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提到吳懿,提到吳懿的妹妹吳莧,就是嫁給劉備的吳夫人。
當時,孫夫人孫尚香出走,劉備又“孤處”了,衆臣都主張讓他娶吳懿寡居的妹妹吳莧,劉備考慮再三,娶了吳夫人,後來,又立其爲皇后。
問題來了:劉備爲何“拋棄”孫尚香,迎娶吳懿之妹?
孫尚香是劉備明媒正娶的正妻,雖是老夫少妻,也度過了一段卿卿我我的美好生活,是當時世人眼中的郎才女貌。
然而,不到三年,劉備應劉璋之邀防備張魯,遠赴益州,將新婚燕爾的“嬌妻”孫尚香一個人扔在了荊州。
後孫權採納周瑜之計,以吳國太病危爲藉口,將孫尚香騙回江東。
劉備離開荊州後,對孫尚香不聞不問,後來也沒將其接回。
公元219年,劉備得到漢中王之後,迎娶吳懿之妹爲妻,而此女的前夫正是劉焉之子劉瑁(mào)。這造成的既定事實爲:劉備將“嬌妻”孫尚香拋棄,反而迎娶了“嫂嫂”吳氏,這是爲什麼呢?依據演義分析,有下列三個原因:
首先,劉備與孫尚香是政治婚姻,並不是自由戀愛結婚的。劉備與孫尚香的大媒人正是周瑜,他的妙計本想奪回荊州,順便誅殺劉備,沒想到將孫權之妹也賠了進去,被諸葛亮取笑爲“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孫尚香被東吳騙回,幾乎不可能回來。東吳和劉備集團在共同的敵人曹操面前,結爲聯盟,一同度過的最艱難時期。
之後,因分贓不均,即荊州的歸屬問題,孫、劉雙方摩擦越來越大。
劉備和孫尚香的婚姻帶的政治色彩太嚴重了,在利益面前,一切都得讓步。他倆的婚姻因政治而合,又因政治而散。孫權多次索要荊州無果後,便萌生了武力奪回的構想。他的母親吳國太不同意,怕自己的寶貝女兒受到傷害。
孫權和周瑜這才設計,以吳國太病危爲由,將孫尚香騙回江東。於是孫尚香急忙抱起阿斗便走,中途阿斗被趙雲搶回,孫尚香隻身回東吳去了,演義中是這樣記載的:
夫人見說國太病危,灑淚動聞問。周善拜訴曰,“國太好生病重,旦夕只是思念夫人。倘去的遲了,恐不能相見,就叫夫人帶阿斗去見一面。”
其次,孫權和劉備鬧翻了,孫尚香面對一方是自己的哥哥,一方是自己的丈夫,她該幫誰呢?這個難題在世界上也是無解的。這就和女生問:“如果我和你媽同時掉進河裡,你先救誰”是一個級別的世界性難題。
面對世界難題,孫尚香左右爲難,只能逃避,再逃避。因此,當孫尚香知道自己被騙回來之後,十分震怒,也無可奈何,知曉自己的兄長孫權是不會放自己回到荊州的,自己也有負於劉備。
這並不是劉備主動拋棄孫尚香,而是被動的,孫尚香被騙回去,無法再次回到劉備身邊。
夷陵之戰,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僅百餘人敗歸白帝城。東吳傳言劉備葬身於火海之中,孫尚香駕車來到江邊,向西望去,大哭一場,投江而亡。
演義中是這樣記載的:
“時孫夫人在吳聞猇(xiāo)亭兵敗,訛傳先主死於軍中,遂驅車至江邊,望西遙哭,投江而死。”
最後,劉備爲了取得益州本土勢力的支持,冒天下之大不韙娶了“嫂嫂”吳氏,對“嬌妻”孫尚香不聞不問。
同樣,劉備娶吳懿之妹,也是政治婚姻,他是爲了獲取以吳懿爲代表的益州本土勢力的支持。
劉備剛剛平定益州,根基不穩,想要快速獲取當地勢力的支持,只能通過聯姻的方法。
而吳懿久在劉璋手下當差,在益州官場之中,威望甚高。他的妹妹早年有給其算命,有大富大貴的命,正好沒有丈夫,是最合適的人選。因此,法正給劉備和吳氏做媒,劉備剛開始還不好意思。說吳莧畢竟嫁過劉瑁。
法正列舉了晉文公娶懷嬴的典故。晉文公重耳爲了取得秦國的資助,娶了自己的侄媳婦懷嬴爲妻,最終成爲了晉國的國君。吳懿之妹的前夫,是劉焉之子劉瑁不假,和劉備只是同爲“劉姓而已”,不知道出了多少個“五服”了。
劉備並不是主動將“嬌妻”孫尚香拋棄的,正是種種原因,如政治聯姻、年齡差距太大、東吳詭計等原因。而劉備迎娶“嫂嫂”吳氏,是爲了更好地統治益州,爲了實現自己的宏圖霸業。這兩者並不矛盾。
可是,無論什麼原因,劉備離開荊州時,沒有帶上孫尚香,這是鐵定的事實,誰也無法辯解。在古代,男尊女卑,像劉備這樣有大志向的梟雄,無論是娶孫尚香,還是吳懿之妹,都是服從於政治的。
…… ……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二十四日,劉備在永安宮去世,時年六十三歲。五月,劉備太子劉禪在成都即位,改年號爲建興,尊奉嫡母皇后吳氏爲皇太后,吳氏所居宮室稱爲長樂宮。
建興十二年(234年)正月,劉琰的妻子胡氏進宮去向吳太后祝賀新春,吳太后特命留下胡氏,過了整整一個月胡氏纔出宮回家。
胡氏長得很美麗,劉琰認爲她和劉禪私通,痛毆胡氏後休棄出門。胡氏向執法部門控告劉琰,此後劉琰被判處有罪死刑棄屍街頭。
自此大臣妻子母親入朝慶賀的儀式就不再實行了 。
延熙八年(245年)八月,皇太后吳氏去世,諡號穆皇后 ,葬入劉備的惠陵。
231 到死不堪於生父
有個人要說,因爲他是大名鼎鼎諸葛亮的兒子,他叫諸葛瞻;說他,還因爲他的妻子也是大名鼎鼎:張飛女兒的女兒。
有點兒繞口,是不是?
那沒辦法,就是那麼回事,繞口也得這麼說。
張飛女兒的女兒叫劉樟。
姓劉?她爸是劉禪,她不姓劉,姓什麼?
孩子生下來,劉禪說,“取個什麼名好呢?”
張氏說,“我來取。”
三國時期,都是父親給新生孩取名,哪有母親給取的?但,她是張飛的女兒,性格隨她爸,快人快語,出馬一條槍,這是誰都知道的,劉禪當然也知道,平常都讓她三分,更何況是剛剛生出孩子?
劉禪笑了,說,“你取什麼名字?”
張氏轉了兩轉水亮亮的大眼睛,說,“就叫‘劉張’!”
——小娘子有現代意識,她是想把他們“張”姓也放到孩子的名裡邊,她也忒超前了吧?夢裡穿越到現今?
劉禪知道她說的是哪個“zhang”,又不好直接反對,於是,打了一個馬虎眼,說,“好,‘樟’,我說怎麼滿室的香氣!”
“滿室的香氣?”張氏狐疑,問劉禪說,“哪個zhang?”
劉禪用指尖兒在手心裡寫出一個“樟”字,說,“就是這個‘樟’唄,還能有哪個zhang?”
張氏撒嬌,剛“嗯”了一聲,劉禪就直起身子,對外邊說,“來呀,把孩子的名字記下去。”
門外馬上有人應,走進了一個宦官。
劉禪對那個宦官說出了孩子的名字,並且把“樟”字拆開,對宦官說了。宦官在一個熟紅的竹板上記下了孩子的名字,就叫“劉樟”。
就是這個劉樟,在十五歲那年,嫁給了十七歲的諸葛瞻。
…… ……
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字思遠,丞相諸葛亮之子。諸葛亮46歲那年他出生的。母親是黃月英。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出兵武功縣。其間,寫信給哥哥諸葛謹,稱“諸葛瞻如今已經八歲,十分聰明可愛。只是怕他過早成熟,將來成不了大器”。
又在臨終前作《誡子書》與諸葛瞻。諸葛亮病死,諸葛瞻襲爵武鄉侯。
延熙六年(243年),諸葛瞻十七歲,娶蜀漢公主劉樟爲妻,授爲騎都尉。
劉樟表面上挺文靜,甚至有些靦腆,但是骨子裡,卻像她媽,或者說像她外公張飛:爭強好勝,不甘人下的那種女人。她對丈夫諸葛瞻說,“你世襲了你父親的爵位,能不能襲來你父親的權位?”
他父親諸葛亮的權位,可是不得了,別說當今皇上劉禪,就是老皇上劉備也聽任他七分!
諸葛瞻看了看媳婦,說,“努力唄,那咋整。”
…… ……
延熙七年(244年),諸葛瞻擔任羽林中郎將,先後擔任射聲校尉、侍中。
因爲蜀漢人士都懷念諸葛亮,加上諸葛瞻精通書法繪畫,記憶力強,所以大家都很喜歡諸葛瞻才思敏捷。
每當朝廷頒佈一項好的政令,儘管不是諸葛瞻建議倡導。百姓們都會互相轉告說,“這是諸葛武鄉侯所提倡的”。
因而諸葛瞻的美名受到過分渲染,有些名過其實。
延熙十六年(253年),吳國太傅諸葛恪因爲在東興之戰打敗魏國軍隊,於是打算大舉用兵,當時諸葛瞻官至侍中。
張嶷(nì)寫信給諸葛瞻,提醒諸葛恪大肆用兵,可能招致惡果。果然,諸葛恪在同年大敗而回,被孫峻殺害。
延熙七年至景耀三年(244年-260年),諸葛瞻累遷至尚書僕射,加官軍師將軍。官位到達他父親諸葛亮了。
景耀四年(261年),諸葛瞻擔任代理都護並任衛將軍,與輔國大將軍董厥共同執掌尚書檯政務,統領國事。
但當時宦官黃皓弄權,朝中大臣都遷就庇護他,沒有人出來糾正這一弊端。
…… ……
263年冬天,魏國徵西將軍鄧艾奇襲陰平(今甘肅文縣),自景谷道攻入,諸葛瞻帶領尚書張遵(張飛之孫)、尚書郎黃崇(黃權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督率軍隊前往抵抗,到達涪縣後盤桓不前。
尚書郎黃崇多次勸他迅速搶佔險要地勢,不讓敵人進入平原,諸葛瞻猶豫不決,沒有采納他的意見,黃崇因爲諸葛瞻的失策而痛哭。
鄧艾長驅直入,蜀軍前鋒被打敗,諸葛瞻退守綿竹,鄧艾遣使送信誘降諸葛瞻,“你如果願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爲琅邪王。”
諸葛瞻大怒,斬殺鄧艾使者,率軍出戰。
戰前,諸葛瞻悲憤地說道,“我於內不能除去黃皓,於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不能守護國土,我有三罪,還有什麼面目回去呢?!”
於是堅守陣地準備決戰。
諸葛瞻在綿竹擺好陣勢等待鄧艾,鄧艾派遣其子鄧忠從右包抄,又派遣師纂從左包抄,結果兩人都被諸葛瞻打敗退回,報告說,“敵人難以擊破!”
鄧艾大怒說,“生死存亡,在此一舉,有什麼不可以的!”
要將兩人斬首,於是兩人再次出戰,擊敗漢軍,諸葛瞻、張遵等人戰死。
諸葛瞻之子諸葛尚聽說軍敗後,嘆息說,“我們父子受了國家那麼多的恩惠,而沒有提早斬除黃皓,以致慘敗,還有什麼面目活下去呢?!”
於是衝入陣內戰死。
永和三年(347年),史官常璩(qú《華陽國志》的作者)向西蜀長老考證,聽說陳壽曾經在諸葛瞻手下任職時受辱,所以,蜀國敗亡應歸惡於《三國志》中的“宦人黃皓竊弄機柄”。而陳壽在歸惡於黃皓的同時,也歸惡於諸葛瞻的“無能匡矯”。
無論如何,諸葛瞻到死也沒有實現他媳婦的願望,就是達到他父親諸葛亮的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