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三章 煮酒論英雄

樑東、成皋兩戰震怖天下,但這兩仗的具體過程,卻沒什麼人能說得清楚。當事者倒是都還健在,但孫、曹二人都不肯多說這個話題。

孫堅是一點就炸,袁術去打聽具體過程的時候,都被孫堅甩了臉色,最後只能從孫堅部下那裡零零碎碎得了點情報。

王羽根本就沒去自討沒趣,以他跟孫堅的關係,上門說這個,肯定會被視爲挑釁,一場內訌羣毆必然無法避免。王羽不怕打架,可這種無謂的架有啥可打的?

曹操的答覆,王羽是從李逸風那裡輾轉得知的。這邊的答覆更奇葩,曹操說自己莫名其妙就輸了,根本就不知道輸在何處。

這個說法,給徐榮威名錦上添花的同時,也給他籠罩上了一層高深莫測的面紗。世人皆言:徐榮用兵,有鬼神莫測之能。

如李校尉這種親眼觀戰的人倒是不少,但打仗這種事,眼光不夠,又豈能看出門道來?他能看出勝負,具體過程卻是說不清的。

總而言之,這個話題相當吸引人,別說幾位武將,就連賈詡這個對軍陣之事不大感興趣的人,都湊近了些,悄悄的豎起了耳朵。

“成皋之戰,曹孟德聯合了兗州羣雄,兵強馬壯,人多勢衆,榮只帶了以雍州軍爲主,夾雜部分北軍和西涼軍的萬餘軍馬迎戰,看似強弱分明,實際上卻是不然……”

徐榮也沒賣關子的意思,坦然道:“其實,那一戰,與今日之戰頗有些相似。王將軍固然奇計百出,但利用的,卻都是榮的破綻,比如那灑金詐敗之計,若是換了公孫將軍,能約束兵馬否?換了王將軍自己又當如何?”

王羽點點頭。

此戰能勝,兩翼的百姓起到的作用更大,不過徐榮特意提到這點,顯然是想告訴自己,曹操在成皋之戰中的弱點是,他帶的也不是自己的兵,而且比徐榮的狀況還要糟糕,曹操帶的是聯軍!

“曹孟德列的是鶴翼陣,他將鮑信的兵馬分成兩部,在左右兩翼分別與劉岱、張邈的兵馬相混雜,中軍只有他的五千本部以及衛家的三千私兵。榮以車懸陣列陣,猛攻曹孟德中軍,故而大勝之,然則,若就此定論,說曹孟德軍略不如榮,可也?”

徐榮話沒說盡,但王羽已經有悟於心了。

鶴翼陣是兩翼齊飛的陣勢,將重兵列於兩翼,攻勢也由兩翼發起。不過,曹操之所以如此列陣,主要是出於無奈。

張邈和劉岱面和心不合,其下的部將自然也一樣,讓他們並肩作戰,很容易出亂子。

而鮑信雖然看重曹操,但也是那種長輩看好後輩似的態度,曹操別想擺出上級的命令號令鮑信。其實,鮑信的地位比曹操要重得多,聯軍一共才五萬,鮑信一家的兵就有兩萬多,他說話的分量有多重也是可想而知。

曹操真正能如臂使指的指揮的,只有他本部的五千人,加上衛茲的三千家兵。這還是王羽幫了他的忙,把衛茲給幹掉了,不然更慘。

曹操應該不會不知道這些問題,可他能怎麼辦,總不能只帶着五千人就殺向洛陽吧?趁虛而入,也不是這麼個搞法的,他只能儘量協調各方,弄出個相對中庸的方案來。

如果遇上幾個庸將,他打幾仗下來,威望就豎立起來了,戰鬥力也能相應提升。結果他一頭撞上了徐榮這種逆天人物,不敗才奇怪呢。

徐榮的車懸陣在正面的攻擊力極其強悍,若是曹操的鶴翼陣能徹底發揮出威力,那就是中央突破對兩翼包抄,輸贏尚在兩可之間。但依照徐榮的說法,很顯然,曹操的兩翼運轉不靈,中軍又抵擋不住徐榮的猛攻,結果就悲劇了。

“……待其中軍一垮,我從中軍驅潰兵卷擊兩翼,兗州軍便再無回天之力了。”徐榮的描述並不是很詳細,但每句話都切中了要點,通過他的描述,成皋之戰的全景,展現在了衆人面前。

單以此戰來斷定曹操、徐榮的兵法孰高孰低,確實不太合理。就像是陽人之戰,王羽也是以少勝多,可他自己可不敢說,兵法韜略遠在徐榮之上。

李逸風疑惑道:“既然如此,曹將軍爲何不……”說到一半,他自己就訕訕的住了口。

曹操根本沒法解釋原因,否則就真是輸陣又丟人,順便還把鮑信、劉岱那幫人全給得罪了。打落牙齒往肚裡咽,承認技不如人,是他的唯一選擇。

王羽可以想象,對那個心比天高的曹孟德來說,這仗輸的有多憋屈,輸了還不能跟別人解釋,憋出內傷了都未可知。

“那樑東之戰呢?”

徐榮大有深意的看了王羽一眼,道:“孫文臺輸在他的習慣和脾氣上。”

“跟我有關?”王羽覺得有些摸不到頭腦。

徐榮頗爲玩味的說道:“孫文臺自負勇武,行軍時通常都走在最前方,還喜歡自己舉着大旗,身上的披風是大紅色的,頭上的赤幘也是鮮紅閃亮,想看不見他都難。作戰的時候,他也經常身先士卒,屢屢以身涉險,王將軍,你不覺得他的弱點更明顯嗎?”

“……”王羽無語。

這麼一說,孫堅跟自己還真挺象的,嗯,比自己還喜歡裝酷。當然,跟自己還是有些差別的,自己喜歡身先士卒不假,但每次都是出現在最關鍵的地方,很低調的,比如潛入洛陽的時候……

而孫堅呢?簡直是高調的代名詞哇!

對付這種人真是再簡單不過了,圍點打援就好了,據說樑東那一戰還是遭遇戰……

王羽腦子裡幻化出了當時的場景。

孫堅威風八面的舉着大旗,高歌猛進,結果一頭撞上了徐榮的軍列。兩軍都是拉着長蛇陣行軍,孫堅當時應該覺得是個破敵的機會,換了王羽,八成也會這麼想,狹路相逢勇者勝麼!

結果,孫堅一馬當先就衝上去了,然後就悲劇了。

王羽親眼見識過徐榮的部隊結陣有多快,孫堅再猛,還能比得過自己加上黃忠的組合?就算是呂布也不行啊!他撞上去就會發現,自己撞上了一堵牆,銅牆鐵壁!

當然,孫堅武藝很強,而徐榮也是倉促應敵,應該來不及圍殺孫堅。不過,他不需要幹掉孫堅,只要困住孫堅當誘餌,擺下陣勢,等着江東軍一隊隊的撞上來就行了,典型的添油戰術。

江東軍中可能也有相對理智的將領,但是,他們難道能棄主將於不顧嗎?只能硬着頭皮驅動大軍往前衝,然後被徐榮一口一口的吞掉。

整軍而戰的軍隊,對付散兵就是屠殺!

因此,儘管樑東之戰只是一場遭遇戰,而不是包圍殲滅戰,但孫堅依然全軍覆沒,跑掉的時候,身邊只有十幾個護衛,要不是祖茂忠心,戴着他的頭盔把追兵引走,他差點就被抓住了。

結果,祖茂卻被黃忠給幹掉了……孫堅也憋屈啊!

這兩場大戰當中,徐榮展現出來的韜略是毋庸置疑的,畢竟他出戰的也很倉促,沒對敵人的分析研究,都是在接戰後,纔開始進行,並且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了最正確的決斷。

但是,用這兩戰的結果,否定孫、曹的能力也不科學。兩人當時都有弱點不假,但誰能保證他們不會痛定思痛,補足缺陷?

說不定正是經歷過樣的挫折,曹操才敗而後成,達到了兵法大成的境界呢。

孫堅,似乎只能說是性格上的缺陷了,他後來好像也是因爲輕身冒進,才掛掉的。然後他的大兒子孫策似乎也繼承了他的特徵,死的也很憋屈,吸取教訓的是孫權,於是才三足鼎立的吳。

好吧,想的有點太遠了……

現在的重點是說服徐榮,有個好老師真是太重要了,哪怕徐榮什麼也不做,只要以後每次自己打完仗,讓他幫忙分析一遍得失利弊,讓麾下的將校都聽聽,這就是用之不竭的財富啊!

“來人,拿酒來!”王羽厭煩了沒完沒了的勸說,他決定下一注猛藥,是輸是贏全憑天命。

衆人皆不明他此舉是何意圖,是做最後的勸說?還是徹底放棄?說起來,動手殺人前敬一杯酒,也是附和慣例的。

王羽也不去理會旁人,待親衛將酒送上,長笑一聲,舉杯相敬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今日與徐將軍煮酒相談,縱論天下英雄,羽獲益良多,僅以一杯薄酒,敬將軍一杯,送將軍上路!”

“甚好。”徐榮意態從容,接過酒碗,舉杯向王羽稍加示意,然後一飲而盡。

“這便動手罷。”丟掉酒碗,他兩眼一閉,身後已經傳來了親衛們的嗚咽聲。

“動手?將軍莫非還要羽爲將軍牽馬麼?”王羽驚囈道:“也罷,今日一別,不知何日才能再見將軍尊顏,羽就爲將軍執鞭隨蹬一遭罷。”

“什麼?”衆皆驚愕,徐榮雙眼猛睜,眼中精光爆閃。

“羽說的已經很明白了吧?”說話間,王羽已經從親衛手中牽過一匹馬來。

“你要放某離開?”徐榮遲疑道。

“將軍與我往日無冤,近日無仇,羽怎忍相害?”王羽答道。

“你不怕他日再在沙場遇見某?”徐榮追問。

王羽哈哈一笑,道:“他日再遇將軍,羽自有妙計再勝一仗,將軍信否?”

“也罷。”徐榮神情不變,意味深長的說道:“王鵬舉,你這是在賭博,你以爲某會因爲你的義釋之舉就歸心?你想錯了!”

王羽乾脆利落的答道:“那就願賭服輸。”

“甚好!”徐榮從王羽手中接過馬繮,翻身上馬,頭也不回的縱馬而去,衆親衛驚喜莫名,警惕的看看周圍,見沒人阻攔,也沒人有橫施暗算的意圖,這才追在徐榮後面去了。

一路煙塵,很快就消失不見了。

“呵呵,主公,這次你卻是失算了。”賈詡手搭涼棚,笑眯眯的說着風涼話:“徐公卿若是回去了,再收攏了這些敗軍,主公你的如意算盤可就打不響嘍,願賭服輸,這下真是輸得一塌糊塗。”

相對賈詡,公孫越的表現就仗義多了,他大聲嚷道:“賢弟勿憂,某這就點齊人馬,把這個無信之人給抓回來。”

其他幾個人沒出聲,倒是黃忠臉上頗有愧疚之色,他覺得徐榮的做法太不地道了,就算不肯投效,也不能走的這麼決絕啊?好歹……唉,都是自己一念之仁惹的禍啊。

王羽沒出聲,他正在出神。他突然想起了三國很有名的一個典故:走馬薦諸葛。

好像徐庶離開劉備的時候,就有這麼一幕,徐榮去意已決,已經難以挽回了,就是不知道他會不會突然轉回來,給自己推薦個什麼人。

可惜,自己不會假哭,不然的話剛纔似乎可以再多表演表演。

紛亂間,徐晃突然擡手一指,高聲道:“主公快看,徐公卿回來了!”

真回來了?王羽循聲望去,正見一路煙塵原路返回,他當下大喜,三國姓徐的,果然都是好樣的!()

八零三章 連環中計四六八章 快刀斬亂麻七零八章 戰後餘波六九七章 猛虎搏狼四二八章 權術與公心第32章 大義是爲名第24章 相識莫恨晚八九七章 如釋重負一一零章 大鬧一場三八零章 天塹不爲險六五八章 當機立斷三二四章 忠言與陰謀六三六章 回馬一槍八二六章 時代的湍流第58章 亮劍誰爭鋒四九零章 潛入安邑七九九章 最新動向二七一章 無雙虎賁八五三章 賈詡論勢九五四章 追悔莫及八四五章 形勢與變局五六二章 無畏者無敵五四九章 將門虎女二三一章 故事重提四六零章 社會大分工六八二章 水到渠成六八九章 事有反常一三五章 天下矚目二二五章 田豐治政六四七章 直取中宮三百章 戰火卷中原一七四章 整軍備戰第93章 劍指何處五七二章 他是陶恭祖三二一章 且戰且退六九二章 窮途末路七二零章 馬踏胡營一二四章 無心插柳五一一章 無名英雄一零七章 風起雲涌三零三章 戰不約期八二四章 宏偉格局六九六章 三裡挑一八六零章 一箭定千軍七七九章 大包大攬第200章 以正對奇一一二章 血戰的開啓八七四章 碾壓式陣容七七四章 聞風喪膽四四零章 墜馬薦郭嘉八七三章 強攻封丘四六零章 社會大分工三二四章 忠言與陰謀四九七章 有所不爲九四二章 進退失據八八八章 先見之明五五四章 豪情拓疆土六三一章 千載傳承四二三章 罵死袁紹三一九章 波平波起五九四章 四面吳歌八二七章 妙筆陳琳七一五章 詭異襲擊七四八章 旌旗所向二二二章 攀龍附鳳二七三章 弱點擊破二三八章 追風逐火二八一章 圍魏救趙六五六章 異變陡生一四二章 國器之才九七四章 攻川部署一一五章 一發動全身三一五章 程昱之謀第78章 真假難辨九一九章 追亡逐北八四三章 班師會雙雄七百章 鐵騎碾壓第38章 縱馬任西向三零五章 戰守兩難五零四章 安邑之戰三八七章 烽火燃不熄八七五章 半日破城一一六章 動亂將起六一八章 猛將對猛將八零六章 遼東水師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八九四章 連營夜戰四二四章 幽州牧劉虞八二六章 時代的湍流一七八章 搖身一變八八一章 忽聞故人來第30章 稱雄先揚名八八七章 孫策北上三二零章 先拔頭籌九二一章 撲朔迷離八二三章 新品發佈會第7章 一諾千金重第6章 事了拂衣去二七七章 計謀與鏖戰六六七章 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