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碧波萬頃可爲路

徐晃和田豫兩員將領在陽樂城內與公孫度大擺“龍門陣”的時候,從海陽城濡水港出發的一支武裝船隊沿着海岸線向東北方向行駛,漸漸『逼』近了小淩水的入海口。

徙河城便位於小淩水入海口以北三十里處,而後世這裡則發生過許多著名的大戰,因爲這裡便是進入遼東的咽喉要道錦州。

當公孫度率領兩萬大軍將陽樂城圍住時,陽樂城內早已人去城空,乾淨的連只老鼠都沒有剩下。留守的田豫帶着三千輕騎兵毫不猶豫地向南而去,在無人阻攔的情況下輕鬆地渡過了小淩水,並與從海陽趕來的舟師營一部順利匯合。

公孫度雖然連敵軍的影子都沒有看見,但卻順利地拿下了陽樂城,因此隨他出徵的一些手下便送上大堆的阿諛奉承之詞,將公孫度稱讚的好似神威無敵大將軍下凡了一般。

感覺無限好的公孫度自信心迅速爆棚,不知腦子裡面想到了什麼,竟然在陽樂城分兵,在留下五千兵馬守城之後,竟然率領一萬五千士兵繼續向西挺進,目標赫然是距離陽樂城一百里外的柳城。

徐晃此時便率軍藏匿於柳城之中,而且兵力足足有一萬出頭,公孫度只帶一萬五千士兵便來攻打柳城,無異於自討苦吃。徐晃留下五千士兵依託城池進行防守,卻將六千度遼軍和鎮北軍的精銳散佈在柳城以西十幾裡外的地方,等到公孫度的部隊將柳城團團圍住之後,他親自率領騎兵主力前來攻打公孫度,結果公孫度的部隊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迅速崩潰,一萬五千兵馬最終從柳城外面逃脫的連七千都不到。

真正讓公孫度感覺到恐怖的是徐晃竟然帶着騎兵精銳一直追趕着他向東狂奔,根本不給他逃回陽樂城的機會。留守陽樂城的公孫度軍只看見城北十里外塵土翻滾,大軍馳騁,卻因爲沒有接到接應救援的命令。只能困守孤城。

差點跑斷氣的公孫度沿着渝水南岸一路狂奔,在兩天之後終於逃進了昌黎城內,而此時隨他進城的士兵只剩下了三千多人。

徐晃在昌黎城外耀武揚威了一番,然後帶着部隊返身前往陽樂城,緩過勁來的公孫度便欲帶着城內的所有兵馬前往陽樂城增援,結果接到扶黎方向傳來的急報,聲稱發現了一支兵馬正在扶黎城南活動,似乎是要阻截渝水以西賓徙和徙河的守軍渡河。

公孫度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出了一身白『毛』汗,他實在無法想象昌黎城南、渝水以東的這支敵軍是如何越過自己精心構築的防線。安然出現在自己的大後方。

徐晃帶着兵馬折身向西而行,卻沒有發動圍攻陽樂城的戰鬥,他返回柳城之後,釋放了一部分俘虜,並讓這些俘虜帶話給公孫度回去,聲稱這次雙方發生衝突的原因在於公孫度一方,公孫度必須儘快將陽樂城內的守軍撤回昌黎,並且提供一批糧草作爲賠償,否則度遼軍便要發起攻城大戰。將陽樂城內的守軍殲滅。

正在昌黎城內不知所措的公孫度,得知徐晃竟然只是索要一批糧草便願休戰,急忙給留守陽樂城的五千士兵下令,將這部分兵馬火速撤回了昌黎。然後卻拒絕向徐晃賠償糧草。

徐晃帶着全部兵馬押着五千俘虜大搖大擺地返回了陽樂城,然後告訴這些俘虜說公孫度已經拋棄了他們,寧可毀約也捨不得用糧草來交換他們返回遼東。俘虜們聽了徐晃這些話之後,對公孫度十分怨恨。他們當中有些士兵表示願意跟隨徐晃,還有一些則請求徐晃饒他們一命。徐晃將有意倒戈的俘虜編在一起,然後將其餘的俘虜另外編在一起。不過暫時都沒有給他們分配任務,只是每天向他們灌輸一些脫離遼東,反抗公孫度的思想,倒是跟後世的傳銷洗腦有些相似之處。

在昌黎城中緩過勁來的公孫度,重新調整和部署兵力,抽調了五千騎兵前往發現敵軍騎兵的後方進行巡邏,結果發現了田豫這支奇兵的線索。公孫度得知遼西的這些騎兵居然是從海上乘船繞到了自己的後方,當時就有一種徒弟在師傅面前顯擺的感受,他立即給襄平方向傳令,要求陽儀立即率領遼東水軍的主力從遼水附近的趕來助戰,將遼西水師的船隻擊沉在渝水附近海域。

田豫在扶黎附近活動了幾天之後,趁着遼東水師還未趕來之際,乘坐海陽水師的運兵船離開了危險之地,然後向西航行了一百多裡上岸,悄無聲息地繞回了柳城。海陽水師的戰船則繼續在徙河附近的海岸線一帶活動,等到陽儀率領遼東水師趕來時,頭也不回地向西而去,再也不做任何停留。陽儀帶着遼東水師一口氣追擊了兩百多裡,眼看快要『逼』近臨渝沿海時,卻已沒有膽量繼續追擊,於是率領船隊返回渝水沿海,向公孫度覆命。

波光粼粼的渤海之上,兩百艘大小戰船排成整齊的隊形向東航行,秋季漸起的西北風爲這支船隊帶來了強勁的動力,他們只用了三天兩夜的時間便順利穿過了整個渤海,來到了遼東半島西南端的一處隱秘海灣。

平底的海船藉助海水漲『潮』之力,緩緩地擱淺在了海灘之上,大船之上立即放下了吃水較輕的小船,士兵們按照平時訓練的步驟井井有條地乘坐小船上岸,後續的部隊則將各種兵器和後勤所需向着岸邊運輸。

度遼軍主將鮮于銀在沓氏海灘登陸之後,立即組織已經上岸的士兵沿着海岸線五里設立警戒圈,修築臨時的防禦塹壕,以免大軍在登陸的過程中遭受敵軍攻擊。

隨着後續部隊的順利上岸,鮮于銀心中的壓力減輕不少,派出去四處偵察的士兵返回來向他報告,附近沒有發現敵軍活動的蹤跡,距離這處海灘最近的一支駐軍遠在二十里外的沓氏城內,而且僅有一千人。遼東的兵力都被公孫度抽調一空,此刻沓氏城內能有一千士兵留守,還是因爲這裡有一座臨海港口的原因。

鮮于銀用了兩天的時間,指揮度遼軍一萬五千名士兵順利在沓氏登陸,整個行動過程中僅有十幾名士兵墜海,但因爲身上穿着大公子親自設計的救生衣,也是有驚無險,被船上的士兵用長鉤竿拉了起來。還有一百多名士兵在上下船的時候受了傷,結果被鮮于銀下令留在了大船上面養傷,取消了參與這次行動的資格。

度遼軍靠海登陸的時間之所以花去了兩天多的時間,主要是因爲隨船攜帶的各種後勤補給物資十分巨大,若是僅僅只把士兵們投送到海岸之上,其實只需半天時間便可做到。

大軍順利上岸之後,海陽水師的船隊僅留少量武裝海船在沓氏附近海域遊弋,主力船隻則盡數起錨離開了沓氏,然後藉助於西北風的推送折向南方航行,準備前往東海鬱洲山運輸一批重要的物資。

在沒有蒸汽動力的時代,船隻在海上航行最大的動力便是海風,其次則是海流,而無論風力還是海流,卻是有着季節『性』的。

度遼軍的主力步兵在沓氏沿海上岸之後,鮮于輔立即指揮部隊將防守薄弱的沓氏城圍住,在經過一番極爲輕鬆的攻城作戰之後,沓氏城被度遼軍順利奪下。鮮于輔組織部隊將大量物資運進城內,然後讓士兵在城內休整了三日,隨後留下三千人看守此城,任命隨軍同行的參贊陳容擔任沓氏城的縣令,確保大軍的在後方有一個穩定的據點,而他則親自率領一萬兩千步兵向着距離沓氏城最近的平郭城『逼』近。

平郭縣城距離沓氏縣城有近四百多裡的路程,步軍行進的速度每天爲三十至四十里,就算度遼軍訓練有素,也需要十天左右的時間才能趕到。

因爲鮮于銀上岸之後便切斷了沓氏城與平郭城之間的聯繫,所以鮮于銀率軍一路『逼』近平郭城的途中並未遇到任何阻攔,道路之中遇到的行人也被鮮于銀趕到了隊伍的後方,所以直到鮮于銀率領大軍『逼』近平郭城時,城內的守軍依然是毫無察覺。

駐守平郭城的守軍依然只有一千人,鮮于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奪下平郭之後,只在城內休整一日,便再度率軍向北挺進,五日之後大軍抵達汶縣城下。汶縣城內依然是防守空虛,所以鮮于輔依然是不費吹灰之力便順利拿下了此城。

鮮于輔讓部隊押解着平郭城和汶縣城內的一千多俘虜繼續向北挺進,在三日之後又奪下了安市,五日之後奪下了新昌城。此時,距離度遼軍從沓氏海岸登陸差不多已經過去了一月的時間。

新昌城位於公孫度的老窩襄平城西南方向一百里外,鮮于輔奪下這座城池之後,便不再繼續向北行軍,而是留在城內專心加築城牆,擺出了一副嚴防死守的架勢。(……)

第194章 配合“默契”第390章 折服(上)第90章 發狠第130章 神射第504章 荀家多才俊第75章 強勢上位第159章 高手對決第224章 徐晃對郝昭第536章 開戰之前(下)第29章 坐地分贓第482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77章 謀定第111章 噼裡啪啦被打臉第4章 超級驚喜第34章 安眠風暴眼第310章 妙計奇襲第376章 破廟書聲第69章 神仙似的姐姐第444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第35章 烈火燎原第455章 車中佈局第264章 算學神器第363章 再建一城第487章 奇怪的病人第26章 申息軍第55章 刀快脖子硬第280章 東海水晶第388章 有些事只可意會第150章 緊急回援第441章 滿盤皆輸(上)第409章 黑山張燕第516章 田豐的新差事第247章 北訪(中)第8章 汗毛倒豎第164章 不得安寧第254章 送禮第108章 張飛報復第25章 張網以待第407章 賣虎皮的魏延第130章 神射第254章 送禮第470章 過街老鼠(中)第360章 麻煩上門第37章 公子要殺人第136章 分官咯第135章 旁觀者清第175章 大造聲勢第150章 緊急回援第285章 無聊的夜襲第61章 倉惶北顧第354章 堂堂正正一戰第469章 過街老鼠(上)第82章 沙場秋點兵第41章 公子來信第185章 飛熊軍被坑第359章 喜當爹第295章 密會居庸關(下)第46章 驚現趙帥鍋!第140章 有完沒完?第534章 入宮見皇帝第12章 欲擒故縱第529章 袁譚西逃第465章 人情練達第325章 長長的名單第128章 公子當兵第29章 坐地分贓第394章 各說各話第360章 麻煩上門第196章 大胸懷第372章 狗急跳牆第274章 變生聖水河第469章 過街老鼠(上)第190章 有德者居之第145章 流民與土地第423章 西北風甚急第138章 霸氣側漏公孫度第49章 健身體操第160章 若有下次,絕不輕饒!第381章 禍從天降第496章 未必學得了第311章 經典戰例第181章 洛陽之殤第26章 申息軍第283章 搬家前後第249章 烏桓三盼第368章 碧波萬頃可爲路第367章 謠言第280章 東海水晶第149章 找碴的來了四零零章 單福之能第67章 都什麼態度第423章 西北風甚急第483章 賈詡的提醒第141章 直掛雲帆乘風去第262章 藍第145章 流民與土地第248章 北訪(下)第376章 破廟書聲第423章 西北風甚急第430章 捷報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