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自從佔據了吳郡和丹陽之後,在巨大的危機下面,爆發出了從來沒有的氣勢,他們精誠團結再不內鬥,和當地的土著展開了對土地的爭奪,400萬北方的漢人,發揮了他骨子裡的強悍,打的地方土著抱頭鼠竄,最終不得不和曹魏聯合,承認曹魏在當地的統治。
有了當地世家大族的認同,曹魏集團也勵精圖治,開始在江南地區進行深入的改革。
首先就是南方這巨大的商業氛圍,也是當初曹魏南遷所看重的,他們立刻和南方的世家大族合作,巨大資金投入到資本運作裡去,參與到南方對海外貿易活動中去,於是乎,就在這戰亂紛爭的年代,竟然出現了一個怪現象。
原有的大漢疆域裡殺得是如火如荼,但是對外的貿易,卻出現了一種畸形的發展,不但沒有因爲戰亂萎縮,反倒有了長足的進步,每日裡出海的海船那是真的接天連日,而進港的船隻,更是鋪滿了海面。
這樣一來,由於對外打開了窗口通道,原先呂鵬對曹魏的經濟封鎖也就徹底的被打破了,外面的鋼鐵等等原料源源不斷的運進來,開始重新武裝曹魏的軍隊,讓他們的戰鬥力不斷恢復攀升。
商業的發達,讓曹魏獲得了海量的資金,同時也因爲貿易的發達,讓江南的出產走向世界,打開了市場,在給曹魏帶來巨大的資金流量的同時,也拉動了內地的經濟,以時間長爲所轄地區,竟然出現了一種病態的繁榮。
有了這海外金銀的流入,曹魏就開始在自己的轄區內,去鋼幣而代之以金銀流通。
說句實話,呂鵬的鋼幣其實是一種投機取巧的辦法,是在幽州強大的經濟後盾的情況下才推行開來的,百姓們依舊在內心裡認同的依舊是金銀,尤其在曹魏沒有創新,還不會學習的思想指導下,他們也將金瑩鑄造成爲金幣銀幣,這樣就杜絕了金銀在流通領域裡的成色問題,結果不過是轉眼之間,金銀幣就在江南大行其道,這又解除了呂鵬鑄幣權對曹魏的束縛。
然後在土地方面,他們在承認江南士族對土地的佔有之外,開始利用中原的先進生產技術,進行荒地開墾,轉眼間,原先一片又一片沼澤叢林,被開發出來,曹魏正好利用這個優勢,對土地實行了區別對待方式。
對待原有的土著擁有的土地,他們給予承認,對世族們依舊實行原先的辦法,那就是不向他們徵收土地的賦稅和徭役,但他們卻向當地士紳豪門徵收一畝百斤的捐,這樣既保證了世家大族的顏面,也讓外人看着,這些世家大族是支持曹魏的,雙方都保住了顏面,但其實曹魏也得到了想要得到的財富。
而對漢人新開發出來的土地,就徹底的實行了封賞制度和公有制度齊頭並進的辦法。
對北方過來的世家大族,用連片的荒地,償還原先他們在中原地區所用於土地的數目,這樣的補償,也是原先承諾的,世家大族也就非常歡喜,不過還是按照規矩,他們雖然不交賦稅徭役,但必須交捐。
而其他的土地,就按照呂鵬承包的辦法,發包給那些開墾土地的主人,這樣讓原先在中原根本就沒有土地的農民,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如此一來,百姓們不但沒有因爲被強迫搬遷,而對於曹魏產生怨恨,反倒對他們感恩戴德。
而最狠的是,曹丕下令,向更南方的百越發動進攻,他告訴自己,手下的百姓將士,自己沒有軍餉給他們,但是卻答應他們,凡有從百樂搶過來的土地,都用發包的形式終身承包給那些將士以及他們的後代,至於數目多少?根本沒有限制,按照軍功等級制度,你就可了勁兒的搶吧。
百越在孫權的時候,就已經被孫權打的臣服而元氣大傷。結果這種臣服其實就是暫時性的,根本就不服東吳管制,但這一次換了統治階級,那就是兇狠的中原人。
中國幾次征服百越,但都以失敗告終,最終不得不實行懷柔。
究其原因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原王朝對百越的征服,派去的都是北方人的大軍,雖然戰鬥力強悍,但是可惜,一個水土不服就讓人損失慘重。
而中原王朝,對百越的征服,在百越抵擋不住的時候就投降,但是等中原的大軍撤退之後,他們又可以自立爲王,是降而復判,判而復降,最終讓中原朝廷拿他沒有辦法,只能採取睜眼閉眼,放任自流。
但這一次卻與往日不同,曹魏準備將百樂作爲自己的根據地,作爲自己真正的家。
於是,曹丕聽取司馬懿的建議,將江南兵和北方兵合編,利用北方兵的戰鬥力,利用南方兵熟悉南方戰鬥方式,適應南方環境氣候的特點,整編出大軍十萬,由曹洪和于禁分帥,兵分兩路對百越展開了征服。
他們是佔領一地,曹丕就派人接手一地,然後將漢人向南遷徙一批,開發建設一地,如此層層疊疊推進,強行南北雜居,如此,便將原先的百越之地佔據在了自己的手中。將當時算作是無主之地給徹底的佔據了。
經過上下同心,拼死掙扎之後,曹魏雖然地區狹小,然而上升潛力是最大,整個國力蒸蒸日上,又有了爭霸天下的底氣,最少暫時自保是沒有問題的。
這時候孫權的使臣趕到了,請求兩家合兵。
這其實不用爭論,兩家聯合是勢在必行,大家抱團取暖,先抵擋住外部的侵略纔是正經,至於未來兩家在大打出手,那是後話,先過了眼前再說,所以,曹丕立刻放下雙方的恩怨,不再蠶食東吳的土地,江南和江北的司馬懿一起,掐斷長江,和孫淼的水師在長江口展開了大戰。
在這一點上,三國最早的驗證了,在國與國之間沒有永久的友誼,只有永久的利益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