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十里小才、萬里人傑

“老師,老師,有人找您。”洛陽城司隸學府內,一身灰衣,手捧書卷的文士擡起頭,聽見自己所教學子走進屋內,並低聲說着。

“何人?”灰衣文士是學府內的講師,將手中書卷放下,略微皺眉開口問道。

聽其言,學生恭謹答道:“來人稱是老師族兄。”

“兄長?”灰衣文士眉宇間閃過絲絲詫異,起身向屋外走去:“你們都回去自學,爲師去去便回,稍後還有考校!”

聽得此言,一衆以爲可以‘放假’的學子無不掃興,還是要讀書啊。但師命不可違,只能耷拉着腦袋走回講堂,讀書的讀書,練字的練字。

洛陽學府雖然不及毋極學府,但也不是誰都能進來的,除了老師、學生外,就是在學府內打雜的,都只能從後院小『門』進出,管理可謂嚴謹。

走至府外,灰衣人便看到了自家兄長,當即走出去,頷首笑道:“兄長不在家中安樂,怎麼想着前來看小弟了?”

“仲達,今日難得來洛陽,陪爲兄出去喝一杯。”說話的,正是河內司馬家的小輩老大,司馬朗。說是小輩,但他年歲可不低了,已過而立之年的他,在洛陽還是都城時,就已經出仕爲官了,只不過因爲洛陽董卓之變,又棄官歸鄉。

而司馬朗的弟弟中,表字‘仲達’的,那就只會是一人,司馬懿,司馬仲達了。司馬懿會呆在學府內教學,也是他故意爲之,暫時他還沒出仕的心思。

“如此甚好。”司馬懿笑了笑,知道自家大哥此來肯定是有要事,但也不點破,隨司馬朗離開學府,沿着洛陽街道便向遠處走去。

“當年的洛陽,也不及現在繁華。”於大街上走着,因爲快要秋收,所以不時就能看到面帶笑意的百姓走過,往來間的人流,幾乎看不到面『色』愁苦的。

司馬懿來學府‘上班’已經有不少年頭了,所以對洛陽也是熟悉的很,自然知道這些年洛陽的變化有多大。剛從袁紹手中奪下時,洛陽幾乎看不出半點帝都應有的氣派與沉澱,現如今,若非那皇宮已成空室,想必都還以爲此處是帝都吧。

望着往來百姓,司馬懿點頭道:“田元晧之才俊,大漢少有,司隸一地的恢復,此人居功至偉。”說罷,似是感慨的又搖了搖頭。

“仲達不比他差。”司馬朗對自己弟弟的本事也是很清楚的,指了指前方的一處酒樓,笑着說道:“這酒樓,前年來時尚未得見,進去瞧瞧。”

司馬懿對這些無所謂,也就點頭跟着哥哥走了進去,以兩人的身份,是不會在大廳中吃東西的,選了二樓一處幽靜偏角的隔間,才滿意入座。

這時候的隔間其實沒什麼隔音效果,只有兩扇屏風擋着,除了好看並沒其他優點。但這一點很是符合士族子弟好面子的『性』格,所以大多數酒樓便選了屏風爲隔牆。

趁着酒菜未上,司馬朗開口問道:“仲達,你以爲如今大漢形勢如何?”

司馬懿搖頭低嘆:“分分合合,朝代更替,乃大勢所趨,人力不可擋。”因爲是與自家兄長說話,所以很多事情必須說的很深,直接點不會太累。

“是啊。”司馬朗也清楚這一點,也正是清楚,所以當初天子被劫去長安後,他就乾脆回家‘養老’了。一方面是靜觀變局,一方面是保持着遊離各方實力以外的姿態。

“兄長爲何有此問?”司馬懿『摸』了『摸』才長出沒多少的鬍渣,眯眼說道。

司馬朗眉頭一擰,見有『侍』者端着食盤走來並沒說話,知道吃食放下,『侍』者走人後,才緩緩開口:“如今毋極甄堯,囊括大半天下,又如何?”

“覆之,無可圖。”簡短四字,是司馬懿對甄堯的評價。若是不明白的人,肯定以爲司馬懿說的是甄堯現在手中握有的權勢,很難讓人撼動。但司馬朗知道,自家小弟說的是甄家,或者說甄堯的勢力,那種在大漢士族中,所擁有的勢力。

因爲甄堯與甄宓的婚事,孔昱、蔡邕等人也是在大漢上層人中,將甄堯的身世徹底公開,並且表示支持甄堯。這樣一來,原本僅僅是異軍突起、根基不穩的甄家小輩,就成了大漢先儒之後,衆多當代大儒之友,可想而知,甄堯在士林中的地位究竟有多高。

袁紹因爲是李膺的『女』婿,而被許多文士所推崇,而甄堯,是杜密在世間唯一的兒子,雖然過繼給了甄家,但他體內,就是流着杜家血『液』。他的出現,對如今士壇,影響多大?

換做曹『操』、孫權,司馬懿完全能做到,想理就理,不想理我就躲一邊。可如今大漢最強勢的諸侯是甄堯,是手中權勢,自身影響力均爲大漢之最的人物,司馬懿給他做評價,卻是不得不慎之又慎。

“即便可圖,又如何能做?此念萬萬不可有。”司馬朗倒是被自家小弟的話給嚇到了,當今形勢下,還想着顛覆甄家的人能有幾個?就算是曹『操』恐怕也有心無力。

司馬懿隨即哂笑兩聲,他知道自己大哥什麼都好,就是思維依舊陳舊的很,眼下正是改換朝代之際,即便做不到,想想有何不對。

不過這些話司馬懿也不會說出來,只是拿起酒壺,給大哥和自己斟酒。這番動作,也就表明他暫時不想談這些事情,兄弟難得見面,好吃好喝一頓再說。

其實,兄弟間除去了閒聊朝堂之事,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說的,比如現在老家怎麼樣了,家中長輩如何如何。而司馬懿到現在都沒有娶妻,身爲老大,司馬朗覺得自己有必要給弟弟把這事辦妥當了,馬上又言及自己知曉的,哪個大家族有哪些很好的待嫁閨閣的妹子。

一直閒聊了大半時辰,從正午一直吃到子時過去,實在不想聽大哥說什麼『女』人的事情,司馬懿纔開口道:“兄長今日來,可是爲了毋極之事?莫非近日有何變動?”

司馬朗搖頭一笑,自己總算佔了次上風,低聲道:“仲達可知,毋極已然出兵遼東?”

司馬懿雖然整天都只是在學府裡教書,但消息也不閉塞,點了點頭,表示自己清楚。

司馬朗再次開口,語氣卻是重了三分:“那仲達便應該曉得,甄堯長子昂,此番隨軍前去了。以此來看,甄昂日後繼任,已成定局。”

司馬懿依舊沒有說話,他在琢磨一件事,那就是自家兄長來此的目的。既然提到甄昂,而且是甄家最有可能的繼承人,想想現在甄昂纔多大,司馬懿心中便有底了。

“兄長之意,是要懿前往毋極出仕?教習甄家長子?”不愧是年少老成的傢伙,不過片刻就琢磨出了司馬朗的話中之意。

“非爲兄,而是你我司馬一族。”輕輕指了指自己與弟弟,司馬朗開口道:“朝代更替,士族起落,我司馬一族若無作爲,落寞必成定數。”

“爲了司馬家嗎?”司馬懿扭頭看向一旁酒樓窗外,細語呢喃,片刻後頷首道:“大哥之意,懿省得。”無須說太多,說的多不如做的多,司馬懿一直是這麼認爲的。

“小弟自幼比爲兄聰慧,些許小事自然明白。”司馬朗先是笑着迴應一句,然後又面『色』慎重的開口道:“且記住,妄爲不得,甄堯不是那般好糊『弄』的。”

“這些,小弟自然省得。”司馬懿面『色』不變,實際上他現在也沒什麼計劃,所以根本提不上任何‘妄爲’。一切都得等回去部署之後,再看情況而定。

兩兄弟談完,將司馬朗送出城後,司馬懿就回轉學府了。來到講堂,掃視着底下正襟危坐的幾十名學生,緩緩開口道:“今日你等便散了吧,明日爲師會教你等新的知識。”

學生們對於明天學新東西並不是很感興趣,但現在纔剛過中午就能休息,那可是難得的福利,一個個的眼中閃爍着亮『色』,就等司馬懿離開後大肆慶賀。

司馬懿自己也才二十來歲,比這些十五六歲的少年大不到哪去,但因爲『性』格老成,加上一雙如兇狼般的眼睛,導致學生都很怕他。哪怕已經宣佈了休息,都沒人敢動。

宣佈完自己的打算,司馬懿也不再講堂多呆,他還得回去準備新的‘教案’,從明天開始,他就要爲司馬家而努力,換教學內容只是第一步。

在洛陽學府,每個老師帶一個班,教學也是有所規定的,當第二日司馬懿將洛陽學府的課本換掉,自顧自的講教新東西時,學府內其他的老師就對他有意見了。

大家都是拿統一的‘課本’做教材,你司馬懿就能自己隨便教?本來就看司馬懿是大家族子弟而不爽的寒『門』教師,這下更是有理由折騰了,似乎就是要做出一副不把你趕出學府,我們就誓不罷休的架子。

最後這事便傳到了名譽上的學府院長田豐耳朵裡,學府乃自家主公慎重『交』代要特別注意的,田豐也認爲這樣有助於大漢,自然不會輕怠。

將司馬懿找來府上,田老頭子『摸』着鬍鬚開口道:“仲達,他們都來老夫這告狀,說你胡『亂』教學,敗壞學府之名譽,可有此事?”

面對老一輩的大漢名儒,司馬懿還是保持了晚輩的恭謙,低身答道:“懿確有刪減‘課本’所教內容,但卻無敗壞學府之事。”

“這一點老夫也相信。”當初能將司馬懿收入學府,出任執教年齡段最高的學生,就是看中了這小子的才學,又因爲他不肯出仕,否則司馬懿早就入仕爲官了。“可學府內,衆多講師卻與你不和,況且你又隨意更改課本與課程,此事老夫也未必能幫你。”

“州牧,懿有一言。”司馬懿再次行禮,開口道:“如今大漢幾近安定,何須太多智謀高絕、軍法韜略嫺熟之輩?如今學府內諸多學子,還需八至十年,尚能學成出仕。而那時,大漢或許已然一統,州牧以爲晚輩所言爲實否?”

田豐捋着短鬚的手不禁頓了頓,兩眼直視司馬懿良久,纔開口道:“與老夫細說。”

司馬懿當即答道:“懿刪減學府課本中過於高端之文段,去其兵法韜略之戰例。只教衆學子其十里文吏之小道,亦是爲他們着想。”

“試問,當十數年後,天下太平,衆學子肩負曠世之才有何用?十里之才與萬里之人傑,所學本就不同。此乃懿一人之偏見,請州牧示下。”

“十里小才,萬里人傑?此論老夫記下了。”田豐有些新奇的看了眼司馬懿,暗自將他所說於腦海中比較,雖然說未必全對,但亦是有其道理。

“懿,告辭。”司馬懿當即躬身,緩步離開州牧府議事屋室。

司馬走後,田豐仍舊坐在首座上思索着,約莫半柱香時間,才睜眼嘆道:“司馬懿,司馬家幼子,此人不好再留於洛陽。還是進言於主公,看主公之意吧。”

而田豐並不知道,他這麼做,卻是高好中了司馬懿下懷。司馬懿要完成家族給他的目標,就一定要去毋極,不過半月,機會就來了。

若是換做尋常人,在有家族託付之下,肯定會棄了教師一職,直接前往毋極出仕。但司馬懿不同,他不會做的太過主動,就像現在,他的舉動與他的目的,從表面上看似乎就一點關係也沒有。可他卻偏偏達到了目的,這就是司馬仲達的老成謀算。

洋洋灑灑數百字,先是把司馬懿提出的‘十里、萬里’之論簡單講述一遍,然後就說到現在大漢各州郡的學府應該做出的變革。在最後,田豐也就順帶着提了提司馬懿,正也算是一種舉薦了。封了信,『交』給府內傳信兵,讓他帶去毋極。

從洛陽到毋極,路途雖然,但因爲中途有不少城池驛站,有專『門』送信的兵丁,所以這封信砸路上並沒有半分停歇,僅僅十日就到了毋極,並呈遞至甄堯的案桌上。

事情便是這麼奇妙,甄堯不久前還在想司馬懿會在那個角落裡看戲,現在便有書信提到他。看到信中所說這傢伙已經在洛陽學府呆了有三四個年頭,甄堯卻是有些意外,看來最早有所動作的,還是這個悶聲發財的‘死馬’。

不過在這封信中,甄堯最關心的並不是司馬懿,而是司馬懿所提出的問題。自己所創學府,並且讓州郡依例創辦,其中有多少弊端?

各州郡的課本,其實都是毋極內城所印刷,可以說是大漢各學府都是一樣的。學生們從最簡單的字詞開始,到最後便是學習朝堂爲官、將帥征戰之道。

究竟有沒有必要讓學子學這麼深的知識?這是一個必須想清楚的問題,當初創辦毋極學府時,甄堯也是想讓它爲毋極供給人才。而現在隨着大漢一統的趨勢更加明朗,自己的治地越發穩固、興盛,學府是否應該進行削弱?

這種事情甄堯自己一人肯定是無法決斷,當即便把郭嘉、賈詡,連帶着學府裡的胡昭給找來,將田豐所寫信件遞給他們看,自己則繼續思索。

其實這種事,對於郭嘉等人而言,是毫無壓力的,雖然學府內可以學到很多,並且有名師指導,但要成爲像他們這樣大漢屈指可數的頂尖人才,那就更需要的天賦與運氣。

不過這不代表幾人就能無視此事,特別是胡昭,身爲毋極學府最早的老師,他已經能隱隱察覺到這其中的不安定因素。

以毋極學府現在的教學能力與學生的刻苦程度,一百個學生學文,出現八十個可塑之纔是肯定的。而這八十人中,有三十人左右能達到百里之才,接近半數的人可以達到千里之才,而剩下的少部分,則有可能成爲萬里人傑。

若是十幾二十年前,戰『亂』橫生、災禍遍野,即便成才學生更多,也是可以安排上合適的職位,甚至還會有空缺。但現在,大漢大部州郡已然安定,百姓生活安康,治地亦無匪患災荒,爲任官員至少能有三十至四十載的仕途壽命。

現任官員人數充足,入仕學子又渴望展現抱負,雙方必然會有矛盾,到時候該怎麼處理?是讓官員就此隱退,還是放棄年輕才俊不用?或者讓千里之才行十里之事?

文官尚且如此,武將矛盾更爲『激』烈,以在座幾人的眼光,不難看出大漢分合之勢,不會太長,短則七八年,長則十餘年。

只待戰事一經結束,大漢內部、周邊疆土都已安定,兵將何去何從?到時且不說出仕爲將的年輕一輩,便是老輩將士,如何安置都是麻煩。

大漢其餘諸侯都還在爲手上可用之人太少而煩惱,甄堯卻是已經開始考慮給文武減員了。毋極學府每隔幾年就會培養出許多優秀年輕後輩,還有其餘各州郡的學府,屆時甄堯要安排這麼多人的‘工作上崗’,都得掉光滿腦袋的頭髮。

不過也正是因爲甄堯事事都走在各路諸侯的前列,眼光永遠比他們要遠,思慮也比他們多,所以才能一步步的拉開各路諸侯並隨之超越。

賈詡、胡昭兩人還在思索如何能在保存學府的情況下,解決這個矛盾,郭嘉卻似想到什麼一般,雙眸閃過亮芒,躬身道:“主公,嘉以爲,主公當年所思分層教學一事,可以開始部署了。”

……()

第323章 帶玲綺逛學府第428章 凱旋迴毋極第128章 何進伏誅第265章 佈局收官第135章 討董檄文第418章 十里小才、萬里人傑第347章 荊州算計第425章 文和妙計,可安天下第383章 靈雀,金雀,豔雀第101章 破烏桓小帥第26章 益德終有主第103章 又見伏兵第98章 往事回憶第130章 州牧府夜宴第83章 糧價第193章 輕取五郡第94章 可憐人可恨處第304章 踏平草原第62章 兔子第79章 甄逸之死第308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144章 公明爲先鋒第312章 垂下的髮絲第334章 徐州來人第352章 曹操退第392章 毋極的後備人才第325章 西都與夏侯第203章 昭姬妹子當先生第23章 燒敵營第36章 楊氏縣城第425章 文和妙計,可安天下第143章 破胡軫第166章 發兵洛陽第51章 觀戰說教第71章 笑料罷了第153章 打醬油的俞涉第418章 十里小才、萬里人傑第240章 山賊也‘會盟’第340章 流言可畏第115章 勝利的天枰第86章 燒山開礦第395章 被暗擺一道的法正第21章 奔赴涿縣第387章 一切盡在掌握第210章 張燕的盤算第305章 嬌小的銀甲將第224章 亂軍心第105章 城頭鬥嘴第438章 鬥智,亦鬥險第168章 人中呂布第126章 論危害第7章 首戰勝第364章 細說江東戰船第151章 甄堯怒第252章 命大才是關鍵第369章 漢末的人工飼養鸚鵡第207章 二喬避戰離家鄉第403章 李嚴爲使走甄營第328章 呂關張徐四將鬥第329章 貂嬋教舞姬第274章 借腦袋一用第92章 禍從內起第70章 耕牛事件第116章 城下的謾罵第86章 燒山開礦第80章 遠遊拜訪第395章 被暗擺一道的法正第73章 兄弟相商第249章 古之惡來第341章 鉅鹿險第52章 太監來了第62章 兔子第145章 論盟軍第163章 死亡近千第191章 奉孝之謀第241章 戰火升級第222章 死的選擇第260章 有‘教師癮’的甄宓第161章 決計過嵩山第261章 甄宓講學第126章 論危害第198章 張頜敗顏良第144章 公明爲先鋒第406章 奪益州,戰虎牢第172章 營前陣鬥第421章 江州風雲起第68章 漢末的算命先生第74章 展望第298章 趙雲歸心第220章 弩陣第343章 旖旎與受罪第200章 改進紙張有眉目第265章 佈局收官第75章 模擬戰初嘗試第201章 紅麻與竹子第159章 胡昭出謀第73章 兄弟相商第351章 五奚蠻兵出第109章 張純死第194章 羌桃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