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袁紹死,呂布謀青州

話說,倉亭之戰,袁紹大敗後,擔心曹操和呂布侵犯青州,於是急令辛評,郭圖隨袁譚前往提備,同時讓袁熙仍回幽州整軍備戰,而袁紹自己則帶着袁尚等人回冀州養病,令袁尚,逢紀掌管軍事,審配掌管政事。

半月之後,當曹操探聽到袁紹臥牀不起,冀州慌亂不穩時,又急急親率大軍殺往冀州。

袁尚聞聽曹兵將至,不憂反喜,因爲袁尚自從斬了曹洪部將史渙後,就自負其勇,加之袁紹將死,他希望多立戰功,爲奪得袁紹大位做準備。

於是乎,袁尚不顧逢紀,審配勸阻,執意領兵兩萬出黎陽,迎戰曹軍先鋒部隊。

此次的曹軍先鋒乃是啖睛猛將夏侯惇,他性如烈火,最喜與人陣前鬥將,乃是標準的武癡。

兩軍相迎,夏侯惇當先出馬,袁尚挺槍來戰,不三合,袁尚招架不住,大敗而走。

夏侯惇趁勢掩殺,袁尚大敗,心中惶恐不安,六神無主之下,急急引軍奔回冀州。

袁紹問聽袁尚敗回,又受了一驚,舊病復發,吐血數升,昏倒在地,其妻劉氏慌忙請來醫者治療,醫者查後告知,袁紹旦夕將死,劉氏急請逢紀,審配直至袁紹榻前,商議後事。

袁紹只剩移動手指的氣力,口不能言,只聽劉氏陰陽怪氣地問道:“尚可繼後嗣否?”

袁紹慘叫幾聲,難發言語,聲音猶如惡鬼在叫,最後只是忍痛點頭,逢紀便就榻前寫了遺囑,袁紹翻身大叫一聲,又吐血升餘而死。

袁紹既死,逢紀,審配立袁尚爲大司馬將軍,領冀,青,幽三州牧,在遣使報喪的同時,急傳報青,幽兩州,命其兩位兄長袁譚,袁熙趕來冀州迎戰曹操。

袁譚在青州得知其父已死,臉上全無悲傷之色,反而帶着濃烈的怨恨,找來郭圖,辛評兩人商議道:“我父生平獨寵三弟,今果然廢長立幼,實在可氣!!”

郭圖在旁,雙目發着陰光,聲音冰冷地道:“主公已死,那逢紀,審配在冀州大權在握,必立袁尚爲主,當速往冀州。”

辛評神色凝重,又在旁附議道:“逢紀,審配二人陰險奸詐,必會設下機謀,今若輕率前往,必遭大禍。”

袁譚聽罷,神色亦不覺黑沉幾分,連忙問道:“那時下我該如何應對?”

郭圖略一沉思,答道:“將軍可屯兵城外,觀其動靜,某當親入鄴城查探情勢若何。”

袁譚依言,遂派郭圖入冀州,去見袁尚,袁尚見大哥未至,臉露不悅的問道:“爲何不見兄長趕至?”

郭圖臉不紅心不跳的說道:“顯思因聞聽主公噩耗,悲傷過度,抱病在軍中,因而不能相見。”

袁尚眉頭一皺,在心中默默腹誹道:“只怕是兄長不願遵從父親遺命,又怕我在冀州害他,故而不見。”

不過袁尚很快就回過神來,堆起一張笑臉道:“我受父親遺命,接掌大位,請先生轉告兄長:現加封兄長爲車騎將軍,眼下曹軍壓境,請兄長爲前部,我隨後便調兵接應,大敵當前,望兄長當且節哀,兄弟攜手,一同擊退曹賊!!”

郭圖心下冷笑,袁尚在他面前還有失老成,其心中所想,郭圖一看其神色變化便知。

隨即,郭圖謙卑執禮道:“自然如此,不過軍中無人商議良策,卑下才疏學淺,還望能得逢元圖,審正南二人輔助。”

袁尚一聽當即臉色大變,逢紀,審配乃是他的左膀右臂,萬萬不能缺失,因而立即搖頭答道:“我也要仰仗此二人早晚出謀劃策,如何離得?!”

郭圖步步緊逼,又道:“那於二人內派遣一人,如何?”

袁尚不得已,時下又不敢與其兄長識破臉皮,唯有令逢紀,審配二人拈鬮,拈着者便去。

逢紀拈着,袁尚即命逢紀帶着印綬,同郭圖赴袁譚軍中,逢紀心知此行只怕凶多吉少,但時下袁尚畢竟是主,主命不可違,審配只好勉爲其難遵從。

到了袁譚軍中,誰知那袁譚沒病,竟然生龍活虎的來迎逢紀,逢紀心中不安,獻上印綬,袁譚接過印綬一看,暴跳如雷,狠狠地將印綬砸在地上,更欲斬逢紀。

郭圖連忙阻止,在旁邊低聲說道:“現今,曹軍壓境,且留逢元圖於此,以安尚心,待破曹之後,再來爭冀州也不遲。”

袁譚聽罷,怒氣漸消,遂暫時放過了逢紀,同時命全軍拔寨起行,趕至黎陽,與曹軍相對。

袁譚遣大將汪昭出戰,曹操遣大將夏侯惇迎敵,二將戰不數合,夏侯惇一刀將汪昭劈落馬下,曹軍趁勢掩殺,袁譚軍大敗。

袁譚收敗軍入黎陽,遣人求救於袁尚,袁尚與審配商議,審配相勸,脣亡齒寒,但如今兵士不多,倘若兵敗,大勢盡失,因而只發兵三千前去救援即可,袁尚從其言。

曹軍斥侯探知袁尚援軍趕來,又知僅有三千兵力,曹操便推斷出,定是這兩兄弟各懷鬼胎,一番思量之後,曹操派樂進,李典引兵於半路伏殺。

不久,袁譚知曉袁尚竟然只派了三千兵馬來救,又被半路坑殺,頓時大怒,乃喚逢紀責罵,逢紀擔心被袁譚怒殺,連忙說道:“容某作書致主公,求其親自來救。”

袁譚即令逢紀作書,遣人到袁尚處求救,袁尚與審配商議,審配再勸袁尚發重兵去救。

只是,此時的袁尚已經對袁譚有了防備,只聽其冷然道:“我兄不願遵從父親遺命,欲要奪我大位,且又有郭圖,辛評兩人輔佐,倘若破曹,其必來爭奪冀州,還不如不發救兵,借曹操之力除之!!”

審配聞言臉色大變,急急勸諫道:“萬萬不可,曹操勢大,主公三兄弟聯手,尚且不知能否自保,倘若兄弟再相爭,那先主家業必不保矣!”

“放肆!!兄長不遵父命,欲要強奪大位,是他不仁在先,豈能怪我不義!”

袁尚一聲怒喝,執意如此,審配多勸無用,被袁尚喝退而去,袁尚不肯發兵,使者回報,袁譚大怒欲斬逢紀,結果逢紀提前聽到了風聲,連夜逃走,往曹營奔去。

逢紀此人謀略不低,但心狠手辣,曹操並不喜他,不過暫且收之,封逢紀爲中郎將,逢紀見自己的待遇不如許攸,心中頗爲不忿,但現在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逢紀也只好強忍着,故作大喜道謝。

袁譚見袁尚不出兵相救,心中氣憤無比,竟與郭圖,辛評等人商議,欲要降曹,還好袁尚在袁譚軍中安有細作,細作密報袁尚,袁尚大驚,急急招來審配商議。

審配肅然道:“若袁譚降曹,兩方合力來攻,冀州必將不保!”

袁尚也知事態嚴重,哪裡還敢再有歹心,連忙留審配和大將蘇由固守冀州,而他自己則親率大軍到黎陽救袁譚。

袁譚聞聽袁尚親自率軍趕來,心下大喜,遂罷了降曹之議,兩軍相會,袁譚屯兵於城中,袁尚屯兵於城外,爲掎角之勢。

數日後,袁熙,高幹皆引軍由幽州趕至黎陽,兩人各引一軍屯紮在城外,每日出兵與曹軍交鋒。

袁尚本就勢弱,又豈是曹操這梟雄的對手,屢屢戰敗,損兵折將。

話說,呂布帶着沮授,張頜,高覽,關平,周倉等人,自離開官渡後,就一直晝伏夜出,急行趕路,終於在用了近一月的時間後,趕回了徐州。

下邳城內,陳宮,徐庶,賈詡,魯肅,高順等人聞斥侯來報,早已等待許久,見呂布騎着赤兔馬,風塵僕僕趕回,幾人連忙相迎而去。

呂布一勒赤兔馬,翻身跳下,沮授,文丑,張頜,高覽等人緊隨其後,亦紛紛下馬,衆人一番寒暄之後,呂布領衆人到下邳將軍府議事。

半個時辰後,將軍府大廳,呂布端坐首位,各文武皆是入席,呂布先對留守徐州和淮南衆人一一封賞。

其後,按照新軍制,文丑,張頜,高覽位列將軍軍職,軍銜爲少將,可獨領一軍,沮授爲軍師將軍,常伴呂布左右,負責爲呂布出謀劃策,周倉,關平爲校尉軍職,軍銜爲中校,暫留在呂布的近衛軍當中。

如今徐州北部已經到手,而曹操與袁紹三子交鋒於黎陽,特別是袁譚帶離了大半留守青州之軍,這爲呂布謀奪青州創造了最佳時機。

至於出征青州後,徐州,淮南的政務之事,呂布皆交予陳宮,馬良,魯肅等人處理,其中文官的任命大權,呂布幾乎全部賦予給了陳宮。

對於呂布這等安排,舊一派文武見怪不怪,而沮授,文丑,張頜,高覽等人皆臉色古怪,呂布此舉可謂是膽大至極,陳宮手握重權,加之呂布時常外出,倘若陳宮造反,不出一月,徐州,淮南皆入其手中。

見沮授等人疑惑,呂布解釋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人各有所長,布擅長行軍作戰,而不善內政管理,若是布對內政之事,多加管制,陳宮他們難以發揮,處處提防,豈能人盡其才?!”

“陳宮跟隨布多年,一起榮耀過,也一起失敗過,在布最困難的時刻,是陳宮,張遼,高順等人的不離不棄,布才能堅持到現在,否則早成了曹操刀下之鬼!”

“陳宮通曉政事,爲人忠誠剛正,凡是依法而行,由他和馬良,魯肅等人主理兩地政務,布放心!!”

呂布一言道出,陳宮,張遼,高順等人直接拜伏於地,而沮授,張頜等人皆是心中欽佩不已。

封賞,內政之事一一落定,呂布開始軍事的佈置,只見徐庶踏步而出,執禮凝聲道:“稟主公,糧草皆已於徐州北部集聚完畢,各部兵馬亦在往徐州北部進發,無需十日,戰備之需皆可備全。”

第626章 諸葛亮的迷茫第535章 謀戰巫城(上)第529章 曹操稱帝(下)第778章 奇才鄧艾第706章 水淹之計(下)第89章 孫權的野望第207章 高幹的心思第87章 脫困境,尋出路第703章 曹真說孫權第66章 暗夜救人第276章 四方雲動(二)第426章 鴻門宴(下)第316章 ‘姦情’敗露第255章 馬超襲營第87章 脫困境,尋出路第719章 破除威脅第93章 黃祖死,黃忠逃!第749章 窮途末路第302章 甘寧鬥龐德第45章 棄城還是頑抗?第596章 驚聞震天雷第471章 增竈之計第410章 張繡VS魏延第347章 劉備的心術第32章 渡江遇甘寧第654章 棋逢對手(上)第102章 激戰樂安城第52章 曹操的麻煩事第4章 毀糧之戰(二)第361章 惡戰連連第98章 詐取平原城第32章 渡江遇甘寧第750章 忠臣?賊子?第716章 走或留?第535章 謀戰巫城(上)第781章 神威猶在(上)第338章 西川援軍至第68章 徐晃被擒第745章 劫囚(上)第216章 荊州之變(四)第610章 呂蒙計詐曹操第672章 狠辣程昱第165章 烏桓欲來撿便宜!第470章 約戰之鬥將(下)第682章 程昱獻計阻陸遜第463章 約戰之鬥陣(上)第610章 呂蒙計詐曹操第98章 詐取平原城第38 沒有完結的三顧茅廬第292章 呂布得民望第332章 謠言似虎第664章 魏軍的對策第584章 連環計出第624章 螳螂捕蟬,遇黃雀第318章 算計開始第54章 迫降關羽,刀向呂布第707章 諸葛恪的誘惑第718章 諸葛亮開溜第330章 收買張鬆,馬超欲逃第667章 諸葛妙計襲營第469章 約戰之鬥將(中)第181章 邂逅甄宓第182章 醉酒納甄宓第433章 驚險小插曲第107章 劉備遇險第432章 蜀軍大敗,陳到身死第778章 奇才鄧艾第68章 徐晃被擒第581章 曹操的真性情第570章 火燒曹軍第770章 取廬陵第517章 張飛使詐第565章 張遼威震藏風谷(二)第275章 四方雲動(一)第402章 火攻之計(下)第457章 張任使詐第5章 曹操的反擊第266章 曹操除隱憂(三)第161章 城內激戰第423章 各懷心思(上)第172章 龐統論勢第186章 江東生死戰(二)第550章 口舌爭鋒第368章 曹操欲老牛吃嫩草第409章 衝動的魏延第119章 孫乾說曹第617章 折服蔣欽第609章 損傷慘重第350章 種下苦果第203章 勢如破竹第212章 消失的高幹第451章 悍勇文丑第495章 梟雄末日(二)第417章 三分帥才第321章 勸降成公英第695章 孤注一擲第439章 諸葛亮埋下暗子第184章 計中計第480章 黃權計謀南安(上)第567章 武藝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