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最佳女婿

與曹老大或者本初公聯姻的念頭,絕對不是陶副主任偶爾的心血來潮,這個念頭其實在陶副主任心中是醞釀已久,原因也有很多,一是陶副主任知道歷史,知道大袁三公和曹老大將是北方軍閥混戰最大的兩個勝利者,憑藉自己手中這點力量想徹底改變這段歷史實在有點不足,希望自己成爲北方軍閥混戰最大勝利者的陶副主任,當然不會不考慮抱大腿這條捷徑。

第二個原因,是便宜老爸陶謙給陶副主任留下來的盟友實在太爛了,當年公孫瓚和袁術結盟,與曹老大和大袁三公的聯盟對抗,處於夾縫中的陶謙選擇了加入公孫瓚集團,結果事實證明陶謙此舉是徹底站錯了隊,不僅給徐州招來了兩個神一樣的對手,也給徐州帶來了兩個豬一樣的隊友。

兩個豬一樣的盟友中,志大才疏到了極點的小袁三公就不說了,先是勾結黑山賊和匈奴左賢王失去中原士族支持,然後又自封徐州伯擺出侵吞盟友地盤的架勢,對內窩裡拳打得虎虎生風,對外卻連和曹老大接壤的勇氣都沒有,躲到淮南只是給徐州添亂。

公孫瓚稍微好點,至少公孫瓚救過徐州一次,但是界橋之戰後,公孫瓚勢力的情況已經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對大袁三公的牽制力度越來越弱,對徐州的利用價值也是越來越小,再加上公孫瓚腦袋進水。聽了同窗好友劉皇叔的挑唆,主動切斷了與徐州的戰馬貿易。滑頭到了極點的陶副主任自然不會錯過這個理直氣壯撕毀盟約的大好機會。而擺脫了這兩個豬一樣的盟友後,力量還不足的陶副主任當然要找一條更粗的大腿來抱。

第三個原因嘛。那就是陶應確實有些欣賞大袁三公和曹老大,這兩位老大雖然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是在參與軍閥混戰的同時,大袁三公和曹老大始終都沒有忘記爲華夏民族抵禦遊牧民族的神聖使命,不管在中原打得多辛苦,都始終在北線保持相當兵力壓着異族打。從沒做過什麼借清兵入關和勾結異族的事。相比之下,劉皇叔爲了吞併東吳勾結蠻王沙摩柯和小袁三公兄弟鬩牆勾結匈奴王之類的行爲,就太讓陶副主任厭惡、鄙夷和不齒了。

也正因爲這些原因,又見時機已經基本成熟。爲了將來不至於四面楚歌孤立無援,陶應當然得開始着手準備加入袁曹集團的行動了,而爲了討得大袁三公和曹老大的歡心與信任,陶副主任還苦心準備了一個絕對能讓曹老大和大袁三公滿意的投名狀——陶副主任的好岳父,呂布!

當然了,爲了吞併老岳父麾下的精兵強將,陶副主任並不打算把整個呂布集團都獻給曹老大和袁三公當投名狀,也不打算徹底撕毀與可愛小籮莉呂蝶的婚約,所以陶副主任盡是壞水的腦袋裡,難免盤算起了這樣的如意算盤。怎麼才能讓呂蝶小籮莉主動退位讓賢,老實降職做妾,把正妻的位置騰出來讓給大袁三公的寶貝女兒?又怎麼在儘可能保存呂布軍精兵強將的情況下,把老岳父呂布一個人的腦袋送給曹老大和大袁三公當投名狀?

爲了達成這些邪惡的目的,把高順和曹性等兩百陷陣營禮送出境後,陶副主任毫不客氣的就關閉了徐州的北部邊境,不僅停止了對呂布軍的錢糧支持,還徹底切斷了徐州與兗州的貿易往來,一顆糧食、一匹布和一斤生鐵都不許賣往兗州呂布軍的控制地。用經濟封鎖幫助大袁三公和曹老大收拾自己的老岳父呂布!至於理由嘛,很現成,呂布言而無信擅自停止派兵遣將幫助徐州軍隊訓練的盟約計劃,陶使君不堪受辱,憤然還擊。

與此同時,爲了防止岳父大人惱羞成怒提兵來犯,陶副主任還派出大將臧霸領兵七千北上,把徐州北大門小沛的駐兵數量一口氣增加到了一萬人,未雨綢繆做好了與岳父翻臉開戰的準備。

碰上了陶副主任這麼一個翻臉比翻書還快的極品女婿,呂溫侯當然是有些措手不及,爲了避免更進一步激怒極品女婿,準備把高順和曹性殺頭問罪的打算也只得暫時放棄,同時派遣使者王楷南下徐州解釋,藉口兗州戰事緊急纔不得不暫時停止協助女婿練兵的計劃,待到兗州戰情緩解,呂溫侯自然會再派精兵強將南下徐州,再次幫助女婿練兵——所以眼下做女婿必須得繼續支援窮岳父錢糧,免得窮岳父糧盡,被曹袁聯軍所破。

“待到兗州戰情緩解,再派人來幫我練兵?”對岳父積蓄多時的怒氣總算是逮到了一個發泄的機會,陶應這次不再對王楷客客氣氣,還把三角眼翻出白眼仁,哼哼道:“謝了,不必了,煩勞王大人回稟岳父大人,小婿怕又背上收買籠絡岳父麾下兵將的嫌疑,所以就不必了,以後我不會再向岳父借兵借將了,岳父也不必再派人來幫忙了。”

“使君,使君,使君請千萬不要意氣用事。”王楷大急,又是作揖又是鞠躬的說道:“請使君明見,眼下兗州的軍情確實是危急萬分,曹袁劉三家聯軍共計十萬,已經盡數抵達了句陽戰場,溫侯他孤軍抗擊羣敵,調兵遣將捉襟見肘,實在是無可奈何,這才下令召回高順、曹性二位將軍回師聽用啊。”

“爲了對抗十萬強敵,所以就急着調回借給我的兩百步兵?”陶應冷笑連連,又道:“兗州的戰事情況,我當然清楚,做爲晚輩又是女婿,我當然不會讓岳父爲難,所以我決定不再借兵借將了——也免得岳父他老人家疑神疑鬼了。”

“那麼使君答應的糧草……?”王楷小心翼翼的問道。

“之前答應的糧草。我都已經盡數奉上了,一顆一粒都沒有少。王先生還有什麼疑問嗎?”陶應反問道。

“沒有,沒有。”王楷連連擺手。又更加小心翼翼的問道:“使君,溫侯是想讓小使問,以後使君還能再支持我軍糧草軍需嗎?”

“不能了。”陶應連眼皮都不眨的答道:“袁術匹夫狠毒無情,挖開淮河水淹淮陰,有着近萬人口的淮陰全縣顆粒無收,我手裡的錢糧除了要賑災和救濟淮陰災民外。還得搶修河堤治理水利,所以我現在連一顆糧食都拿不出來了。”

“使君——!”王楷差點沒有哭出聲來,撲通一下雙膝跪下,哭喪着臉說道:“使君。溫侯的糧草最多隻能堅持一個多月了,你不能在這個時候袖手旁觀,釜底抽薪啊。”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在下實在是愛莫能助啊。”陶應假惺惺的嘆息一聲,又道:“再說了,岳父手裡還有一個多月的軍糧,只要抓緊時間消滅曹賊和袁紹的援軍,不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

“抓緊時間消滅曹賊和袁紹的援軍?”王楷想哭的感覺益發衝動,心說就兗州戰場上那個情況,溫侯不被曹賊和袁紹援軍消滅就算好的了。還想消滅他們,做夢去吧!

無奈之下,王楷只能是硬着頭皮說道:“使君,客套的話在下也不說了,在下只想轉達宮臺先生的兩句話,第一句,請使君不要忘了與溫侯的婚姻之約,第二句,請使君不要忘了脣亡齒寒之理。若溫侯覆滅,對使君只怕毫無益處!”

陶應不說話了,離席起身,揹着手走到了王楷面前,低頭凝視王楷,直到把王楷看得心虛色變,陶應這才緩緩說道:“王先生,請你捫心自問,做爲女婿,我對溫侯如何?做爲岳父,溫侯又待我如何?是我對不起岳父,還是岳父對不起我?”

王楷手足發抖,許久後才低聲答道:“在下說一句肺腑之言,使君對溫侯確實是仁至義盡,溫侯對使君卻又……,不太象話。”說完了這句心裡話,王楷又趕緊補充了一句,“可是使君,溫侯縱然有千般不對,可他也是使君你的岳父,我軍與貴軍也是互爲脣齒,我軍覆亡,亦非使君之福。”

“我軍是與貴軍脣齒相依不假,不過嘴脣總想拔掉牙齒,這樣的嘴脣不要也罷。”陶應冷哼,又道:“這樣吧,兩個條件,第一,把我的未婚妻子呂蝶立即送來徐州,第二,請岳父就之前的事當衆道歉,當着天下人承認他曾經勾結劉備和袁術,企圖吞併徐州五郡,不仁不義,當衆向我和徐州五郡的軍民百姓道歉,嚴懲罪魁禍首,發誓以後絕不貪圖徐州的一寸土地,那麼就一切都可以商量。”

“使君,第一個條件可以商量,但第二個條件……。”王楷苦笑了起來,道:“就溫侯那脾氣,使君的第二個條件,不是要溫侯的命麼?”

“那就算了。”陶應一揮手,喝道:“送客。”

王楷當然不肯走,只是不斷的苦苦哀求,但陶應根本就不理會,甩手就出了刺史府大堂,領着幾個徐州官員出了城。不過陶應這倒不是故意擺架子和爲難王楷,而是陶應這段時間確實很忙,徐州的冬小麥已經開始下種,雖然這方面有屯田天才陳登負責,但做爲徐州的新老闆,陶副主任不去田間地頭看看也確實說不過去。除此之外,陶應還得去看看自己要求的試驗田,實地考察能否在徐州五郡大規模推廣麥豆輪種。

打馬來到了彭城南門外的試驗田旁,陳登恰好也領着一羣屯田官員在這一帶視察,徐州衆官與田中百姓上來行禮時,陶應揮手製止,二話不說就跳進了試驗田中親自驗看土壤情況,附近的上百畝屯田都是按陶應要求播種收穫的田地,清明過後將田地裡的小麥之後,這裡的農田都種上了大豆,然後到農曆的八月下旬收穫,隨即又種上冬小麥,利用大豆的肥田能力增加小麥產量,同時也可以收穫一些大豆。

要說起來,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陶副主任能夠知道大豆肥田這個農家常識,過程非常可笑——在二十一世紀時。陶副主任參加一個整治官僚作風的會議,因爲頭一天晚上考察娛樂場所的服務質量太過辛苦。趴在桌子上就睡了過去,還打起鼾。結果惹得主持這個會議的新縣長勃然大怒,當着無數同僚的面把陶副主任罵了一個狗血淋頭,陶副主任緊張之下也只能打起精神,十分難得的聚精會神聽了會議發言一次。

很湊巧,新縣長在這個會議上舉了一個外行公僕逼着內行農民犁大豆的例子(即天台犁豆事件),還洋洋得意的現了一把自己的博學廣聞。說是大豆之所以能夠肥田,是因爲大豆的根部寄生有根瘤菌,這種細菌給人類爲虎作倀和助紂爲虐,會自己製造天然氮肥。所以種植大豆只需要下一些草木灰肥就可以保證產量。此外豆葉落地後又把氮肥帶回田裡肥田,發達的大豆根能翻鬆土壤,幫助土壤通風透氣,解決田地種植小麥後的土壤板結問題,同時因爲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還不用擔心這些殘根發芽搶肥,只會腐爛變成肥料,增加其他農作物的產量,簡直就是農作物中的內奸!植物中的敗類!

爲了不被抓官僚主義典型,恰好用心聽了這段話。不算太笨的陶副主任倒也記住了後世的農家常識,結果這會竟然恰好用上了,現在從土壤的情況來看,農作物內奸大豆對麥田的改良效果多少還是有點,起碼這些種過大豆的土地要比旁邊用來對比的普通麥地鬆軟一些,同時負責這些田地的農民也按陶副主任的要求,把收穫後的大豆莖杆葉片都直接犁碎了留在農田中,相信通過大自然的分解後,能爲這些田地增加不少的天然氮肥。

好不容易等到陶應直起身來。又見陶應把目光轉向自己,不等陶應開口,歷史上第一個搞屯田制度的陳登就已經主動說道:“稟主公,一百一十二畝田,單畝最高收菽(大豆)一百八十三斤四兩,最少收穫一百二十五斤六兩,平均收穫一百五十斤九兩,收穫還算不錯。”

“蚯蚓養殖那邊,情況如何了?”陶應又問道。

“這個……,不太好說。”三國時代的傑出農業專家陳登難得在農事上皺了眉頭,答道:“因爲從來沒人養過蚯蚓,百姓軍民只能摸索着養,按主公的交代,把人畜糞便混合泥土、青葉、瓜果皮攪拌均勻,放進淺坑中養蚯蚓,結果有的淺坑中產出的蚯蚓多,有的淺坑中又沒有多少蚯蚓,具體是因爲什麼出現這些情況,目前還沒有總結出經驗來。”

“慢慢來,摸着石頭過河就是這樣。”陶應安慰了一句,又道:“那些養過蚯蚓的糞土,可以拿來當肥料放進田裡,還有那些人工養殖出來的蚯蚓,也可以拿一部分來均勻撒在這些試驗田裡,等明年看效果如何。”

“諾,主公放心,在下會盡快安排。”陳登答應,又疑惑的問道:“不過主公,蚯蚓一般都是用在藥裡,你用來給麥田當肥料,有用嗎?”

“當然有用。”陶應笑了,道:“蚯蚓是天然的造肥機器,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還能鬆弛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風透氣,幫助農田增收。不過我現在唯一不能肯定的是,這麼做效果究竟有多大。”

陳登似懂非懂的點頭,然後陳登又建議道:“主公,既然如此,那在下認爲,養蚯蚓的糞土可以給試驗田用一部分,不用一部分,然後給一部分普通農田也用一些蚯蚓糞土,如此一來,到了明年冬麥收穫之後,我們就可以知道蚯蚓糞土的效果究竟如何了。”

“好主意,就這麼辦。”陶應滿意點頭,又吩咐道:“還有那些收穫的菽豆,我們也要仔細利用起來,熬豆而食那是浪費,人體很難直接吸收未經轉換的菽豆蛋白質,如果把菽豆做成豆腐,那就是最好的植物蛋白質了,所以只要有條件,軍隊裡的菽豆就一定要加工成豆腐,然後再給士兵食用。還有,豆腐渣用來餵馬,也是上好的精飼料。”

面對連豆腐渣都不肯浪費的陶副主任,陳登疑惑陶副主任的滿嘴古怪新名詞之餘,也拿陶副主任的鐵公雞性格徹底無語了,恭敬唱諾後,陳登又好奇問道:“主公,溫侯使者那邊,打發走了?”

“不走也沒關係,反正我不打算再見他了。”陶應一笑,隨口把接見王楷的大概經過介紹了一遍,然後陶應又問道:“元龍,依你之見,溫侯聽到我的兩個條件後,會有什麼反應?下一步又會有什麼動作?”

“鐵定是暴跳如雷,溫侯愛面子和剛愎自用的性格,在大漢可是赫赫有名的,不可能會向主公低頭認錯,自己打自己的臉。”陳登微笑答道:“至於溫侯的下一步動作嘛,掉頭南下來找我們麻煩的可能不大,一是溫侯沒把握從我們主力手裡奪得徐州城池,二是曹操和袁紹不會放過他,也絕不會容許他長期盤踞兗州三郡。所以在下認爲,溫侯最有可能鼓起勇氣,乘着糧草還沒有用盡賭上一把,和曹袁聯軍打一場大會戰。”

說到這,陳登又微笑着補充了一句,“假如真有這場會戰,溫侯若是輸了,那麼一切都好說,溫侯肯定又南下來求主公,如果溫侯贏了,那我們可能就有點麻煩了。鑑於此情,主公最好還是未雨綢繆做好準備,別讓溫侯打贏。”

“有理。”陶應點頭,又皺眉說道:“可是呂布到現在還不肯和我徹底翻臉,有很多手段,實在不方便用啊。”

“此事易極。”陳登笑笑,湊到陶應耳邊低聲說道:“主公只需把兩個條件寫成書信,文字語氣盡量傲慢一些,再派一個使者送到呂溫侯面前,以呂溫侯的性格,必然斬使退婚,如此一來,主公不就有的是藉口肆意行事,將來溫侯回頭又求主公時,主公不就更加佔盡先機和道義上風了?”

陶應笑了,道:“讓那個叫倪環的佐官去吧,新納美妾用的一萬錢,明明就是來自糜記商號,還敢說是他的積蓄,是時候送他上路了。”(未完待續)

第356章 有股邪氣往上竄第185章 坑爹第375章 典型誘軍第158章 黴運不斷第54章 戰略選擇第176章 所謂盟友第429章 結盟目的第51章 陶應求和第393章 引水圍城第187章 水到渠成第295章 敗中求勝第379章 戰火四起第87章 誰比誰狠(下)第116章 岳父是用來坑的第143章 與虎謀皮第419章 最後先手第250章 玩真的第236章 我希望被騙第57章 借花獻佛第381章 大染缸第147章 樂極生悲第123章 解決財政問題第106章 完了第439章 龜雖壽第179章 陶版鴻門宴第43章 君子作風第6章 七步成詩第184章 交換第369章 諸葛遺計第147章 樂極生悲第422章 該荊州了第385章 不夠走運第380章 再打一仗第23章 同室共處第93章 臭味相投第349章 緩兵之計成功了第372章 反陶賊聯盟第119章 招降呂布第426章 樹倒猢猻散第196章 禍害荊州第221章 暴菊第93章 臭味相投第352章 偶遇第57章 借花獻佛第117章 陳宮蒙冤第421章 用事實說話第78章 拆遷小沛(下)第92章 初戰小捷第105章 豪賭第302章 螳螂捕蟬第411章 太狠了第227章 話不投機第169章 老鄉見老鄉第41章 敗家子軍師第262章 曹賊必勝第112章 齊心協力坑陶應第61章 明鏡高懸劉皇叔(下)第322章 陶應勸和第256章 陶賊大禮第273章 惡有惡報第311章 生死鏖戰第65章 強盜也是一門學問第174章 合肥城破第340章 守株待兔(上)第389章 孩兒無能第203章 二十四孝女婿第239章 阿異第126章 分一杯羹第155章 楊長史神威第8章 赴湯蹈火第346章 引火燒身第249章 陶賊出兵第340章 守株待兔(上)第36章 初戰(下)第160章 雞同鴨講第337章 報復第332章 九尾狐大戰神經刀(下)第82章 不讓徐州了第48章 決戰小霸王(上)第194章 牛吹大了第258章 官渡戰起第227章 話不投機第339章 大破袁譚第276章 二賊爭鋒第414章 烈火焚城第83章 陰風漸起第108章 牆頭草第283章 大敗陶賊第141章 陶應又求和第212章 破釜沉舟第296章 高歌一曲第166章 誰哭誰笑第72章 呂溫侯攪局第288章 書信錯寄第297章 倉亭之戰第23章 同室共處第359章 原來是冀州內奸第341章 守株待兔(下)第1章 老實孩子第192章 盜書蔣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