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突襲

攻下天井關後,教會大軍接下來要面對的便是上黨關。

而上黨關的守將高翔卻是鞠義過去的部署,高翔之所以坐到現在這個位子完全是鞠義一手提拔起來的。二人關係之親頗似師徒。

這樣的關係,高翔自然不會跟鞠義作對,在得知其轉投教會之後,想都沒想,主動出關請降。

教會大軍不費一兵一卒連得兩關。面對如此佳績,欒奕不由暗暗慶幸,昔日與鞠義立賭爲約實在是個正確的選擇,如若不然與鞠義大打出手,在天井關必有一場血戰,大戰結束後面還等着高翔,連戰兩場即便教會衛士各個悍勇,兼有兵器之利,亦是少不了一番傷亡。

哪像現在這般風調雨順、路路暢通!

與欒奕相對的,駐守在壺口關的高幹得知欒奕輕而易舉連得天井、上黨兩關,急得滿嘴冒皰,大罵鞠義是背信棄義小人的功夫,探馬來報:黑山賊張燕率衆傾巢而出攻向了晉陽。

作爲幷州的州治,而晉陽是高幹的老巢。聽聞後院起火高幹又是一陣着急。只得留心腹大將鮮于把守壺口關門戶,親提大軍回師救援。

話說這鮮于輔出身與戲志才頗爲相仿,少年時曾因誣陷獲罪,遂更雙字名,姓鮮名於輔,以示戴罪之身。被髮配到幷州之後,他尋機加入了官軍,在草原一線常年與胡人征戰,戰功卓著,乃是與鞠義齊名的幷州虎將,是高幹的左膀右臂。

只不過相較而言鞠義更似儒將、智將,而鮮于輔則是實打實的以武藝高強著稱,再加上他是由高幹一手提拔起來的,其忠誠度絕對值得信賴,不會像鞠義那般不戰而降。所以,把壺口關交到他手裡高幹最是放心。

壺口關,又名壺關,是大漢境內最古老的關隘之一,其歷史可追溯到東周時代,因山勢險峻形似壺口而得名。不過就欒奕看來壺口關的地勢更像是個“凹”字,關隘設在“凹”凹進去的位置,兩側的凸起是高山,山上佈滿箭樓可從像山下攻打關隘的敵軍發射箭雨。

此外,壺口關前乃是一條土坡,土坡的盡頭,高大的城牆上用網兜捆縛了許多滾木礌石等守城之物,一旦用鋼刀砍斷麻繩,網兜內的重物便會傾瀉而出,滾向衝殺而來的敵人。

欒奕一度覺得壺口關比虎牢關要難攻的多。虎牢強在牆高且厚,壺關則強在地勢險峻。兩側山峰上的箭樓使得教會軍中霹靂車無法將石彈拋到關牆上,關隘前的坡道配以滾木礌石會給正面攻擊造成巨大傷亡。

這樣的關防,連欒奕都爲之怵頭,強攻定然不行,智取……鮮于輔謹慎的很,不會輕易中計,爲今之計只能用巧。

教會大軍抵達壺口關當夜三更,四百全副武裝的特戰隊員身着黑甲在營前集合,在欒奕引領下共同禱告誓師之後,分別由赫拉克勒斯、王越統領,趁着夜色出營寨,徑直往壺口關東西兩側的山角潛去。

當夜夜色幽深,月色被烏雲籠罩伸手不見五指。負責把守山峰的鮮于輔軍守卒總覺得教會兵馬主攻的方向應在關隘,而不可能是懸崖峭壁林立的山峰,心生懈怠,加之教會特工隊員皆着黑色輕甲,且腳踩薄底快靴,不仔細看仔細聽根本發現不了。

特戰隊員不費吹灰之力在懸崖下集結,後又隨着赫拉克勒斯、王越手勢發令,二十多名善於攀爬者抓着懸崖上的凸起向三十多丈高的崖頂爬去。

壺關外的懸崖很是陡峭。除此之外,爲了防止教會打兩側山峰的主意,帶兵小心謹慎的鮮于輔還特意在懸崖緊要位置塗滿油漬,又進一步加大了攀爬的難度。負責登巖的特戰隊員好幾次險些墜落崖低,幸得他們平日裡訓練過硬,這才幾次三番化險爲夷。

此時的他們纔算真正理解平日赫拉克勒斯、王越爲什麼那樣刻苦訓練自己,也終於明白兩位主將爲什麼對待他們那樣嚴苛。他們懂得了教主那句“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要義。如果沒有飽嘗那些苦難,只怕此時的自己已經成爲了懸崖下的孤魂野鬼,自己死還則罷了,發出的響動還會驚醒崖上的敵人,引來一片箭雨害死自己的袍澤。

不過……他們雖然克服了死亡的威脅,但是爬行的速度卻因懸崖太過陡峭,且佈滿油漬變得異常困難,速度比預計的要慢了許多。照這個速度爬下去,及至崖頂估計天都亮了。

失去了夜色的保護,暗襲必以失敗告終。

思及此處,無論在崖上攀爬的特戰隊員,還是在崖下等候的成員,無不焦急萬分。

作爲教會軍中特戰隊員所拿的軍餉是普通衛士的五倍,乃是全軍上下軍餉最高的兵種,且飲食配比明顯強於他人。在過去的日子裡,有不少軍中將領對此存在質疑,不止一次向欒奕建言特戰隊軍資消耗太大,不妨裁撤之,如此一來可募養五倍的衛士,更加划算。

對於這樣的建議,欒奕直接回絕。

還有軍中士卒對特戰隊高標準的很是羨慕,懷着純淨之心讚歎,“特戰隊用不着打仗,還拿這麼多軍餉,真是有福氣啊!”

可是這樣誇讚的話聽到特戰隊員耳朵很不舒服。是啊!教主如此看重自己,而自己呢!在過去的戰事中,教會大軍屢戰屢勝,根本沒有派他們出戰的機會,只能一等再等,成爲混飯吃的代言詞。

特戰隊員們幾次三番找赫拉克勒斯、王越請戰,赫拉克勒斯、王越又數次將隊員們渴戰的情況報知了欒奕。欒奕總是哈哈一笑,抽時間到特戰營來,給隊員們疏導心結,談什麼“好鋼用在刀刃上”“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聽了這些話,赫拉克勒斯、王越和特戰隊員焦躁的心才平復下來。

“好鋼用在刀刃上”,現在正是用鋼之時……

所以,從攀上壺口關外山崖開始,特戰隊員便憋着一口氣,想要證明自己,證明自己纔是教會軍中最強大的精銳,是比**還要強大的人間兵器。

帶着這樣的信念,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加快了攀巖的速度,在一輪輪與死亡和驚險的搏鬥中,第一名攀巖手竟奇蹟般趕在黎明前半個時辰抵達山頂邊緣。他腳踩崖邊一塊凸起,先將左手搭上山峰平臺,右手則從後腰取出一支類似潛艇潛望鏡的事物,藉助曲棱鏡的折射原理開始窺探山崖上守卒巡視情況。

黑夜裡的火把彷彿指路的明燈將山頂守衛的位置暴露的一覽無餘,細細數來只有十多人,分佈很是稀疏。其餘兵丁要麼在篝火邊聚衆聊天,要麼在敞篷裡呵呵大睡。正印證了守衛沒有防備的猜測。

眼見五步之外一名守衛向自己這邊看來,攀巖特戰隊員嚇了一跳,轉念一想才記起手裡拿着觀察器具,對面根本發現不了自己,隨即自嘲一笑。

一動不動目視守衛轉身,這名特戰隊員知道機會來了。迅速將潛望鏡收回後腰,兩腿一蹬,雙手撐地悄無聲息的翻上崖頂,迅速摘下背後的短弩,一弩射出正中守衛後頸,前頸入後頸出,守衛連慘叫都沒來得及發出便兩眼一黑栽倒在地。

於此同時,其餘攀巖隊員相繼爬上山頂,或用暗器,或用擒拿格鬥之術……用盡殺人於無形之法。頃刻之間無聲無息將山頭守衛全部撂倒。

在假作蟬鳴互表安全之後,一齊在崖邊集合,將困在肩頭的繩梯拋落崖底。

其餘特戰隊員相繼借繩梯爬上懸崖,他們也正是在這個才發現險峻的懸崖上竟塗抹着油泥,遂既清楚自家隊友攀爬山岩時克服了怎樣的困難。

懷着敬畏之心,二百特戰隊員先後爬到山頂,赫拉克勒斯拔出身後巨斧,王越抽出寶劍,在灰暗的月光照耀下,弓着腰靠向鮮于輔軍山中營帳。

可憐那些守卒哪裡想到陡峭的懸崖還能爬上人來,在篝火邊談天的守卒聊得正歡,卻見正對面袍澤身後冒出個黑影,起初還道是人的影子,細細在看人影瞳瞳,更像鬼影。那守卒嚇了一跳,眼睛瞪的溜圓,愣是驚得說不出話來,再細瞧去,哪裡是鬼,分明是個衣着黑甲的敵人。剛想出言提醒,便見一道寒光探向袍澤的喉結,“噌”鮮血濺的他滿臉都是,有他的也有袍澤的。在死去的最後一刻,他發現對面袍澤的臉上與他一樣寫滿震驚,接着人生的最後一絲目光回頭望去,身後同樣竟立着一名黑衣甲士。

黑衣甲士拋下他的屍體,又悄無聲息的移向另一團篝火,而蹲坐在那團篝火旁的袍澤卻依舊自顧自的聊着,時不時還發出一陣笑聲。絲毫不清楚死神即將在他身邊降臨。

殺戮,殘酷的殺戮。

駐守兩側山崖的八百鮮于輔軍守卒在短短半個多時辰內幾乎全部陣亡,至少少數的幾個人僥倖逃出昇天,沿着壺口關內側的山路躥下了山,將山崗失守之事報給了鮮于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