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德高望重年長的鄉老,讓早就聚攏在外面的孩子個個重新洗了頭臉,整理好衣服鞋襪,分成幾排肅穆站好,等待拜師禮開始,孩子們個個雖然衣着依舊破爛,但還是儘量的收拾的整齊乾淨,連帶着跟隨身後的父母也如此,怕是連過年也沒有這麼隆重的穿戴了。
反正是儘可能的隆而重之,看了讓呂鵬大爲腹誹,至於嗎?不就是收幾個學生嗎?我不過是準備客串一下鄉村教師,還是民辦的那種,看這個架勢卻是比那個祭祖大典還要鄭重。
其實呂鵬倒是忘記自己是在封建社會,這個時候貧窮百姓家的孩子是去不起,也不許進學館唸書的,能讀得起書的都是大戶人家的專利,而那些所謂夫子也是各個眼高於頂的夫子,輕易是不收貧寒之家子弟學生。即便是夫子再是不堪,收個學生的儀式卻也是隆而重之,繁瑣異常。而一個村子要是有一個庶民孩子能唸書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跟連着孩子的父母都在十里八村風光無限這怎麼不讓人隆而重之?
儀式開始,孩子們依次長幼魚貫而入分列大廳左右,低眉順眼的一直排到門外多遠。而後由一個年紀最大都沒了牙齒的的老人,站在門口,漲紅着臉聲嘶力竭的大聲宣佈拜師禮起。
於是孩子們先向孔夫子的牌位三拜,然後到呂鵬跟前再三拜,口稱恩師,然後執弟子禮恭恭敬敬敬上一杯茶水,等呂世喝完茶再嘉勉幾句,再三拜,然後走到自己學科的師傅人面前,再走這一套程序之後,算是禮成。
然後他們的父母再上前來見禮,並送上謝師的束脩,在一再感恩的話語裡退下。
孩子總有二百,家屬幾近三百,如此莊重的走着雖然繁複但卻虔誠的禮儀,根據地裡的人大多一貧如洗,但還是竭盡所能的給包括呂鵬在內十幾個師傅帶來這樣那樣的東西,雖然呂鵬一再推脫,請大家都拿回去,但鄉民淳樸,卻死活不肯,到完事時,大廳裡都快堆成小山了。
就在這莊重中,禮儀完成,呂鵬宣佈根據地技校成立,並且親自寫了一個校規:“有教無類”等時機成熟,將徹底的向所有適齡兒童敞開校門。
這一承諾,就如一點燈火,燒燬了千年教育的黑幕,讓大漢天地露出一線曙光,讓文明的輝煌提前在大漢展開。
學校的建立,讓野人谷根據地轟動了一把,而最轟動的是吳濤公佈的土地政策。
中國的百姓對土地的渴求,讀到了一種變態的狀態,土地就是百姓們的根,只要擁有了土地,即便生活再艱苦,對於百姓們來說,都是可以容忍的。中國的百姓對於耕作,簡直就進入了一種癡迷狀態,無論你將它放到哪裡,他都會在哪個地方,哪個最惡劣的地方,給你種出莊稼來,這是千百年來融入到骨子裡的東西。
呂鵬的土地政策,雖然只是承包給百姓,但是這裡有一條讓百姓最心裡有底的便是終身承包制,這也就是等於變相的自己擁有了終身的土地,這怎麼不讓所有的百姓歡呼雀躍?尤其,對百姓來說,那可以讓人接受的地租之外,再也沒有任何其他附加條件,更讓百姓對呂鵬感恩戴德。
但官府的人將一塊塊寫着,這塊土地,主人名字的木板釘在田頭的時候,引起無數人的哭泣,有許多人半夜裡睡不着覺,還要爬起來,跑到自己的田頭,看一看這是不是真實的存在,自己是不是在做夢?或者乾脆就有人摟着田頭的木板睡覺,似乎生怕這個土地跑了一樣。
而緊接着,吳濤正式宣佈,分營爲村,號召大家向山谷的深處遷徙,並且公佈了開墾新土地的政策,這更加讓百姓們歡呼雀躍。
現在官府組織了打虎隊,每天那些兄弟獵戶擡回來的老虎,野狼,大家都是親眼看到的,向山谷深處進發,安全性已經大大的提高。
不過大家這時候猶豫的,到底是要平原還是要山地,平原土地肥沃,但是,官府可說了,山地是按照平原一倍乃至五倍面積數目分給的,這的確讓人感覺到兩難,
李二家,現在就爲這件事情,家裡出現了分歧。
按照李二的意思,當然去谷裡的平原,不但開墾起來省力,而且離着河也近,只要多出力氣下功夫,明年秋天一定是個好收成。
結果李二的老爹卻堅決的不同意,爲此,爺兩個很是爭吵了一番。
老爹的算盤是,只要,到山邊去,安家落戶,土地面積就是平原的五倍,如果按照,主公的說法,建設成梯田,那也都是好的,你家平白的就多出了,五倍的土地,還有一點,背靠大山,正所謂靠山吃山,看那山上,不但有許多獵物,更有核桃榛子,等等野果,大家勤快點,每年也算一個額外的貼補。
即便是天下大旱,顆粒無收,只要依靠着山,怎麼也餓不死,一家老小。
這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理由,大家已經被餓怕了,大山的產出是豐厚的,絕對不會餓死人的,於是,李二同意了老爹的決定,收拾了簡單的行李傢什,隨着剛剛推選出來的里正,開始向新的家園開進。
《大明督師》不錯的官鬥文,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