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黃月英當時沒成年,還有一證。
迎娶黃月英的時候,是在諸葛亮隱居隆中期間。叔叔催婚嘛,能不快些解決問題嗎?
至於諸葛亮到底是哪一年結的婚,迄今爲止尚無權威史料記載,只能根據史料中的隻言片語,約略說是在諸葛亮二十歲(公元200年)的時候。
諸葛亮是哪年生的兒子?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娶了黃氏以後遲遲沒有生兒子。
到了建安九年(公元204年),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生下了兒子諸葛喬,於是諸葛亮將諸葛喬過繼了過來。
後來到了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終於生下了自己的兒子諸葛亮瞻。
27年,結婚後的27年,纔有了自己的孩子,爲麼?
一是,名爲迎娶了黃月英,實際上,諸葛亮看黃月英年齡小,阿彌陀佛,慈悲爲懷,不肯摧殘幼苗,所以,婚而未同房。
二是,不久就隨劉備而去,隨他東征西討,沒有在家住過,那麼,即使是黃月英成年了,諸葛亮不在身邊,孩子從哪裡來?
諸葛亮和黃月英兩人的生理上都沒有問題——最後還是把自己的兒子生出來了,那爲什麼27年後,在諸葛亮沒幾年就死的時候,纔有了自己的兒子?不是上邊分析的原因,你給我說出來,是因爲什麼?
說,說不出來了吧?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新銳青年,他的婚事,當然不能落入窠臼,整那些老俗套。但是,也不能是黃承彥把女兒送過來的。合理的推斷是,諸葛亮穿越到當代,親自前往沔陽黃府去相親。
對諸葛亮的到來,黃承彥是作了充分準備的。老早就吩咐家人:“只要諸葛相公一到,不用通報,請其徑行登堂入室。”
這是一項特殊的禮遇,諸葛亮興沖沖地昂首而入。
不料,堂屋兩廊間突然竄出兩條猛犬,直往客人身上撲來。
裡廂聞聲而出的丫環連忙朝兩隻猛犬的頭上拍了一下,霎時兩頭猛犬就停止了撲躍之勢,再把它們的耳朵擰一下,兩隻兇猛的獵犬竟然乖乖地退到廊下蹲了下來,仔細一看,原來兩隻猛犬都是木頭制的機械狗,諸葛亮不禁啞然失笑。
黃承彥迎了出來,諸葛亮盛讚兩隻木犬製作精巧,瞞過他的眼睛。黃承彥哈哈大笑,說:“木犬是小英英沒事時,鬧着玩兒做的,不想真嚇了你一跳,真是抱歉得很啊!”
諸葛亮進了屋子裡,遊目回顧,見壁上一幅《曹大家宮苑授讀圖》,黃承彥立即解釋:“這畫是小女信筆塗鴉,不值行家一笑。”
我在網上查,還真有這麼一副畫。至於是不是黃月英畫的,一般不能是——還沒有聽說黃月英留下什麼詩詞畫作。
不過,“曹大家”實有其人,她是班昭(約49—約120),東漢史學家,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人。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早寡,屢受召入宮,爲皇后及諸貴人教師,號曰“大家”。
家,通“姑”。也就是“曹大姑”的意思。因爲她的丈夫曹世叔的緣故,她從夫姓,被稱爲曹大家。著有《東征賦》、《女誡》(七篇)等文。
有點兒扯遠了,再扯回來——話說黃承彥說壁上的一幅畫是“小女信筆塗鴉”,然後又指着窗外如錦繁花說:“這些花花草草都是小女一手栽培、灌溉、剪枝、護理。”
注意,黃月英還會園藝,而且是“一手栽培、灌溉、剪枝、護理”。
大家都知道,園藝工作是必在戶外的,黃承彥特別強調黃月英的園藝造詣,無外解釋說,我閨女爲麼黑,就是她鼓搗這些花花草草的,鼓搗的,太陽曬的(這樣說來,黃月英是真有點兒黑)。
由木犬、繪畫、花草,黃承彥已經把自家的閨女塑造完成了,諸葛亮未見其人,就已經繪出了一幅輪廓鮮明的肖像畫,他知道這就是他追求的目標。
於是,諸葛亮一拍巴掌,一跺腳,說,“就這麼定了!就是英英了!”
在他們成婚之時,黃月英向新郎官提出來,迎娶自己,不需坐轎,不需騎馬,不需乘船,還必須把自己載回家去。
諸葛亮苦苦不得其解,終於在他們家的木製品上,發現了關竅,於是,他製作出木牛流馬,作爲了交通工具,載着新媳婦,進了洞房。
關於木牛流馬的發明,還有一說:據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記載:“汝南人相傳,諸葛亮居隆中時,友人畢至,有喜食米者,有喜食麪者。頃之,飯、面俱備,客怪其速,潛往廚間窺之,見數木人椿米,一木驢運磨如飛,孔明遂拜其妻,求傳是術,後變其製爲木牛流馬。”
——這一段好懂:說是汝南人相傳,諸葛亮在隆中的時候,他的朋友都來了,這些人裡,有喜歡吃米飯的,有喜歡吃麪食的,喜好不一樣。(黃月英說,這好辦,你們等着就是了。)說完,不一會兒,米飯和麪食都做好了。
朋友們都稱奇,(說,米還是稻子,面還是麥子,怎麼這麼快就椿成米,磨成面了?)哥幾個偷偷到廚間裡一看,只見有好幾個木頭人在椿米,有一個木驢拉着磨行走如飛,(這米和麪才能這麼快被加工出來!)諸葛亮也不知道會是這樣,就拜求黃月英,把木人和木驢的製作方法,告訴自己,後來就製出了木牛流馬。
總之,木牛流馬的製作,不可能是在運軍糧的時候,遇到了困難,諸葛亮說,莫慌,吾有辦法。轉身就製出了木牛流馬。一定是以前就製作過的,而核心的發明人,知識產權的所有者,一般是他的妻子黃月英。
其實,諸葛亮的許多發明都和他妻子有關。
“連弩”這種新式武器,出敵致勝,魏國大將張郃就死在這種武器之下,實際上這些都是他媳婦教的。此外,諸葛亮深入南中,七擒孟獲,爲避瘴氣而發明的“諸葛行軍散”,“臥龍丹”也是他媳婦教給他的。
還有,不論在電視劇中還是在書裡,我們經常發現諸葛亮不管是春夏秋冬,他有這麼一個習慣,總是拿着把扇子,從不離手。
據說這把扇子是他妻子送給他的,是爲了提醒他作爲大丈夫要沉得住氣,不要輕易發怒,要用扇子來遮擋自己的表情,這樣就無法讓人看出你的表情變化。
關於這把鵝毛扇,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黃月英把師傅送給她的天書裡關於戰計和治國安邦的方略,都被黃月英像考試打小抄一樣,用蠅眼小楷寫在鵝毛翎上,緊急時刻,諸葛亮好能看上幾眼。這就是諸葛亮手不離那把鵝毛扇的原因。
有細心者說,諸葛亮手拿的那把扇子,有正反面,他從來拿不錯。沒有什麼秘密,他何必如此?肯定是一面有字,另一面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