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先鋒趕到

不光是《三國演義》,就連《三國志》正史當中都有記載,一般稱呼將帥都是“弓馬嫺熟”,而描寫太史慈的神射技藝之時,卻是用了大篇幅的描寫,描述了太史慈在北海圍城之時如何突圍,箭無虛發。

李術舉兵反叛之前,特意用藉口將程普和太史慈等人支開,因此等到兩人反應過來,手中只有不到三千兵馬,而李術則是在城中據有五千兵馬,攻城之戰向來是攻城方兵力較多方可,很少有以少量兵力攻取重兵駐守的堅城。

太史慈與程普一番商議之後,以程普統率大多步卒駐紮城外,他自己則是帶着僅有的百餘騎,在舒縣城外挑釁。

舒縣的叛軍見到太史慈如此大膽,自然是一個個怒不可遏,紛紛向太史慈齊射,結果太史慈卻是一一避開,握住手中長弓便是連珠急射,一連之間射倒了四五人,而且他眼疾手快,能夠以手接箭,因此城上弓箭手雖多,卻始終奈何不了太史慈。

太史慈連續數日單騎出營,只要見到城頭之上有敢露頭的,二話不說張弓便射,這三日以來已經被他射倒了四十餘人,因此廬江叛軍可謂“談太史色變”,也不敢露頭。

太史慈帶着百餘騎在舒縣四面城牆環繞一陣,大罵之下卻再也沒有一人敢露頭,只好破口大罵,隨後率領百餘騎奔回營中。

“呼!”太史慈摘下頭盔,頭頂冒着噌噌熱氣,氣沖沖的闖進了營帳之中。

“子義,怎麼了?”

坐在主位上的是一員鬚髮黑白相間的老將,身邊放着一杆鐵脊蛇矛,他正是早就跟隨孫堅的四將之一,程普,字德謀。

“程老將軍,這幫城中的叛軍實在是無膽!”

太史慈抱着頭盔坐了下來,冷冷道:“某率領騎兵四面環城叫罵,城中卻無一人敢擡頭,好不容易有一人露出頭來,被某一箭射死,剩下的人變成了縮頭烏龜。”

“可惜我軍兵力不足,否則直接攻城便是!”太史慈自信道:“某願爲先登,擒殺李術狗賊。”

程普面露微笑:“子義意氣高昂,這是好事,不過不用着急,某已經派人知會主公,想必不久之後,援軍就會趕到的。”

廬江郡位於江北,消息不如居中的吳郡靈便,因此對於山越造反、孫翊被殺之事都不知情。

太史慈面色微微黯淡:“伯符公...唉!”

如果說周瑜是孫策最重視的江東大將,那麼太史慈一定緊緊排在周瑜之後,孫策和太史慈可謂君臣相得的典型,兩人可謂不打不相識,既是君臣,也是朋友。聽說孫策病逝之後,太史慈沉默了很長時間。

程普出言安慰道:“子義,伯符公已經故去了,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守護他留下的江東基業。”

太史慈點了點頭,握拳道:“嗯,抓到李術狗賊,某要用他的人頭來祭奠伯符公。”

就在這時,一陣腳步聲響起,程普和太史慈轉頭看去,一名風塵僕僕的江東軍斥候衝了進來。

“屬下張峰,見過程老將軍和太史校尉。”

程普問道:“你來何事,莫不是我江東援軍到了?”

“是的,程老將軍,周將軍從柴桑帶兵趕到吳縣,已經被主公任命爲大都督,星夜率軍馳援廬江,屬下乃是徐校尉麾下斥候,特意前來通報。”

太史慈聞言大喜:“周將軍,不!周都督帶了多少兵馬過來?”

“都督共計領兵兩萬兩千,由徐校尉率領三千兵馬爲先鋒,如今已經渡過長江,到達北岸,半個時辰內便能趕到。”

程普和太史慈對視一眼,均是滿面喜色。

“子義,快快出營迎接文向,哈哈。”

太史慈命令斥候張峰下去歇息,隨後跟在程普身後走了出去,一同向外看出。

過不多時,只見得數千江東軍奔馳而來,扛着一杆“徐”字大旗,這隻軍馬人數雖然不多,但是行進之間陣列如常,基本沒有人掉隊,很顯然是一支久經戰陣的精兵,不管是體力還是意志都相當堅韌。

衡量一支部隊的戰鬥力,不光要看陣戰廝殺,行軍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如果一支軍隊行進有度,經過長時間的急行軍卻依舊能夠保持陣列,自然是精兵,而急行軍之後便拖拖拉拉,自然是散兵遊勇。

比如宋初之時,宋太宗決心收復燕雲十六州,宋軍步卒創造了古代軍隊急行軍的記錄,六日疾行一千二百里,平均一日速度達到兩百里,而且在到達之後,連續投入了八天攻城作戰,由此可見宋軍步卒的精銳。

反觀明末,女真八旗入寇宣大,盧象升被任命爲督師,召集九邊諸軍來援,不少總兵、參將手下有七八千、四五千兵馬,結果第一天趕到的只有兩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剩下的部隊因爲急行軍都被落在後面,一直到兩三天之後纔到達,有的人乾脆當了逃兵,指望這樣的軍隊打勝仗,自然是癡心妄想。

“末將徐盛,見過程老將軍,太史校尉!”

來援軍中,一騎奔馳而出,正是徐盛。

“哈哈哈,文向來得正是時候,快快入營。”

太史慈上前摟住了徐盛,程普同樣面帶笑容。

徐盛安排麾下三千軍馬入駐營寨之中,跟着太史慈到了中軍帳裡。

他剛一坐下,程普就迫不及待道:“文向,周都督大軍到了何處,還有多長時間才能到達?”

徐盛略加思索,答道:“周都督大軍跟在我軍身後,此刻大概已經到了長江北岸,只要蔣郎將接應得力,不出意外,一兩日之間,一萬九千大軍便能直抵舒縣城下。”

蔣郎將也就是蔣欽,他和周泰都是橫行江淮之間的水賊,後來孫策跨江擊劉繇之時,前來投奔。蔣欽精通水戰指揮,因此被孫策任命爲橫江中郎將,軍中呼爲蔣郎將。

“好!”程普笑道:“如此一來,我兩萬五千大軍雲集於舒縣城下,破城必矣!”

“對了,子義兄。”徐盛忽然想起來周瑜的囑託,看向太史慈,道:“周都督曾命某到此之後,派出哨騎廣爲搜尋廬江郡境內,查找是否有曹軍蹤跡,不過某軍中探哨稀少,還得麻煩子義兄援手。”

江東偏南,不產戰馬,只能夠從北方交易,因此軍中多爲步卒和水軍,而騎兵力量基本爲零,只有北方的太史慈麾下才有百餘騎,極爲珍貴。

太史慈豪爽道:“好說,某這就把探哨派出去。”

第789章 包圍江州第1016章 奇襲下邳第760章 壯士斷腕第971章 心虛第469章 後發者制人第993章 斬將奪旗第303章 威震關中第640章 蹋頓大怒第316章 成皋會盟(上)第437章 徐晃截糧第497章 袁術出逃第179章 赤慣橫空第417章 一波三折第467章 誓師出征第892章 于禁出擊第133章 自相殘殺第768章 倒戈一擊第314章 春宵一刻第564章 商議對策第88章 臨丘眺望第14章 家賊難防(2)第493章 驚動帝駕第14章 家賊難防(2)第910章 圍點打援第199章 錦馬超第655章 還定洛陽第804章 兵臨成都第145章 嚴政獻城第553章 千鈞一髮第517章 水中激戰第480章 定策破敵第702章 指掌之中第622章 鹿門書院第908章 前後夾擊第632章 棄守壺關第34章 操練新軍第663章 萬年有孕第182章 進擊的張溫第807章 尾隨夜戰第164章 臨涇之戰(1)第890章 閃擊泰山郡第314章 春宵一刻第338章 漠南大戰(1)第11章 一箭立威第702章 指掌之中第1021章 難以維繫第380章 天下動盪第91章 聚散如狼第571章 騎兵南下第523章 大勢變動第612章 三箭破敵膽第857章 劉琦遁逃第883章 猛攻江陵第577章 晝夜激戰第54章 合兵一處第122章 諸將奮勇第915章 曹軍撤退第114章 視死忽如歸第424章 平原劉備第650章 改弦更張第372章 摧枯拉朽第648章 郭嘉咳血第224章 前後夾擊第635章 蹋頓到來第717章 張鬆請命第66章 單騎破城門第876章 平定襄陽第689章 曹軍渡河第393章 鐵騎突擊第797章 成都震動第377章 不告而別第742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349章 居高臨下第286章 聲東擊西第473章 速攻昆陽第588章 火攻破敵第219章 大捷第368章 舊地重遊第914章 虎豹合擊第289章 不動則已第960章 袁紹之死第260章 故布疑兵第320章 簞食壺漿第844章 求救於曹第951章 正兵交鋒第264章 兵陳長安第322章 首戰告捷第200章 暗流涌動第660章 州郡之才第630章 負嶽軍第216章 急中生智第222章 王國出兵第764章 豫章郡內亂第205章 內鬼黃衍。第388章 大敗司馬懼第198章 募兵令第345章 滿月戰陣第369章 鐵騎突出第102章 一鼓作氣第241章 何進相邀