 薄落津之變第34章 火攻奇襲?第91章 來年土地更肥沃第205章 傷我大漢子民者,俱屠之。第36章 圍三闕一第48章 李基論戰第110章 這個詔書,必須接第379章 陳宮的陽謀第308章 亂國毒士第234章 其心可誅第193章 且看我如何?第14章 真罵戰第192章 白馬將軍公孫瓚第394章 亞父可評過此將?第91章 來年土地更肥沃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4章 計將安出?第115章 蔡邕!第291章 雨中襲營第435章 汗流浹背的李相第381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224章 以勢壓之第247章 難成氣候劉玄德第74章 大漢基瘟?153.第153章 誰讓吾賈文和心善乎?第218章 兩萬對五萬第302章 硬生生扣走的父愛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第443章 可以改第404章 節哀順變第327章 殺那個矮的147.第147章 勿以善小而不爲第281章 蹋頓第220章 活捉李子坤第167章 一撮清澈又愚蠢的嫩蔥第413章 人要名,樹要影144.第144章 大海第206章 子坤知我意也第367章 各方動向第379章 陳宮的陽謀第439章 以揚州爲起點的變革第354章 吾已看到未來了150.第150章 由上而下第335章 酸棗大舞臺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266章 烏桓之亂第23章 撥弄天下大勢於反掌之間第315章 太不小心了第280章 節哀順變第383章 引蛇出洞第328章 諸侯會盟第320章 瀛洲種姓制度實行之策第10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213章 料敵於先第3章 李基,字子坤第202章 天意安有手中之劍好用乎?第281章 蹋頓第300章 國士李基第313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299章 塞外局勢第197章 初成規模的集市第115章 蔡邕!第262章 此去瀛洲爲帥者第26章 老實人簡雍第263章 出征在即第419章 再射一矢第8章 大興,大興第209章 少年郭嘉第451章 老夫,有罪第126章 兩全之法第205章 傷我大漢子民者,俱屠之。第163章 許文第59章 以一郡而治天下第209章 少年郭嘉第179章 清君側?第441章 豫章朱正第32章 白袍返鄉第309章 醜陋之舉第176章 宴中劍舞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198章 太想進步之人第437章 此道,子坤不如我也第254章 急轉直下的局勢第82章 三成?兩成。第10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180章 五步成計第394章 亞父可評過此將?第99章 願爲長壽之龜131.第131章 茶話會第267章 大義與利益之間的抉擇第75章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第194章 緩稱王第284章 身如斷旗第214章 此計不毒,倒是髒得很第181章 父亡母病弟體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