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少年論道(二)

孔融與鄭玄相見,詩詞成了小道,兩人很快談到經義。經學大師論經,對於在座衆人來說,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客廳似成了學堂,也無人敢於下箸,鄭玄看不下去,對孔融道:“不如我等先行吃飯,後到書房去談。”

衆人草草吃過飯,一起擁去書房。書房雖然寬敞,一下子擁進這許多人,也稍覺有些擁擠。姜述方要說換個地方,孔融知他之意,笑道:“無妨,談書論經,席地而坐也無妨。”

鄭玄、孔融論了一會經,很快因“道”字之義爭辯起來。鄭玄見衆人皆聚精會神聽講,只有姜述隱然有不服之意,好奇地問道:“姜家公子,你莫非也習經義不成?”

姜述後世之人,對於“道”字理解自然與衆不同,方纔聽鄭玄、孔融所言皆有偏頗,心中並不認同,道:“小子習過經義,因此也常思‘道’之意。”

“試講之。”孔融聞言,頓時來了興趣。

“多謝太守大人擡愛,道博大精深,小子如何理解得透?只不過聽兩位先生論道,有些不同想法。”姜述答道。

孔融道:“何爲道?請姜家子闡述一下。”

“道是渾全之樸,衆妙之門。從某一側面來理解,把它當成某一局部的東西,是盲人摸象,顯然是片面的。從另一方面看,道生成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小子從這方面來理解,也不知對不對?”

“接着說。”孔融見姜述坦然回答,此時存了考量之心。只因姜述所言,並未套用典籍,其意表達卻很準確,又有新意,孔融和鄭玄皆爲經學大師,不禁都來了興趣。

“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而思道者須有德,而德並非通常的道德或德行,而是思道者所應必備的對世界的認識、爲人處世之原則。若是德低道則低,德高則道高。不知我理解得對不對。”

如此解讀,將道關聯上了德,有些道家的論點,雖未引用典籍,但所說之德就是道德標準,應該也沒問題。孔融與鄭玄對視一眼,各自狐疑,心道這姜家子膽子夠大,竟然如此理解儒家之道。

其實姜述穿越以後,對四書五經經義也在琢磨,這個年代,讀書不習經,會讓人視爲怪異。穿越時間越長,姜述對於本身定位有時十分茫然,琢磨出許多辦法,卻沒有找到一條甚爲完美的道路。但是鑽研經學,最不濟也可以成爲一位名士,不論何人當權,都不敢輕易殺了自己。何況姜述可以拿來主義,現代國學大師的講座還能記得一些,因此研究經義比起常人要簡單許多。

實則儒家之道與道家之道,大道相通,大儒研究道,就是研究道的範圍,如何實行道,道對個人有什麼作用,對國家有什麼作用,對社會有什麼作用。

但是“道”涵義太廣,自漢以來研究和註釋道的人難以計數,以養生、哲學、政治、兵法等各個角度都可以解讀,衆說紛紜。這些理解既有片面性,又有合理性。

孔融、鄭玄皆是經義大師,姜述所言並非妙論,但九歲少年理解到這種程度,皆被嚇了一跳,孔融問道:“何人教你經義?”

“太守大人明鑑,小子自啓蒙以來,一直未擇明師,每日閉門苦讀。因爲無人教導,故此閉門造車,想法或許古怪,請大人見諒。”姜述坦然答道。

見孔融默然不語,鄭玄也有些暈了,心道這是大儒應做之事,一個少年琢磨經義,而且所言頗有道理,心中更是好奇,道:“姜家子接着說。”

“我理解的道就是標準,可以更解爲人處世的方法、治家的方法、治國的方法。……德可教化萬物,在普及德的基礎上尋道,這道就是爲人處世、治家、治國的準則。”

這個解釋十分新穎,講究標準不談法家之法,直接從道來解度準則的重要性,而這準則,在個人來講可以理解成道德準則,在國家來講則是法令法規。尋找適合個人的道德準則和適合國家的法令法則,就是衆人尋找的“道”。

這番見解,融入許多現代國學大師的觀念,在座諸位何時聽過?聽起來很有道理,在座衆人皆飽讀儒家書籍,此番解釋彷彿與在座諸人內心想法相合,就連孔融、鄭玄也認可,認爲數言能闡明“道”字,可謂是經義研究的一件喜事。

姜述接着說道:“小子經過思考,又感覺道是準則又不是準則。”

姜述所言一波三起,已經引起衆人好奇,此時大家興趣更濃,不由聚精會神,靜聽姜述論述。

“所謂人無完人。個體不同,羣體不同,各有情形,準則難以追尋。聖人尚且無法定義道,何況他人?”

“是這個道理。”孔融點點頭,表示認可。

“無論是個人準則還是治家、治國的準則,都要有良好的外部環境,這也是建立準則所共需的;這對人的要求很高,對人的羣體要求也很高,需要人人都有德,這是準則的基礎,否則準則只適用於有德之人,無德之人任竟妄爲,有德之人則會遭殃。所以實行這種道的環境,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見解。”

這話講得很有道德,有德之人尋出道以爲行事準則,若是都是有德之人,這準則可以共用,若有無道之人違反準則呢?所以這些準則在一定情況下可用,針對一定羣體時可用,然而在特殊情況下,特殊羣體中,定有不適用的時候。

“是這個道理……”孔融有些遲疑。衆人思路均沿着姜述所言繼續前行。

鄭玄忽然想起一件事,道:“姜家公子,你讀過多少書?”

初時只以爲姜述聰明伶俐,思想深遠,是一名神童,但一個九歲孩童,又能讀過多少書?但如今看來,若非熟讀百書,如何會講出這些話來?若不是大家共處一室,讓人懷疑所言出自一位飽學老儒。

“小子四書五經已經讀完,讀過不少史書,還看過諸子百家的部分典籍,不能全部背誦,僅是理解一些皮毛,非常慚愧。”姜述恭敬答道。

四書五經、不少史書、百家書籍……鄭玄與孔融對視一眼,心想如此看來,此子讀書不少,可貴的是此子不讀死書,能夠舉一反三。兩位大儒被姜述驚得一愣,看着面前這位談道少年,好半天才回過神來。

鄭玄忽道:“姜家公子,能否背誦一段《周易》。”

《周易》苦澀難懂,十分枯燥無味,名門弟子青少年時大多不願研習《周易》,何況沒有專人教導的少年?鄭玄此時半信半疑,存了考究姜述之心。

姜述前世曾隨一位國學大師學習卜算,後來逐漸有些心得,興趣很大,花了數年時間研究《周易》,四書五經唯《易經》最爲熟悉。鄭玄這下正好考在姜述的拿手好戲上,一句不差不大可能,但是背個大概沒有問題。

“乾:元亨,利貞。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羣龍無首,吉。……”姜述開始背誦。

姜述背誦速度很快,其中錯了數字,但是大意卻對,衆人互視一眼,孔融擦擦頭上的汗珠,心道:“我少年時人稱神童,跟姜家子一比,有何自傲之處?”姜述背到履卦之時,孔融止住姜述,接着問道:“若不考慮外部環境,你以爲道是什麼?”

姜述整理一下思路,正色道:“爲天地立志,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這是北宋五子之一的張載,張載一改儒家學者自漢唐以來專注於典籍章句訓釋和玄空清談之風,講學關中,在後世影響很大。張載的名言自是不凡,房中衆人徹底傻了,孔融和鄭玄也被驚得面面相覷。兩人修了一輩子經義,世人皆稱爲大家,再看姜家這個九歲少年所思所想,仔細做一下比較,這一生自己學的是啥?

學無先後,達者爲師,對方雖然年小,但能講出其中道理,已讓他們受教。兩人整容,恭敬地拱手,異口同聲道:“請姜家公子講解。”

姜述整理一下思路,道:“、‘爲天地立心’,就是使生之爲人能夠秉具博愛濟衆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聖人之心。實則,惻隱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點。以此可以總結道:‘學者之事,莫要於識仁求仁,好仁惡不仁,能如此,乃是爲天地立心。’”

第405章 水軍大營議機密!第282章 大漢統一(二)第158章 袁紹之死(一)第124章 蜀山高手約戰張靖!第138章 幷州袁紹第225章 袁遺歸降第147章 恢復幷州(四)第361章 正妻竟然是道姑!第76章 張靖敢假冒皇親?!第88章 大興水利第352章 策反敵將第267章 毋丘儉嫁女破局!第256章 月英靜姝第339章 得明師授藝贈書!第22章 流言之禍(二)第567章 威逼何家人就範!第519章 老十三探望曹府!第425章 與太史柔論修道!第153章 生擒妙才(四)第139章 細腰尚香第212章 四皇子失去聯繫!第197章 四皇子間路而逃!第515章 後宮又要起風波?!第227章 銀行開業第472章 聖女出面來求和!第280章 我反其道而行之!第300章 丁零滅族(二)第86章 威望不是靠吼的!第71章 東萊新政(一)第349章 與荀彧東萊密謀!第88章 大興水利第207章 夏侯送親第114章 恢復洛陽(一)第252章 全剿刺客第321章 曹操長女第439章 南行佔印尼羣島!第410章 夏侯家遭受圍攻!第541章 盧家來弄張家錢?!第307章 真想讓費云爲妾?第186章 夜深情濃收玲瓏!第444章 教太史夢瑤“練功”!第421章 閱軍威懾新降人!第585章 付丘如陰魂不散!第344章 清晨傷癡情王詩!第248章 你,我也娶定了!第15章 青州筆會(一)第356章 公孫紅葉求婚約?!第27章 流言之禍(七)第121章 賭神竟是俊俊俠?!第91章 張角赴宴第416章 司馬徽坦坷一生!第339章 得明師授藝贈書!第562章 沒有結局的查案!第320章 艦上小炮被盜走!第495章 剝奪曹家人軍權!第546章 戲弄周瑜的能人!第189章 真是拼爹的年代!第423章 逼降羅馬(三)第262章 綵衣仙子第388章 人屍半途皆被劫!第217章 比武彈琴尋佐證!第314章 平定南蠻(五)第32章 巧救文姬第346章 姜華建功第436章 真拿自己當玩意!第240章 徵高句麗(一)第306章 兩羌族滅(三)第235章 逼退西羌(三)第158章 禰正平約戰趙諮!第424章 逼降羅馬(四)第76章 張靖敢假冒皇親?!第346章 姜華建功第132章 莫非是丞相之子?第294章 大敗蘭羌第301章 數語破替身身份!第247章 有條蛇鑽進褲子!!”第299章 馮宅密室付丘逃!第142章 馬超中毒陷重圍!第194章 這不是伏罪狀嗎?!第416章 司馬徽坦坷一生!第144章 外通敵國是皇子?!第497章 三代人配合演戲!第612章 接近付丘藏身處!第29章 王家嫡女爲側妻第36章 未雨綢繆第226章 占城郡衙女書吏!第526章 後備幹部培訓班?!第144章 恢復幷州(一)第332章 小張皇后第302章 夫甘城再見鳳舞!第142章 高柳之戰(一)第593章 劉阿大是突破口!第277章 劉焉投降第212章 四皇子失去聯繫!第148章 老四平常是裝拙?!第440章 美洲水軍登澳州!第3章 避禍設想(上)第49章 劉辯遇刺第482章 小周林竟然拒婚?!第27章 流言之禍(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