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八章 權術與公心
室內的氣氛陡然凝重起來。
王羽想了想,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反問了一句:“大哥以爲呢?”
公孫瓚略一遲疑,沉吟道:“以你的手段,應該不屑於擺鴻門宴,何況,劉虞此人,也不是鴻門宴能嚇得住,解決得了的。可若不是鴻門宴,你請他來到底所爲何事,某就琢磨不出了。”
他兩手一攤,認真的看着王羽,道:“你總不會是想和他談判吧?”
在他想來,劉虞暗地裡搞了不少小動作,王羽是個吃不得虧,忍不得氣的,八成是要給對方點顏色瞧瞧了。
“擒賊先擒王,鴻門宴豈會無用?”王羽再次迴避了問題,饒有興致的向公孫瓚反問道。
“劉虞,嘿,劉虞……鵬舉,我這個做哥哥今天也不怕丟臉,把以前的事給你分說分說,你就明白了。”公孫瓚反覆將這個名字唸了數遍,眼神中流露出深刻恨意的同時,還帶了一絲無奈。
從劉虞驟然出現在視野裡開始,王羽就已經警惕心大起,在正式對敵之前,瞭解敵人是最重要的。而最瞭解某個人的,往往就是他的敵人,從公孫瓚的角度來了解劉虞,應該是最爲準確的。
看到公孫瓚的神色,王羽就知道,這個對手可能比自己預想還要棘手。
“表面上,某與劉虞是因爲對胡人的態度起了爭端,可實際上又哪裡這麼簡單?幽燕之地,本就是漢胡混雜,當地大族,多有鮮于氏這樣的胡人血脈,劉虞做官,和劉表、劉焉等人並無二致。都是優先安撫當地豪強。幽州的豪強多是雜胡,劉虞自然要對胡人另眼相看……”
隨着公孫瓚的述說,幽州內亂的真相,緩緩展現在了王羽面前。
公孫瓚和劉虞的胡漢之爭其實是個誤會。
公孫瓚對胡人的痛恨是真實的,他在邊疆的幾十年,見過了太多胡人造的孽,與胡人結下了太多的血仇。他麾下的將士,本來就是大漢邊軍,存在的意義。就是抵抗外辱,對胡人當然不會有什麼好留情面的。
劉虞則純粹是出於穩固權力的考慮,拉攏了地方豪強,地方官的政令才能順暢,穩固了權力後。自然也要滿足對方的政治訴求。至於對方的訴求有沒有什麼不妥之處,在權力爲重的主題下,能忽略自然就忽略了。
“雜胡不是胡人,但他們很多習性卻與胡人很相似,對胡人也有天然的親近。不過,胡人性子野蠻,經常出爾反爾。加上草原上各個部落之間也是矛盾重重,入寇時,經常連雜胡一起搶……嘿,其實在草原上。各個部落之間還不是搶來搶去的,倒也不足爲奇。”
公孫瓚冷笑着說道:“中原強時,雜胡不敢在明面上挑事,但暗中會與草原上通傳情報。交易物資;中原轉弱,草原勢盛。他們就明目張膽的跳出來,儼然以草原的代表自居,一時要求開互市,准許草原部落以牲畜、戰馬置換鐵器,一時又要求准許胡人自由往來入境……劉虞那老匹夫,只顧着自己的官位,一概答允,終於是釀成了大禍。”
“大禍?”王羽一怔。
“有了鐵,胡人才能打造彎刀、箭矢,能自由出入,才能摸清邊關佈防。當時三輔正遭受西涼叛軍的猛攻,爲了奪權,老匹夫又上奏朝廷,將某調去關中助戰,結果……嘿嘿,世人都說,劉虞在那場大亂中立下大功,豈不知若非他倒行逆施,又豈會有這等亂事?”
王羽緩緩點頭。
關於互市,他倒是很有發言權。草原上礦產貧瘠,別說鐵,連木頭都少,多的只有牲畜和草。牧人平時狩獵用的都是骨箭,對動物和他們彼此都有殺傷力,一旦對上穿着甲冑的中原戰士,那就一點都不靈驗了。
後世歷代的中原王朝,對互市一向持謹慎態度,特別是深受胡人肆虐之苦的宋明兩朝,至少在官方的明面上,都是禁止鐵器外流的。即便開了互市,也都是以茶葉、鹽這些草原緊俏,卻又影響不了大局的物資與其交易。
一旦官方開了互市,任由鐵器交易外流,胡患就會猛然轉烈,這是千百年血淚經驗中,總結出的規律。
在中平五年的那場胡虜大入寇之中,劉虞未必在主觀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畢竟那個作亂的張純,也是朝廷重臣之一,此人正式舉旗之前,做些準備——諸如調開公孫瓚之類的,倒也不奇怪。
劉虞可能只是無意識的被人利用了。
但若就因爲這個,把劉虞當做人畜無害的老好人,那也是不科學的。這個人,是個很典型的政客,對他來說,只有權力纔是最爲重要的,其他都是旁枝末節。
而幽州的現實狀況決定了,想在這種地方有所作爲,對雜胡的安撫,是至關重要的,矛盾由此而來。
“他與我爲敵數年,爲害最烈的一次,差點將某和麾下的弟兄一起葬送在遼西管子城!鵬舉,你應該知道我的脾氣,會不會奇怪,爲何我不向他報復?”
“莫非大哥有所顧忌?”王羽輕聲問道。公孫瓚雖然沒呂布傲的那麼離譜,但畢竟也是個性烈如火的驕傲之人,讓他忍氣吞聲,怕是很難的。
“豈止有所顧忌,完全就是無從下手啊!”
公孫瓚重重一拍桌案,大聲說道:“此人滑不留手,做事從不留下把柄,儘管某明知是他泄漏了我的行軍路線給丘力居,可就是找不到證據。端掉丘力居老巢時,某曾抓了幾個參與此事的活口,嚴刑拷打,問出真相,那幾人一口咬定是吾軍中一名戰死的校尉所爲,可那校尉追隨我日久,又豈會……”
公孫瓚搖了搖頭,無奈嘆道:“以此人的名聲、地位、身份,沒有證據就貿然挑起衝突,很容易會釀成大亂。一發不可收拾啊。”
王羽點頭。
名聲,是靠人捧的,劉虞深得幽州豪強之心,自己又會作秀,這名聲當然不會差;以地位而言,此人是靈帝敕封的幽州牧,以公孫瓚的身份,貿然向他動手,在情在理都說不過去。就算沒公然起過沖突,公孫瓚還被人稱爲跋扈,真動了手,和造反也沒啥兩樣了。
當然,靈帝駕崩後。中原正式進入諸侯紛爭的時代,下克上倒也無所謂。但劉虞還有個宗室的身份,有賢名的宗室,誰主動向他動手,肯定會被天下人罵成亂臣賊子,比如:孫堅。
名聲、身份都是虛的,更重要的是。劉虞已經把幽州的豪強整合在一起了,這股勢力非常龐大,龐大到手握重兵的公孫瓚都不得不側目相視的地步。
當然,豪強畢竟只是豪強。就算聯起手來,也未必是公孫瓚麾下百戰精兵的對手。但不能忽略的是這些豪強的身份,他們是雜胡,一直在中原和草原之間搖擺的雜胡。把他們逼得太狠。他們是一定不會束手待斃,而是要引狼入室的。
公孫瓚再強。也沒有三頭六臂,自然是抵擋不住的,就算擋住了,也勢必遭受重大損失。有了內應的胡人,和沒內應的,完全是兩碼事。
王羽很清楚,公孫瓚之所以提起這個話題,就是擔心自己太沖動,步了他的後塵。
劉虞的勢力沒有袁紹那麼強,但他很巧妙的將自己和大半個幽州,乃至草原諸部綁在了一起。對付他,可不是打一兩場勝仗就能解決問題的。擺鴻門宴直接將其拿下,更是無異於捅馬蜂窩。
“大哥的忠告,小弟省得了,銘記於心。”王羽舉拳致謝,坦然說道:“不過,大哥卻也不必擔心,小弟此番邀約,並非針對他一人的,而是對河北所有諸侯的邀請。其中也包括大哥在內。”
“哦?”公孫瓚一愣。
王羽固然對河北各方勢力很關注,但青州取得大勝後,徹底擊潰袁紹之後的動向,各路諸侯的關注度,可比王羽對各方的態度鄭重多了。
青州已經不再是侷限於山海一隅的小勢力了,而是舉足輕重的龐然大物,王羽的動向,直接關係着諸侯們的生死存亡。
此戰過後,青州軍繳獲輜重無數,單是歸屬於青州的降軍就高達八萬之巨,一直與王羽並肩作戰的田楷,卻只有萬餘俘虜,強弱分明之勢,由此可見一斑。
還有戰馬,匈奴騎兵一人三馬殺過來的,戰馬共有七萬餘匹!被一舉全殲,戰馬在戰場上也損失近半,可完好無損的,卻也有接近四萬。
也就是說,如果王羽願意,他大可招降納叛,組建一支總數高達十萬,單是騎軍就有三萬以上的大軍!
這樣一支大軍,沒人能在正面抵擋,就算河北的三路諸侯聯手也不行。遍數天下,也沒人能擁有相匹敵的實力。
青州軍在一系列的戰鬥中,也損失了不少精銳,羽林、摧鋒二營戰死者都超過了兩千,射聲營減員在六百左右,騎兵部隊損失最小,只有三百多。
但總體而言,戰力並未大損,哪怕是再打一場昨日那樣的大戰,也是能撐得下來的。
強弱已分明,按說順勢而降,是最不傷和氣的做法。
可是,公孫瓚雖與對方交好,但心裡難保有些不安。他自己倒不戀權,可老弟兄們的歸宿是他不得不考慮的,而他自己,也不可能坦然將整個勢力交出去,人,總是會變的,誰能擔保交權後,王羽的態度會不會有所轉變?
王羽突然說,要大會羣雄,讓公孫瓚很是困擾,愁腸百結。然而,王羽的下一句話一出口,他心中就只剩驚訝了。
只聽王羽朗聲道:“此番邀約羣雄,不爲別的,只爲明文劃定疆界,約束各方軍馬,還河北百姓一個朗朗乾坤,太平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