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科舉制出

劉堯聽了非但沒有着急,反而是露出了一絲笑容,看的在場的衆人是鬱悶不已。尤其是那沮授,他現在都有一些皇帝不急急太監了的節奏了。這若是地方上的官員沒安排好,那到時候的麻煩可也是不小了的啊。

“主公,你這是什麼意思?”最終沮授還是忍不住了,有些疑惑的問了出來。

劉堯笑着從桌案上取出了幾分文案,分別遞給了那沮授幾人,笑着說道“你們所擔心的事情我早已經是想過了的,而且我也想到了辦法了,你們先看看吧。”

衆人有些疑惑的接過了劉堯手中的文案,仔細的閱讀了起來,一時間整個議事大廳全都陷入了沉默當中,就連那毛躁的張飛,居然也是仔細的捧着看了起來。

“這,這……”沒過多久,那沮授便看完了所有的內容,這個人都被震住了,有些不禮貌的用手指着劉堯,一副說不出來話的樣子。

而其他的幾人,除了幾個看不懂的之外,也都是一副震驚的樣子,顯然是被劉堯的這份文案給震到了。

“主公,這科舉制是你想出來的?”郭嘉用着他那顫抖的聲音問道,可見其心中有着多麼的激動了。若是真的按照劉堯這樣子的實行,那麼他們這些個寒門子弟哪裡還會受那麼多的苦啊。

至於這份文案,那自然就是劉堯親筆撰寫的那科舉制度的一些關鍵地方了。劉堯在這七天之內,也沒有做別的事情。就是一個人將這科舉制度的事情一筆一筆的寫了下來,爲的就是今天給衆人看上一看。

要說這古代的選拔制度,那還真是層出不窮。從戰國時期的世卿世祿制,再到秦朝的軍功授受。再到現在大漢朝使用的察舉制。接着就是後面混亂的三國時期,曹操手底下的陳羣提出來的九品中正制,最後就是由隋朝開始,唐朝盛行了的科舉制了。

要說這世卿世祿和軍功授受兩種制度,很明顯的那已經是被歷史的給淘汰了。而無論是現在的察舉制,還是日後那陳羣提出來了的九品中正制。那無疑很大程度上都是爲了世家大族而有利的。這很明顯對於他劉堯這個想要消滅世家大族壟斷的場面,那是絕對不適合的。因此這兩樣制度,毫無疑問的。那自然也是要摒棄了的。

雖然就現在而言,很大程度上,那些個有才之士,那大多都是出自於世家之中。這也是無奈啊。那些個世家子弟從小到大都不需要擔心什麼生計問題。而且有着足夠多的力量支撐着他們去學習。這樣子一來,想不出人才那都不行啊。

至於那些個寒門子弟,從小到大,那想要個溫飽那都已經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了,更不要說是去讀書了。也正是因爲這樣子,根本就接觸不到知識,又怎麼能夠成才呢。

不過這不要緊,毫無疑問的。這寒門子弟的人數那絕對要比那世家子弟的人數要多出了無數倍,十個不行。那就百個,百個不行,那就千個,千個不行,那就萬個。大漢現在有着四千萬的百姓,無數的寒門子弟,從中誕生出來的人才,那絕對要比那些個人數稀少了的世家子弟多出了不少。

就劉堯現在手底下的人來說,那大半都是出自於寒門,而那些個世家子弟則是比較少了的。因此毫無疑問的,這不計身份貴賤,只憑真才實學了的科舉制更爲適合劉堯現在的處境。

而且無論是這察舉制,還是九品中正制,那都是被這歷史的軌跡給掩埋了。唯獨這科舉制,一直從隋朝沿用到了二十一世紀。不得不說這科舉制度那絕對是由着他的過人之處。對於選拔人才那確實是有着無與倫比的妙處。

雖然身爲從後世而來的人,而現在這科舉制演變成了的高考制度,已經有些是變了味了的,這種一考定終生了的制度,無疑有着他的弊端,會埋沒了不少真正的人才、對此也經歷過高考了的劉堯。對此那也是有所厭惡了的。

不過那也就是後世,對於現在的大漢來說,尤其是對於現在的劉堯來說,這科舉制度那無疑可以爲他帶來無數的寒門人才,爲其效力,是的他劉堯的實力越發強大起來。

“不錯!”劉堯點了點頭,絲毫沒有剽竊了的臉紅的說道“這正是我想出來了的。我欲廢除這察舉制,轉而使用這科舉制度。將這科舉制度氛圍文科舉以及武科舉。武科舉那就不用多說了,無非就是考驗兵法武力,從中擇優錄取。但是這文科舉,我欲將其分爲數個科目,儒學,天文,地理,農業,木匠,爲官之道,等等,只要是有一技之長了的方面,我們都可以設立一專門的考試,才從中選拔一些個人才,無論是什麼身份,寒門也好,世家也罷,只要是人才,我就敢用,爲我們幽並涼三州輸送新鮮的血液。你們覺得如何?”

劉堯雖然已經在文案上面寫的十分清楚了。但還是忍不住的將其心中的所想給仔仔細細的說了出來。

“主公,此法甚妙啊,若是我們好好的將這科舉辦好了,那麼絕對會有源源不斷的寒門人才投入我們的麾下啊。”那沮授滿心歡喜的叫道“而且此法恐怕也只有主公你能夠使用,其他人就算是想要用那也用不了啊。”

“哈哈哈!”聽了沮授的話,在做的衆人紛紛大笑了起來。

劉堯對此那也是會心一笑。他自然是知道目前這科舉制也只有他一個人可以使用,其他的無論是那袁紹還是曹操,又或者是那董卓,那全都是沒有辦法使用的。

畢竟說白了,劉堯這科舉制那完全是爲了寒門子弟着想的,對於那些個世家大族的危害那絕對是不言而喻了的。那曹操和袁紹兩人那全都是靠着世家在背後支持,在能夠有着如此的勢力了。若是真的用了這科舉制,恐怕不用劉堯動手,他手底下的那些個世家大族恐怕都會分崩離析。到時候他曹操和袁紹也就那麼廢了,不足爲慮。

至於那董卓,那就更不足爲慮了。那董卓手底下的人雖然世家大族並不多,而且他也十分的厭惡這些個世家,不過想要讓那董卓實行這科舉制,那也絕對是不可能的。

一來他一身罵名,就算是實行,那也沒有人肯去投奔他。二來他董卓現在一心籌備着軍事力量,哪有其他的時間去考慮這些個東西啊。

“主公,公與說得對。此事必定是要好好的準備一番纔是,而且最好能夠讓蔡大家,以及鄭師兩個人出來主持一番,有了他們兩個人的聲望,主公這科舉,就算是想不吸引人那也不行啊。”郭嘉站了出來,笑的像只狐狸一般的說道。有蔡邕和鄭玄兩個寶貝在手,又怎麼能夠不好好的利用一下呢。

“你呀!”劉堯無奈的搖了搖頭叫道。不過那臉上的笑容足以說明了他劉堯對於郭嘉的說法,那自然是認同不已了。

“現在的大漢還算是比較太平的,各路諸侯之間依舊是在各自儲備着力量,還沒有人敢率先動手。因此我打算將這第一次的科舉放在三個月後,到時候想必會有這無數的人前來我們幽州。至於這準備的事宜就有勞公與你多多費心了。至於財政上的事情,子仲會幫助你的。”劉堯隨意的說道。

“諾!”沮授和糜竺兩個人恭敬的說道。

隨即劉堯看向了一旁的幽州主簿陳琳,說道“子璋,這科舉制度的文書起草還是交給你了。到時候在命令研究院印刷多分,全都發放出去。”

“諾!”陳琳自信的說道。這樣子的事情他最是拿手不過了,小事一樁而已。當即文房四寶伺候,大筆一揮,刷刷刷的一份數百字的科舉制度的文案新鮮出爐了。

第243章 得指南針第241章 三院發展第535章 最終結果第183章 漁陽田豫第100章 墨家機關第269章 呂布動靜第338章 奶水不夠第306章 家賊難防第63章 郭嘉戲忠第141章 兵分四路第99章 墨家傳人第256章 虎父犬子第407章 大漢局勢第205章 甘願赴死第503章 幫兇孫策第333章 取名風波第84章 張寶突圍第208章 奇怪信件第404章 張飛吃蔫第151章 趙雲出戰第284章 身體有恙第468章 拿下潼關第91章 再見蔡琰第230章 劉堯疑惑第253章 衆人膽顫第573章 兗豫徐揚第443章 壺關危也第107章 來到長安第251章 震懾諸侯第540章 幫你報仇第434章 氣暈袁紹第435章 放你走了第419章 徐晃公明第213章 董卓動態第520章 甘寧興霸第73章 黃巾任務第385章 一塊璞玉第192章 定計烏丸第545章 大獲豐收第160章 火燒函谷第11章 黃田太史第175章 盟軍瓦解第231章 劉欣郭嘉第386章 打磨打磨第179章 烏丸攻城第410章 曹嵩之死第121章 裡應外合第261章 曹呂合作第351章 一番折磨第234章 新投石機第126章 離開洛陽第184章 田豫初計第493章 壽春袁術第434章 氣暈袁紹第521章 一個機會第518章 狼狽魏延第136章 木鳶出世第28章 敲詐烏丸第409章 府中趣事第139章 董卓入京第1章 重生劉堯其兩百六十八章張趙出擊第466章 詐取潼關第147章 汜水關破第375章 按兵不動第228章 隱瞞身份第26章 公孫狗賊第119章 計策已成第227章 糜竺到來第401章 以彼之道第190章 一個承諾第111章 羌族敗退第448章 兵分三路第250章 趕走李肅第207章 面見塌頓第185章 田豫血字第276章 全殲袁軍第220章 曹操打算第536章 如意算盤第214章 好壞消息第162章 張濟張繡第546章 攻打徐州第288章 喜憂參半第410章 曹嵩之死第426章 逮住許攸四百一十一章 董袁鮮卑第13章 牧守幽州第358章 曹操疑惑第540章 幫你報仇第271章 連下八郡第89章 萬年公主第483章 劉董相見第92章 欲辦書院第288章 喜憂參半第550章 塵埃落定第147章 汜水關破第466章 詐取潼關第42章 陌刀騎槍第47章 前往潁川第433章 陰你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