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五章 猛虎再添翼

無論是劉焉還是益州,對王羽來說都是相當陌生的名字和背景。準確的說,益州他不陌生,但此刻的益州,他幾乎一點概念都沒有。

益州就是西蜀,三國時代蜀漢政權的根據地,但在劉備入蜀之前,益州和天下大勢幾乎一點聯繫都沒有。這與西蜀本身的地勢有關,蜀地表裡山河,自成一統,周邊險峻的地勢固然可以輕易將外敵擋在門外,但同樣也限制了裡面的人出來,是個與世無爭的地方。

華夏的幾千年中,在西蜀割據的勢力很多,但往外蹦躂的卻只有三國時代,諸葛亮和姜維主政的那幾十年。剩下的都是自己悶頭當土皇帝,圖個逍遙自在,等到天下大勢已定,識相的乖乖交出權柄,圖個安享餘生,不識相的同樣也擋不住外面的大軍。

在王羽的統一天下的構想中,完全就沒有西蜀的位置,從河北將勢力推進到西蜀門口,那力量就已經是不可抵擋的了,別說劉備沒帶着他轉戰天下的那批班底進去,就算把歷史上最強時期的西蜀勢力換過來,又能抵擋自己幾年?

諸葛亮主政期的西蜀,面對的是久經戰亂,十室九空的中原勢力。等現在的青州勢力推進到蜀地,中原至少已經恢復了一半以上的元氣,單憑蜀地那點人口、兵馬,完全就是螂臂擋車。

拿下西蜀,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至於西蜀勢力攪和進天下之局,甚至中原大戰,王羽更是連想都沒想過。現在的益州纔多少人口,多少兵馬啊?從蜀地出來。趕到中原戰場,可是實實在在的轉戰萬里。勞師遠征啊!需要的統御力非同小可,劉焉也好,他的兒子劉璋也罷,似乎都不是那塊料吧?

王羽對劉焉不是很熟,只知道對方是三劉出京計劃中的一員,和劉表、劉繇一道被視爲漢室存續的希望。知道劉焉有個不成器的兒子叫劉璋,在蜀地當了二十年的土皇帝之後,傻乎乎的引狼入室,招來了劉備。結果丟了基業。

如此而已。

三劉出京的那個計劃,說不上成功還是失敗。

這三人的地盤若連成一片,那也是半壁江山了,就算有人統一了中原,也能做長久抗衡之計。可三人卻始終都沒能達成一致,從未結成哪怕名義上的軍事聯盟,結果先後被人奪了基業,存續大計成了泡影。

不過,若是沒有這三個人。也許曹操篡漢的時間會更早一些也說不定。畢竟有這三位官方默認的存續火種在,曹操的篡奪就不夠名正言順,即便勉強爲之,其他人也大可以擁立新帝。算是形成了牽制。

由此可見,劉焉或許有些手段,眼光也不算差。只是胸襟有限,註定是成不了大器之人。

結果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劉虞突然跳出來了,即便以王羽的堅強心志。眼角也是一陣猛跳。不是擔心,只是太意外了。特別是聽到長子範、次子誕什麼的……劉焉不是應該只有一個兒子嗎?不然就劉璋那德性,咋就能越過長幼之別的天塹,繼承益州的基業呢?

現在可倒好,那個土鱉劉璋要做天子了……這一次,王羽算是徹徹底底的被曹操打了一次突然襲擊。

“當日劉君郎出京,先帝尚健在,雖然准許了劉君郎出鎮益州的請求,但卻留下了他的三個兒子在京中,算是個質子的意思,只許了其三子劉瑁同行。後來見其幼子劉璋性格懦弱,不成氣候,故而任其爲奉車都尉,遣往益州詔諭,從此不得還。”

王羽一直未對蜀地加以關注,賈詡身爲軍師卻相當稱職,天下人物、典故都是如數家珍一般,娓娓道來,頓時把前因後果解釋清楚了。

“劉君郎真正器重的,還是長子劉範、次子劉誕,一直也在設法運作,試圖將二子討回,但先帝駕崩之後,天下大亂,劉君郎遣張魯、張修入漢中,截殺漢使,不受詔諭,兩邊的聯繫也就中斷了。”

“這麼說來,果然是曹操策謀的緣故?”諸葛亮雖智慧過人,畢竟年紀尚幼,分析情報,處理政務倒是駕輕就熟,對當朝的人物典故就沒那麼熟悉了。聽了賈詡的說明,他點點頭,舉一反三的問道:“可他即便拉攏了劉焉,似乎也只能壯壯聲勢而已,又有何用?”

他這話問到點子上了,曹操拉攏劉焉讓人很意外,但除此之外,卻沒有多少實際的效果。別說川兵出不來,就算真的不辭辛苦的萬里赴援,戰鬥力能剩下幾成也是個問題。但曹操不是普通人,他苦心造詣,連帝位都許諾出去了,爲的肯定不止壯聲勢這點好處。

賈詡也是沉吟不已,想來想去都沒有什麼好處,頂多就是攻略荊州的速度會加快,從江州一帶順流而下攻打南郡算是有點靠譜的進兵路線。

至於說曹操爲了阻截黃月英等人的家眷,拉攏劉焉……那就實在太扯了。

抓人只是順帶的,拿下荊州後,曹操根本都沒必要採取什麼行動,只要派幾名衛士在各家宅院外一站,青州這幾位年輕俊彥肯定要心慌。特意抓人就落了下乘了,名聲也不好聽,更沒必要大費周章的和劉焉結盟,還擁立對方的兒子做皇帝這麼誇張。

貂蟬雖然機敏,但她主要的優點是對人際關係的把握和處理事務的細緻,而非分析軍國之事,一雙美眸在衆人臉上掃過,最後還是落在了自家男人身上。

半晌,王羽搖搖頭,露出了一絲苦笑,嘆道:“沒準兒啊,曹操這是被逼急了……”

衆人齊齊一愣,諸葛亮年輕性急,追問道:“主公,此話當怎講?”

“還不是那鹽的事……”王羽的神情似笑非笑。語氣也有些怪異:“這就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衆人面面相覷,不明所以。好半天,賈詡才猛然驚醒一般。一拍大腿,大叫一聲:“是鹽,果然是鹽!這可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唉,孔明,子義,你們沒去過蜀地,可能有所不知,那益州所以能自成一國,不單是因爲地勢。同樣也是因爲那裡物產豐饒,一切都可以自己自主吶。”

“蜀地有井鹽……書中有載:李冰識齊水脈,穿廣都鹽井諸陂池,蜀於是盛有養生之饒焉。”賈詡用手指在桌沿輕輕一敲,用最符合時代特徵的方式給出了答案。

諸葛亮讀書不少,但總體還是偏近於經史一類,對這種涉及地方風土人情的書籍所知有限,故而也不確定賈詡說的是那本書,但戰國名守李冰的大名卻是如雷貫耳。一聽與李冰有關,那就沒什麼好疑問的了。

有了線索,整件事的因果關係就很容易理清楚了。

諸葛亮喟然嘆道:“益州有鹽,洛陽缺鹽。而益州閉塞,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外間風起雲涌,更有劉益州二子在洛陽。亟盼迴歸,於是纔有了這樣的計劃。想必此計也是出自那郭奉孝之手,亮自忖博聞強記。今天一見,卻是一山更有一山高吶。”

“孔明何必妄自菲薄?”王羽擺擺手道:“曹操被咱們切斷了鹽貨供應,如刺在哽,自是要多方設法,而我軍用鹽卡他的脖子,本來就不是什麼重要計劃,只是商業司和情報司無心之下的聯手之作,你沒太過留意,又有什麼好意外的?無須多慮!”

知道自己的無心之舉搞得曹操如此狼狽,乃至於大費周章的和益州聯絡、談判,王羽的感覺已經很爽了,再奢求就是不知足了。王羽從未想過兵不血刃的解決曹操,曹操是誰啊?哪有那麼容易對付?

就算曹操和劉焉結成了聯盟,得到了川鹽的供應,花費在鹽上面的成本仍然不會太低,因爲要加上運費啊,而蜀道之難,可是難於登天的。

現在的麻煩,依然集中在如何接應黃承彥等人出境上。四方勢力圍攻之下,偌大的荊州已經被團團包圍了,這可真是上天無路,下地也無門呢。

怎麼破?

王羽沉吟不已,他的一羣夫人也都露出了擔憂的神色。女孩們年紀畢竟都不大,還沒有太多成人之間的嫉妒和鉤心鬥角,互相之間的交情很好,也很純粹,知道此事對黃月英的重要性,故而都是憂心忡忡。

倒是黃月英自己很豁達,說自己是嫁出去的女兒,很快就是王家的人了,跟黃家沒有直接關係,不至於連累到老父。

可說是這麼說,她是個直爽的性子,心裡的憂慮化成了濃濃的憂色,顯露在明眸黛眉之間,卻是怎麼隱藏也隱藏不住的。

將衆人神色看在眼中,王羽緩緩說道:“看來,也只能走水路了……”

“水路?從大江上走?”諸葛亮一愣。

荊州水系發達,但能和青州連接的水路,卻只有一條,循沔水東南放舟而下,直驅大江,然後沿長江水路入海,輾轉至東海、臨淮,或者直接在廣陵一帶登陸。而現在的長江上,江東水師已經佔據了全面的上風,也就是說,這一行人要突破江東的整條水上戰線!

這可能嗎?

“這條路線,成功的機率的確高一些。”賈詡微微頷首,對王羽的提議表示贊同:“大江之上,浩浩渺渺,想要攔截一艘或幾艘船何等困難?何況荊州水師雖敗卻尚未潰散,只是暫時被江東水師壓制而已,孫策、周瑜都是知兵之人,就算有心攔截,也不會隨意分兵……”

“就算有個萬一,孫策素有江東小霸王,性情豪霸爽直,未必能做得來這綁票勒索的齷蹉勾當,總是比從其他路線突圍要強得多。”賈詡的語氣也是低沉,無論如何,風險都不可能完全迴避開,只是多少而已,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主公,不如由俺走這一趟吧。”太史慈一直沒插話,這時卻主動請纓。

水戰不比陸戰,若是從陸路走,帶着車馬累贅,即便是太史慈這樣的猛將,被發現之後恐怕也只有陷入重圍,力戰而死的局面。

但水戰靠的是船隻,突圍船隊順流而下,大江上又是無遮無擋,即便被發現,老弱也不會成爲累贅,萬一被敵人攻上船來,太史慈能發揮的作用就很大了。即便如此,此行依然兇險萬分,只是太史慈一貫的作風都是無懼無畏,此刻請戰倒也不足爲奇。

“不,子義,你不能去。”王羽微笑着看向太史慈,很欣慰的樣子,但拒絕的語氣卻是斬釘截鐵。

“可是主公……”

王羽一擺右手,攔住太史慈爭辯的話頭,左手卻從袖中抽出一封信來,帶着高深莫測的笑容說道:“一來你名聲太顯,容易招惹事端,二來時間上也未必來得及……”

太史慈武藝未必超過趙雲,但後者的行事低調,不是很喜歡出風頭,遠不如太史慈顯眼,所以外間傳聞的青州第一猛將是他。如果太史慈出手,孫策一旦聽到風聲,本來無意攔截,恐怕也會親自出馬了,麻煩反倒是變大了。

“更重要的是,本將提出這個計劃之前,心中已經有了人選……”王羽隨手將信放在桌子上,端起茶杯的同時,手指在落款處輕輕點了點。

太史慈等人循指看去,竟是驚見淳于瓊的名字,頓時大譁:“是他?那個廢物點心?主公,您不會是看花眼了吧?”

“咳咳……”王羽剛喝了一口茶,差點把水噴出去,倒是忘了子義這傢伙是個直線條……不過,淳于瓊好歹也是當年的西園八校尉之一,名聲怎麼會這麼差呢?

“看裡面,裡面!”好容易凝聚的氣氛一下沒了,王羽一時間也是哭笑不得。

“哦,裡面啊。”太史慈訕訕的抽出信紙,過濾掉淳于瓊頗有文采的諛詞如潮,朗聲將其中的主要內容唸了出來:“……臣苦心尋訪,卻一直無所得,實愧對於君侯,羞慚欲死……然皇天不負苦心人,仗着君侯洪福,終在巴郡臨江尋得一將……嗯,他找到了一個叫甘寧的傢伙……”

太史慈側頭想想:“這個名字好像很耳熟啊,對了,驃騎名錄上有這個人的名字哦,甘寧甘興霸,名次就在文長下面一位!”

王羽滿面笑容:“對,就是此人!”

六五零章 處處針對一一六章 動亂將起五二二章 一紙勝萬言六一三章 一語服羣儒六七八章 分兵與隱憂二二二章 攀龍附鳳二五五章 奪橋先鋒戰七八零章 議平遼東三八八章 英雄無悔第31章 誰人不識君八八六章 烈火焚城二三六章 龍戰於洋六四二章 此間事了二六八章 英傑匯聚六四五章 不正當關係三四八章 劉備再弄巧八五六章 荊襄之變五九九章 巧收諸葛六六零章 一路碾壓二四四章 夫唱婦隨五九零章 各自的驕傲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六零三章 突襲與潛越二一二章 小天師張寧一八七章 且戰且謀一四二章 第三個弱點第8章 漢營先震驚八三一章 花開兩朵二八零章 再起風雲七三五章 天心厭胡九五三章 輕騎開路八三三章 亦步亦趨三九五章 袁紹的後招第97章 仙法之秘四二二章 戰後關係二六八章 英傑匯聚六零六章 江淮變局三四九章 窮追不捨第200章 以正對奇七九八章 意氣風發七五四章 攻防兩強四六八章 快刀斬亂麻九五二章 趙雲弄巧五六三章 無知者無畏八零五章 趕盡殺絕四三一章 辯才無雙九零四章 定計破敵四六一章 尋人終有跡六四四章 等着你回來六九九章 兵不在多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三八四章 進擊與抵抗一四二章 國器之才八一六章 關中劇變九四四章 生死鏖戰七九五章 禍福難料八七零章 決死對衝五九三章 斬將破敵五零三章 詭異戰局五八二章 大亂將起三零九章 掎角之勢七五三章 蠻橫突擊五三八章 一併解決七二六章 總是心太軟四四七章 驃騎名錄第47章 千軍共一呼七三八章 趙雲用謀七一四章 正名之戰四五六章 一語破迷津二一七章 獻身衛道四一零章 力量與技巧第8章 漢營先震驚一零七章 風起雲涌一四零章 能戰方能和五一零章 迴歸正朔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四九零章 潛入安邑四三三章 原山之戰九二三章 江東分裂二一九章 意外連連四八四章 東征之議三五六章 誤導和利用四六九章 防區之爭三二四章 忠言與陰謀六九九章 兵不在多九三二章 陳到的請求第71章 兵分三路三六四章 暴政始與末三二四章 忠言與陰謀六四四章 等着你回來一七五章 北海來使第2章 揚眉劍出鞘第92章 風火七星壇八四零章 戰爭潛力九六二章 不戰屈惡來八六零章 一箭定千軍九五七章 烽煙正濃七九三章 強弩風暴第13章 莫問女兒心第4章 月黑殺人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