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最危險的時刻剛開啓

祖制。

就是帝王家老祖宗們定下的制度。

我們國人向來就有這樣一個奇怪的傳統,就是老祖宗的東西,我們沒有經歷卻已失去、但似乎又可以用想象還原出來的,那就都是最好的。

這個傳統要是追根溯源,恰恰就跟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很大的關係。因爲儒家的主流思想,強調的是法先王、幹什麼事兒得學古代。

比如中國古代最牛的帝王是堯、舜、禹、湯、文、武。沒有一個皇帝,敢說我比這爺兒六個還牛。唐太宗也好,康熙大帝也好,絕對不敢說我比堯、舜、禹、湯、文、武牛,敢這麼說的那是瘋了。儒家強調的就是尊重祖宗,尊重祖宗的法度。劉協前世的天壇齋宮、皇帝寶座後面就有塊金光閃閃的大匾,上書四個大字——敬天法祖!

祖制這個東西,跟朝廷的制度還有一些區別,它不屬於國家法律的體系,但卻牢牢站在了儒家道義的制高點上,代表着一個王朝統治者的最高意志,根本容不得違背。祖制這種客觀存在,用得好,那就是做事的理由和藉口。比如,董卓那傻子聽說劉協病好了,就得來未央宮朝賀,這其實就是祖制的因襲性。

可一旦用不好,就會導致目前這等的狀況。劉協怎麼也沒想到,他今天就這麼實實在在嚐到了‘成也祖制、敗也祖制’的味道……真真兒要比黃連還苦。

劉協相信,黃琬這老傢伙說這番話,不是抱有什麼私心的。在他的思維當中,這事兒就該這麼辦。可恰恰如此,卻讓劉協更加左右爲難。因爲,他根本不可能將朝廷的權力讓渡給那些士大夫。

這個時代的士大夫最大的特點就是長於說嘴,不會做實話,只知表愚忠,卻不會變通。只追求理想,不營務實際。而與此同時,他們還掌握着大義的名義,以爲可以自行其事地扭轉和改變一切。

這其實就是董卓可以將他們虐上一百遍的根本原因,因爲他們根本不知兵,更不明白妥協的重要性。王允其實也屬於這一類,做事走極端。實在沒有辦法了,就搞出了弄死董卓的毒計。但在對付關外涼州大軍的時候,他的士大夫本性就暴露了出來,一盤好棋生生給走得臭到了家。

這樣的士大夫,用來樹爲標杆、教化百姓是合格的。但用來處理真正的朝中大事,那比‘瞎子騎瞎馬、夜半臨深淵’還危險。更不要說,東漢百年,一大堆幼帝,好幾家外戚,再加上層出不窮的宦官與族黨,已經將朝政折騰地四零五碎。這個時候,正是小心經營、用心迴轉的一個呵護期。

假如讓他們這些人掌握了朝政去對付關外那些涼州兵,就跟讓一個粉嫩的嬰兒手拿木刀挑逗豺狼一樣,劉協可不想眼睜睜看着漢室好不容易迎來的良機就此灰飛煙滅。

可問題是,當前劉協真的無話可說!我們國人是講究謙遜的,劉協要是敢表露出‘你們都不行,給朕閃開’的意思,那這朝堂立時就會炸鍋,保證他被大臣們罵成比董卓還可惡的昏君、暴君、不要臉君。

躊躇間,劉協只能環視着滿座大臣,期望哪怕有一個可以站出來替他說句話的。可放眼望去,卻根本看不到有這樣一個人。在座的大臣們,甚至都沒有一個明白劉協心思的,他們都擺好了一張欣悅的表情,隨時準備着跪伏在地,演一出‘君明臣賢’的好戲。就連劉協寄予厚望的盧植,也雲淡風輕地捋着銀鬚,洋洋自在地看着這充滿生氣的朝堂。

這一刻,不知爲何,劉協突然有些懷念董卓了。

這一刻,劉協終於明白,上殿之前,鍾繇爲何會說那麼一番沒頭沒腦的話了。這座朝堂果然如鍾繇所言,根本不是什麼能臣不忠、忠臣無能,而是這些人實在太能了,能到他們要當權、要迫不及待用自己的思想一通瞎搞了!

原來,這纔是大漢最危險的時刻。

幸好,就在劉協進退失據之時,終於有人看出了劉協的異樣。司徒王允,這位昨日事件當中的真正關鍵人物。他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刻板的臉上卻未有絲毫的驕矜鬆懈之色,緩步正色上前說道:“陛下英明神武,謀略得當,乃少有的天縱之主。主政之事,暫且可以擱置不議,當前大局,還是陛下所言,一切需以安定大局爲要。”

一句話猶如這個仲夏天氣吹來的一股清涼微風,頓時讓劉協着急上火的心情輕輕被吹散開去。對啊,誰規定歷史就是不能改變的?董卓這胖子不是就沒有如歷史演繹那般,被呂布這位‘乾爹殺手’給結果掉?雖然人家王允的確是歷史上那個葬送了漢室江山的傢伙,但眼前的狀況畢竟已經與歷史不一樣,誰規定王允就不能一下子幡然悔悟?

事實上,劉協也不期望王允一下就能有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只要這老頭兒在大略方針上不放昏招,劉協也樂得讓這羣跟打了雞血一般的士大夫爲國效勞。出於這個原因,劉協隨後的語氣簡直溫柔極了,他決定給朝堂這些士大夫一個機會。至少,是騾子是馬,總得拉出來遛遛才知道不是?

“王司徒,依你所見,這安定大局之事,首要的關鍵是什麼?”

“回陛下,今董賊雖除,然他的部曲軍隊卻都還完整無損的存在着。當年董卓被孫堅擊敗,退往關中的時候,派他的心腹將領牛輔、董越、段煨等率兵屯駐安邑、陝縣、華陰一線,以阻擋關東羣雄西進長安。這些將領手中都握有重兵,如果處置不當,這數萬涼州鐵騎,則可令漢室江山刀兵四起,黎民塗炭,國家分崩離析。”

王允面色凝肅地說完這番話,令滿朝那些躍躍欲試的大臣們也開始認清眼前事實,漸漸認真起來。

“依老臣之見,這安定大局之事,首要便是解決關外涼州大軍之事。此事若處理得當,則漢室中興有望;若處置不當,則在座諸位,皆爲漢室罪人!”

喲嗬,這老頭兒能在歷史上留名,果然不是白給的。條理分明的一席話,就將目前漢室危急存亡的關鍵道破,這完全不想一個會將長安拱手送給李傕、郭汜那種二百五的蠢蛋嘛。

的確,王允與這些朝堂上的士大夫真的有些不同。他雖爲名士,卻還是知兵的,甚至可以說有相當的軍事水平。過去他在豫州刺史任上,他曾率軍大破黃巾軍別部,又會同皇甫嵩、朱儁徹底殲滅了豫州境內的黃巾主力。

對於董卓的殘暴統治,他能夠忍辱負重,博取董卓的信任,說明他還有相當的政治手段;在董卓的嚴密監視和防範下,能夠周密部署,不被董卓發覺,並抓住呂布和董卓的矛盾,成功的刺殺董卓,又說明他有非凡的政治能力。

並且,這一切,他一直隱身幕後。這麼一個優秀的政治人物,怎麼看,都不會像是突然喝了三鹿奶粉大腦智商極速短路的人。

劉協突然覺得,自己好像一點都不瞭解這位司徒大人。所以,他微微點了點頭,示意王允繼續說下去,他想知道,這位歷史人物,是否還會繼續走他的歷史老路。又或者說,這其中難道還有別的緣故?

可願望總是美好的,現實又總是令人難以接受,就在劉協越來越對王允有信心的時候,王允這傢伙隨後說出他對策的第一句,就讓劉協從龍椅上跳了起來。不錯,這一次,劉協是真的跳了起來!

“陛下,老臣認爲,當務之急,是漢室必須有一支真正屬於自己的軍隊。中郎將呂布驍勇善戰,又忍辱負重、誅賊有功,老臣覺得,朝廷當厚賞嘉獎,以褒其忠!”

第426章 曹操的煎熬第90章 陛下英明!第269章 望橘止渴第300章 賤人就是矯情第272章 皇后背叛自己?第617章 還能有什麼奇蹟?第112章 馬兄,你懂的第370章 歷史的小人物第744章 我們也會用計!第355章 姜維到底還是不是那個維?第801章 七年第128章 有心眼兒的胡赤兒第196章 峰迴路轉第232章 將乃兵膽第636章 我們是不是寵臣?第582章 軟和硬第24章 都特麼給我蹲下!第221章 一石二鳥第171章 落寞的王允第553章 朕原來這麼出色?第742章 袁本初何在?!第586章 兵家陰陽第12章 董卓的發家史(中)第76章 天命第501章 陳宮的拙計?第597章 看似正確的分析第474章 趙雲實力撩妹第236章 破宛城第572章 伏壽的一語雙關第654章 歷史選擇了這三家第577章 我是真的蠢嗎?第436章 偏不告訴你第607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103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92章 皇帝人呢?第72章 止欲將第216章 幽怨的李蒙第639章 玉璽那麼多第517章 一箭神技!第103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149章 感謝天、感謝地第608章 一切都是套路第474章 趙雲實力撩妹第158章 戰神的風采第262章 繼續追!第35章 車前懸人頭,車後載婦女第651章 要結束了……第557章 五句話的談判第711章 燒了吧第605章 “一代明君”袁術第794章 可惜我的三分天下啊第790章 時間換人命第565章 改弦易張第448章 天子怎會敗?第239章 朕看未必!第411章 有備而來第572章 伏壽的一語雙關第82章 那一劍,從何而來?第183章 白馬篇第133章 你可以安心去死了第253章 讓他來……第569章 連女人都打不過了嗎?第193章 亂世的瘡傷第674章 袁紹和董白的孽情第633章 志得意滿的袁術第403章 科舉改革第430章 你還是有機會的第22章 富二代八十邁第789章 初戰告捷第139章 摔鍋砸盆第800章 等,也是種寬容第53章 皇宮裡的除夕第780章 五斗米教第419章 竟還有靖安曹?第739章 途中驚聞第503章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第531章 歸來失三臣第112章 馬兄,你懂的第749章 烏巢見第739章 途中驚聞第462章 再見不如不見第132章 撞牆頭第564章 馬超,又見馬超……第586章 兵家陰陽第105章 砸你個沒眼色的!第345章 兩隻老虎與狐狸第367章 那一槍第207章 究竟是誰?第668章 朕需要一些好消息第187章 下一步的動向第282章 祭天起誓第650章 水上的火第513章 打不動就談判第293章 我們來聊一聊第223章 前表呂布,後表馬超第761章 投降也分等級的第98章 她來幹什麼?第761章 投降也分等級的第262章 繼續追!第360章 自作的劉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