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

話說李嚴帶兵進攻江陵,被陸抗趁水劫營,嚴只得令軍士休整。第三日,孟達率軍趕到,與李嚴合兵一處,嚴曰:“陸抗多智,不亞其父也。更兼丁奉勇猛,吾觀這江陵城並不易取。”達曰:“若不取這江陵,我軍便無法順流而下取建業,我軍數倍於彼,縱是強攻亦必下此城。吾願領一軍攻城!”嚴允之,達令軍士攻城,丁奉指揮吳軍守城,只見矢石如雨,漢軍連衝數次,皆不能上城。達令架雲梯攻城,陸抗指揮吳軍以投石車砸雲梯之輪,雲梯多被打壞,前進不得。漢軍於江陵城下死傷慘重,達只得令漢軍退回。

丁奉謂陸抗曰:“漢軍雖退,明日必再來,我軍兵少,恐抵擋不易。”抗曰:“末將有一計,可令漢軍無法攻城。”奉忙問何計。抗曰:“江陵城外土地鬆軟,末將今夜領一軍,掘條小渠,將長江之水引至城東城北空曠之處,將土地浸軟,漢軍若再來,必舉步艱難,無法攻城。江陵西方、北方乃長江天險,漢軍亦無多少船隻,亦難水路攻城也。”丁奉大喜,抗自去準備。

次日天明,孟達欲再攻城,漢軍衝將過去,只覺土地稀軟,一步下去,直沒至股,數十名軍士陷入泥中無法自拔,衆人將其救出,皆言不能前行也。達親視之,只見城西城北皆爲一片澤國,兵士皆不敢前進。孟達無奈,只得回營,李嚴亦無可奈何,只得靜待地自幹。過得數日,天色轉陰,下起小雨來,這一下就是數日,地面復又鬆軟,眼見陰雨連綿,不能止瀉,軍中多有病者。嚴無奈,只得下令撤軍,再命人告知馬謖,回軍襄陽。丁奉見李嚴撤退大喜,親自上表吳皇,表奏陸抗功勞。吳主遂升奉爲前將軍,廬江侯,回建業任職,升陸抗爲江陵太守。

卻說吳皇孫權自去歲生病,一直未愈,漸漸病勢沉重,乃召大將軍孫琳、大司馬呂岱至榻前,囑以後事。囑訖而薨。在位二十年,壽六十七歲。後人有詩曰:“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臣僚肯盡忠。二十年間興大業,龍盤虎踞在江東。”孫權既亡,孫琳立孫亮爲帝,大赦天下,改元建興元年;諡權曰大皇帝,葬於蔣陵。孫琳爲人強暴,自敗於馬謖之後,吳人多有非議者,琳聞之大怒,連殺數百人,朝中莫不懼之。自此權柄皆歸於琳,吳主孫亮,雖然聰明,卻無可奈何。

一日,吳主孫亮悶坐,黃門侍郎全紀在側,紀乃國舅也。亮因泣告曰:“孫琳專權妄殺,欺朕太甚;今不圖之,必爲後患。”紀曰:“陛下但有用臣處,臣萬死不辭。”亮曰:“卿可只今點起禁兵,與將軍劉丞各把城門,朕自出殺孫琳。但此事切不可令卿母知之,卿母乃琳之姊也。倘若泄漏,誤朕匪輕。”紀曰:“乞陛下草詔與臣。臨行事之時,臣將詔示衆,使琳手下人皆不敢妄動。”亮從之,即寫密詔付紀。紀受詔歸家,密告其父全尚。尚知此事,乃告妻曰:“三日內殺孫琳矣。”妻曰:“殺之是也。”口雖應之,卻私令人持書報知孫琳。琳大怒,當夜便喚弟兄四人,點起精兵,先圍大內;一面將全尚、劉丞並其家小俱拿下。比及平明,吳主孫亮聽得宮門外金鼓大震,內侍慌入奏曰:“孫琳引兵圍了內苑。”亮大怒,指全後罵曰:“汝父兄誤我大事矣!”乃拔劍欲出。全後與侍中近臣,皆牽其衣而哭,不放亮出。孫琳先將全尚、劉丞等殺訖,然後召文武於朝內,下令曰:“主上荒淫久病,昏亂無道,不可以奉宗廟,今當廢之。汝諸文武,敢有不從者,以謀叛論!”衆皆畏俱,應曰:“願從將軍之令。”尚書桓彝大怒,從班部中挺然而出,指孫琳大罵曰:“今上乃聰明之主,汝何取出此亂言!吾寧死不從賊臣之命!”琳大怒,自拔劍斬之,即入內指吳主孫亮罵曰:“無道昏君!本當誅戮以謝天下!看先帝之面,廢汝爲會稽王,吾自選有德者立之!”叱中書郎李崇奪其璽綬,令鄧程收之。亮大哭而去。後人有詩嘆曰:“亂賊誣伊尹,奸臣冒霍光。可憐聰明主,不得蒞朝堂。”

孫琳遣宗正孫楷、中書郎董朝,往虎林迎請琅琊王孫休爲君。休字子烈,乃孫權第六子也,在虎林夜夢乘龍上天,回顧不見龍尾,失驚而覺。次日,孫楷、董朝至,拜請回都。行至曲阿,有一老人,自稱姓幹,名休,叩頭言曰:“事久必變,願殿下速行。”休謝之。行至布塞亭,孫恩將車駕來迎。休不敢乘輦,乃坐小車而入。百官拜迎道傍,休慌忙下車答禮。孫琳出令扶起,請入大殿,升御座即天子位。休再三謙讓,方受玉璽。文官武將朝賀已畢,大赦天下,改元永安元年;封孫琳爲丞相,多官各有封賞;又封兄之子孫皓爲烏程侯。孫琳一門五侯,皆典禁兵,權傾人主。吳主孫休,恐其內變,陽示恩寵,內實防之,琳驕橫愈甚。

月後,琳奉牛酒入宮上壽,吳主孫休不受,琳怒,乃以牛酒詣左將軍張布府中共飲。酒酣,乃謂布曰:“吾初廢會稽王時,人皆勸吾爲君。吾爲今上賢,故立之。今我上壽而見拒,是將我等閒相待。吾早晚教你看!”布聞言,唯唯而已。次日,布入宮密奏孫休。休大懼,日夜不安。數日後,孫琳遣中書郎孟宗,撥與中營所管精兵一萬五千,出屯武昌;又盡將武庫內軍器與之。於是,將軍魏邈、武衛士施朔二人密奏孫休曰:“琳調兵在外,又搬盡武庫內軍器,早晚必爲變矣。”休大驚,急召張布計議。布奏曰:“前將軍丁奉,勇猛過人,能斷大事,可與議之。”休乃召奉入內,密告其事。奉奏曰:“陛下無憂。臣有一計,爲國除害。”休問何計,奉曰:“來朝臘日,只推大會羣臣,召琳赴席,臣自有調遣。”休大喜。奉同魏邈、施朔掌外事,張布爲內應。

是夜,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將老樹連根拔起。天明風定,使者奉旨來請孫琳入宮赴會。琳方起牀,平地如人推倒,心中不悅。使者十餘人,簇擁入內。家人止之曰:“一夜狂風不息,今早又無故驚倒,恐非吉兆,不可赴會。”琳曰:“吾弟兄共典禁兵,誰敢近身!倘有變動,於府中放火爲號。”囑訖,升車出內。吳主孫休忙下御座迎之,請琳高坐。酒行數巡,衆驚曰:“宮外望有火起!”琳便欲起身。休止之曰:“丞相穩便。外兵自多,何足懼哉?”言未畢,左將軍張布拔劍在手,引武士三十餘人,搶上殿來,口中厲聲而言曰:“有詔擒反賊孫琳!”琳急欲走時,早被武士擒下。琳叩頭奏曰:“願徙交州歸田裡。”休不理,命推下斬之。於是張布牽孫琳下殿東斬訖。從者皆不敢動。布宣詔曰:“罪在孫琳一人,餘皆不問。”衆心乃安。布請孫休升五鳳樓。丁奉、魏邈、施朔等,擒孫琳兄弟至,休命盡斬於市。宗黨死者數百人,滅其三族,命軍士掘開孫峻墳墓,戮其屍首。將被琳害者重建墳墓,以表其忠,其牽累流遠者,皆赦還鄉里,丁奉等重加封賞。

李嚴聞聽東吳之變,又欲伐吳,馬謖諫曰:“將軍不可興兵,東吳雖亂,然其根本未動,今孫琳已死,東吳上下一心,未可輕圖。陸抗緊守江陵,取之不易,江陵不下,則難圖東吳也。”嚴只得作罷,修書一封送於許昌大營,請孔明發兵共取江陵,再圖東吳。孔明接了書信,思索半晌,回書一封,要李嚴稍安勿躁,待取了許昌,再圖東吳。

自漢軍駐紮許昌城下,與魏軍僵持數月,互有勝敗。司馬師與賈充商議如何退敵。充曰:“諸葛亮用兵如神,詭計多端。以老丞相之能,尚中其計喪生。若與之正面對敵,實無必勝把握。吾有一計,必可令漢軍腹背受敵,不日敗亡。”師大喜,問計將安出。充曰:“曹奐出逃陳留,欲與將軍爭權,我軍獨抗漢軍,亦無法進擊陳留。奐既不從將軍,便應廢之。常言道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現曹芳稱帝於洛陽,大將軍可傳書一封,言廢曹奐,遵曹芳爲帝。再令其截斷漢軍糧道,發兵擊漢軍之後。漢軍無糧必亂,我軍前後夾擊,必可大破漢軍。”師皺眉曰:“曹芳出許昌,奔洛陽,皆因我司馬家之故,曹爽與我家勢不兩立,安能肯首乎?”充曰:“老丞相已亡,大將軍可推脫不知前事,曹爽乃鼠目寸光之輩,將軍以金珠贈之,再遵爽爲丞相,其必心動。待敗得漢軍,再誅曹爽易如反掌也。”師大喜,令賈充作密信,令心腹帶金珠珍玩無數,直奔洛陽,去見曹爽。

正是:謀臣毒計亂天下,卻將肥羊送貪狼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十回:司馬懿引狼入室 孫仲謀稱帝江東第三回 戰斜谷趙雲奮勇 取長安魏延中計第三十一回:走官渡曹爽遭誅 定洛陽魏主降漢第十九回:立新帝仲達專權 連東吳賈充下書第三十回:戰洛陽馬承楊威 追曹爽孔明發兵第二十二回 戰穎水龍馬相爭 襲長安鄧艾奇謀第二十二回 戰穎水龍馬相爭 襲長安鄧艾奇謀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三十回:戰洛陽馬承楊威 追曹爽孔明發兵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四回: 戰陳倉孔明鏖兵 破離間趙雲歸天第十八回:漢軍舉火燒襄陽 曹髦驅車死南闕第二十五回:亂許昌魏主出奔 守宛城二士相爭第三十三回:曹芳受封駐長安 陸抗反計襲襄陽第三十三回:曹芳受封駐長安 陸抗反計襲襄陽第三十一回:走官渡曹爽遭誅 定洛陽魏主降漢第十三回 興土木魏主身隕 反曹魏遼王興兵第三十五回:馬承衝陣破郭淮 文鴦窮途投漢軍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十一回:錦馬承威服羌兵 巧馬鈞打造神兵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十六回:東吳大意失荊州 曹爽借兵擊司馬第十一回:錦馬承威服羌兵 巧馬鈞打造神兵第十六回:東吳大意失荊州 曹爽借兵擊司馬第二十六回:說姜維鍾會遭誅 襲建業馬謖奇謀第三十一回:走官渡曹爽遭誅 定洛陽魏主降漢第三十回:戰洛陽馬承楊威 追曹爽孔明發兵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三十一回:走官渡曹爽遭誅 定洛陽魏主降漢第三十回:戰洛陽馬承楊威 追曹爽孔明發兵第二十六回:說姜維鍾會遭誅 襲建業馬謖奇謀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三十二回:叛臣進宮刺後主 黃皓放火燒長安第三十四回:陸抗李嚴戰漢江 辛毗張郃收河北第八回:降天雨郭淮受挫 戰長安虎鬥龍爭第十回:司馬懿引狼入室 孫仲謀稱帝江東第二十九回:得寶甲馬承興兵 計中計諸葛神算第十九回:立新帝仲達專權 連東吳賈充下書第二十五回:亂許昌魏主出奔 守宛城二士相爭第二十五回:亂許昌魏主出奔 守宛城二士相爭第二十二回 戰穎水龍馬相爭 襲長安鄧艾奇謀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十回:司馬懿引狼入室 孫仲謀稱帝江東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二十九回:得寶甲馬承興兵 計中計諸葛神算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六回:破東吳馬謖借兵,取陳倉孔明用計第三十三回:曹芳受封駐長安 陸抗反計襲襄陽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三十一回:走官渡曹爽遭誅 定洛陽魏主降漢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三十回:戰洛陽馬承楊威 追曹爽孔明發兵第八回:降天雨郭淮受挫 戰長安虎鬥龍爭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二十回:鍾會奇謀敗漢軍 張苞浴血戰樊城第三十三回:曹芳受封駐長安 陸抗反計襲襄陽第十回:司馬懿引狼入室 孫仲謀稱帝江東第二十回:鍾會奇謀敗漢軍 張苞浴血戰樊城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二十九回:得寶甲馬承興兵 計中計諸葛神算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十九回:立新帝仲達專權 連東吳賈充下書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十六回:東吳大意失荊州 曹爽借兵擊司馬第二十二回 戰穎水龍馬相爭 襲長安鄧艾奇謀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十一回:錦馬承威服羌兵 巧馬鈞打造神兵第二十六回:說姜維鍾會遭誅 襲建業馬謖奇謀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二十九回:得寶甲馬承興兵 計中計諸葛神算第三十五回:馬承衝陣破郭淮 文鴦窮途投漢軍第二十九回:得寶甲馬承興兵 計中計諸葛神算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二十回:鍾會奇謀敗漢軍 張苞浴血戰樊城第三十五回:馬承衝陣破郭淮 文鴦窮途投漢軍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第三十三回:曹芳受封駐長安 陸抗反計襲襄陽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三十回:戰洛陽馬承楊威 追曹爽孔明發兵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三十回:戰洛陽馬承楊威 追曹爽孔明發兵第三十回:戰洛陽馬承楊威 追曹爽孔明發兵第二十二回 戰穎水龍馬相爭 襲長安鄧艾奇謀第三十五回:馬承衝陣破郭淮 文鴦窮途投漢軍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