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章 漁陽

南皮城外,青州軍大帳。

大帳外淅淅瀝瀝下着連綿不斷的小雨。

管亥走到火爐邊取了一碗酒,咒罵道:“這個鳥天,下雨不說還真他孃的不舒服,要說這時在家摟着小媳婦該多好啊!”

郭嘉笑了笑,“春日多雨和疫疾,夏日酷熱難當,秋日乃收糧的農忙,冬日裡更加嚴寒。這四季都非征戰的好時日,要不是天下紛亂我等也不會聚集於此。”

袁尚對周倉、管亥兩人說道:“懂天時地利者勝,四時交替循環乃天之常理,須知春防疫疾,夏防水攻,秋防火攻,冬防寒凍。這就要大將懂得利用天時,防敵破敵。”

周倉點點頭,“這從前還真沒想到,這天氣中竟還藏着戰法,怪不得我等當黃巾時會敗亡。”

袁尚接着說道:“冀州軍會從中山的唐縣,河間的高陽兩個方向進攻涿郡。我軍的任務是押運渤海收集的糧秣輜重到高陽,隨後攻取涿郡東邊的方城,再與冀州軍圍困涿縣。”袁尚將沮授和袁紹的謀劃說了一遍。

幾個將領沒有說話,這個確實是最穩妥的謀劃了。配合着劉虞舊部、鮮卑烏桓人一齊進攻公孫瓚,即便公孫瓚是三頭六臂,也抵擋不了四面的圍困。

郭嘉卻笑了笑,“公與先生太過於謹慎了,北面有鮮卑烏桓人,東面有劉伯安舊部,這攻克涿郡還不是遲早的事。我軍完全可作爲一支奇兵,從渤海奔襲漁陽郡或公孫瓚廣陽老巢”

袁尚心想郭嘉血液裡有股賭徒的心性,他出的謀劃往往十分冒險,但相應地回報也是豐厚的。郭嘉一個策士爲了達到軍事目地。可以那麼出奇制勝地冒險策劃,但作爲一方諸侯他不得不從軍事、政治等方方面面考慮。就像歷史上曹操採用郭嘉的謀劃奔襲三郡烏桓,最後也取得勝利,但征途中兵士死傷甚重,全軍幾乎陷入困窘的死境。

所以袁尚不得不顧及財力錢糧的消耗。兵卒人員的損失,治地生產等影響。在袁尚地心裡,以正和、以奇勝纔是王道,郭嘉就是那奇,田豐沮授則可爲那正。

“郭先生,你這就不對了。”一同跟袁尚來到大帳的袁熙說道,“這攻打涿郡是父親還有公與先生他們一同謀劃的,衆位大人都覺得這是完全之策。你說的奔襲薊縣不是太冒險了嗎。難道先生自認爲就咱們這三萬多人能拿下公孫瓚老巢?”

郭嘉看了袁熙一眼,說道:“袁公與沮授先生他們的謀劃並無不妥,郭某所說權當參謀。要設奇兵奔襲廣陽也非是攻打公孫瓚薊縣,而是佔了他糧秣的囤積地。要是沒了糧食公孫瓚敗亡在即。”

“此事等到高陽匯合再向父親稟報。”袁尚說道。

衆人答應,分配了任務後都下去籌備。袁尚也讓袁熙下去休息。大帳中只剩下郭嘉。

郭嘉笑着取出一隻檀木匣子。“這是秀兒小姐託我帶來的。”

袁尚收下匣子,“青州那邊一切都好吧?”

郭嘉點點頭,“有圓皓先生他們那些俊纔在,青州各項事務政通仁達,相信不出三年青州就會成爲不亞於徐州、兗州的兵精糧足地富庶之地。”

“田圓皓、國子尼、王叔治皆是暢曉政務的的幹練之才。國子尼王叔治兩人可執掌州郡,圓皓先生如果在朝中可做三公丞相。”袁尚說道。

“想不到公子您對圓皓先生這麼高的評價。只是他一心爲袁公謀劃,未必會歸附公子。此次河北平定後,他恐怕就要回到冀州了。”

袁尚笑了笑,“他想回去,但冀州父親身邊有些人可不願他回去爭權。圓皓先生他是自認爲是剛直士人。要是我名正言順地成爲袁家繼承人,他也只能盡心輔佐。”

“張俊義那裡可是對公子讓他留守青州意見很大呢。”

袁尚知道這些人事最難處理,田豐、張不是他的歸心嫡系,要他們表態還需時機,“圓皓先生會安撫規勸他地,雖然圓皓先生一直堅守長幼嫡庶,但他是個懂大局的人。PaoShu8”

郭嘉搖搖頭,“真虧公子如此相信圓皓先生,竟然讓一個大公子的人留守根基。”

袁尚目光變得深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是現今我的班底還是太單薄了。諸侯兼併局勢不明,但過不了幾年天下大勢就會明朗開來。中原大戰不可避免,我不僅要助袁家贏得混戰的勝利,還要奠定在袁家地位置。”

“那公子看何人能與袁家爭雄中原?”郭嘉問道。

“曹孟德!”袁尚毫不猶豫地說道,“曹操梟雄本性,他手下羣英聚集,又佔據着地處中原的兗州、豫州之地。要是向西可取有糧倉之稱的徐州,向東可掌控司隸關中。能跟我袁家奪天下者必曹孟德。”

郭嘉淡淡一笑,“公子你倒是和文若想的一樣,看來將來的一戰是袁公與曹操兩人的爭雄吶!誰能勝出誰就控制了河北中原,天下大勢必然分明。”

“中原之地我等無暇顧及,爲今只有先贏了眼前幽州這盤棋在做計較。”袁尚問道,“奉孝你看此戰勝算如何?”

“只要不出差池,我軍必勝!”郭嘉說道,“只是瘦死地駱駝比馬大,公孫瓚馳騁幽州多年,其手下都是跟胡人作戰的精壯兵士,要勝還是需非一番心思的。”

“我怕三郡烏桓的蹋頓跟大哥他們勾結,這次攻打幽州我最看重的就是名聞天下的烏桓突騎了。”袁尚說道。

郭嘉點頭,“攻打幽州除了練兵我軍毫無好處,這可不符合公子的性子。原來你看上烏桓精騎了,不過不需擔心,烏桓人並非只有遼東、遼西、右北平三郡。待平了公孫瓚。公子可對袁公說仿製朝廷先例,准許我等自行招募烏桓騎兵。如此我等可從幽州邊地全部烏桓部族中徵召精銳。”

袁尚點頭答應,從收集來的消息知道,曹操收編了匈奴於夫羅殘部,要是給他練出一支由匈奴人組成地“虎豹騎”可就麻煩了。這樣袁尚自然想到“以夷制夷”這個法子。PaoShu⑻

“烏桓突騎!”袁尚喃喃道。

南皮地太守和縣吏早將糧秣輜重準備好。袁尚交涉一番後很快取得了這些物資。春播之後各鄉里勞力相對剩餘,爲此袁尚又在當地徵召了一批民夫押運輜重。

這次冀州軍共出動五萬多,但這些並不包括一些兵曹營和民夫。幾萬人一天消耗地糧食是驚人的,所以必須從儲糧地運到接近前線地某個要地儲藏,再調撥分發給各兵營。袁尚所部三萬多人其中有輜重營五千,歸呂曠呂翔兄弟統轄,負責糧草地押運,還有處理其他一些雜務。但五千人遠遠不夠。徵召民夫在所難免。

春季陰雨連綿行軍不便,押運着輜重的青州軍,從南平到河間高陽用了十多天時間。

這次袁紹親自掛帥出征,隨行文官就有沮授、荀諶、逢紀、郭圖、許攸、陳琳。武將有鞠義、顏良、文丑、高覽、蔣義渠、蔣奇、趙睿、牽招。畢屬袁譚的手下有辛毗、朱靈、臧洪。

袁紹吸取上次教訓,留下親信和重兵把守鄴城。但讓袁尚汗顏的是。除了審配、辛評、韓猛、崔琰等人,袁紹竟然還留下淳于瓊這個死黨鎮守魏郡。在袁尚看來,淳于瓊雖然是袁紹心腹死黨,但其人才智一般,還是個大酒鬼。但袁紹用人的標準之一就是任人唯親。他的安排別人很難改變。

高陽縣城內的府衙給袁紹用作了暫時駐所,當袁尚來此覆命時發現在場的人並不多。一打聽才知道袁紹安奈不住袁譚等人地慫恿,三天前就出兵進攻涿郡了。

其中鞠義回中山,從唐縣領兵攻故安、國縣。袁譚、臧洪、朱靈領兵攻北新城。顏良、蔣義渠、蔣奇攻范陽。

袁紹先是對袁尚嘉獎一番,然後詢問了青州軍和南皮輜重的狀況。

“三公子,就等你這路大軍來了。”郭圖說道。“我軍幾路出擊,只剩下偏居東邊的方城。”

“方城臨近涿縣和薊縣,如果公孫瓚要出兵馳援必先到方城。PaoShu8”袁紹語重心長道,“所以此地要兵卒多而精的青州軍攻打駐守。”

袁尚答應,這也是事先計劃好的。

漁陽城。

一個渾身浴血地騎兵一路疾馳到城下,“平谷急報!”那個騎兵剛剛喊完就倒下馬去。

城上兵卒不敢開城門,他們中一個人坐上簸箕,吊下城去將那個斥候接上城牆。當他們一查看才發現那名斥候身後中了兩箭,傷口的血漬已經幹了。能撐到這裡已經難能可貴。兵卒們在斥候身上搜出一封求援信。

不一會。漁陽太守鄒丹和田豫來到城牆上。鄒丹看完求援信後臉色陰沉,他許久沒有說出話。

田豫正要問。鄒丹就說道:“平谷縣陷落,這已經是第三座陷落的城縣了。悔不該不聽國讓之言,集中兵力對抗蹋頓。”

田豫嘆了一聲,之前他建議鄒丹,將漁陽北面各地的民衆百姓遷移到漁陽和廣陽。然後將守軍集中起來,依仗漁陽城跟蹋頓、閻柔對恃,以拱衛廣陽薊縣。但鄒丹不捨得丟掉北面那幾個城縣,而力主分兵步步堅守。但短短十多天漁陽北門只剩下了漁陽一座城池,淪陷的那些地方不僅損失不少兵卒,庫存地糧草也被掠奪一空。

“大人你看!”城上一個兵卒指着遠處喊道。

鄒丹、田豫放眼看去,漁陽城北面隱隱出現一大片的人影,煙塵漸漸瀰漫開,好似好幾萬的大軍正朝漁陽開赴過來。

“敵襲啊!快發出示警!”一個百人將喊道。

“等等!”田豫喝止了那個百人將,“那些不像是胡兵。待看仔細了在說,莫要慌亂!”

果然當那些人影稍稍近了,城上的兵卒們也都看清了。田豫倒吸口涼氣,他一拳拍在牆跺上,恨恨道。“可恨的胡人,竟然將北面獷平等地地百姓趕到這來了。”

鄒丹眉頭緊皺,“這可如何是好?看上去好幾萬人吶。PaoShu8”

不僅鄒丹、田豫兩人,城牆上地公孫瓚軍兵卒都手足無措,要是胡人來了他們可以毫無顧忌地投石射箭,但是同胞百姓被趕到城下他們就無可奈何了。

漸漸地,四五萬的百姓拖家帶口地來到漁陽城下。他們紛紛呼喊着求守將放他們進城去。

“大人!咱們是獷平人,烏桓人打下了家裡搶走了糧食。咱們無路可走了。”“大人你放咱們進去吧,烏桓人就在後頭啊!”

“鄒大人!”田豫急道:“這是胡人攻心之法啊,要是放任這些漢民不管不問,我軍士氣必定跌落。”

“我知道!”鄒丹淡淡看了田豫一眼,“那你敢說這些人中沒有混進胡人嗎?再說漁陽城已經遷進附近不少百姓人家。可還有空閒的地方安置他們嗎?”

田豫沒有說話,他知道鄒丹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就是多了好幾萬人吃飯,城中儲糧必定急劇消耗。

“大人,咱們可都是公孫瓚將軍的治下之民啊!你們徵集糧食時咱們可都沒有少啊!”“大人。俺兒子就在軍中,你放俺們進去吧!”不少人已經跪在城下。

田豫轉過身去,公孫瓚地勢力根基多在漁陽、右北平的邊地。公孫瓚軍兵卒也多是這些地方的人。就如城下那些人所說,他們的兒子在軍中效力,如果放任他們被胡人屠戮,軍中兵卒會怎麼想?

“大人你放那些百姓進城吧!”田豫下定決心。“沒有房屋就安置子街巷上。要是放任他們不管,軍心遲早潰散!那樣城牆再堅固,也抵擋不住烏桓人鐵蹄,還不如激勵士氣,跟烏桓人拼死一戰!”

鄒丹顯得十分猶豫,他底下頭去,不敢觀望城下的平民。

“烏桓騎兵!”望高臺上預警地兵卒喊道、

田豫趕緊眺望遠方,果然一隊隊地騎兵往來奔馳,他們帶起陣陣煙塵。發出陣陣聲響。用行動威懾恐嚇着城下百姓。

漁陽城下的百姓早就被那鐵騎地聲音嚇怕。密集的人羣出現擁擠,甚至有人給推到了護城河裡。

烏桓騎兵並沒有衝擊那些百姓。而是圍繞着他們,偶爾射出一些箭支。但就是這樣的舉動,使百姓更加驚恐,哀嚎聲一片,後面接近烏桓騎兵的人瘋狂地向漁陽城擁擠,彷彿只有城中才是能拯救他們性命的避難所。

“大人請你放他們進來吧!”那個百人將跪了下去,“俺是獷平人,俺老爹老孃指不定就在下面啊!”說完那個百人將淚流滿面,叩首不已。

“大人,俺也家裡也在北邊被胡人攻下。家裡人就在那裡啊,俺看到了!”“大人,我們願拼死去打那些胡人!”城牆上跪倒了一片兵卒。

鄒丹緊緊握住腰間刀柄,在做最後決斷。

“鄒大人,咱們再派人跟公孫將軍求援,他不派援軍也要多給糧食輜重來,只要有了後援咱們能守住漁陽,不然漁陽陷落公孫將軍就會被攻進薊縣啦!”旁邊一個副將建議道。漁陽收集來地糧食都被公孫瓚要去了,他們所剩不多,不然也不會如此被動。

鄒丹看着城外百姓中箭倒地,心被揪起來,終究同是漢人,其中還有他部下的家小,他心裡不好受。

“田豫!”鄒丹突然喝令道,“你領所部五千人馬列陣從南門突過那些人羣,去攻擊烏桓兵。在城中兵營的人都給我到南城門戒備,看管安置那些進城的百姓,還有不能放過一個胡兵進來!”

“大人你?”田豫聽到鄒丹如此下令反而猶豫了,他知道漁陽對公孫瓚的意義,鄒丹如此做是要拼死一戰。

現在地田豫終究還是年輕了些,血液中那股熾熱不可抑制地燃遍全身,他顧不上什麼全局,要他看着那些漢民遭受屠戮他做不到,只要救下城外的那些漢民,他寧可戰死。

“大人,我一定不會放過一個胡人進城!”田豫堅決地說道。

百姓稍稍少的南城門敞開,先是一支千多人騎兵疾馳而出,他們大聲呼喝,讓那些平民讓開道路。隨後四千多步卒列陣跟着騎兵突出去。

不一會田豫所部就跟烏桓人交上手,那五千兵卒同仇敵愾,士氣高漲,他們悍然不懼地突殺截擊烏桓騎兵。這時號角聲大作,遠處又奔襲出大股的烏桓騎兵,從聲勢看上去恐怕有萬餘騎。

百姓蜂擁地涌進漁陽城,裡面的兵卒開始疏散他們,城門旁邊也有大股的守軍披甲列陣戒備,防止胡騎趁機突進城中。

“豎起盾牌來!”田豫呼喝着讓兵卒們列陣呈弧形圍住南門。烏桓騎兵不顧眼前是百姓還是守軍兵卒,他們瘋狂地衝擊前進,目標只有一個——城門。

田豫心中瞭然,烏桓人地目的果然是攻城,他早有應對的措施,他讓步卒豎起盾牌格擋烏桓騎兵的騎射,再擺出一列列長矛抗拒騎兵的衝擊,一千騎兵再機動在周邊掩護步卒方陣。在田豫指揮下,五千人井然有序,他們互相配合着擊殺敵軍。瘋狂衝擊的烏桓騎兵一時間也難以突破南門外那片不滿長矛的人牆。

兩刻鐘後,除了互相踐踏擁擠死傷的一些人,其餘百姓都已擁擠進了漁陽城。混在百姓中間的烏桓步卒,還有小股地烏桓騎兵趁機涌進城中,但立即被守軍辨別並剿殺殆盡。公孫瓚軍跟烏桓鮮卑人作戰多年,戰力並不比胡兵差。

烏桓兵幾次衝擊都衝不跨那“人牆”,漸漸地他們已經開始後撤。而當田豫那些人退回城中,只剩下兩千餘人,並且沒有幾個人不帶傷地。

田豫一個腳步不穩,被親兵扶起來。鄒丹走近,他看到田豫身上一處觸目驚心的箭傷,箭支透過鎧甲插進他地腹部。

“國讓!你當真是勇士啊!”鄒丹說不出其他話來,他扶住田豫不住感嘆。

田豫搖搖頭表示不在意,“大人,如今城中多了那麼些百姓,要長期固守是不行了,要向公孫大人求援,讓其帶兵來跟咱們一齊跟烏桓人決戰。”

鄒丹拍拍田豫肩膀,“你放心,我馬上派人去做。”

鄒丹話雖然這麼說,但他沒有說出來的是,派去跟公孫瓚求援的人已不止一波。而得到的回覆他不敢說出來。

第八章 兵禍第一五二章 戰始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五四章 大婚(下)第二一一章 水戰第二一零章 迫降第八章 兵禍第三十二章 神女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六十五章 仇恨第二十六章 刺虎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八十三章 詐城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五十三章 攻破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一四八章 兩難第一章 洛陽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一八五章 攻防(上)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一三一章 救駕第一五三 大婚第三十九章 交戰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一七一章 泄密第二十六章 刺虎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一六一章 失利第八十三章 詐城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第四十五章 潰逃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十八章 局定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七十七章 完勝第一一四章 內訌第一四六章 撤離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二十一章 漫道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七十八章 黑山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一六三章 出奇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八十八章 敲詐(下)第九十章 盜掘第一五六章 爆發第二十七章 絕殺第四十四章 夜襲第九章 逆施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一六二章 對恃第四十一章 合兵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二零四章 入蜀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一五三 大婚第一七二章 遭遇第一三六章 毒計第十四章 離心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一三六章 毒計第二十三章 連環第三章 佈局第一一三章 獻城第一二零章 漁陽第一七五章 平定第二零四章 入蜀第一一四章 救兵第六章 密謀第二十章 去留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一三三章 猜忌第一卷之後,第二卷之前第三十二章 神女第四十一章 合兵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一六七章 轉折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二一三章 登岸第一三五章 放棄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一四九章 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