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

與張蒙所料不差,自己在小殿陰差陽錯救下的正是騎都尉鮑信。

鮑信捂着肋下,靠在車廂邊上,微微喘氣,據他說,自己受了點輕傷。

“嘿、嘿嘿,殿裡的狗賊,是董賊手下悍將李傕,他以弩射暗箭偷襲,不然我怎會受制於他。”鮑信齜牙咧嘴,不知道是因爲疼痛還是因爲忿怒,“好在張君出手相助,救命之恩鮑某沒齒難忘。”

現世的張蒙與鮑信見過幾面,但不熟悉,直至今日才第一次搭上話。

夜半時分,四野冷寂茫茫,唯見辟雍方向紅光泛天。

張蒙想着叔父所說那幾個不知所云的詞,知道依照今夜態勢,再無可能去辟雍調查了,可心裡放不下,便問鮑信:“鮑君,你可知道那小殿裡供奉的乃是何人?”

鮑信一愣,先問:“你不知道?”而後想到緣由,“是了,你歲數小自是不知。”

張蒙聽了,拱手道:“願聞其詳。”

鮑信走兩步坐在斷裂的車轅上,呼着氣想了一會兒,方纔緩緩道:“你看到殿中央那人形的大陶俑沒?那是前朝的竇皇后。”

“竇皇后?”張蒙有些意外,努力蒐羅相關的回憶,可惜寥寥無幾,“哪個竇皇后,孝章皇帝的皇后還是孝桓皇帝的皇后?”

本朝以來有兩個竇皇后,分別是漢章帝劉炟的原配章德皇后與漢桓帝劉志的第三任皇后桓思皇后,她們均爲開國雲臺三十二將之一竇融的後代。

鮑信笑了笑,道:“章德皇后不是與孝章皇帝合葬在敬陵,怎麼會在這裡。這裡供奉的是桓思皇后,她死於冷宮,雖說最後仍得以陪葬宣陵,但地位甚低,昔日近侍伴當不願主人受委屈,特立此小殿,單獨享受香火。”

扶風竇氏自西漢時就逐漸興盛,本朝開國又跟隨光武帝以軍功起家,終以從龍之功平步青雲,成爲一等一的顯赫家族。

竇融曾孫竇憲憑藉妹妹的漢章帝皇后地位,權傾朝野,可以說是本朝最早出現的外戚重臣。雖然後來跋扈恣肆過度,被漢章帝的兒子漢和帝劉肇逼迫自殺,但他的妹妹還是得到了合葬的待遇。

即便經受這一次大難,扶風竇氏實力猶存,等到竇融的玄孫竇武時,再度因妹妹被漢桓帝立爲皇后,任大將軍,變成又一個竇氏外戚。然而竇武捲入了與宦官的鬥爭,以至於最終遭到宦官攻擊,兵敗而死,扶風竇氏受牽連死難者甚衆,遭致滅頂之災。

宦官扶持了旁系宗室劉宏繼位爲帝,即漢靈帝。竇武的妹妹竇妙被尊爲太后,可由於與宦官發生齟齬,憂鬱而死。可是宦官依然懷恨在心,用衣車載竇妙的屍體放置在城南市舍數日不下葬,極盡羞辱,乃至百般阻撓竇妙與漢桓帝合葬之事,哪怕得以合葬,也是排在了漢桓帝前兩任皇后的後面。

鮑信說到這裡,嘆息道:“本朝百年各派政爭,你死我活、此消彼長,至竇武時,終成外戚與宦官對立之勢。竇武爲前驅死,只道是大將軍能繼承前人遺恨,徹底掃蕩羣閹,可惜天不假年,一朝身死,縱然宦官覆敗又有何用?後繼者不足與謀,功虧一簣啊!”

張蒙聞言,問道:“後繼者不足與謀,大將軍的後繼者......鮑君指的是誰?”

鮑信道:“還能是誰?袁紹袁本初也!”語氣頗含憤懣,“若不是他一意孤行,我何至於落到如此地步!”

張蒙繼續問道:“此次十常侍覆滅,袁本初居功至偉,正該大展宏圖纔是啊,可聽鮑君這麼說,事實似有出入?”

鮑信恨恨道:“辛苦一場,全都便宜了外人!”

張蒙適時引出話題:“外人可是董卓?”

鮑信一聽,臉色陡變,看向張蒙的眼神炯炯生光:“張君,你怎知此事?”

張蒙自然不會如實交代,只道:“雒陽上下已被董卓控制,誰人不知?董卓非善類,大將軍主政時,我記得一直駐紮在城外。可是今番破例進城,定是得到了朝廷的特許。朝廷這麼做,我看是引狼入室。”

鮑信一拍大腿,不防扯動傷口,引起一陣劇烈的咳嗽,在張蒙的幫撫下總算緩過勁來,滿臉相見恨晚之色:“張君,你能這樣想,是大明白人!不看別的,就看董卓入城後立殺丁原、驅逐大將軍府舊屬乃至吞併禁軍等舉動,分明圖謀不軌,意欲獨攬大權!我也被董卓控制下的朝廷拒之城外,只能單槍匹馬進城。咳咳,一路所見所聞,當真觸目驚心啊!滿城旗幟,標的看似是我大漢,實則統統寫成了‘董’字!”轉而扼腕嘆息,“我千辛萬苦見到袁本初,勸他絕不可與董卓合作,宜儘早與太傅合力,將董卓趕走,可惜袁本初剛愎自用,不聽我言!”

張蒙道:“袁本初怎麼說?”

鮑信搖着頭道:“他只推說董卓不過西北一武夫,在京師毫無根基,不敢亂來,不足爲懼......卻沒想過貪心不足蛇吞象,董卓這種人越是沒有根基,做起事來自然會越加沒有章法,不計後果。”

張蒙邊聽邊想:“這鮑信是個明白人,他能想到的風險,袁紹不會想不到。但是他與袁紹畢竟不一樣,袁紹是這次事變的最大功臣,叔父又是朝中第一權臣,按常理來說他的前途大有可爲。董卓是他叔父主導引入的外援,如果他站到了董卓的對立面,就等同於站到了他叔父的對立面,這樣不符合他的利益,所以他對董卓抱有幻想是真,對權勢太過期待眷戀也是真。”

鮑信這時惻笑兩聲:“他以爲他想要的,太傅會給他嗎?”

張蒙又想:“是了,曹操說過,袁紹與袁隗雖爲叔侄,其實政治觀點相左......唉,即便如此,功名利祿就在眼前,不要說袁紹,換作任何人都不會輕易放過。”

鮑信道:“我只覺袁本初行將就木,道不同不相爲謀,便趕緊出城,誰知被躲在袁本初宅邸外的董卓探子察覺,竟遭追殺。所幸我在雒陽混跡數十年,對城中地理爛熟於胸,才能幾次死中求活,堪堪逃出了城。”嚥了口唾沫,彷彿回到了當時的巨大緊張中,“天殺的董賊不依不饒,兵馬緊追,我一路狂奔,到了辟雍附近,走投無路躲進了桓思皇后的小殿......嘿嘿,後面的事,你都知道了。”

張蒙慨然道:“鮑君深明大義,我甚是佩服。袁本初不辯是非,必生惡果。”

鮑信道:“我之前在城中遇見了曹孟德,他當還沒逃亡,不知如何打算?若能替我說動袁本初回心轉意,猶未晚也。”尋即自嘲般笑了幾聲,“唉,罷了!罷了!我自顧不暇,還管得了他曹孟德、他袁本初?嘿嘿......”

張蒙暗想:“大勢不可逆,後續事宜恐怕還是會朝着原本的歷史發展,我也無法改變,姑且不談。只是叔父說的那些還沒個說法,未免遺憾......”於是轉回話頭:“鮑君,小殿裡有個老者,你認識嗎?”

鮑信思索片刻,應道:“哦,你說的應當是前朝竇皇后身邊的體己人,是個老宦官,年紀很老,眼睛都瞎了,平日裡就做些給來訪者香火、引導供奉的差事。”進而道,“其實你若想知道有關竇皇后的事,你祖父是最清楚的,何須問我這個外人。”

張蒙心想:“祖父可從來沒和我說過任何有關竇皇后的事。”便問:“何出此言?”

鮑信有些驚訝道:“你不知道?當初竇大將軍被殺,可是你祖父親自下的手啊。”

張蒙聽到這話,登時錯愕。

第三十三章 困獸牢籠第二十四章 命運十字路第二十九章 進城第九章 天子何在第二十七章 火海第三十一章 太尉府第二十七章 火海第二十八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十二章 四世三公第六章 黑山賊第七章 追敵第十七章 忠臣第三十三章 困獸牢籠第三十九章 兵曹從事第四章 真英雄也第三十五章 司馬兄弟第十六章 子有四方之志第四十章 愛妾第十七章 忠臣第二十五章 陽渠第十四章 勤王第二十二章 門樓第二十三章 家族第三十二章 殺意第五章 解圍第四十章 愛妾第三十九章 兵曹從事第二十八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十九章 論劍第八章 血雨第十九章 論劍第二十五章 陽渠第三十四章 海捕第二十八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四十章 愛妾第三十二章 殺意第二十五章 陽渠第十七章 忠臣第十三章 紈絝第十九章 論劍第十六章 子有四方之志第二十四章 命運十字路第九章 天子何在第十三章 紈絝第三十二章 殺意第二十八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三十九章 兵曹從事第二十章 青梅竹馬第四章 真英雄也第五章 解圍第十七章 忠臣第二十九章 進城第三十四章 海捕第十三章 紈絝第二十三章 家族第三十九章 兵曹從事第十一章 大不敬當斬第四十一章 要犯第三十八章 兗州刺史第十八章 七寸第三十章 變天第二十三章 家族第三十二章 殺意第十三章 紈絝第四十一章 要犯第十章 董卓第四十一章 要犯第二十三章 家族第二十章 青梅竹馬第三十六章 禍事第三十八章 兗州刺史第三十五章 司馬兄弟第八章 血雨第三十五章 司馬兄弟第四十一章 要犯第十章 董卓第十五章 不平事第三章 青衫劍客第四十一章 要犯第四章 真英雄也第二十四章 命運十字路第四章 真英雄也第二章 殺人術第三十六章 禍事第三十章 變天第二十六章 亂世不由人第十七章 忠臣第十三章 紈絝第二章 殺人術第十八章 七寸第四十一章 要犯第二十一章 新司空第三十三章 困獸牢籠第九章 天子何在第三十三章 困獸牢籠第二十八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