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陽城中,趙雲接到宛城之戰的消息時,剛好嚴顏軍團與廖化軍團已分別從江陵與漢中趕到了筑陽,他們本是做爲做爲伐魏中路軍調動而來的。
趙雲通過飛鴿傳書向長安方面發出急件後,便令嚴顏軍團屯守位於宛城西南,新野西北處的穰城,廖化軍團則去增援新野。
同樣的,魏國重鎮方城的統帥徐晃得到于禁的塘報後,又緊急抽調了萬餘步騎前去增援宛城,同時又令大將高覽帶五千常騎搶先佔據宛城東南,新野東北方的湖陽。
原本各方都不願意駐兵的南陽平原,數日之內便雲集了樑魏數萬大軍。雙方所佔據的四個城池若是用線段連接起來,恰如一個近似對稱的四邊菱形。
……
宛城。于禁順着城牆的甬道來到東門,看到那些兵士們正在挑土擔石忙忙碌碌,而東城牆的豁口還有剩近百步的一段沒有修復完成。他不禁眉頭一皺,將負責監工的校尉找來,責問道:“我軍佔據宛城已有六七日了,爲何城牆還只修補起來一半多點?”
那魏軍校尉委屈道:“請主將明鑑,我部分爲三班,奉將軍之命日夜不停修補城牆。無奈樑軍遊騎依舊輪番不停的襲擾宛城,導致我部不時要分散精力去規避樑軍襲擾以及驅趕樑軍遊騎。”
于禁聽了此話沉默不語良久後,方纔對身邊將領開口說道:“如此下去也不是個辦法,我們必須給樑軍遊騎一點教訓。”
……
宛城南七十里處,有一條高僅十餘仗,長卻有十餘里的細長條土崗,形如臥龍,便得名臥龍崗。
此時臥龍崗前方,了無人煙的荒野地平線上升起一道騎兵線,但是在臥龍崗的後方,貼近山腳的地方,卻密密麻麻全是魏軍的虎豹騎。于禁親自蹲伏在臥龍崗崗頂上的草叢中,觀察着由遠而近的樑軍遊騎,這裡並非是樑軍遊騎的必經之路,但卻是他們襲擾宛城時常常要經過的地方。
于禁看着越來越近的樑騎,心中不禁激動起來,對方有千騎上下,若此次能將他們全殲,也是個不小的勝仗。但是就在樑騎距離臥龍崗還不到百仗時,卻突然調頭絕塵而去,顯然是發覺了魏軍的埋伏。
于禁氣的從草叢中跳將出來捶足頓胸,不知道哪裡出了差錯。遠處,帶領這支樑軍遊騎的廖化一邊縱馬飛馳一邊得意洋洋的說道:“老子當年在這南陽縱橫時,敵將只怕還穿開襠褲呢。這點伎倆豈能瞞過某的眼睛。”
廖化當年在南陽爲匪,對南陽地理地形山川河流了如指掌,哪裡能設伏哪裡能藏兵他心裡也是一清二楚。此次他帶戰騎前來宛城襲擾,在所經之地皆派斥候對魏軍可能埋伏的地點秘密打探。最終導致于禁的伏擊以落空收場。
不過當廖化帶着這些遊騎繞些路再次來到宛城東門附近時,卻遠遠發現東門處有大批魏軍戰騎,部分在巡弋,部分集結爲騎隊隨時準備出擊。不得已放棄行動的廖化疑惑着自言自語道:“魏軍怎麼多出這麼多兵力,難道他們的援軍來了?”
廖化猜的沒錯,于禁回到宛城時,從方城前來的援軍剛好也抵達了宛城。
第二日拂曉,宛城東城牆的工地上,又忙碌了一整晚的兵士們正吸溜着稀粥,啃着炊餅,等着換班。城頭上那些巡邏的魏軍兵士卻突然產生了一陣騷動,有的人向着遠方指指點點,有的人高聲喝道:“樑軍來了,快鼓號警示!”
城下,那些擔任警戒,也熬了一宿的千餘戰騎頓時緊張起來,列起騎隊策馬迎了上去。然而映入他們眼簾的並非所料的樑軍遊騎,而是鋪天蓋地,無邊無際的樑軍軍陣。這次,樑軍出動了廖化,典青,典韋三個軍團的兵力,合計上萬人馬。
領着這千餘戰騎的魏軍騎都尉大驚失色,連忙高呼道:“撤!快撤!速速去通知主帥于禁將軍。”
于禁此時早已得到通報,他唯一的選擇就是出城到野外列陣與樑軍對戰,因爲到現在宛城城牆依舊有數十步的缺口沒有修復完好,它還是座無法依託的殘破城池。而且,就算宛城是座完好城池,于禁,李典也沒必要龜縮城中讓樑軍圍住,畢竟他們現在手上也有一萬五六千兵馬。
宛城西面,近三萬的大軍再次在南陽平原的荒野上擺開陣勢。雙方都升起了熱氣球用於觀察戰場局勢和傳令指揮,樑軍的熱氣球飛艇似乎要比對方只能搭載一名瞭望哨令兵的器物要先進的多。
典青在飛艇的吊籃中俯瞰着整個戰場,地上看鋪天蓋地的軍陣,在高空之中卻可以盡收眼底。雙方一個個步騎戰車方陣如同一粒粒棋子在這天地棋盤間展開。
他們做夢也沒想到,這世上還有重箭能射穿自己身上精良的札甲。一個個虎豹騎手慘叫着從馬鞍上跌落下來,隨即被羣馬亂蹄踩踏而過。部分虎豹騎加速向長弓戰車迎去,這些靈活的兩輪戰車卻滴溜溜的調轉了方向向後奔去。同時,從側翼一飆樑軍的重裝騎兵襲來,騎槍排山倒海般的穿透了虎豹騎身上的重甲,在人喊馬嘶中,虎豹騎隊被鑿穿爲兩段。長弓戰車上的重箭依舊連綿不斷的飛射而來。
除了虎豹騎,那些魏軍常騎也遭遇到重大挫折,在輕騎飛羽的圍射和數百重裝騎兵的反覆衝擊下,整個騎隊陣形已是搖搖欲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