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陸伯言勸降賀公苗 魯子敬回師會稽城

“賊子焉敢如此!”凌操大怒,就欲催馬上前。不妨魯肅一把拉住,隨即下令放箭。登時箭矢如雨,將那數十小校逼了回去。陳武董襲奔回本陣,俱是又驚又怒。誰想兩軍叫陣,竟有如此不按規矩之人。那數十小校配合默契,分明是久經訓練之輩。更兼奔馬之上投擲暗器,還有如此準頭,擺明了是苦練多時的結果。更兼先射馬匹,而後殺人,亦是合了兵法之理。

“退軍。”魯肅看着那邊耀武揚威的關平以及數十小校,咬咬牙,冷冰冰道。

“大人。”凌操急道。

“徐州守軍早有準備。東海亦已被襲擾良久,諒其鹽利亦是大減。今曹操已佔青州,而關羽恰在徐州。吾料不久關羽必然起兵北上。所謂二虎相爭,必有一失。吾等離江東久矣,雖有斬獲,然則郯城下邳東海俱是重兵把守,難以攻打。故此,只有退軍回江東了。”魯肅悵然道,“時日遷延,不知江東如何了。”

衆人聞言俱是臉色冷寂,出來的時間太久了,奪了琅琊還被曹操要了去。此番回去,還不知江東戰事如何,叫人怎能不忐忑?

“少將軍,對方似乎有退兵之意。”一小校道。

“父親將下邳交由孫觀將軍駐守,命我協助糜將軍防守東海,並無命吾追殺敵軍。他既是要退軍,且由他退去。另,將此人屍首交還。”關平看了看魯肅的旗幟,輕聲道,“就說是對其不屠戮百姓的報酬。”

“諾。”那小校答應,隨即帶軍士.將祖郎屍首置於其坐騎身上,往前交還,並將關平之言轉述。江東諸將聞言俱是不語。獨魯肅嘆道:“當日曹操報父之仇,令夏侯惇屠戮淮泗數十萬百姓,今番攻青州又驅民攻城。青徐兩州百姓之心,已然盡屬劉備矣。”看看那小校交還屍首後走遠,又輕聲道:“關羽提兵北上,勝負之數,尚在兩可之間啊。”

“大哥。”張飛哈哈笑着進了大帳,身.後跟着孫輔還有孫匡,孫賁則是留在烏程安撫人心了。

“三弟回來了。”劉備亦是笑道,眼.睛卻盡往孫匡身上瞥,俱是疑問之色。

“主公,此乃二叔之子孫匡孫季佐。”孫輔見狀,急忙介.紹。

“見過劉皇叔。”孫匡亦是見禮道,雖心不甘情不願,然.則禮數甚是周到。

“公子請起。”劉備忙道,仔細打量一番,方笑道:“孫文.臺之子,果然個個英雄。”

“皇叔謬讚了。若.果是英雄,豈能丟盡江東四郡,止有吳郡會稽,尚在危難之中。且烏程宗族聚集處,亦爲他人所佔。”孫匡淡然道,然則神色之間,甚是憤懣。孫輔急忙使了個眼色,孫匡這才止了話語,低下頭去。

“主公,舍弟魯莽,主公休怪罪他。”孫輔急忙道。

“年少氣盛,吾豈有與小兒置氣之理?”劉備笑道,隨即吩咐:“擺酒宴,爲三弟,孫將軍及孫公子接風。”便有軍士傳令,片刻之間,酒菜已然傳了上來。

“君侯,東海戰報,少將軍斬殺祖郎,魯肅領軍登船,不知往哪裡去了。”糜竺將戰報呈與關羽,“如今,鹽田爲魯肅所毀,數月間,鹽利減少大半。然則大軍在外,開支甚大。府庫之中,所存錢糧已然不多。若不盡快掃平江東,恐錢糧盡矣。”

“如今已是七月,大哥已然兵至吳郡城下,旬日之間,便可破城,盡得江東。子仲勿憂。”關羽接過戰報,掃了一眼,答道:“如今,青州爲曹操所佔,吾倒是要好生見識一番。”

“君侯不可啊。”糜竺忙道,“且不說錢糧不足,便是君侯如今箭瘡方好,如何能上馬殺敵?且待主公大軍回師,再作打算不遲。”

“子仲莫不是瞧不起吾?”關羽眉頭一豎,冷然道:“曹操帳下諸將,吾尚未放在眼裡。況吾有子龍相助,欲破曹操,不過覆手之間。”

“吾實無此意。”糜竺忙道,“君侯即便要起兵,亦要先稟報主公一番,待主公回覆,錢糧備足,方可進兵啊。”

“子仲之言有理。然曹操既然驅民攻城,前番又有屠徐州舊事,吾焉敢任其佔據青州?且琅琊亦在其手,若不起兵,吾恐那數十萬百姓,再無生日啊。”關羽忽地睜開丹鳳眼,長嘆道。

糜竺孫乾聞言皆是不語,陳羣見狀便道:“君侯欲要進兵,且等數日,探得魯肅偏師消息。後顧無憂之時,方可進兵。”

關羽默然點頭,又將眼光投向趙雲。趙雲見狀答:“二哥若有將令,吾自當奉行。”關羽這才欣然點頭,忽地想到什麼,問道:“沮授田豐二位先生如何了?”

“二人終日在雲龍書院讀書,間或於市井之間觀景,並不曾有異常。”陳羣道。

“袁軍久與曹操作戰,二人必知曹操虛實,此番,還需將此二人帶在身邊,以備諮詢。”關羽道。

“二人忠於袁紹,恐難爲吾軍所用。”陳羣道。

“未必,自官渡之戰時,袁紹便對此二人言不聽計不從,至袁譚處更是閒置一方。官渡戰敗,袁紹更要斬此二人,幸得他人作保。前番曹操襲南皮,袁譚又棄此二人,獨自逃生。若不是子龍將軍衝陣之時撞見,二人已被曹操所殺矣。故,吾以爲,只要以禮相待,不日二人便可爲吾軍所用。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爲開,便是如此。”孫乾笑道。

諸人聞言,皆是暗暗點頭。關羽見狀,卻是眯起了丹鳳眼,又不知在想些什麼了。

“元皓,此處真是徐州?”雲龍山腰,一座小亭,沮授田豐相對而坐,置一小几,一壺酒,數碟小菜。不遠處,亦是有軍士佇立。

“公與兄,吾亦是有此疑問。戰亂之時,尚有此人間繁華乎?”田豐苦笑道。

“田野之間,市井之中,人人感恩劉皇叔。書院之中,人人皆是皇叔門生。劉備,好大的手筆。”沮授黯然搖頭,“商賈雲集,百姓樂業。幼有所依,老有所養。所謂治世,不過如此了。”

田豐聞言,嘆道:“想主公重斂於民,又不知與民休養生息,長此以往,民有嗟怨,恐怕河北危矣。”

沮授苦笑一聲,忽地舉杯一飲而盡,低聲道:“若是劉備得了天下,那百姓便有福了。”

“公與兄,你。”田豐聽的明白,大驚道。隨即看見沮授一臉的頹廢,以及那眼角悄悄淌出的兩行淚,亦是長嘆一聲,黯然道:“百姓何辜啊!”

廬江城,陸遜一身白衣,坐在大堂之上。堂下有小校正自稟報:“大人。自上游來了一支船隊,十餘艘船,七百餘人,皆爲鐵鏈所阻,泊於江心。虎林及廬江兩岸守軍,皆已備好牀弩,投石車,防止其登陸逃竄。”

“好。”陸遜笑道,“吾等此船隊多時矣。準備一支小船,吾這便前去。”

“諾。”小校躬身退下。

長江江心,數十隻船被鐵鏈所阻,泊於江心。賀齊徐盛俱是滿面憂色,欲進,爲鐵鏈所阻,欲退,那岸邊明晃晃的弩箭以及不遠處數十艘艨艟正冷冷地對着自己。恐怕只要有所異動,那弩箭就會鋪天蓋地而來吧。再說了,即便是退,又能退到哪兒去呢?鄱陽大寨已被荊州水軍攻佔了,若非其守將拼死斷後,自己這十餘艘船,恐怕一艘也難以逃出吧。而且,船上將士基本上是個個帶傷,即便回去,又有多少戰力呢?本想趁着廬江虎林守軍不注意時,順流直下。不想雖無水軍巡邏,卻在長江中拉起了十餘條鐵鏈。真是好大的手筆,這需要靡費多大的人力物力啊。

“將軍,你看。”忽有小校指向北岸。賀齊聞言望去,只見一艘小船正在打旗號,卻是讓自己這方的主將過去談判。打的是江東水軍常用得通訊旗號,故此賀齊識得。

“文向,你領軍在此等候,吾去見見其人。”賀齊略一思慮,便即說道。

“大人。”徐盛面露憂慮之色,欲要勸阻。

“劉備自詡仁義,其帳下斷不會首鼠兩端,汝且放心,吾去去便回。”賀齊擺擺手,阻止道。

徐盛無言,默默退在一旁。便有小校,準備了一葉扁舟,賀齊登上小舟,徑往北岸而去,那裡正有一艘小船等候。

兩船靠近,便有徐州軍士取了跳板,搭在兩船之間。賀齊便走了過去,其親衛欲要上船,卻爲徐州軍士所阻。看着徐州軍士那手裡明晃晃的弩箭,賀齊擺了擺手,其親衛這才怒視着徐州軍士,在本船等候。

賀齊在一個小校的引領之下,進了船艙,只見艙中甚是敞亮,有一人,一身白衣,正在斟酒,聞得有人來,也不擡頭,徑自說道:“公苗兄別來無恙乎?吾在此等候多時了。”言畢,酒已斟滿,擡起頭來,正是陸遜。

“伯言,是你?”賀齊一見,頓時一怔。

“酒已備好,且坐下飲酒說話。”陸遜微微一笑,伸手相邀。

賀齊面無表情,入座,舉起酒杯,一飲而盡。

“荊州水軍,已至何處?公苗兄可否相告?”陸遜見賀齊飲了酒,方笑道。

賀齊也不答話,陰沉着臉,盯着恐酒杯。陸遜見狀,微微一笑,又斟滿了一杯酒。賀齊又是舉杯一飲而盡,卻仍不答言。陸遜亦是微笑着再斟滿一杯,賀齊毫不客氣地一飲而盡。一抹嘴,賀齊長吁口氣,方搖頭道:“吾實不知。”

“既如此,公苗兄便於在下小酌,在此等候如何?”陸遜笑道。

“公亦是名門之後,爲何背叛江東?”賀齊反問道。

“兄既知吾乃是陸氏之後,豈不知陸氏舊事乎?”陸遜臉色一沉,反詰道。

賀齊默然半晌,方道:“既如此,伯言有言儘管講來。”

“劉皇叔已然兵至吳郡城下,江東已然只餘吳郡會稽矣。君以爲孫氏尚有翻身之日乎?”陸遜又恢復了一臉的笑意,“公苗兄乃江東名將,如今形勢明瞭,當知識時務者爲俊傑。以兄之能力,他日封侯拜將亦非難事矣。”頓了頓,看看默然不語的賀齊,又道:“君即使要爲孫氏做忠臣,卻置帳下數百將士與何地?莫不是要與帳下軍士一同沉於長江之中乎?公苗兄,汝之一念,可救千人。汝帳下軍士,連同妻子老小,亦會感念兄之大恩。”

“伯言,且待吾回船與衆人計議一番如何?”蠕動着嘴脣,賀齊乾澀地說道。

“如此,遜便在此等候佳音了。”陸遜笑道,“另,荊州水軍不時便到,還請將軍速作決斷。”

賀齊點點頭,起身出艙。

“投降?”徐盛看着賀齊,滿臉的驚訝。賀齊緩緩地點頭。

“近五萬軍士,皆喪與徐州及荊州聯軍之手,此等大仇,如何投降?”徐盛大聲道。

賀齊長嘆一聲:“主公被圍吳郡,江東亦是隻剩吳郡會稽了。吾等七百餘人,一無糧草,而無器械,即便要往吳郡,又如何去得?前有鐵鏈攔阻,後有荊州水軍。難不成叫這七百男兒,盡皆葬身於大江之中乎?”

徐盛張了張嘴,想要說些什麼,卻終究沒有說出來,只是掃視了船上個個帶傷的軍士,長嘆一聲。良久,方悶聲道:“請其善待軍士,吾願降。”

賀齊這才把目光轉向其他人,片刻後,只見各船上的小校俱是一臉迷茫地走了出來,低着頭,輕聲道:“吾等願降。”賀齊緩緩地掃視一番,又是一聲長嘆,點點頭。便命軍士打旗號投降。不久,旗號便打了過來,命其往北岸靠去。自此。虎林之西,再無江東水軍。而陸遜的眼光,則是盯在了荊州水師身上。

“大人,細作來報,丹徒水軍全軍覆沒,吳郡被圍。”戰船之上,呂蒙一臉的肅穆,向魯肅稟報道。

“什麼?”魯肅大驚,“消息可曾確信。”

“據那細作所言,徐州處處皆已知曉,各處百姓歡騰不已。”呂蒙答道,“並說大都督身中弩箭,生死未卜。”

“這。”魯肅黯然,忽地跪倒在甲板之上,“公瑾兄,吾有負重託啊。”呂蒙及衆將大驚,急忙將魯肅扶起,紛紛勸言,道是徐州軍固守,非戰之罪,無可奈何而已。魯肅只是搖頭流淚,卻是不言。衆人見狀,只得將其送回艙中歇息。

待衆人出艙,魯肅再次跪倒,悲泣道:“肅婦人之仁,不忍屠戮徐州百姓,故此不能竟全功。公瑾兄,此乃肅之錯矣。若吾能狠下心腸,劉備早已回軍矣。只是,百姓何辜,吾怎忍亂加屠戮?”言畢,伏地而泣。良久,方止了淚,輕聲道:“既是吳郡被圍,想必會稽仍在掌握之中。吾這便回軍直往會稽,整備軍隊,好往吳郡援救。公瑾兄,且在吳郡等候,吾不日便可至矣。”起身出了艙室,上了甲板,正見着呂蒙及衆將愁眉苦臉。當下喝道:“主公被圍吳郡,吾等自當往救。然長江水道必爲徐州水軍所佔,張網以待吾等多時矣。故吾欲直下會稽,整備軍馬,再往吳郡相救,諸君以爲如何?”

“自會稽至吳郡甚好,然恐主公難以久持?”呂蒙接道。

“不然,吳郡城高濠深,更兼諸將皆在吳郡,定可支持多日。”魯肅正色道,“且世家大族皆在,豈有輕被劉備攻破之理?吾等當速回會稽,方是正理。”

呂蒙及衆人對視一眼,隨即轟然應諾。

“主公,城下有一人叫城,似乎是孫匡公子。”吳郡城樓之上,張昭忽地向孫權道。

“哦?”孫權一愣,“季佐不是在烏程麼?”起身往城樓下觀看,只見一青年立於城下,那眉目,可不是孫匡麼。

“開城門,讓其進來。”孫權忙道,反正大白天的,遠處看的一清二楚,並無劉備軍馬在後,倒也不怕其襲城。張昭亦是點頭,獨周瑜眉頭一皺,似乎想到什麼。

“二哥。”孫匡見了孫權,納頭便拜,哭泣不已。

“四弟,這是爲何啊?”孫權見狀,忙扶起問道。

“二哥,烏程被劉備軍佔了。”孫匡抽噎道。

“啊。”孫權一愣,隨即大怒,“情形如何?怎地只剩你一人在此?”

“族中諸人,皆被留在烏程,獨遣吾來報信。”孫匡答道,“另外,孫賁領軍在烏程守候,倒是不曾虧待族中諸人。”

“孫賁?”孫權恍然,點頭道,“劉備遣你來如何說?”

“其有書信一封,叫我給你。”孫匡說着,卻從袖中取出一封信來。

孫權忙接過,展開看時,見其概略:汝父乃爲漢臣,更封烏程侯。汝兄亦是英雄人物,更有小霸王之美譽。而汝父汝兄皆爲漢臣,爲大漢守衛地方。今吾爲大漢皇叔,奉天子詔征討四方,汝爲大漢臣子,當開城相迎。今汝困守孤城,外無援軍,內有紛爭。何不早降,如此,當不失封侯之位,亦可保家小宗族平安。若此,豈不美哉?若不降,大軍破城之日,汝便爲罪臣,到那時,連累身家,豈是明智之舉?今將汝弟送回,以表吾之誠心。自明日起,停戰三日,君可與諸人商量。三日後,若然不降,那時兵戎相見,休怪無情了。落款是大漢皇叔領徐州牧宜城亭侯劉備。

孫權看完,默然無語,將信紙遞與張昭,緩緩道:“召集衆人,去大堂商議。”

第87章 楊雷見陸遜 關羽誅文丑第12章 升爲校尉 楊氏十書第194章 楊宇霆往赴歷城 劉玄德兵指函谷第117章 楊雷虎林再定計 賈詡北海出毒策第76章 官渡之戰(四)第119章 孫觀固守引夏侯 趙雲廿騎襲中軍第31章 曹操兵圍徐州 呂布回師郯城第194章 楊宇霆往赴歷城 劉玄德兵指函谷第106章 賀齊破黃祖 甘寧射宋謙第52章 徐州的反應第111章 張飛佯醉奪豫章 楊雷廬陵遇劉磐第3章 校場練兵 擊掌立誓第50章 棄北海第191章 徐公明駐軍虎牢 楊宇霆謀劃大事引子第37章 孫權退軍 樂李兵敗第143章 楊宇霆吳郡大婚 曹孟德盡得河北第113章 賀齊再破黃祖 甘寧心懷二意第7章 夜班開課 簡雍徐州薦楊雷第54章 歸還家眷第104章 周瑜故計重施 張飛夜渡長江第107章 曹操謀劃攻青州 楊雷一心奪鄱陽第124章 楊宇霆失馬奪城 周幼平拼死斷後第58章 楊雷北征(一)第148章 關雲長汝南整兵馬 劉景升籌謀宗室盟第92章 廣陵之戰(五)第187章 張翼德攻打張合寨 馬孟起襲取長安城第127章 拈紙鬮呂布爲先鋒 病周瑜獻策振軍心第73章 官渡之戰(一)第57章 劉備對楊雷的定位第134章 陸伯言勸降賀公苗 魯子敬回師會稽城第10章 設計招黃忠 立寨等呂布第81章 官渡之戰(九)第188章 虎豹騎擊敗賀齊 張俊義死守潼關第143章 楊宇霆吳郡大婚 曹孟德盡得河北第165章 臧宣高死守城池 曹子和殞命北海第135章 太史慈身死烏程 劉玄德兩信擾敵第178章 關羽陳兵許昌 楊雷兵臨東郡第64章 楊雷北征(七)第190章 虎豹騎再遭重創 蒯異度攻佔武關第130章 車輪戰呂楊敗陣 恃弓箭二人得生第124章 楊宇霆失馬奪城 周幼平拼死斷後第167章 馬超夜襲夏侯淵 甘寧溯江奪上庸第42章 徐州戰畢 曹操退兵第6章 傳授軍體拳 籌辦識字班第140章 趙雲破陣得琅琊 陸遜獻策平山越第163章 呂奉先無奈越泰山 曹子和再遇趙子龍第78章 官渡之戰(六)第160章 楊宇霆妙計奪青州 劉玄德受邀進益州 “春節快樂!情人節快樂!”第70章 楊雷北征(十三)第131章 周瑜設計敗呂楊 張遼來援斬孫暠第150章 馬壽成鄴城養老 劉景升襄陽暴亡第112章 孫賁廬陵勸親弟 魯肅東海襲糜芳第15章 黃忠來投第42章 徐州戰畢 曹操退兵第104章 周瑜故計重施 張飛夜渡長江第184章 呂奉先大戰虎侯 陸伯言欲襲官渡第124章 楊宇霆失馬奪城 周幼平拼死斷後第129章 曹操回師冀州 呂楊進至吳郡第95章 關雲長怒斬杜遠 陳元龍欲作大媒第131章 周瑜設計敗呂楊 張遼來援斬孫暠第62章 楊雷北征(五)第45章 趙雲重建白馬義從第47章 劉備好鬱悶 又被圍上了第153章 陸伯言白衣渡江 楊宇霆急攻襄陽第154章 楊宇霆水淹襄陽 魏文長固守宛城第175章 龐令明得機奪陽平 夏侯淵兵敗回關中第209章 衆謀士談和戰 楊宇霆放大假第211章 陳元龍縱談諸事 楊宇霆回返金陵第29章 泰山四寇降第2章 升爲隊長第182章 劉玄德盡得渭南 陸伯言駐軍高唐第139章 袁氏昆仲鬩於牆 關羽提兵上青州第88章 廣陵之戰(一)第47章 劉備好鬱悶 又被圍上了第207章 夏侯惇定陶授首 楊宇霆兗州殺胡第172章 龐令明大戰陽平關 法孝直設計廣漢城第121章 陳羣出言諷二士 楊雷兵臨秣陵城第132章 劉備領軍至吳郡 張飛率軍伐烏程第177章 曹操進位魏國公 劉備自稱漢中王第96章 程昱獻十面埋伏 劉備欲南下江東第101章 甘寧遇蘇飛歸夏口 關羽至廣陵大戰起第164章 劉玄德藉故興兵 呂奉先回軍襲營第118章 曹操驅民攻北海 孫觀無奈棄城池第145章 郭嘉獻策定遼東 楊雷用計調劉磐第53章 呂布哭第64章 楊雷北征(七)第174章 劉玄德盡得益州 法孝直雪覆敵營第168章 甘興霸大戰錦馬超 猛張飛兵臨南鄭城第135章 太史慈身死烏程 劉玄德兩信擾敵第59章 楊雷北征(二)第127章 拈紙鬮呂布爲先鋒 病周瑜獻策振軍心第34章 呂布一合敗韓當第66章 楊雷北征(九)第25章 將領輪換制 陳登牧廣陵第88章 廣陵之戰(一)第162章 孫仲謀盡訴心事 曹孟德大軍壓境第155章 楊宇霆盡得荊州 馬孟起屯軍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