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潛逃

袁府書房,袁紹招來了一衆文武親信和好友,有曹操、袁術、許攸、郭圖、淳于瓊、顏良文丑等。

此外還有一名頗爲英武的青年軍士,他就是新來投奔的張遼。

那天與袁尚分別,張遼回到丁原駐地,向丁原稟報了募兵等一干事宜。

丁原對董卓的跋扈十分厭惡,但他想不出董卓會怎麼對他下手,只是讓幷州軍加強營寨的防備。

他沒有想到最後自己死在最親信之人手上。

呂布憑着武勇,鎮壓下了幷州軍的反抗,但還是有很多軍士不願跟隨呂布而逃走。

呂布也不在意,帶着自己親兵兩千多幷州鐵騎投靠了董卓。

得到袁尚提醒拉攏的張遼,經過一番思量後,帶着新從河北募得的一千多兵馬投靠了袁紹。

張遼出列,訴說了丁原被殺之事。

衆人雖然已經知道,但當事人這麼一提起,都是義憤填膺。

袁術有些幸災樂禍道:“當初就不該召這廝進京,否者怎麼有今日之事。”

袁紹惱怒地看着這個從小就跟自己不對付的弟弟,當初召董卓是他的主意,雖然證明此事是個極大的昏招,但他極好面子,打心裡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曹操勸道:“爲今我等首要商議如何應付眼前局勢,吾典軍一部現在才兩千人馬,即便加上本初、公路的兵馬,對上董卓也是勢單力孤,何況董卓所屬西涼兵久經沙場磨礪,彪悍武勇非洛陽駐軍能比。”

荀攸建言道:“攸以爲諸位大人當率部離京,到關東各地招募兵馬,再聯合關東忠君憂國之豪傑,以發兵誅滅董卓一黨。”

“不錯,我等不能安坐洛陽任人魚肉,當召集天下豪傑討伐董卓。”曹操說道。

剩下幾人看這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了,也是答應。

再商議一些離京的計劃後,曹操袁術等人就離開了袁府。

袁紹看着剩下的心腹問道:“我等該尋何處安身起兵?”

這一下倒難倒了衆人,似乎四處可去又無處可去。

郭圖道:“本來汝南乃袁氏根基,是最好去處,但那已是袁公路等人地。”

袁尚趁機說道:“不如去河北。”

“噢,公子如何會想去河北?”許攸有些驚訝道。

“子遠,難道河北不行?”袁紹問道。

“非也,公子和我等想到一處去了,三公子雖年紀輕輕卻纔學見識非凡,讓三公子解釋與袁公,爲何去河北立身吧。”郭圖搖頭說。

袁紹也是一臉好奇地看着袁尚。

袁尚整理了下思路,說道:“其一,河北富庶人口稠密且民風彪悍,燕趙自古就是英雄興霸業成功就之地。其二河北遠離洛陽又有河水天塹阻隔,董卓即使有心也難以攻擊我等。其三冀州牧韓文節乃我袁家門生,定然會照料我等,尚見識不及兩位先生,不知說的可對?”

許攸笑道:“公子見解確實獨到犀利。”

袁尚謙虛了一下後,擔憂道:“只是我等離去起兵討伐董卓,不知會否牽連到叔爺。”

袁紹想了想道:“我去跟叔叔商議此事。”於是讓衆人着手準備離京之事。

接下來兩日,袁府已經悄悄收拾細軟行李。

淳于瓊、顏良等也開始整編兵卒,儲備糧草輜重等物。

助軍右校尉部,袁尚只是掛了個主帥名號,具體事項都交由黃忠打理。

他到了書鋪最後交代了柳財一些指示。然後就差僕從袁和去王允府上悄悄聯絡貂蟬。

這天董卓召集衆朝臣於皇宮一偏殿,待衆朝臣跪坐下後董卓出來坐在了席首,身後侍立着李儒和威武健碩的呂布。

寒暄過後李儒向董卓打了個眼色,後者會意示意衆人噤聲,然後說道:“皇帝沒有能力,不可以奉承宗廟,做統治天下的君主。如今,我想依照伊尹、霍光的前例,改立陳留王爲皇帝,你們覺得怎樣?”

衆朝臣立時一陣雜亂的討論聲,悲憤者有冷眼旁觀者也有。

董卓又高聲說:“從前霍光定下廢立的大計後,田延年手握劍柄,準備誅殺反對的人。現在有誰膽敢反對這項計劃,都以軍法從事!奉先你且執掌軍法。”

呂布稱諾後按着劍柄環視下面羣臣,旁邊又閃出了董卓的一隊持刀親衛。

公卿及以下官員都震驚惶恐,沒有人再敢出言。

袁紹何時受過這等激氣,何況還是他出主意引董卓進京的。

袁紹頓時一股血氣涌上腦門,立即站起身說:“大漢統治天下約四百年,恩德深厚,萬民擁戴。如今皇上年齡尚幼,沒有什麼過失傳佈天下。您想廢嫡立庶,恐怕衆人不會贊同您的提議!”

董卓沒想到竟然有人敢反抗,如果不妥善處置,辛苦建立的威信就白費了。

於是手按劍柄,呵叱袁紹道:“豎子,你膽敢這樣放肆!天下大事,難道不由我決定!我要想這樣做,誰敢不服從?你以爲董卓的刀不鋒利嗎!”

袁紹勃然大怒,說道:“天下的英雄豪傑,難道只有你董公一個人!”

袁紹把佩刀橫過來,向衆人作了一個揖,徑直而出。

呂布欲拔劍上前。卻被李儒制止住、

李儒上前對氣的不輕的董卓細聲說:“現在局勢還不穩定,袁家世代公卿不好處置,待等會我等再行商議。”

董卓對袁家的聲望還是有所忌憚的,於是忿忿地轉身離去。

坐在下面的梟雄曹操雖然覺得袁紹的做法不甚理智,卻也難得的在心裡稱讚了下。

其實袁紹只是憑着一時血氣,跟董卓翻了臉,剛轉身他的冷汗就冒了出來,越想越覺得後怕,他趕忙回到家中令一干人等立即動身離京。

正在翰墨書鋪的袁尚,接到了袁和趕來稟報袁紹的命令。

他雖有準備卻,沒有想到事情發生的那麼突然。袁尚有些焦慮地問道:“上次交代你去王家辦的事情怎麼樣了?”

袁和說道:“已經買通了王家一個守門人和一個婢女只要公子說一聲就能傳給秀小姐。”

袁尚也不多說,讓袁和帶着他和典韋趕去王家。

在袁和交涉一番,又等了一個時辰後,袁尚終於等來了貂蟬。

貂蟬開了後門讓他進了去,兩人來到後堂一個角落裡。

袁尚拉着貂蟬的手說道:“我跟父親就要離京奔赴河北,你與我一同去吧。”

貂蟬被這消息驚住了,半響說不出話來,她也知道袁尚央求劉氏向王夫人討要她的事情。

只是王夫人和王允那遲遲沒有迴音,而且王夫人也暗示過要將她進獻給皇帝。眼下袁尚說要離去讓她接受不來。

袁尚催促道:“秀兒你現在就跟我走吧,我先將你安頓好,將來再跟姨夫姨母解釋。”

貂蟬輕輕咬住了紅脣,這個是私奔吶!雖然讀到《詩經》《樂府》時,她好一陣感嘆羨慕那些癡男怨女。

但是想到王允夫婦的養育救命之恩,她又不忍心不告而別,這些日子裡她都是備受煎熬地過的。

最終貂蟬推開了袁尚的手,說道:“如棄王大人大恩不顧教我今後如何爲人?”

她抽泣着說:“只願公子能再回洛陽,跟王大人索要妾身,亦或來世再跟公子續未了情緣了。”

袁尚心如刀割又氣又急,他知道這一去世事難料說不定就是永別,可是總不能強行擄掠她去吧,現在的他還做不到。

這時他才真正燃氣了那股野心,要將天下一切盡在掌握的野心。

良久他嘆了口氣,說道:“我會回來接你的,兩年之內。”

說完離去,他怕再看她一眼後心會被絞碎。

貂蟬含着淚說:“秀兒此生心中只有公子一人。”

袁尚身體顫了顫,卻沒有回身,邁出的步子更加沉穩堅定了。

袁紹令文丑帶領中軍,先行護送家小離去。

然後再到西園,聯合所部兵馬盡數撤離洛陽。最後由顏良帶領原上軍所部五千兵士殿後。

不到半日,一衆兵馬共計兩萬多人離開了洛陽,取道陳留黃河趕往河北。

袁尚在典韋統領的三百精銳騎兵護衛下,跟着袁紹在洛水指揮大軍連夜搶渡。

當最後一批兵馬渡過洛水,而董卓也沒有派來追兵時,父子兩人才稍稍鬆了口氣。

袁紹下令焚燬了附近一切船隻,又差人先行通報冀州牧韓馥。

司空府後院,董卓抽出環首刀,將一張塌劈成兩半,對着跟進來的李儒、李肅、呂布吼道:“難道我不能殺了袁紹這個豎子嗎!”

呂布拱手道:“義父一聲令下,布即可斬殺袁紹首級獻與義父。”

李儒勸道:“不可,廢立大事,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斬殺袁紹勢必激起事變。袁氏四代顯貴,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得到袁家恩惠的人就更多了。如果激怒天下豪強,羣雄都會乘勢而起,那時關東恐怕就不是大人所能控制得了,所以不如赦免他,給他一個郡守,那麼他慶幸免罪也就不會招惹事端了。”

董卓聽後經過一番權衡,怒氣稍解了些,於是傳令任命袁紹爲勃海太守,賜爵位爲邟鄉侯。

三天後,袁紹兵馬來到了陳留附近駐紮。

曹操在行刺董卓不遂後,也從京城逃到了陳留。

可憐董卓吸取了袁紹帶軍出逃的教訓,加強了控制洛陽附近一切兵馬。

所以曹操隻身帶着兒子曹昂,還有夏侯兄弟出逃,而家小早已先一部安置妥當。

袁紹就在陳留城外長亭裡宴請曹操等人。

曹操帶着曹昂,還有夏侯兄弟來赴宴,袁尚許攸郭圖自然也陪同出席。

雙方客套了番後分賓主坐下,袁尚看着曹操下首的夏侯兄弟,不禁感嘆真兩員大將。

這兩人他以前見過但不熟悉,他知道這兩人會是將來曹操的左膀右臂。

宴席方要開始,就有一小吏來稟告,說大儒蔡邕一家剛從吳郡回到到陳留城外。

起初,蔡邕被流放到朔方郡,遇到大赦後,得以返回家鄉。五原郡太守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指控蔡邕誹謗朝廷,於是蔡邕流亡南方,前後達十二年。

董卓聽說了蔡邕的名聲,便徵召他做自己的僚屬。蔡邕自稱有病,不肯接受徵召。

董卓大怒,罵道:“我能把蔡邕全族殺得一個不剩!”

蔡邕感到恐懼,只得接受命令。

袁紹曹操等人敬重蔡邕這個大儒,和衆人一同去迎接他。

袁尚心裡也很是好奇,那後來名滿天下的悲劇女性蔡琰長什麼樣子,幾日來陰晦的心情這纔有些好轉。

鬍子花白一副高士模樣的蔡邕,由名少女攙扶着下了馬車。

蔡邕向衆人拱了拱手道:“多謝諸位相迎,孟德、本初,當年你們還是兩偷人家媳婦的紈絝少年子弟,呵呵,現在兒子都老大了吧,十二年啦!”蔡邕感慨道。

曹操呵呵一笑,袁紹因爲當年醜事被提,鬧得臉色微紅。

曹操指着那名少女問道:“先生,這就是令千金吧,當年您離開洛陽時也還在襁褥之中啊。”

衆人再感嘆了一番後,蔡邕拉過蔡琰讓她見過諸人。

蔡琰倒也落落大方施了禮,“小女子蔡琰見過諸位大人。”

曹操、袁紹也引薦兒子與蔡邕,當蔡邕父女聽到“袁尚袁顯甫”都是眼前一亮。

蔡邕說道:“這就是才明播及吳郡的袁顯甫麼?‘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爲折樓蘭。’着實不錯,老夫雖不是軍旅中人,但也感到了那分豪邁,就是不知‘玉鞍’爲何物?還有雕版印刷和那獨特的字體,說是一代宗師也不爲過吶,待會我要和你私下切磋討教一番。”

袁尚連道不敢,關於那個玉鞍,漢代是中國騎兵發展的黃金期,雖然有了馬鞍的雛形,但還沒有馬鞍這個說法,直到晉代纔有馬鞍的記載。

席間,衆人先是回憶了一番京中舊事。

袁尚也沒在意,偶爾擡頭卻看到了端莊秀麗的蔡琰,見她舉止間大方得體,而且有典雅的風韻。

果真才貌雙全,如果說貂蟬是朵豔冠羣芳嫵媚豔麗的牡丹的話,那散發淡淡書卷氣的蔡琰就是出水的芙蓉,想到貂蟬他又不禁有些黯然。

那邊袁紹勸說蔡邕道:“董卓倒行逆施暴行累累,分明是沒有臣心的豺狼,您要進京就是送入狼口啊,如果先生願意可隨我到河北定保先生周全。”

蔡邕搖搖頭道:“起初我是有些畏懼董卓出言脅迫,而後一想,當真是他此番暴行,那陛下和漢室社稷豈不更是危險,我雖不能像你兩領兵肅清奸佞,但也該回到新皇身邊,以護陛下週全,爲此邕萬死不辭。”

袁紹曹操再勸了陣,見他態度堅決只好作罷,最後宴席弄得有些不歡而散。

隨後在蔡邕的邀請下,袁尚跟着他們父女來到蔡邕在陳留的舊宅,跟他切磋文墨。

蔡邕舊宅多年未住,但陳留一些士族權貴敬重他才學人品,一直幫修護打理所以還可住宿。

蔡邕在僕人打掃完房間後,就拉着袁尚切磋交流。

蔡邕對他的新字體頗感興趣,這時候通用的字體是隸書,也就是漢隸,相對於秦篆來說在實用性和藝術性來說,是大大的創新和提高。

但是漢隸也有其侷限性,像這時候印刷術尚未普及,多數書籍和文書都要手抄,而隸書在於抄書方面卻是不及後代的楷書的。

所以歷史上在魏晉時期,出現了專門用來抄書的字體,也就是後世諸多楷書的鼻祖——小楷。

當然這書寫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歷史上這一宗師級人物就是被尊爲“楷書鼻祖”的鐘繇。

但是袁尚卻提前了一點時間,將它面世並且刻成雕版進行印刷。

要知道他上一世學的中文,不僅要搞些附庸風雅的詩詞歌賦,這書法也是認真學過的。

在那時來說,他水平也不怎樣,但在這時卻是開創性的革新。

當下袁尚將楷書的一些運筆發力等筆法,說與蔡邕聽並加以演示。

蔡琰就在旁磨墨,好奇地看着這個同齡的少年,能得父親稱讚學習的人可不多而且那麼年輕,還有那些詩文也是十分精妙。

突然發覺自己竟然如此想着一名男子,不由得臉色微紅,而袁尚蔡邕正研習着書寫沒有看到。

三天後,袁紹大軍已經休整完畢,繼續啓程趕往河北,他接到了董卓關於封他爲勃海太守,賜爵位爲邟鄉侯的詔書。

這樣袁紹也可以名正言順進駐冀州渤海了,畢竟是以皇帝名義發的詔書。

在三天裡,袁尚被蔡邕留在舊宅,一起討論完善新的楷體,並且交流了些詩文創作的心得。

袁尚只得把前世一些書本理論,搜腸刮肚般擠出來,經與蔡邕蔡琰研究後倒也完善推敲完整。

蔡邕倒覺得與他頗有忘年交的意味。在袁紹替兒子的請求下,蔡邕收了袁尚爲記名弟子。

袁尚也從傷感中走出來,下決心殺回洛陽討回屬於自己的東西。

在與蔡邕蔡琰相處這三日裡,袁尚領略到了才學雅士的風範,特別是蔡琰那雅緻的風韻,不禁暗歎,如此佳人卻有那麼悲慘的命運。

想着手裡掌握雖然爲數不多,卻是自己首支武裝的兵馬,他又有些豪氣干雲,既然來到這漢末亂世一着,不像自己仰慕的唐太宗那樣與羣雄逐鹿天下,指點江山,建立一番蓋世功業那還是什麼熱血男兒。

曹操劉備董卓都儘管來吧,看誰的手段更黑誰的手段更狠。

他想仰天喊道:江山、美人舍我取誰!看着溫婉的蔡琰他暗暗立誓:我一定會改變你的命運。

第五十五章 引禍第五十六章 求援第五章 情動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第一六七章 轉折關於更新第三十二章 神女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一三五章 放棄第七十六章 陳留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一二零章 漁陽第一三二章 護駕第二零三章 漢中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五十三章 攻破第一八三章 廟算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六十五章 仇恨第二十一章 漫道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一二零章 漁陽第九十五章 北上(中)第十五章 謀奪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六十五章 仇恨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一一三章 獻城第四十九章 收降(上)第十章 潛逃第十六章 入主第四十五章 潰逃地一四七章 南撤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七十八章 黑山第八十四章 巷戰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一八三章 廟算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七十章 偷襲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三十一章 根基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六十七章 開春第九十八章 勾心(下)第九十章 退路(中)第一五二章 戰始關於更新第三章 佈局第十二章 會盟第七十六章 陳留第四十四章 夜襲第十三章 討伐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二十一章 漫道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一一三章 獻城第一六九章 內爭第二十九章 隕落第一九九章 假道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四九章 名門第五十三章 攻破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一一二章 渡河第一二六章 招募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一九九章 假道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下)第一八五章 攻防(上)第三十三章 班底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三章 佈局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一五八章 戰前第一九三章 進退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五十四章 大儒第二一一章 水戰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一三三章 猜忌第一七四章 戰前第十章 潛逃第九十八章 勾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