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朝堂上的較量(3)

何太后冷笑道:“李肅違抗聖命,董卿以爲哀家就這麼輕饒了他?倘若日後有人爭相效仿,哀家之命還能走出皇宮?”

董卓的語氣也變得不一樣了,他盯着何太后問道:“那並不知太后要如何處置才能滿意?總不能真殺了他吧?那樣只怕臣也難以控制麾下兵將們因心中不滿而發生兵變了!”

這幾乎是明目張膽的威脅,朝堂上的空氣似乎都凝固了,朝臣們似乎感覺到氣溫都下降了好幾度。

劉成這時站出來盯着董卓道:“董大人,說話之前請你想清楚了再說,不要以爲只有你會耍橫,如果你想來硬的,我劉成奉陪到底!大不了大家魚死網破,誰都玩不成,讓其他人去得利!”

董卓對劉成極爲忌憚,從劉成眼中流露出來的殺氣和語氣的堅定程度判斷,如果他再要武力威脅何太后,劉成絕對會跟他死磕到底。

這時何太后說道:“李愬違抗聖命,本應斬立決,但念他在西涼作戰有功,可免除極性,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當廷杖八十,如他僥倖不死,可以命他本部人馬前往河東剿滅匪患,若他挺不過去,算他活該!此外,新任大司農李翕自上任以來完全不能勝任,把大司農府搞得亂成一團,到現在爲止,欠了官員兩個月的俸祿都沒有發下去,以哀家來看,還不如讓他安心做一個侍中吧,至於大司農還是讓張馴官復原職,不知董卿家以爲如何?”

大司農,相當於財政部長,管着舉國上下經濟和財政大權,是大漢朝的錢袋子,那李翕早已經投靠了董卓,董卓當場與朝廷和解的條件之一就是讓李翕做大司農,想以此掌握朝廷的錢糧,當時何太后爲了儘早平息紛亂,咬牙答應了,但很快就後悔了,因爲錢袋子被董卓掌握,她根本就玩不轉,這次藉此機會正好把錢袋子拿回來。

張馴是靈帝還在世時任命的大司農,爲人正直、忠誠,爲官資歷深、履歷豐富,深得朝野好評,讓他官府原職,何太后是放心的。

董卓知道這是何太后要同他進行利益交換了,他若不交出大司農的位置,李肅在接下來的廷杖之中必然性命不保,只有交出大司農的位置,李肅帶能存活!

董卓想着他手下的大將之中,論武藝,只有華雄可以與李肅比肩,其他人都不行,即便是槍法通神的張繡也差了那麼一點點,論統兵作戰之才,李肅完全不屬於李傕、郭汜、張濟等人,之所以纔是一個騎都尉的官職,只因爲他資歷較淺。

拿李翕跟李肅相比,董卓腦子還沒壞掉,當然知道選擇李肅,大司農的位置以後還可以想辦法,李肅如果死了就活不過來了,董卓只好答應道:“臣無異議!”

何太后心裡也鬆了一口氣,說道:“好,來人,把李肅押到殿外進行廷杖。至於武猛從事張楊,私自出兵,廷杖五十,也押來殿外一同行刑,行刑完畢,趙祐,你來監刑,若張楊廷杖完畢還沒死,就革職讓其返鄉務農!”

丁原一聽,哪裡肯幹,連忙站出來求情道:“太后,張楊出兵並非是私自,而是出自臣的授意,臣豈能讓其代爲受過,請太后饒恕張楊,臣願辭去執金吾一職,帶兵返回幷州,請陛下、太后恩准!”

“大膽,丁原,你以爲朝廷的官職是你想幹就幹,不想幹就不幹的嗎?”劉成站出來怒斥一頓,又對何太后說道:“太后、陛下,臣以爲打張楊五十棍就行了,既然可以讓李肅去剿匪戴罪立功,何不也讓張楊返回幷州去剿匪呢?臣聽說幷州黑山軍在上黨附近山區活動猖獗,不如讓張楊返回上黨召集駐軍剿滅黑山軍,看他們二人誰先剿匪成功!”

天下人都知道黑山軍規模龐大,從黃巾起義到現在,怕不發展到近百萬人了,僅僅精兵就有數萬人,而且黑山軍首領張燕驍勇善戰,身輕如燕,機智異於常人,人送外號“飛燕”,哪有那麼容易剿滅?

何太后知道劉成這是在安撫丁原,不能跟董卓做完了交易,就把丁原打疼了,還得讓丁原來制衡董卓,給董卓上眼藥,於是同意道:“既然右將軍求情,就這麼辦吧!”

丁原鬆了一口氣,抱拳躬身道:“多謝太后!”

李肅和張楊很快雙雙被押來嘉德殿外空曠地上,兩人被侍衛強行按着趴在地上,分別有兩個小太監手執手臂粗的木棒輪番杖打他們二人,直打得二人哭爹喊娘、慘叫連連。

監刑的老太監趙祐早就收到何太后的暗示,暗中吩咐行刑的小太監把李肅打得重,把張楊打得輕。

張楊的五十廷杖打完了之後,他的腰背部和臀部已經被打得皮開肉綻,血肉模糊,在兩個小太監的攙扶下還能夠站起來,而李肅的八十廷杖打完,整個人已經只有微弱的呼吸聲,只剩下半條命了,被丟到皇城門外,四個西涼兵才跑過來把他擡走。

行刑完畢之後,趙祐回到殿內向何太后覆命,何太后聽後說道:“好了,若無其他事情,就散朝吧!”

趙淳當即高聲叫道:“退朝!”

羣臣高呼萬歲,何太后、皇帝劉辨很快離去,羣臣卻沒有,因爲還有軍政要務要商議,盧植站出來說道:“諸位,去承明堂吧,有些軍政事務要諸位一起商議如何解決,再呈報何太后!”

一些小官沒有資格參加,各自散去,返回衙門坐班,三公九卿和一些有份量的軍政大臣一起前往承明堂。

到了承明堂,文官跪坐在左側,武將跪坐在右側。武將之中,這裡以朱儁的官職最高,右車騎將軍,儘管只是虛職,也足以顯示他的地位,其次是右將軍劉成,其他如五官中郎將董承、虎賁中郎將孔融、屯騎校尉徐榮、越騎校尉伍孚等一干人等的官職都不高。

文官之中,袁隗的官職最高,他是太傅,位在三公之上,其次是司徒丁宮、司空董卓,要論實權,尚書盧植比他們都要大,官卻比他們都小,只因他是尚書檯主事人。以下是太常馬日磾、光祿勳荀爽(李儒被任命爲弘農王郎中令)、衛尉張溫、太僕楊彪、大鴻臚韓融、大司農張馴、少府陰修、宗正劉艾、執金吾丁原、將作大匠吳循、司隸校尉袁紹、北軍中候劉表等。

第330章 招安黑山軍第69章 丁原也不傻第104章 後手第15章 白袍銀槍黑衣重矛第73章 王匡要跑路第79章 朝堂上的較量(1)第362章 會面丁零王第103章 各有算計(2)第21章 求饒第360章 再封狼居胥第376章 恐怖的銅鏡司第367章 擊殺獸王第233章 詩賦大會第407章 用刑第207章 離間呂布和高順第383章 特赦第12章 董卓闖宮第39章 定計第101章 驚心動魄的廢帝之爭第120章 會面皇甫嵩第400章 世事無常第253章 禍起蕭牆第130章 賜婚第320章 黃忠第67章 改制第122章 強搶民女第57章 董卓的條件第218章 目空一切的王允第218章 目空一切的王允第90章 佈局開始第264章 土狼山之戰(1)第295章 王宮夜第217章 誅殺董卓第379章 覲見第108章 陷陣之士第104章 後手第104章 後手第27章 插手北軍第320章 黃忠第222章 算死牛輔第95章 君臣對第338章 識破身份第247章 車陣防騎兵第239章 招撫馬騰第96章 相士朱建平第210章 將計就計第446章 打袁紹第61章 銅鏡司第437章 袁術敗亡第439章 兵臨柳城第252章 異心第14章 得徐榮、收王雙第253章 禍起蕭牆第176章 死亡之旅開始第92章 宮變(2)第390章 三方夾擊第379章 覲見第280章 兇險白龍堆第123章 救人第24章 胖子賈詡第221章 納蔡琰第40章 各顯手段第187章 討董之戰正式開始第432章 誰都沒有討到便宜第151章 訓徐晃第381章 皇帝的三次特權機會第326章 破樂就收南陽第47章 算無遺策李文優第225章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第459章 借刀殺人第362章 會面丁零王第378章 孔融被抓第234章 前四排名第62章 殺招不停第414章 解決後勤第210章 將計就計第409章 長安亂(1)第150章 未雨綢繆第404章 暗流第247章 車陣防騎兵第43章 失控(1)第103章 各有算計(2)第108章 陷陣之士第343章 戰機已至——出擊第257章 徵西羌之議第33章 獠牙(3)第222章 算死牛輔第194章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第183章 偷營第112章 危急第353章 死咬着不放第140章 窮追不捨第97章 賈文和入局第356章 三渡弓盧水第224章 秘密離京第154章 重賞第447章 許攸之謀第184章 一字長蛇陣第220章 內訌第433章 人質交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