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夏侯之女

衆人仔細琢磨,研究細節,定下行止。姜述分派衆人,分頭行事。

夏侯淵操辦完訂婚之禮,思忖數日,下定決心還是要回長安,姜述瞭解他與曹操情誼,並未阻攔,寫了手書,任由夏侯淵出城。夏侯娟只留婢女伺候,其餘隨從皆陪夏侯淵同行。

沒有婚嫁而讓夏侯娟留下,並非夏侯淵不知禮節,而是因爲姜述掌控轄地已經穩固,勢力已經壓過長安,而長安內部暗流洶涌,若是舉兵西征,長安兵馬定然抵擋不住。夏侯娟雖非親女,但其生父夏侯費與夏侯淵私交最好,又爲救他性命而亡,夏侯娟自小撫養在家,雖非親女勝似親女,夏侯淵思忖良久,決定還是讓夏侯娟留在洛陽。

姜述文才武功,聲名顯赫天下,爲天下少女夢中情人,夏侯娟得與姜述婚約,內心極爲滿足,近日與姜述交往頻繁,一顆芳心早被博學多才的姜述偷走,知曉不需迴歸長安,內心更是喜不勝喜。送走夏侯淵,與兩婢在侯府居住,吃喝用度皆由府中供給,每日琴棋書畫,十分逍遙自在。

男人皆喜新厭舊,姜述也不例外,但他能夠很好把握好其中的度,因此閤府美妻雖多,相處皆融洽。萬年公主爲人寬和,身份尊崇,又有甄姜相助,內室一向波瀾不驚。

姜述與夏侯娟交往數日,見她飽讀詩書,文才極好,一起談天論地,感覺十分舒爽。這日晚飯以後,姜述來到夏侯娟閨房,房中裝修得並不奢華,卻非常雅緻。靠牆擺着一張香牀,牀頭有一架衣櫃,牀前一張小几,屋子中間一張圓桌,幾張木椅。圓桌上擺着一壺酒,幾樣榚點,兩盤水果。小几上燒着一罈檀香,點着兩根紅燭。燭火輕輕跳動,照得室內人物的影子跳動不已。

姜述見室內無人,不由一愣,繼而微微一笑,大步走到牀前,撩開香帳往內一看,一顆心不由亂跳起來。正在小睡的夏侯娟惹人愛憐,美若天仙的嬌容令人沉醉,美眸、瑤鼻、紅脣皆恰到好處,美得不沾半點菸火之氣。

雖是隆冬季節,但是生着火龍的房內溫暖如春,正在小睡的美女已經脫去外衣,只披一襲薄如蟬翼的輕紗,燭火映照之下,晶瑩的冰肌玉膚若隱若現。。。。

姜述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陡然見到如此誘人的美景,一股熱氣從丹田緩緩涌起,他忍不住俯下身,輕輕將夏侯娟攬入懷中,在她白潔如玉的額頭上輕輕一吻。

夏侯娟被驚醒,見是愛郎在側,不由媚眼如絲,斜瞟了姜述一眼,眼神中隱含說不出的幸福與甜蜜,柔聲說道:“夫君,不去陪姐姐們,怎有時間來看我?”

姜述攬美入懷,道:“一日未見你,心裡相念得緊,特地過來看你。”

夏侯娟嬌羞地偎在姜述懷裡,芳心滿是甜蜜,未料到姜述色心大動,雙手起落之間,已將她薄薄的紗衣除去。夏侯娟閉着雙眼,咬着下脣,因爲害羞,不願將心中愉悅表示出來,只能強自忍住。但是越是壓抑,玉體越是不聽話地微微顫抖,臉頰越來越燙。

看美人已經情動,姜述趁她迷離之際,除去自身衣物,把她的玉臀輕輕擡高少許。。。。

西河與北地接界,中間大片荒涼之地,過了北地就是安定,安定西南爲廣魏,安定、廣魏皆屬韓遂勢力範圍。涼州屢遭戰亂,人口減少許多,百姓作爲戰略資源,都被保護在城牆之內,荒野之中幾乎看不到一戶人家,滿目荒涼,一路行來,常能看到累累白骨。

姜述悲天憐人,進入涼州,一路上看到如此場景,不免嘆息連連。從西河到北地,其中一段與長安交界,因此姜述此次趕往北地,除了一千親衛,還有刀鋒營五千精兵隨行。從西河行軍五六日,已是北地境內,馬超統兵在邊界迎候。

此行屬於機密,因此漢軍雜於馬超部下,穿過北地,前往馬騰大本營武威治所姑臧。因爲保密需要,到達後並未直接入城,諸軍皆在城北軍營安置。衆軍安頓完畢,馬超陪着姜述秘密入城。

涼州滿目荒涼,路有白骨,城池卻高大雄偉,士兵健壯精悍,這是邊塞的普遍情況。姑臧城也是如此,門前有精銳軍士把守,百姓臉色蠟黃,明顯是營養不足所至。

馬超見姜述面色有異,循目往觀,不由面露愧色,道:“馬家不善治民,乃至轄下百姓缺衣少食。”

姜述寬慰道:“天下生亂,實大勢所趨,諸人皆勒兵自守,亦無可奈何之舉。”

衆人進了馬府,馬超引姜述到馬騰書房。馬騰行下大禮,道:“不便出迎,甚是失禮,齊侯萬勿見怪。”

姜述急忙上前,扶起馬騰,道:“將軍不需多禮,我等坐下商議。”

馬騰揮退從人,姜述、馬超落座,馬騰道:“齊侯親至,莫非欲圖韓文約?”

姜述點頭道:“不錯。天下分離,局勢紛亂,諸侯混戰,漢人死傷無數,欲早日平定天下,清除異族根患,彼時士兵卸甲,馬放南山,百姓方能安居樂業。”

馬騰道:“曾聽孟起說齊侯悲天憫人,果然不假。不知齊侯欲如何行止。”

姜述道:“倘若勸降韓文約,成算幾何?”

馬騰道:“前期孟起受困而安然返回,雖然明令保密,但是部下人多,已有流言出現。韓文約思謀深遠,涼州地面廣有探子,定會得到消息提前佈置。我依照齊侯之命,轄地與之前並無變化,韓遂心中雖會生疑,應該未做定計。此人明斷時局,若齊侯大軍往徵,或能相投。此時勸降,其心存僥倖,意欲在洛陽、長安之間左右逢源,怕是不能真心歸附。”

姜述道:“其部將能降否?”

馬騰道:“大將閻行爲其女婿,韓遂無子,有傳衣鉢之意,其唯韓遂之命行事,勸降不得。其餘部將,以宋建、曲演、蔣石、曲勝爲首,各據城池,擁有部兵,然其家小均在金城。宋建、蔣石與我私交甚篤,彼時與韓遂相爭,曾使人勸降,兩人皆以家小被拘一事而拒之。曲演、曲勝同出一族,當年宋揚、北宮玉舉旗之時,便是衆頭領之一,附從韓遂多年,欽佩韓遂才能,向爲韓遂心腹,昔日派人勸降,兩人當場拒絕。馬玩、李堪兩將無奈而歸之,可以勸降。但兩將皆與我不睦,須齊侯派人方可爲之。”

姜述笑道:“馬玩、李堪不需費心,若將四將家小偷出,彼能降否?”

馬騰笑道:“若以家小威脅,宋建、蔣石必降,曲演、曲勝只有六分希望。金城駐軍精銳,對諸將家小防備極嚴,我曾經派人爲之,均告失敗,反損折不少兒郎。”

姜述思考半晌,道:“將軍此時能出兵多少?”

馬騰盤算片刻,道:“糧草不足,最多出兵三萬。”

姜述道:“韓遂糧草屯於何地?”

馬騰道:“屯於金城駐地西南角,六座大倉皆依城牆而建,平常防備極緊。”

三人商議片刻,天色漸晚,馬騰設宴招待姜述,在府中別院收拾數間精舍,讓姜述及親衛居住。

姜述喝了些酒,在院中練習一套劍法,出了一身汗,酒意漸消。回房洗浴一下,精神大振,出門沿別院小道散步,見天上月亮極爲明亮,令人賞心悅目,長吁一口氣,自言自語道:“都言秋月極美,冬月冷清,實則各有妙處。”

話音未落,只聽一聲嬌叱:“什麼人?”

姜述不由吃了一驚,心道客居馬家,莫要衝撞了女眷,忙道:“飯後散步,誤至此處,尚請見諒,在下即刻回去。”

姜述轉身往回就走,聽得後面腳步聲響,卻是一位女子持劍過來,藉着月光細看,是位妙齡少女,十四五歲,容貌清麗,個子高挑,眼神甚是刁蠻,與孫尚香有八分神似。姜述見此女身着裘衣,年紀又小,應是馬騰子侄輩,忙道:“在下不是歹人,確屬誤撞於此,姑娘莫要動怒。”

第461章 將自己推銷出去!第474章 守護神見過秦始皇?!第171章 貴妃禁足崇德宮!第131章 趙雲之威(二)第362章 鳳舞毅然爭名分!第219章 王匡劫寶(一)第373章 三世家同時遇襲!第303章 四殿下有何實力?第108章 聯姻惹起大風波!第268章 俏鳳舞一言蒙中!”第435章 交州是蒯家主場?!第228章 美女想擁他入懷!第381章 羅馬大將第258章 劫書的神秘女子!第604章 寧平失敗的逃亡!第296章 南宮風生擒付星!第393章 紮根非州第577章 黃猛升幽州刺史!第74章 密會張角第429章 途中試驗新武器!第302章 擊退鮮卑(二)第358章 古墓內挖出手機?!第99章 一娘收房第168章 匈奴敗滅(九)第152章 授道法鳳舞築基!第19章 入綺夢張靖成人!第347章 奇襲流月第319章 水軍問題不簡單!第328章 拜訪甘寧謀對策!第537章 守天下更不容易!第455章 大齊國教傳道士!第348章 奪取海權第597章 兇手是劍皇莊人?第169章 荀家女被服春藥!第523章 甄家也有聰明人!第550章 劉曄案震動朝野!第176章 涼州之行(一)第329章 吉貞說退李家人!第227章 銀行開業第9章 田家大婦(三)第239章 公主捉姦第58章 我會不會懷孕!?第467章 瑪雅人重兵來攻!第616章 唐三足包藏禍心?!第427章 軍中迎娶太史柔!第415章 黃猛吞了司馬徽?!第7章 縱馬故意撞皇子!第294章 大敗蘭羌第37章 芸娘劉晨是假冒?!第287章 鍾會平蠻(四)第454章 大齊犀利的戰船!第565章 受人誘惑的少年!第60章 爭不爭都非好事!第514章 皇子都不是善茬!第492章 半路救下一美人!第436章 真拿自己當玩意!第350章 初見長子小念念!第88章 沒人能保得住你!第307章 潮河大捷(一)第458章 水下的意外“豔”遇!第347章 占城再見大舅哥!第358章 大齊軍陣第123章 網羅名嬡(一)第172章 長公主打抱不平!第562章 沒有結局的查案!第519章 老十三探望曹府!第161章 匈奴敗滅(二)第465章 田橫後人在美洲?!第324章 涉案者一窩全端!第68章 迎娶萬年(二)第262章 王小刀引衆歸正!第385章 度穴築基有小成!第290章 三道亮麗風景線!第31章 四哥爲兄弟出頭!第42章 穎川之行(二)第314章 平定南蠻(五)第529章 太子刀鋒很犀利!第43章 穎川之行(三)第129章 烏恆招禍(二)第36章 劉晨歸宗後宮忙第613章 進入秘地見付丘!第571章 法孝直參與機密!第470章 熱兵器大展威力!第520章 曹孟德一敗塗地!第572章 修改律法的尺度!第330章 紫裙少女要奪書!第545章 信鴿非皇家專利?!第423章 逼降羅馬(三)第331章 西夷人劫走天書!第91章 張角赴宴第400章 荀熙影逆推老公!第67章 迎娶萬年(一)第55章 一娘行刺第88章 大興水利第26章 流言之禍(六)第130章 三韓噩夢第33章 面對老虎也不懼!第226章 陣斬袁術第94章 以理服人第73章 黃巾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