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九章 我意已決

雒陽城頭,夕陽西下,餘暉照射在城門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輝,美麗且肅穆。

陶商抱着王允瘦小的身軀來到了城頭上,將他放在地上,然後輕輕扶着他站在地上,遙望着遠處城外的風景。

雒陽城外的景色伴隨着餘暉,落在王允的眼眸中,有一種說不出的熟悉和美麗之感。

少時,卻見王允長長的舒了一口氣,眯起渾濁的老眼,感慨的說道:“大好河山,大好河山啊!”

話說完之後,便見王允老淚縱橫,淚疙瘩一滴一滴的向地上流了下去。

陶商站在王允身後,心下也不由感慨萬千,王允現在的精神頭突然間異常的足,在陶商看來,或許這就是人在將死之前的迴光返照之相了。

“老夫在將死之時,還能登上洛陽城的城頭,此生已無憾矣。”王允說完這句話之後,便見其身形慢慢的委頓了下去,向着地上一點一點的坐了下去,很顯然卻是站不住腳了。

陶商見狀頓時大驚,他急忙奔上前去,伸手用力的扶住王允,但王允向下墜的力道很明顯超出了陶商的預期。

他不但沒有被陶商扶住,反倒是繼續深深的坐下去,直接坐落在城池的青石地上。

而與此同時,王允的胸脯亦是開始上下起伏,很明顯的是出現了倒氣的徵兆。

陶商的淚水順着眼睛嘩嘩的向着胸脯上滴落,他抱着王允瘦弱的身軀,渾身不住的打着哆嗦,他現在才知道什麼叫做真正的無可奈何。

“岳丈,你不會死的,你一定長命百歲,你還沒到長安城的城頭逛逛,你還沒看到天下一統了。”陶商抽噎着對王允說道。

王允喘着粗氣,胸脯來回的高低起伏,他輕輕的咧了咧嘴,道:“長安城,老夫是去不了,一統天下之際,老夫恐怕是等不到了,但老夫今日到雒陽城上走了一遭,也算是心滿意足了……老夫相信你,一定能掃蕩羣寇,還天下太平……”

陶商擦了擦眼淚,道:“少廢話,我說了你不許死就是不許死,天下若是真太平了,我還得解甲歸田,天天跟你這老頭打嘴仗呢!”

王允聽了陶商的話,臉上似乎露出了一絲嚮往的神色,他伸出自己的手,向着天空抓去,眼神中的神采逐漸變的迷離。

少時,卻見王允的手微微一僵,然後頹然的向着下方垂落下去。

夕陽逐漸西下,陶商靜靜的摟着王允的身體,擡起手輕輕的替他合上了眼睛。

陶謙拄着柺杖,漫步走到陶商身邊,他看了看故去之時嘴角還帶有笑容的王允,又轉頭看了看遠處的夕陽,不由長嘆口氣,道:“故人相繼凋零,如風中秋葉……唉,子師啊,你去吧,老夫在這裡送你一程,你且先去九泉相侯,容老夫翌日即至。”

說罷,陶謙閉上了眼睛。

但他即使合上了雙眸,卻也擋不住淚水如同洪流而下。

……

陶商的兵馬在雒陽止住了腳步,三軍上下沒有一兵一卒繼續向西挪動步伐。

三軍將士在整個雒陽城披麻戴孝,爲王允服喪。

陶商將王允的屍身安葬在了洛陽城旁的帝陵之邊,以彰顯其大漢功臣之名。

貂蟬亦是從許昌趕來,爲王允守孝。

在服喪期間,陶商雖然能夠看到這個女子表面上的冷靜,但同時也能夠感覺到,她心中巨大的痛處和悲涼。

人誰無親?

這世間的痛,又有哪一樣能夠比得上親人的逝去呢?

王允跟陶商的交情也是匪淺,他的病故對陶商的打擊也比較大,這幾日,陶商一直洛陽的王允舊宅中,披麻戴孝的守着王允的靈位,少有理會軍政之事。

三軍將士止步不前,這對於金陵軍來說,顯然不是什麼好事。

郭嘉,陳登首先就有些憋不住了,他們來到陶商的居所,打算勸一勸陶商。

見到陶商的時候,發現他在正廳中翻看着一本書籍。

陶商的表情顯得很平靜,前幾日的哀傷似乎已經消失了,他現在的情緒似乎已經變得相對平穩了許多。

郭嘉疑惑的打量了陶商一會,然後試探性的拱手道:“丞相?”

陶商從書簡上擡起了頭,看到他和陳登走了進來,露出了微笑:“你們來了?”

郭嘉和陳登二人向着陶商分別見禮,然後在他的招呼下,落座在了廳堂的兩側。

“二位突然一起造訪,想來應該是有什麼事情吧?”陶商問他們二人道。

郭嘉和陳登互相對望了一眼。

然後,便見郭嘉努了努嘴道:“你說。”

陳登臉上的肌肉抖動了一下,對郭嘉如此直接的推卸責任,似乎是有些不滿意。

但該說的話,終歸還是得有個人來說的,陳登眼下也顧不得其他了。

他衝着陶商拱了拱手,道:“丞相,大軍在雒陽爲王司徒戴孝,已經十餘日了。”

陶商點了點頭,道:“我知道,王司徒對我亦父亦友,這些對我來說,都是應該做的。”

陳登無奈的嘆口氣,道:“我等知道王司徒對於丞相來說,乃是至親,王公新喪,主公意志消沉,不願起兵,我等亦是理解,但非常人自當行非常之事,眼下的大局未定,丞相理應按下心中的傷痛,起兵西進,不可給了關中的宵小之輩喘息的良機!”

陶商聞言沒有說話,但他的表情也很平靜,並沒有什麼不滿。

郭嘉一見陶商這幅態度,頓時放下了心,忙接口道:“正如元龍之言,我二人特以此爲警,冒死前來勸諫丞相!”

陳登聽了這話,鼻子中不由發出一聲輕哼。

適才還是讓我一個人說,現在看丞相沒有怪罪,就改口說是“我二人”了?

臭不要臉的貨!羞與汝爲伍也!

陶商將身體向後仰了仰,沉靜的思索了一會,方纔笑道:“二位先生的好意,我知曉了,但很抱歉,我不能這麼做。”

郭嘉聞言一驚:“爲何?”

“王公於我有師恩,亦是我的岳丈,於情於理,在他喪期之內,我都不可妄動刀兵,這是禮,是情,也是我對王司徒的一份義,感念他對我的一份恩。”

郭嘉皺眉道:“丞相,切不可這般迂腐。”

陳登亦是道:“大軍屯紮在此,每日的錢糧消耗極多,如此下去豈不是太過消耗?”

“我意已決,你們就不要再勸了。”

第一百五十六章 鬼才 (第七更求訂閱與月票)第十五章 浮雲軍黃巾衆第二百零五章 二強交鋒第八百九十六章 入洛陽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雲的歸屬第八百六十章 左右忽悠第七百八十一章 進攻曹仁第五十二章 再訪猛虎第六百六十九章 做戲做真第八百六十八章 反擊龐統第八百五十五章 設計劉磐第七百四十章 虎父虎子第五百五十七章 壞事的曹昂三百零三章 曹操崛起第三百零八章 驅虎吞狼第九百一十三章 漢中之險第五百五十四章 袁紹的真實目地第三百二十一章 龍 來第八百五十章 武陵蠻夷第三百二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八百八十五章 劉曹再見第八百八十一章 安撫荊州第五百三十五章 尋找外甥第五百九十二章 荊州立天子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最後一博第二百章 最囂張的水寇第三章 無緣愛恨第五百九十五章 劉家人第八百一十九章 名將陣亡第六百六十一章 跨海奪城第五百零二章 勇猛少年第一百八十五章 赴任丹陽郡第五十五章 激將與利害第二百九十章 許靖薦人才(發燒,這章少點)第一百八十四章 丹陽兵第六百零一章 訪百越第四百一十八章 子承父業第七十八章 分道揚鑣第六百一十五章 首戰失利第一百零三章 河內四望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子得兒第六百七十七章 假匈奴第六十九章 君子與相國第一百九十五章 於耳鼻的使用方法第二百九十九章 接曹嵩(第三更)第七百八十四章 一隻耳第六百五十九章 耳鼻的志向第一百九十一章 陳登薦才第五百六十四章 名將殺手第二百六十六章 董卓的無奈第七百四十六章 這廝着實可恨第一章 老少君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歲除爲期第五百七十九章 潁川私學第四百五十二章 宗族五將第一百三十章 鑽地道第六十七章 僵持第六十六章 中 丞第三百二十章 報 仇第四百四十二章 曹昂登場第八百六十二章 放孫權第八百二十一章 君子與文帝第一百一十九章 出兵白波谷第四十九章 豎子不足與謀第四百二十二章 扛槍將第六十二章 兩 車第七百四十一章 後起之秀第二百七十二章 君子與溫侯第八百一十九章 名將陣亡第一百二十章 亂心第八百九十二章 傻瓜第三百七十七章 汝南黃巾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最後一博第一百八十章 查罪諸葛家第七百八十一章 得二奸臣第七百九十八章 陶荀之戰第八百六十八章 二老出山第四百八十三章 筆墨書客第四百四十章 金陵連弩第八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戰第八章 樹立軍威第七百一十章 對付袁紹的詭計第二百二十四章 開 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子敬論四策第二十二章 江東猛虎第三百一十四章 郭嘉行刺第七百三十四章 悍勇的河北兵卒第十章 將軍偷雞第六百一十三章 神射黃忠第七十三章 夜行第四百四十八章 袁術之妾與袁術之女第七百三十八章 設計伏張郃第二百八十六章 吳郡的恩怨第四百四十二章 曹昂登場第八百三十一章 鬥將之爭第八百五十一章 招降二鮑第五百二十八章 虎賁統領第八百六十八章 二老出山第八百零九章 再成全你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