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

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

“主公,您要恢復告緡令?”糜竺驚疑不定的看着王羽,話語中帶着顫音。

華夏文明一貫趨於內斂,而非擴張,不是沒有緣由的。

自從秦始皇橫掃六合,一統天下後,一個世界上史無前例的龐大帝國就誕生了。於是,如何讓這個帝國長治久安的問題,也浮出了水面。

從明太祖朱元璋的經歷中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治理天下,往往比打天下更難。秦國的興衰,似乎同樣也驗證着這個規律。

單以對商人的處置來說,無論是變法求強的商鞅,還是雄材偉略的秦皇漢武,都沒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商鞅的辦法是重農抑商,拼命削弱商人的地位,污辱其人格,突出者如不許商人作官,不許商人乘車馬、衣絲綢、置土地,以打擊商業。

嬴政基本上算是商鞅的忠實信徒,統一天下後,他將商鞅的抑商政策推廣至全國。漢武帝則比兩位前輩更狠,他直接推出了告緡令。

告緡是算緡的延伸,以後世的觀點看來,算是一種財產稅。簡單來講,就是官府對商人的財產進行清點、覈算,然後編造名冊,作爲徵稅的依據。

這裡說的財產,包括家裡的錢財、貨物,車船交通工具等等。反正只要是商人,家裡又沒有官吏、三老、戎邊軍士在,就要爲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繳納重稅。

因爲稅率很高,所以商人們千方百計的藏匿財產以避稅,漢武帝的對應之道是鼓勵告發。他命令楊可主管其事,令民告緡者以其半與之,就是被告發者將會遭受沒收財產的出發,告發者則能得到賬款的半數。

這個政令是抑商政策發展到極致產生的怪胎,基本上和搶錢是一個路數的。作爲商業世家,糜家對告緡令這種怪胎自然是深惡痛絕的,沒想到一向主張農工商並重的王羽突然提出了這個。饒是糜竺城府不錯,還是一陣心驚肉跳。

“告緡令?那是什麼?”王羽是個歷史小白,對這麼深奧的東西當然一無所知。

看到他的不似作僞,糜竺這才放下了心思,簡要將這項政令解釋了一遍。

“原來如此。”王羽不得不感嘆,古人其實一點都不笨,後世總覺得古人重農抑商。純粹是觀念問題,實則不然。漢武帝手段是很厲害的,只是國家太大,他實在找不出既能讓國家從商業中受利,又能細水長流的徵稅辦法來。

“這種辦法當然不能用。”王羽搖搖頭,寬了糜竺的心。

告緡令比殺雞取卵的還要糟糕。這項法令的最終結局,就是把民間的商業一棍子打死,使得商人與地主、官僚合流,催生出了大量官商,最後變得形同虛設。國家和百姓都無法從商業活動中受利,政府財政日漸窘迫,民間的貧富差距也拉得越來越大。

拋去大航海時代那些或浪漫。或驚險刺激的色彩,其實那就是歐洲各國競賽似的,展開的一場全面商業擴張。王羽的青州新政正是以此爲藍本制訂的,想以此來主導華夏未來幾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格局,又豈會如此急功近利?

商業是讓財富流通起來的唯一途徑,而財富這種東西就像是水,流動起來纔會越變越多。一潭死水只會逐步消亡。

“只要制訂合理的稅率,算緡這種方式就不是那麼難以接受了吧?”華夏曆代雄主都沒法解決的問題,王羽當然也沒辦法輕易解決,他只能儘量提出合理的方式。

“可是,商人趨利,若沒有人告發,也不嚴加監督。就算登記造冊,登記到的數值恐怕也不可靠。稅率本來就低,再被人偷稅漏稅一番,各地衙門勞師動衆收取的稅款。說不定會得不償失。”

國淵是個很標準的華夏讀書人,他對商業的理解,不比商鞅高多少。他總覺得鼓勵商業是不務正業,雖然戰時可以享受到一些便利,可等到戰爭結束,商業終究還是得退到次要位置,將國策導回重農的正軌。

在他看來,王羽之前的政令,應該就是爲此而做準備的。

王羽將商人和官僚區分開來,嚴令官員以及官員的家族不許經商,在戰爭中又欠了糜家大筆的債務,無疑就是打算日後用官位,償還糜家的欠債。

因此,國淵對商業變法一直沒怎麼在意,可今天看來,主公似乎很認真的在討論建立商法的可行性,他就不得不打起精神,好好的給主公潑幾盆冷水了。

“子尼所言甚是。”王修附和道:“商人盈利,不在於在家守業,須得在外奔走經營。若其有心避稅,大可常年在外不歸,如此一來,他家鄉所在之地,又如何統計其經營所得?令其完稅?”

青州的幕僚之中,內政方面,除了田豐,就以國淵、王修的資格最老了,這倆人一開口,說的又是長久以來約定俗成的觀點,氣氛頓時爲之一變。除了田豐之外,其他人都在點頭,躍躍欲試要發言的人也不在少數。

糜竺見勢頭不對,連忙出言反駁:“連高祖都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商人餐風露宿,擔驚受怕的在外奔波勞碌,還不是爲了煊赫家門?豈有爲了避稅,就不回家的道理?”

“再說,除了我青州之外,其他地域無不奉行傳統的重農抑商之策,主公對商人之恩,如同再造,就算商人再怎麼重利輕義,也不可能全無觸動吧?商人也是人,或許有些勢力,但絕不盡是狼心狗肺之人!”

王羽入主青州的時間本來就不長,在內政上下功夫的時間更短,目前幕府之中,除了糜家兄弟之外,就只有關寧是商人出身的了,其他的都是傳統的士人。

後者初來乍到,作爲建築師和包工頭,這些天幾乎連睡覺都在工地上,無暇也沒資格來參與議政。而糜竺知道弟弟壞事的本領遠強過正面作用,也沒帶他來現眼。以至於這一刻顯得相當的勢單力薄。

“子仲先生以人性本善立論,本身就存在問題;以施恩望報來期盼他人,更有緣木求魚之嫌,非立法之基也。”

作爲降臣,審配一直很自覺,在議政時很少發言,只是帶着耳朵來聽。不過,他畢竟不是個全無想法之人。先前的幾次,基本都是王羽在說,光是消化聽到的那些新奇的理念,就夠審配忙活的了,今天王羽顯然更傾向於讓所有人各抒己見。審配自然不吝於發言。

他的發言角度,與國淵等人不同。因爲他是法家信徒,崇尚的是人性本惡,主要反駁的也是糜竺說的人情世故方面的論據。

“如果不回家就可以省下更多的錢,自然就會有更多的人願意離家在外。如果繳稅是爲了酬恩,那麼,商人們想必會給恩情標上個價碼。等到還完了,他們再逃稅,心裡就沒什麼可過意不去的了。”

糜竺語滯。國淵等人是從重農抑商的角度提出意見的,他自然要據理力爭,哪怕擺功勞和資歷也在所不惜;可審配是從立法實施的角度上來說的,其中牽涉甚多,他一時間哪裡想得清楚?

“那……那你說此事該如何處置?”

審配一板一眼的說道:“別無他法,只能加強各地之間的聯繫。將主公提議設立的商業司從地方官府中獨立出來,與地方政府配合,卻不完全受其約束,專門對各地的商人進行管理,收繳稅款,懲罰奸商。”

“可是這樣一來,人力成本就太大了。”國淵、王修都是眉頭緊皺:“人員往來。消耗已是不小,依照正南所說,往來各地的還有大量的資料,並且在商業司中。還要有大量擅長算籌的文吏,就爲了區區商稅,如此大動干戈,是不是有些因小失大呢?”

他們質疑的對象是審配,但眼睛看的卻是王羽。

“另外,”一直不動聲色的田豐也開口了:“如果真要建立商業司,刑律方面也要跟進,若不然,就算商業司運作正常,也無法阻止少數奸商向官員行以賄賂,令後者損公肥私。”

人多計廣,在場這些人都是才智高絕之士,雖然各自所持的觀點和理念不同,但你一言我一語的說下來,倒是把商業稅的相關種種,都說到了。

讓王羽自己回憶,一時三刻還真就搞不定,現在被衆人這麼一討論,他的思路也是漸漸清晰了起來。

等衆人說的差不多,提不出新的意見了,王羽豎起一根手指,意味深長的說道:“要獲利,就必須得投入,所以,商業司的建立勢在必行。子尼幾位的擔憂固然有其道理,可你們卻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你們判斷商業稅規模的標準,是從前,實行抑商政策的從前,而不是商業全面發展的今後!”

國淵的眼神透露出了一絲茫然之色。商業大發展是什麼樣的,他完全想象不出,因爲歷史上沒有可借鑑的例子。

以糜家爲例,沒錯,東海糜家是天下聞名的鉅富,在河北大戰的後勤供應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有誰知道,糜家這些家業,是幾代人的努力才造就出來的呢?

答案是五代!

一般來說,二十,或三十年就可以視爲一個時代了,糜家的發達,可以追溯到東漢光武中興時期。從一介普通豪強,取得了地方官吏的職位,而後苦心經營,歷經了一百多年,這纔有了糜家如今的規模。

這是華夏的豪強通常的發跡模式。

看似龐大的財富,如果分散到一百多年當中去,其實也算不了什麼。糜家對青州的支援,作爲厚積薄發的一種政治投資很給力,但若是換成王羽主張的交易稅,將軍府能從糜家得到的財富並沒有多可觀。

糜家尚且如此,中原雖大,又有幾個糜家呢?

所以,國淵並不是很看好王羽勞師動衆的計劃,他認爲,除非像漢武帝那樣狠撈一筆,否則這個所謂的商業司,只會造就一羣贅員。

現在,突然被王羽問了這麼一個問題,他自然無法回答。

見國淵不能答,王羽轉向糜竺:“子仲,你覺得呢?”

糜竺高聲回答,表情語氣中,洋溢着滿滿的信心:“如果沒有從前的抑制,以我青州目前的態勢,造就一個糜家,二十年足矣!若是海外的財富果然如主公所說,十年造就一個糜家又有何難?等到將來天下太平,大漢雄師旌旗所向之處,縱是一夕之間,出現糜家這樣的鉅富,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

現場一陣騷動。

幕僚們都被糜竺的話嚇到了。

他們很少對商業加以關注,故而也沒有很明確的概念。可對糜竺的爲人,包括初降的審配在內,所有人都有着很深刻的認知。

此人眼光精到,魄力十足,爲人頗有雅量,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出普通商人的市儈。他說話,是靠譜的。他用這麼肯定的語氣說出來的話,就算無法完全實現,也不會差得太多。

若真有這麼巨大的財富流通起來,那主公定的稅率,不但不低,反而非常可觀啊。

PS:注,三老:《漢書.高帝紀上》雲:“舉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帥衆爲善,置以爲三老,鄉一人;擇鄉三老一人爲縣三老。”

二八九章 再興兵戈五六四章 峰迴路轉一五八章 南陽風雲變九零五章 決戰時刻第32章 大義是爲名二七一章 無雙虎賁四一六章 大廈將傾四四八章 青州陰符五二七章 再生變數四六零章 社會大分工四零九章 漢家多英傑二三九章 威凌碧波上八三二章 當頭一棒八四五章 形勢與變局三三六章 劉岱潰滅七九一章 輕騎襲擾第80章 意外連連六四一章 英傑輩出五五五章 青州羣英會七一四章 正名之戰二零五章 嚴防死守六零六章 江淮變局八百章 鬥智鬥力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三八五章 逝者如風五二二章 一紙勝萬言三一五章 程昱之謀三六四章 暴政始與末第51章 不慚世上英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四六一章 尋人終有跡四六七章 以剛克柔第18章 泰山小霸王二一零章 流星火雨二三零章 大婚之期第20章 一喝退千軍七二五章 三家分荊二四七章 好大一盤棋二九七章 相交貴相知二零六章 清平世界六七八章 分兵與隱憂第85章 情場如戰場一六五章 二次會盟五四七章 王羽很忙七三零章 許攸毒計三一三章 迎而戰之三零三章 戰不約期三三一章 臨危誰不亂四七九章 多事之秋九五一章 龍戰於野七九六章 進擊的騎兵一六三章 步步進逼七一零章 神醫華佗六一七章 泗水伏擊戰二二四章 冀州兵鋒五五三章 揚帆東渡七五三章 蠻橫突擊六七零章 得失之間二九零章 龍湊之戰六七零章 得失之間二九五章 狼煙四起八九八章 籌謀破敵策八五四章 侯府家宴一三三章 毒士毒謀一四二章 國器之才一六零章 選銳與籌謀六七零章 得失之間一八九章 黃巾大聯盟七二一章 強突猛進第6章 事了拂衣去二零二章 戰略部署六六九章 百萬大軍三九五章 袁紹的後招二零二章 戰略部署七八五章 家書和秘辛七一八章 疾風出塞五三九章 夜宴議政事二二一章 青州方略六一零章 袁術的籌碼八九六章 時也命也八八七章 孫策北上第28章 欲求殺人手第5章 世事總無常九一一章 紙甲滅連弩現六四三章 深遠佈局四七六章 下一個目標四零五章 一口吞下二五五章 奪橋先鋒戰五七五章 豐厚遺產七八零章 議平遼東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一八五章 運氣惹的禍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八一一章 願賭服輸六七一章 泰山壓頂四四八章 青州陰符一二一章 形勢突變八八三章 風雨欲來四七八章 徐州之亂七六五章 大戰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